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科举考试中如何防止舞弊?从唐朝开始便创设了各种措施

科举考试中如何防止舞弊?从唐朝开始便创设了各种措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503 更新时间:2024/2/27 20:56:14

当然,在科考中利用各种舞弊手段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尤其是考官掌握着考生的去留大权,因此,对考官舞弊的监察成为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概述

科举制度由隋朝创立,但隋朝仅经二世而亡,其后的唐朝继续沿用科举制度,以便帮助国家选贤举能。为实现这一初衷,唐代设置了锁院、别头试以及覆核与覆试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监察科举考官,保证科举制度的公平,确保实现科举制度的目标。

一、锁院制度

锁院制度的院就是指考试的场所—贡院,锁院即在举行考试前封锁贡院,目的在于隔离考官,避免考官与外界有接触,防止其舞弊。据记载,唐长庆四年考生李群到京参加科举考试,但恰逢此时贡院已锁,于是其捶门请求让其入院参加考试,当时的知贡举官李宗闵在问明情况以后,认为李群气度超卓、容貌端正,于是放其进入贡院参加考试,后来李群竟然一举夺魁。

此事说明唐朝确实已经开始实行锁院制度了,但是可以看出当时锁院制度的管理不是足够严格,并且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个问题。比如就知贡举官来说,先确认由谁担任,然后被确定的考官在进入贡院期间是有时间接受请托的。

中晚唐时期对锁院制度进行了相应的完善,以便发挥其防弊作用。比如唐朝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不仅要承担锁院这一任务,还要监督考官及考生在贡院封锁期间是否有违规行为。如大中九年,黄续之、赵弘成、全质三人就因为伪造堂印堂贴随意出入贡院,而被御史台官员抓获。

二、别头试制度

别头试制度,就是指对于那些与知贡举官有利害关系的考生,可能会导致考官徇私取人,因此朝廷不仅为这类考生另行组织考试,并且还要更换知贡举官。但不是每一次科举,都举行别头试,只有当考官亲属参加时才会举行。为防止考官徇私舞弊,还要于结束考试之后再次进行复核。

三、覆核与覆试制度

唐代在科举考官舞弊监察方面,还设置了覆核及覆试制度,前者由中书门下省负责,后者由中书省翰林学士负责,这两个制度对考官舞弊事后监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覆核制度主要是由中书门下负责执行的,该制度主要是对考生每场考试的答卷进行覆核,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约束考官按照规定阅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考官能够公平取士。但是,该制度的适用时断时续。一直到长庆元年,钱徽徇私取士事发后,该制度才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必经程序。

覆试制度,就是指若是对及第举人的考试结果存在较大争议,则要求该考生参加二次考试。比如长安二年,刚成年的张九龄因在乡试中表现不俗,考官沈佺期对其十分赞赏,张九龄一举高第。当时引发了许多议论,于是中书派人对张九龄进行覆试。

唐代设置的上述防弊制度是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的早期内容,这些制度不仅有利于约束相关考官的行为,而且有利于实现科举的公正公平。

宋朝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概述

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在两宋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科举制度帮助朝廷选拔贤能之士,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保证科举取士的过程足够公平公正,这就要求科举考官能够规范阅卷,避免徇私。

一、弥封、誊录制度

弥封制度就是将考生姓名等相关信息遮盖,让考官在阅卷时不知道试卷是何人所做,这样可以规范考官阅卷。宋太宗淳化三年殿试,时任监丞的陈靖提出应当将考生姓名遮盖,断绝其作弊的可能。于是宋太宗下令遮盖考生信息,并根据其作答内容判断优劣以便划分等级。

虽然通过弥封制度可以将考生的相关信息遮蔽,但是考官还可以通过辨认字迹的方式作弊。为了避免这样的漏洞,宋代针对性地又创设了誊录制度。誊录制度就是指由专门人员即誊录官将考生试卷进行誊写,避免了考官通过辨认字迹而徇私。

二、覆试与覆核制度

不同于唐朝的覆试与覆核,宋代设置这两个制度的初衷在于禁止考生通过代笔作弊。宋朝覆试在不同的考试阶段,执行的主体也不相同。诸州、府、军、监得解举人由其监委官执行;而省试阶段的及第者由御史台执行覆试。就覆核制度而言,由监察机构御史台对其负责。

