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上三次南渡,为何晋永嘉与唐安史之乱、两宋时期有本质上的不同

史上三次南渡,为何晋永嘉与唐安史之乱、两宋时期有本质上的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89 更新时间:2024/1/24 6:04:22

从古至今,历史上发生过无数的迁徙事件,一次战乱就伴随着一次迁徙,参与人数过十万的大规模的南迁就发生过三次,分别是:晋朝永嘉之乱导致的永嘉衣冠南渡,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南渡,还有两宋时期因为北宋开封被金人所破,导致的大规模南渡。

晋朝永嘉南渡

公元311年,也就是晋朝永嘉三年,异族入侵,在匈奴大军面前,晋朝的军队不堪一击,迅速败下阵来,晋朝都城洛阳被破,当朝天子晋怀帝也被敌人俘虏,敌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就是历史上的“永嘉之乱”。

国不可一日无君,门阀士族为了便于日后更好的谋取自身利益,将当时威望并不是很高的司马睿推为皇帝,此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南渡,据史书记载,此次南渡规模庞大,大约有90万人为了谋求生存背井离乡。

安史之乱带来的南渡

安史之乱,将唐朝由兴盛带往衰落,此后唐朝便开始一蹶不振,这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后胡族进攻中原唐朝再无一战之力,随后便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割据乱世,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期间,中原地区一直处于战火纷争的状态,上至公贵族,下至黎明百姓,无一不饱受苦难,为了躲避战火的波及,人民不得不大规模南迁。

两宋时建炎南渡

公元1126年,也就是北宋亡国的靖康年间,金兵攻破北宋京师开封,徽宗和他的儿子钦宗被俘虏,大部分皇室成员和机要大臣也难以幸免于难,同被俘至北方,唯独康王赵构不在京师成了漏网之鱼,国破家亡,大批难民追随者赵构的步伐南迁徙,这是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南迁,称为“建炎南渡”。

不难看出,历史上三次南迁钱无一不是因为异族入侵导致国破家亡,黎民百姓为了避开战火,才选择的背井离乡,大规模南迁。

但从本质上来看,晋永嘉时又与唐安史之乱、两宋时期的南渡大不相同。

永嘉南渡是在士族的组织下南迁

永嘉南渡的整个过程都有门阀士族的参与,由于南渡期间的晋朝天子司马睿本身就是被门阀士族推举而上位的,没有太高的威望,对各个士族也没有很强的约束力,司马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便不得不极力拉拢各个士族的领导人,谋求他们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之中,各个士族自然而然受到了优待,被给予了一个又一个特权,士族在南迁的过程中相对比较从容,是豪族连同坞堡里的百姓一同南迁,整体社会秩序并没有被打乱。

到了南方之后,这些从北方来的门阀士族更是直接在新朝担任重要职位,迅速建立自己的势力,管理各个州县,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而反观安史之乱和两宋时期的大规模南迁,就没有这么从容了,整体都是处于一种混乱的逃命状态,社会秩序完全被打乱,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黎民百姓都是仓皇逃窜,到了南方,南下而来的北方移民也没有什么优待,更别说直接在朝任官,管理一方土地这样的特权了。

很明显,造成永嘉与唐安史之乱、两宋时期的南渡本质上不同的根本因素就是能够左右朝政的门阀士族。这种原因直接导致前者是有组织有秩序的南迁,而后两者是混乱的,为搏一线生机的挣扎式的南迁。

虽然几次南迁都伴随着国破家亡,血雨腥风,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这是这几次南迁让我国南方迅速发展,中原经济中心不断南移,同时长江流域的经济化也极大的被丰富,对后世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晋书·卷六·帝纪第六》《旧唐书》《宋史》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文章

  • 南宋高宗为北宋徽宗编纂御集,过程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徽宗艺术,宋徽宗最著名的诗,宋徽宗收复幽云十六州

    伴随着南宋政局的稳定,绍兴四年关于皇帝御集编纂的工作就被提上日程,在编纂当朝皇帝高宗的御集之前,首先要解决先朝《徽宗御集》的遗留问题,为宣扬高宗在继承王朝上的正统性做铺垫。 一、《徽宗御集》编纂过程 关于徽宗御笔的整理在徽宗在位时就已经开始,但是由于战乱,北宋灭亡,徽宗当朝整理的御笔片纸不存,整理工

  • 北宋纸币之父张咏遭遇“黄袍加身”,张咏机智应对,捡回一条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宋朝的商业比较发达,许多交易需要的铜钱也很多,为了方便市场交易,有一位叫做张咏的官员就发明了“交子”,用来代替铜钱进行流通。因为这项伟大的发明,张咏也有“纸币之父”的称号。 张咏是宋代名臣,历经太宗、真宗两朝,他不但有发明交子的创世之举,关于他的奇闻异事,还有很多。其中有一件,可以说是惊险万分,

