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先背叛晁盖投靠宋江的不是吴用,而是这个人,后来他死的很惨

最先背叛晁盖投靠宋江的不是吴用,而是这个人,后来他死的很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49 更新时间:2024/3/10 10:07:15

后来一个人的出现,对晁盖的地位带来了威胁,这个人虽然未上梁山,但是影响力却已经让晁盖领略到了,从此晁盖的这帮兄弟,心里逐渐有了想法,后来宋江上了梁山之后,便逐渐架空了晁盖,这里面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军师智多星吴用了,但是有一点,我们大家可能忽略了,在晁盖的这些铁杆心腹之中,最先背叛晁盖投靠宋江的并非是吴用,而是这个人,只是此人隐藏的太深了,我们一直没有发现而已,这人就是赤发鬼刘唐。为何说是他呢?以下这三点就是最好的证据。

其一,刘唐肆意诋毁晁盖的名声成全宋江的仁义,刘唐来到了清风山来找寻宋江,正值秦明带领着青州兵马,前来攻打清风山,后来在花荣的带领之下,清风山活捉了秦明,并将秦明留在了清风山上过了一夜,第二日,秦明回到青州城,在路上发现城外许多人家都被烧成一片废墟,直到青州城下,慕容知府却不让他入城,而且说以谋反之罪而处决了秦明的家小,又命将士放箭想射死秦明。秦明无家可归只能又上了清风山,回到上寨的秦明才知道,为了骗取自己上山,是宋江等人故意派人去了青州城假扮自己,烧杀普通百姓人家,导致了青州知府对自己的误会,而且使自己的一家老小几十口惨遭灭门。此时的刘唐为了成全宋江的仁义,却说是奉了晁盖的命令(此时的晁盖在梁山上呢?他怎么会知道有秦明是何许人?),要不惜一切代价,把秦明带上梁山,此时的宋江也领了刘唐这个人情,而且在宋江看来刘唐这个人很会办事,逐渐把刘唐当成了自己人,宋江还当面做好人把花荣的妹妹许配给了秦明,从此秦明便成了宋江的嫡系之一。

其二,刘唐是梁山较早认识宋江的人之一,最初的时候晁盖一直派刘唐与宋江单线联系,晁盖等人之所以对宋江这么好,完全是为了报答当年的宋江不顾危险,为自己报信的大恩。如果没有宋江事先告知官兵要缉拿他们的消息,估计晁盖等七人早就被官府捉拿了。起初的时候刘唐对宋江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可是后来随着接触也来越多,他发现宋江这人的名声太大了,比晁盖要大的多,在江湖上的知名度更高,而且江湖上的三教九流都很买宋江的账,这样的人物如果上了梁山,肯定是要做老大的,自己趁早投靠他,以免将来站错了队,于是刘唐便开始慢慢的疏远了自己的老大晁盖,投靠了宋江。(表面上还是晁盖的亲信,晁盖这人比较粗鲁,估计到死都没有发现这一点)。

其三,晁盖之死的真凶是刘唐,宋江上了梁山之后,由于宋江的拉拢晁盖阵营也名存实亡,此时的晁盖为了挽回大局,不顾众人的反对,定要亲自率领众将,前去讨伐曾头市,此时吴用已经背叛了晁盖,投靠了宋江,故此这次出征吴用并没有跟随,在大军出发前的夜里,刘唐找到了宋江,向宋江献上了一条毒计,利用晁盖对自己的信任,背后向晁盖下手,得手之后栽赃给史文恭,这可是一石二鸟之计,宋江听了之后,连连称赞这是一条好计策。结果不出所料,第二日晁盖果然死在了史文恭之手,紧接着宋江便打着为晁天王报仇的旗号,一鼓作气攻下了曾头市,宋江也因此当上了梁山上的老大,不出所料刘唐也因出色的表现,他居然排名第21位,要不然以刘唐的本领,排名不会进入天罡正将之列,也体现了宋江对他的关照。

所以说,最先背叛晁盖投靠宋江的并非是吴用,而是这个人,这个人就是赤发鬼刘唐。他这一行为也注定了此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刘唐是被坠下的千斤闸板,连人带马一起砸死的,尸体被压成了肉饼,死相惨烈,这也印证了一句古话,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宋江听说刘唐战死,失声痛哭,并且还作诗悼念。宋江如此厚待刘唐,恐怕只有宋江自己心里明白,又有几人能看得出其中的猫腻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元朝37年里换了9个皇帝,这究竟是怎样造成的?专家给出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元朝没有一个完善的继承制度,继承非常的混乱。按照蒙古人的习惯,新任领导者,要在皇室成员跟各族的长老的推荐之下而产生。蒙古人的还有一个继承法则叫“幼子守灶”,但是汉人的习俗是立嫡长子为尊,这几种制度没有统一,导致了元朝的继承制度非常之混乱的现象。 其实元朝的第一任皇帝忽必烈,想采取汉人的嫡长

