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没有“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的“隐太子”李建成会比太宗更好

没有“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的“隐太子”李建成会比太宗更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61 更新时间:2024/1/22 13:28:12

一、唐太宗李世民因“玄武门之变”的真相,一再索要《起居注》。

由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曾向史官索要记录他言行举止的《起居注》观看。褚遂良是一再拒绝,可皇帝也是一再要求。

无奈之下,房玄龄许敬宗只好将删改、分解了的《起居注》给了唐太宗。

唐太宗的这一做法既让历史陡添悬疑,也使自己招尘蒙垢,遭到了后人指责。

章太炎先生在《书唐隐太子传后》中就说:“太宗既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

看来,唐太宗是不愿意让什么事公诸于世。什么事呢?相信大家都知道,应该是“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说起“玄武门之变”,有些人是很为“隐太子”李建成叫冤的。因为,若论起真本事来,李建成起码不会输给李世民。

二、“隐太子”李建成为唐高祖李渊称帝建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读解《唐书》,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并没有关于李建成的大错大谬之事,倒是能让我们了解“隐太子”的很多功绩,发现他为大唐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一,当唐高祖也有了起兵的念头时,他就于大业九年(613年),接受派遣前往河东,悄悄地募集有学识才能的人,为老李家揭竿创业做准备。

其二,大业十三年(617年),李世民、刘文静等敦促唐高祖早点起兵的时候,李渊因为他不在太原而没有起兵。直到“隐太子”回到了太原之后,李渊才决定起兵。高祖起兵以后,得到了河东地区的积极响应。

由此可见,“隐太子”当时对李渊能否起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三,唐高祖起兵后的首战,是由“隐太子”和唐太宗率军攻打西河。兵进西河的路上,李建成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没有丝毫的扰民。因而他前后只用了九天的时间就平定了西河。

事后,李渊曾高兴地说:如此用兵,可以横行天下。随之,“隐太子”受封为陇西公,为左领军大都督。

其四,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为了谋占关中,“隐太子”建议唐高祖进兵霍邑。当李渊担心霍邑守将宋老生有可能坚守不战时,他认为可以引诱宋老生出战。

于是,唐高祖根据他的建议,不但诱出了宋老生,而且断掉了宋老生的退路,将其斩杀。

其五,义宁二年(618年),李建成被隋恭帝杨侑封为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之后又被隋恭帝杨侑诏封为尚书令。

俗话说,无功不受禄。既然奖赏,就说明“隐太子”做的不错,乃至很不错!

其六,大唐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被唐太宗击败,逃窜到了突厥,留下了隐患。当年的六月,刘黑闼引领突厥军到山东作乱。

这时,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建议,请命征讨刘黑闼。于是,李渊派李建成和李元吉率军前往征讨,大获全胜,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办了唐太宗没能办成的事。

就上述征战事迹来看,从太原起兵到唐高祖称帝建唐,“隐太子”的功绩一点都不逊色于李世民,有些方面甚至是过之而无不及的。

三、“隐太子”李建成“用人”“治国”的道行,不比唐太宗李世民差。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后来佐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

当时,“隐太子”手下也是有很多谋略勇武之士的。这些人后来都被李世民收用了。例如薛万彻、王珪等人。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魏征了。

可见,“隐太子”也是有实力的,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能人辅佐他。

《旧唐书·建成传》说,李建成当了皇太子后,“高祖忧其不娴政书,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

也就是说,唐高祖为了锻炼“隐太子”,经常让他主持朝廷的日常工作,学习做皇帝。

史书虽有可能被唐太宗主持改篡,但也没有发现,此时的李建成把老爸交办的国事弄得有多么糟糕。相反,倒能说明“隐太子”治国理政的经验要比李世民丰富得多。

虽然,唐太宗接管大唐后,使得唐王朝步入了盛世,但是他此前的一些行为,则是无法消弭于历史的。

若没有“玄武门之变”,若是“隐太子”能顺利承继大统,在他手底下那一帮良臣猛将的辅佐下,大唐王朝可能会比“贞观”还“贞观”,可能会更加繁盛,可能会延续得更长久。

更多文章

  • 为了笼络人才,稳固江山,李世民不惜亲自化解妹夫的尴尬处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尸骨面部复原,李世民吻玳姬原版,李世民死时武则天说了哪8个字

    李世民被唐高祖李渊封为“天策上将”以后,李世民又在秦王府中设立了“文学馆”,以招揽四方贤才。虞世南、姚思廉、薛收、孔颖达等相继投奔到李世民麾下,成为了李世民的“智囊团成员”。承继大统,成为天下之主后,唐太宗李世民就拥有了更加绝对的自主权和更为殷实的感召力,以招揽人才,帮助自己治国理政。而且,为了让笼

