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说说唐太宗李世民,原本李世民别说开创盛世,就连成为皇帝的可能性都没有,因为当时唐高祖李渊已把太子之位给了皇长子李建成。但是据史料所载,李建成的形象有许多矛盾之处,一方面描绘其为狡诈阴险、贪功好色之人;但另一方面李建成又有逼退夏军力保中原的战功,同时自他成为太子之后就一直给皇帝李渊处理内政事务。
因此,太子李建成的个人成就虽然无法与二弟李世民所取得的勋勋战功相较,但按照长幼尊卑有序的规矩。作为嫡长子的他只要不犯什么大过,顺利从太子继位成天子应是不在话下。但历史证明人谋总是无法与天算相争。李世民的雄心壮志让他成为了和大哥李建成争夺皇位的敌对势力。
在玄武门事变发生之前,从两大阵营的对比上看,李世民并不处于优势。李建成作为名正言顺的太子,有着四弟李元吉的协助,还有绝大多数文官和众多妃嫔加持关照,更重要的是唐高祖历来就有打压李世民的念头,不希望秦王李世民风头盖过皇太子李建成。而反观李世民的后方集团,主要是由一批忠诚不二的成员构成,包括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虽然凝聚力很强,但真正撑起整个团队的还是李世民自己,经过多年锤炼后培养起的出色谋略和果断作风。
而在玄武门事变之前,在当时看来并不起眼的两个事件却成为了导火索。公元626年,乌城遭受突厥人进犯,李建成向父亲唐高祖提议让四弟李元吉率军出征,而他心里的小九九则是:李元吉成为统领后,就有权调拨秦王李世民府里的战将,那么就势必能削弱李世民的军事武装力量,再等到出征当日,自己代表皇帝为李元吉践行,伺机即可斩杀李世民。但是这一情报被奸细获知,李世民得知这一并不高超的伎俩后,与团队成员商讨应对方案,最终决定先发制人。
第二件事就是六月三日出现了太白金星落地的天象,而落下的目的地正是秦王李世民的封地,意指秦王当得天下。唐高祖获知之后,颇为惊慌,便急忙传讯二儿子意欲审问其是否要图谋不轨。李世民在得知这个要命的消息后倒是异常镇定,因为他已经准备好了一个“大反扑”,而这将是他开展大绝杀的最重要的一张牌。李世民在将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秽乱李渊后宫之事告知李渊之后,而此事在史书中也是模糊带过。这位唐高祖虽然非常震惊且愤怒,但显然已被两个儿子针对皇位的明争暗斗搞糊涂了。因此,他决定把这三个儿子召集起来开一次家庭内部会议。
正是李渊这一助攻般的决定,让李世民终于对李建成起了杀念。受到父亲传召的李建成势必要从东宫经过玄武门去面圣。尽管,四弟李元吉曾提醒李建成不要前往宫中,要留心有诈,但或许是这位太子一方面的确没有干这些莫须有的污蔑之事,另一方面过于自信认为二弟不敢如此行事,因此便带着李元吉骑着马落进了玄武门陷阱。而后就就是大家熟知的事情,李世民一箭正中李世成要害,当场毙命,尉迟恭也是斩杀李元吉,而后李世民更是将大哥李建成首级割下,带兵进宫“护驾”,最后李渊交出帝位,李世民登基。
李世民登基为皇,改年号为“贞观”。由此唐朝盛世开启。回望历史,不难发现李世民的腹黑本质,为了不但在位时受万千臣民俯首,还要有流芳百世的声望,于是就安排史官极力美化自己,歪曲上位真相,后世的史书中可以知道,李建成并非像唐朝史籍记载那么不堪。而玄武门事变的真正始末最终只能被掩盖在失败者的尘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