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高宗为北宋徽宗编纂御集,过程及意义

南宋高宗为北宋徽宗编纂御集,过程及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414 更新时间:2024/1/17 18:47:37

伴随着南宋政局的稳定,绍兴四年关于皇帝御集编纂的工作就被提上日程,在编纂当朝皇帝高宗的御集之前,首先要解决先朝《徽宗御集》的遗留问题,为宣扬高宗在继承朝上的正统性做铺垫。

一、《徽宗御集》编纂过程

关于徽宗御笔的整理在徽宗在位时就已经开始,但是由于战乱,北宋灭亡,徽宗当朝整理的御笔片纸不存,整理工作只能重新开始。

南宋朝廷对于徽宗御集的整理始于绍兴元年,当时高宗命令朝下臣子将当年徽宗当年赐予他们的御笔上交朝廷。而后几年,高宗一直从不同地方收集汇总当年赐下的御笔,绍兴九年,靖康之乱年间流落到金的部分御书也被王琪带回。

绍兴十四年,高宗正式下令:

自此《徽宗御集》的编纂工作正式展开,并且对藏典新阁赐名“敷文”,鉴于徽宗御集材料残缺零散,为进一步收集更多资料,高宗下令:“立定献书赏格,诏镂板行下”,后来陆续有人进献御笔文字,例如饶州进士董凌上编集徽宗皇帝御笔手诏两册,“赐绢二十匹”。当然,对于《徽宗御集》编纂材料的贡献主要还是来自未受战乱的地方机构。

历经十余年,绍兴二十四年九月,《徽宗御集》终于成书,高宗随即下令开始建造敷文阁,并重建天章以下北宋皇帝六阁,次月,高宗皇帝沿袭旧制开始为《徽宗御集》作序,《徽宗御集序》也成唯一流传下来的《御集序》,历史价值难以衡量。

二、敷文阁“敷文”之意

“敷文”取诞敷文德之义,其中“诞敷文德”出自《尚书·大禹谟》,强调修德而蛮夷自服的主张,高宗借此阁名暗讽徽宗不休文德,盲目开战,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除此之外,以“敷文”命名,为南宋的对战争的意向定性,强调应该务求安静,避免与金挑起争端。绍兴二十五年,高宗亲自强调:“偃兵息民,帝王之盛德;讲信修睦,古今之大利。是以断自朕志,决讲和之策,故相秦桧但能赞朕而己……悉由朕衷”,以此表明自己的立场,就是主张议和而不是武力相对,高宗建阁取这个名字,表面上称赞徽宗,暗地里借经典对南宋当下的立场作表态,希望休战,然后以德服金。

最后,高宗还不忘借此机会来宣杨自己继承王朝的合法性,《尚书·大禹谟》中提到“舜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通过典籍中的事件宣传孝道,继而延展到自身为徽宗编纂御集、修建御阁,与古籍相呼应,暗示自己的“圣孝”,从而表明自身继位的正当性、合法性。

三、《徽宗御集》对历史的曲解

北宋灭亡,其中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即靖康元年徽宗禅位出逃镇江,而徽宗的儿子钦宗则怀疑父亲会在镇江另立中央,父子二人相互猜疑,率先发生内讧,这直接导致中央没有能够及时撤出开封,以致后来靖康之耻的发生,南宋臣民对于北宋的灭亡大多是认同这种观点的。

高宗为了宋朝的名声,自然是要极力维护祖宗的形象,借编纂《徽宗御集》的机会来扭转大家的看法,于是就有了相关御笔的重新解释。例如导致“靖康内讧”的重要御笔文件:

“交通父子之情”

,此御笔本是徽宗刚到达应天,派遣钦宗迎接他回开封的使者先行返回带给钦宗的手诏,历史上对这个手诏的看法大多是将之作为父子内讧的证据。而高宗在监督编纂之时,派出了当初迎接徽宗的另一位使者出面澄清,然后下令将此事定性为小人离间。总之关于北宋末年有损祖宗形象的御笔,高宗无一不曲意维护。

作为绍兴年间编纂的皇帝御集,在编纂的过程中,从对御笔材料的曲意解读、敷文阁命名几乎每个环节都在体现高宗自身对战争的理念,第一就是消除北宋靖康之乱的不好影响,其次就是为高宗主导议和,宣扬停战,不抗金,不接回钦宗做粉饰,同时也宣扬了高宗继位的正统性、合法性,可见高宗为徽宗编纂御集的目的绝不是孝。

参考资料:

《宋会要辑稿·职官》,《宋史》,《要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文章

  • 北宋纸币之父张咏遭遇“黄袍加身”,张咏机智应对,捡回一条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宋朝的商业比较发达,许多交易需要的铜钱也很多,为了方便市场交易,有一位叫做张咏的官员就发明了“交子”,用来代替铜钱进行流通。因为这项伟大的发明,张咏也有“纸币之父”的称号。 张咏是宋代名臣,历经太宗、真宗两朝,他不但有发明交子的创世之举,关于他的奇闻异事,还有很多。其中有一件,可以说是惊险万分,