覆试制度从宋代举行科举之时,就开始执行。最初的目的在于防范世家子弟利用家族权势以作弊手段登科及第。覆核制度比覆试制度出现的时间要晚一点,嘉定元年才开始实行。该年正月,礼部将开禧三年贡举和省试的考生试卷送至监察机构御史台,由御史大夫及其副手对试卷进行覆核对比,若两张试卷的字迹相同,则说明该考生并无代笔之嫌,可以参加殿试;若是发现字迹不同,则要将该考生罢黜。

宋代在前朝的基础上,对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又进行了创新。最大的亮点是弥封和誊录制度,革除了通过识别考生信息与辨认考生字迹作弊的弊端,是监督考官公正阅卷的有力保证。

元朝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概述

与其它朝代相比,元代不太重视科举,甚至于皇帝都不亲临殿试。尽管如此,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在元朝时期的发展还是有诸多可取之处的。

一、会同拆卷填榜制度

为革除考官舞弊,元代创设了会同拆卷填榜制度。考试结束后,试卷官标写分数,在知贡举官、监察御史和其他考官的见证之下,对比编号拆开试卷,然后由知贡举官将考生名次写在榜上。这项制度的特点是在诸多考官共同的见证下确定名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考官徇私徇情取人。

二、磨勘制度

唐宋时期的覆核制度,到了元朝又发展了新的内容—增加了给解据这一步骤。元代参加乡试中选之人,“各给解据,录连取中科,行省移咨都省,以送礼部”同时“拘该监察御史、廉访司,依上录连科文申台,转呈都省,以凭照勘”。该记载中的解据和“科文”移送至礼部,“以凭照勘”,体现的就是元代的磨勘制度,并且该制度也为明代延续使用。

对明朝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经过唐宋元的发展,在明朝达到其鼎盛阶段,同时明朝对科举的重视也远超之前的历朝历代。为了确保科举的公平、公正,明代在继承前朝各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

就回避制度而言,唐宋元三朝都规定考生若与考官有亲属关系,则该考官必须回避,到了明代,不仅考官在亲属参加考试时需要回避,而且还不能担任原籍贯地的主考官,还有每位科考官的职责也不同,考官之间各司其职。

明代为防止科举考官舞弊,还创设了一项新的制度—戒誓制度。该项制度要求考官对天焚香盟誓,从心理方面给科举考官施压,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公正公平地命题、阅卷。此外,明代继续沿用了前朝的弥封誊录制度,同时又丰富了考官阅卷过程中的防弊监察制度,如异色笔阅卷、会同搜校落卷及会同拆卷填榜制度,这些制度的实行十分有助于杜绝考官舞弊的可能性。

通过对明代以前各朝代的考官舞弊监察制度的简单梳理,伴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科场舞弊案也屡见不鲜,各朝都通过创设各种措施打击科举舞弊。就科举考官舞弊而言,在经历了唐朝的创设、两宋的发展、元代的改革,明代在科举考官舞弊监察方面的规定已经十分详细完备,很大程度确保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

更多文章

  • 新加坡第一家族内斗:李光耀7改遗嘱,李显龙三兄妹到底在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新加坡李光耀和李显龙是什么关系,新加坡李光耀家史,新加坡李光耀与李显龙

    然而即便古今中外都有数不清的反面教材,人们仍然不能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越是在一些拥有超然财富或地位的大家族,内斗就越是激烈。就在近几年新加坡的一场豪门内斗大戏浮出了水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就是有新加坡第一家族之称的“李氏家族”——李显龙三兄妹之间的纠葛。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个集财富与权力于一体的新

  • 武则天侍奉李世民,创造了2个纪录,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前有吕后称制,后有慈禧垂帘,但是武则天确实是我国历史唯一一个登基称帝,改元建国的女皇帝。当然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有很多人是反对她称帝的,特别是当时的大诗人骆宾王在《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说她: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称武则天建立的朝代是

  • 匈奴子民如何看待王昭君?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真相,令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莫高窟与王昭君的历史,莫高窟内部女人壁画,匈奴人和王昭君的关系

    汉元帝仅凭画师的画像就判定昭君相貌丑陋,遂将她嫁与匈奴以巩固邦交;可叹昭君那优美动听的琵琶音律,只能弹奏胡曲,曲中分明藏有哀怨,死后也仅在荒郊上留一座青坟。昭君出塞的典故家喻户晓,那么这位为国牺牲的女子,匈奴是如何对待她的?她又是否真的如诗中所说充满悲怨?这一切我们都可以从敦煌莫高窟的一幅壁画中找到