  • 朱祁镇的回家之路,真是出乎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想法是不错的,可是还没有交战,前锋就一败再败。朱祁镇一看不好,有危险,建功立业算了吧!还是回去吧,留下成国公朱勇率领的五万骑兵阻挡瓦剌也先,自己就风风光光回去了。本来准备回去之后,让史官大书特书,皇帝指挥过人,大破瓦剌骑兵,瓦剌骑兵在皇帝面前,不堪一击。可是不好意思,由于太监王振出来一趟不容易,想风

  • 冈村宁次的身世之谜,四岁就学习汉语,祖上是明朝大将徐达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他是徐达后人这个说法是在冈村宁次的回忆录里提到的,说是在明朝覆灭后有一位名为徐青山的徐氏后人,因为不服满清的一些规定,所以逃到了东洋武士冈村家当仆人,还把自己的姓也改成了冈村,所以跟冈村宁次的渊源就在这里,而且他在中国期间还像蒋介石表示自己是华人的后代。这段记载是以冈村所说的为主,大多都是听说

  • 故事:大宋奇人绝境遭逢天降异象,海外异术引发天地变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建立之初,国家刚刚结束战乱,地方上依旧鱼龙混杂,时有动荡发生。宋太祖闽中一带有个武孝廉,名字叫姜骥,字千里,为人豪爽,仁义爱民。他的家族颇有些财力,在当地是名门望族,族中世代有人习武自保。到了姜千里这一代,武功更是了得,当地人传说,他能够双手各提着上百斤的石锁一跃而上丈余高的院墙,更兼一手百步穿

  • 乾隆皇帝祭奠朱棣陵墓,留下十六字碑文,解释明朝覆灭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先聊一聊为何乾隆皇帝会祭拜前朝的帝王,这要从统治者的民族说起。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人,可在中国汉族人居多,为了巩固政权,防止出现暴乱,新建的政权被汉族再次推翻,满族人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渐渐同化汉人。例如“剃发易服”,这个政策就是更改汉族人传统的穿衣习惯,改变其发型。这样的政策的确有效。民国初期

  • 乾隆帝祭拜朱棣陵墓,留下一句碑文,却让万历帝九泉之下难瞑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满清入关以后,初期为了让汉人彻底的臣服,统治者使用了很多极端的的方式方法,比如“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制度,但是这样的强权政策在当时引起了很多汉人的誓死反抗,为了能更好的统驭汉人,统治者开始迂回前进,改变策略,用拉拢汉人,重用汉臣,推崇儒学的办法来笼络民心。这些以“以汉治汉”的举措在当时渐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排名第三,第一恨之入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5、血滴子 血滴子,又叫粘杆处,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1722年继位,年号雍正)创立的。是清朝的特务机关,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早在其还是皇子时,便已创立。至其子清高宗后,逐渐被废除。 清朝早期设立的情报机构。“选八旗大员子弟之獧(juàn)捷者为执事人”,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

  • 三十年只上朝两次,为什么明朝这个皇帝却将国家治理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对于万历不早朝的原因并没有太多的记载,但是根据明定陵出土的万历尸骨分析,万历生前患有腿疾,并不方便出门。史料当中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可见腿疾是在万历成年后才发生的。至于史官为什么没记载呢?很大部分原因便是万历皇帝不上朝不见朝臣,因此朝臣们并没有太多的知情权。当然万历还是有上朝的,虽然只有两

  • 朱元璋老来得女,被朱棣当女儿养,受3代帝王宠爱,结局却很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只可惜,公主出生三年后,朱元璋就逝世了。年幼的宝庆公主或许是因为年纪太小,备受怜爱,兄长明成祖朱棣也十分疼爱她,待这位异母妹妹极为亲厚。甚至,他连公主出嫁的事宜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这位历经五朝的宝庆公主,备受三代帝王的宠爱,那她生活得究竟怎样,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太祖的掌上明珠宝

  • 历史上只有半个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我方特邀学者风飘石读范仲淹,以前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候,便觉出他有仁人志士的风范,顿时生出敬佩之情。而现在再读,生出的却是悲悯,因为历史上只有半个范仲淹。在他的一生中,那个“乐”字从来就不曾跟他结缘,倒是那个“忧”字就像一帖狗皮膏药一样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范仲淹两岁而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