  • 杨贵妃与安禄山做出丑事,怕被揭发,无意中发明这物品竟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贵妃与安禄山私下关系,杨贵妃安禄山结局,安史之乱杨贵妃与安禄山

    第一项要介绍的发明创造是"皮影戏"。据史记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我们所理解的最出名的大概是关于汉武帝和李夫人的传说。《汉书》中记载了两人的爱情故事,也详细描述了皮影戏的渊源。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因病逝去,皇帝十分思念,以至于终日神情恍惚,不理朝政。于是召唤术士李少翁设坛招魂,在晚上点了灯烛,设了帷帐,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提出一特殊要求,让李世民在众臣面前颜面无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最后攻入了长安,取代了暴虐的隋炀帝。本以为收拾完余党之后就可以坐稳江山,但是没想到栽在了自己儿子手里。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兄弟父子之间刀兵相向,最后李渊被逼宫退位,早早退休做了太上皇。李渊哪里咽得下这口气,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没想到被儿子抢走了。他后悔当年立太子的时候

  • 周朝大封同姓诸侯国数十国,为什么在当今社会里姓姬的人这么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朝祖先为什么姓姬,周朝800年为什么没有姓姬的,周朝有哪些人姓姬的

    再者,谈到姓氏,必须谈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除了书同文车同轨还做了一个大统一。也就是姓氏合一。先秦的贵族是有姓也有氏的。比如,同样是楚国贵族,都是芈姓,但只有楚王是熊氏,而比如屈原,因为其父辈被封屈邑所以以屈为氏。而秦始皇姓氏合一的目的,就是消灭贵族标签。所以,秦始皇本来是嬴姓、赵氏、秦氏(和

  • 周朝历经八百多年 为什么没有出现真正的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代农民哪十次起义,周朝是被谁推翻的,周朝时农民吃什么

    在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澄清一点,国人暴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国人和农民存在着本意上的差别,虽然国人也和农民一样属于平民身份,大多没有官职,但他们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按照现代意义理解,他们就是北京市民,京城内的居民,这也只是一个比喻,其时周代的国人主要由没落士族,服务行业,商业和手工业者组

  • 最早的狐狸精是妲己?不对,其实还有更早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妲己为什么是狐狸精,狐狸精妲己吻戏,狐狸精美女妲己图片

    在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第一个红颜祸水的女人名叫喜妹,她是夏朝施氏之女,后来嫁给了夏桀。从此这个夏朝皇帝就开始不问朝政,两人天天纵情声色,大肆修建寝宫,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果然夏朝没落,被商朝推翻。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商朝的也出了个有名的狐狸精,她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苏妲己了。商朝末年有苏氏之女妲己入宫后

  • 周文王背姜子牙走了800步,换来周朝800年,为何不多背几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文王与姜子牙的历史故事,周文王与姜子牙是同朝关系吗,周文王多少岁请姜子牙

    01 关于姜太公姜尚,我们知道他有很多典故轶事,例如姜太公钓鱼,还有他的妻子被雷劈死等事。这些我们稍后都会一一道来,因为今天最主要讨论的问题,姜太公如何被周文王招纳重用,就与这些典故有关。并且我们今天还要讲一则故事,据说周朝国祚800年,也与姜太公有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现在就开讲。周文王是武王

  • 西周灭亡的结局,原来早已在周宣王的一个梦中被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01古龙在《大人物》里写道:笑得甜的女人,将来运气都不会太坏。望见诸侯带着滚滚烟尘,从四面八方集合在骊山下,旗帜鲜明,盔甲闪亮,在烽火的照耀下,来来回回地白忙活一场,却什么事也没有,坐在骊宫里与周幽王饮酒作乐的褒姒,终于笑了。很灿烂,很甜蜜。自然,她的运气也没有差到哪里。她并非人种,偏偏能够降生世间

  • 夏朝早亡了,商朝还频繁迁都,是要躲避洪水,还是统治者肆意妄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朝迁都一览表,商朝五次迁都的地点,夏朝为什么被商朝灭

    首都不仅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整体风貌和最高经济标准,在国际上也具有非凡的地位。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首都对于国家的重要程度就可以用这句话来类比。首都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所处的位置。一个国家可能有一个首都,也可能有好几个首都。但是无论首都的数量多少,对于国家而言的作用都是差不多的。

  • 周朝实行分封制,为什么刘邦分封制才几十年就开始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至少周初封建的时候,远远不是。我们在大一统的传统中过习惯了,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的理解可能跟它最初的意思并不相同。夏、商、周,上古三代,名义上也是大一统,但天子只是天下共主,对各个部落、各个方国、各个诸侯国,并没有直接的统治力。欧洲封建社会,有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之说,三代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