  • 北宋正义机构:纠察在京刑狱司,成立之后京师几乎再无冤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宋京营纠察,北宋的督察制度,北宋司法

    宋朝建立在一个比较混乱的基础之上,所以前朝沿袭下来的陋习和弊端十分的多,在以往,刑法掌控者拥有太多的权力,造成了很多冤案,而宋朝皇帝深知其中的危害,于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们建立了中央司法监管机构——纠察在京刑狱司。 北宋皇帝对冤案的态度宋朝皇帝对刑法的实施十分看重,例如宋太祖宋太宗两位,他们每年

  • 包拯为何深得仁宗信任,得罪权贵还能善终,和狸猫换太子毫无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却不同,据记载,在包拯这一生从政期间的得罪的权贵达到了六十九人之多,其中不乏权势滔天的大人物,通常来说,这些有权有势的人都是有党羽的,能成为他们党羽的人的权势也不会差,包拯必定会遭到这些人党羽的报复,或在上朝时直接弹劾,或暗地里做些小动作。但是包拯的地位和人身安全都没有遭到很大的威胁,最后还是

  • 刘光世逢战必败,见敌就跑,为何还能当上南宋方面军大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绍宋杀刘光世是哪一集,名将刘光世,刘光世和南宋岳飞谁厉害

    建炎三年,宋高宗赵构向南逃逸,金国遣500骑兵追捕高宗,刘光世作为断后人员手握上万精兵,可是刘光世部队还没有看到金兵的影子,只听说有金兵追击就溃败而逃,南下渡江的速度都快赶上皇上了,好在高宗和刘光世跑的都快,安然无恙的成功南下。 同年,高宗派遣刘光世带领部队镇守江州,仅作为南昌的屏障对金军起到一个

  • 靖康之耻两帝两后受辱而死,死去的宋朝先人也备受侮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上万名的贵妾,公主,宗室夫人都被明明白白标上价格抵押出去。就在金兵的驻地,她们遭到了非人的待遇,被残忍的强暴与辱杀。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王朝灭亡,也令百姓受尽劫难。南宋名将岳飞在《满江红》中

  • 寡妇门前宰相多:宋朝两个宰相为争娶一个寡妇惊动了皇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争寡妇的两个宰相,宋宰相争寡妇,古代两个宰相抢寡妇

    薛惟吉是个官二代,他的养父薛居正曾任过太祖、太宗朝的宰相,具体官职叫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因为薛居正的溺爱,薛惟吉“少有勇力,形质魁岸,与京师少年追逐,角抵蹴鞠,纵酒不谨,雅好音乐。”薛惟吉的不着调的事,都传到了太宗皇帝赵光义耳朵里。42岁那年,薛惟吉死了,后来宰相向敏中大人向已故领军卫大将军薛惟吉遗

  • 包拯一生铁面无私,为何能26年升迁27次?只因从不得罪这类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包拯的十大事迹,历史上的包拯最后怎么样了,历史上的包拯真的是铁面无私吗

    只是包拯28岁才考上了进士,本来可以大展宏图的时候,却因父母年迈的缘故就近在安徽和县做了一个监管税收的小吏,直到38岁的时候,父母双亡守完丧期,才正式接受朝廷的任命做了安徽知县。上任之后勤勉治理,功绩卓著,四年后就升为了端州知府。当时的端州是砚台的制造圣地,多种精美绝伦的砚台都出自砚台,宋朝文人墨客

  • 宋江为何要将李逵杀死,为了替他保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江为何毒死李逵,李逵说宋江抢了刘老汉的女儿,李逵宋江琵琶亭吃酒

    宋江的成功,也应了那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带去平定方腊的一百单八人,仅36员幸存,还朝的只要27员。宋江,站在去世去的众首级头子肩上,成为大年夜大年夜宋第一罪人。平定方腊时,太湖榆柳庄的“赤须龙”费保曾与李俊说过多么一句话:“宁靖本是将军定,不准将军见宁靖”。李俊听后,如醍醐灌顶,恍然大年夜大年夜悟

  • 如果把崇祯皇帝换成朱元璋,大明王朝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和崇祯隔了多久,朱元璋和崇祯有一个根本区别,崇祯是朱元璋几世孙

    说实话就明末那个乱局,别说朱元璋了,就是把秦始皇拉来都没用。要知道,在历史中,一个人所能起的作用其实极其有限。首先咱们来看下大明朝究竟亡于什么,就小编个人观点而言,明朝灭亡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天灾、满人、李自成、士大夫,或许还有军队糜烂、土地问题等等,但这些问题根源还是在于士大夫身上,可以说明朝灭亡

  • 古代中国最长寿公主之一,也是靖康之难中唯一幸免的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靖康之难”,金兵把在京的所有帝姬、宗姬、族姬大部分都虏走,连一岁多的都没放过。鲁国公主被漏掉了,金兵一走,她就留在了汴京,恢复公主封号后,改为秦鲁两国大长公主。金兵不知道有这个帝姬,此时宋仁宗的儿女除了这个鲁国公主,有的早死,有的半老而死,金兵就以为她也是死了的——就算不死,也老得让金兵丧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