  • 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王朝频繁更迭,谱牒学在这一时期发展兴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后期,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又使南北方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形成了历史上对峙而立的南北朝时期。北方有陆续建立的十六国以及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南方有东晋、宋、齐、梁、陈。直至589年,隋灭陈才最终统一了南北。谱牒学在这一时期发展兴盛,由多种原因促成。一、王朝频繁更迭从曹丕称帝到南北统一,历

  • 武则天发明的三种刑罚,名字格外好听,却一个比一个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发明的十大刑罚,武则天用了什么残忍的刑罚,关于武则天发明的刑罚都有哪些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有这样一位身份比较特殊的皇帝,她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提到她很多人都有一定的了解,先是作为李世民的妃子,之后因受其冷落,转而和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相爱,在李治登基继位后顺势成为皇后,后来又从自己的儿子手中夺得了唐朝的政权。虽说武则天谋划了多年,也一一清除了前行路上的

  • 隋炀帝的女人多硬气?16岁入宫,24岁还没见过皇上,直接上吊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炀帝对女人的态度,隋炀帝的真实简历,隋炀帝兄弟姐妹几人

    人们若要形容皇宫妃嫔众多,经常会用到“佳丽三千”一词,而实际上,某些帝王的后宫佳丽人数远远超过了三千。就拿晋武帝司马炎来说,其后宫妃嫔女眷的人数一度超过了2万人,而据《新唐书》记载,在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后宫女眷竟逾4万多人。在后宫女眷数不胜数的情况下,皇帝对待自己的女人们难免会顾此失彼,一部分妃子即

  • 唐太宗:大唐何时亡?袁天罡:猪上树时,李世民真的听懂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与袁天罡密谈,李世民问袁天罡唐朝灭亡时间,唐太宗去世哪一年

    这样的人也是当时的一种文化,被后人称为玄学。袁天罡就是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直在唐太宗的身边,为他答疑解惑。作为君王,唐太宗自然有很多疑问需要袁天罡替他解答。比如:“大唐何时灭亡”?对于唐太宗的疑问,袁天罡是这样回答的:“猪上树时”。似乎什么都没说,似乎什么又都说了,这还是要看别人是否能理解正确。

  • 《唐朝诡事录》没看够?别着急,全明星阵容的《大唐狄公案》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唐狄公案播出时间,唐朝狄公案,唐朝诡事录免费观看全集高清

    我的印象是武则天和狄仁杰。4《神探狄仁杰》可以算是将古装侦探题材推向了高潮,还创作了《我隐隐约约》、《元芳,你怎么看》等著名梗,2010年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让迪仁杰的角色是热门IP。此后,各类“狄仁杰”网络电影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衍生作品,《《唐朝诡事录》》可以说是十月最强黑马剧。不仅首播前

  • 电影中的僵尸都身穿清朝官服,难道僵尸在清朝才有?原因只有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为什么中国的僵尸都穿着清朝官服,清朝僵尸vs日本僵尸,电影中的僵尸为何穿着清朝衣服

    在清朝民间僵尸需要持续修炼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级别。正如很多僵尸一样,历经千年不腐,才能就可以幻化成形,而当时的官员一般是穿着自己当官的官服下葬,醒来后不能自己换衣服,就只能穿着官服,形象就这样被传说和影视剧固定了。早年间的僵尸电影制作成本低,演员表演浮夸,没能在市场之中掀起什么风浪。 但直到上世

  • 清朝的“铁帽子王”,第一代最强,末代几乎是败家子,甚至卖国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末代铁帽子王的下场,清朝8大铁帽子王,清朝铁帽子王及其功绩

    首先,雍正、乾隆、同治、光绪四朝,又有四位亲王因种种原因被赐予世袭罔替待遇,称为“特封”。这四位王爷分别为: no.1怡亲王一代怡亲王:允祥,康熙第十三子,在雍正朝负责督理河工水利、办理西北两路军机,立下了很大功劳。死后被封为怡亲王,世代罔替。末代怡亲王:毓麒,毓麒是溥仪的侍读,喜欢京剧但不会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