  • 北宋正义机构:纠察在京刑狱司,成立之后京师几乎再无冤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宋京营纠察,北宋的督察制度,北宋司法

    宋朝建立在一个比较混乱的基础之上,所以前朝沿袭下来的陋习和弊端十分的多,在以往,刑法掌控者拥有太多的权力,造成了很多冤案,而宋朝皇帝深知其中的危害,于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们建立了中央司法监管机构——纠察在京刑狱司。 北宋皇帝对冤案的态度宋朝皇帝对刑法的实施十分看重,例如宋太祖宋太宗两位,他们每年

  • 包拯为何深得仁宗信任,得罪权贵还能善终,和狸猫换太子毫无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却不同,据记载,在包拯这一生从政期间的得罪的权贵达到了六十九人之多,其中不乏权势滔天的大人物,通常来说,这些有权有势的人都是有党羽的,能成为他们党羽的人的权势也不会差,包拯必定会遭到这些人党羽的报复,或在上朝时直接弹劾,或暗地里做些小动作。但是包拯的地位和人身安全都没有遭到很大的威胁,最后还是

  • 刘光世逢战必败,见敌就跑,为何还能当上南宋方面军大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绍宋杀刘光世是哪一集,名将刘光世,刘光世和南宋岳飞谁厉害

    建炎三年,宋高宗赵构向南逃逸,金国遣500骑兵追捕高宗,刘光世作为断后人员手握上万精兵,可是刘光世部队还没有看到金兵的影子,只听说有金兵追击就溃败而逃,南下渡江的速度都快赶上皇上了,好在高宗和刘光世跑的都快,安然无恙的成功南下。 同年,高宗派遣刘光世带领部队镇守江州,仅作为南昌的屏障对金军起到一个

  • 靖康之耻两帝两后受辱而死,死去的宋朝先人也备受侮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上万名的贵妾,公主,宗室夫人都被明明白白标上价格抵押出去。就在金兵的驻地,她们遭到了非人的待遇,被残忍的强暴与辱杀。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王朝灭亡,也令百姓受尽劫难。南宋名将岳飞在《满江红》中

  • 寡妇门前宰相多:宋朝两个宰相为争娶一个寡妇惊动了皇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争寡妇的两个宰相,宋宰相争寡妇,古代两个宰相抢寡妇

    薛惟吉是个官二代,他的养父薛居正曾任过太祖、太宗朝的宰相,具体官职叫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因为薛居正的溺爱,薛惟吉“少有勇力,形质魁岸,与京师少年追逐,角抵蹴鞠,纵酒不谨,雅好音乐。”薛惟吉的不着调的事,都传到了太宗皇帝赵光义耳朵里。42岁那年,薛惟吉死了,后来宰相向敏中大人向已故领军卫大将军薛惟吉遗

  • 包拯一生铁面无私,为何能26年升迁27次?只因从不得罪这类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包拯的十大事迹,历史上的包拯最后怎么样了,历史上的包拯真的是铁面无私吗

    只是包拯28岁才考上了进士,本来可以大展宏图的时候,却因父母年迈的缘故就近在安徽和县做了一个监管税收的小吏,直到38岁的时候,父母双亡守完丧期,才正式接受朝廷的任命做了安徽知县。上任之后勤勉治理,功绩卓著,四年后就升为了端州知府。当时的端州是砚台的制造圣地,多种精美绝伦的砚台都出自砚台,宋朝文人墨客

  • 宋江为何要将李逵杀死,为了替他保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江为何毒死李逵,李逵说宋江抢了刘老汉的女儿,李逵宋江琵琶亭吃酒

    宋江的成功,也应了那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带去平定方腊的一百单八人,仅36员幸存,还朝的只要27员。宋江,站在去世去的众首级头子肩上,成为大年夜大年夜宋第一罪人。平定方腊时,太湖榆柳庄的“赤须龙”费保曾与李俊说过多么一句话:“宁靖本是将军定,不准将军见宁靖”。李俊听后,如醍醐灌顶,恍然大年夜大年夜悟

  • 如果把崇祯皇帝换成朱元璋,大明王朝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和崇祯隔了多久,朱元璋和崇祯有一个根本区别,崇祯是朱元璋几世孙

    说实话就明末那个乱局,别说朱元璋了,就是把秦始皇拉来都没用。要知道,在历史中,一个人所能起的作用其实极其有限。首先咱们来看下大明朝究竟亡于什么,就小编个人观点而言,明朝灭亡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天灾、满人、李自成、士大夫,或许还有军队糜烂、土地问题等等,但这些问题根源还是在于士大夫身上,可以说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