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早亡了,商朝还频繁迁都,是要躲避洪水,还是统治者肆意妄为

夏朝早亡了,商朝还频繁迁都,是要躲避洪水,还是统治者肆意妄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507 更新时间:2024/1/26 5:02:29

首都不仅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整体风貌和最高经济标准,在国际上也具有非凡的地位。

俗话说“擒贼先擒”,首都对于国家的重要程度就可以用这句话来类比。首都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所处的位置。

一个国家可能有一个首都,也可能有好几个首都。但是无论首都的数量多少,对于国家而言的作用都是差不多的。

中国自古以来都保持着立国建都的习惯。从最开始的夏朝开始,建立都城已经成了历任统治者约定俗成的习惯。

然而,在夏朝灭亡后,接下来的商朝却频繁地进行迁都。

按照常理来说,都城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中心城市,频繁的迁都对于国家整体发展和各方面的布局都有影响,甚至还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进步。

因此许多国家都对迁移首都一事取谨慎态度,一般而言只要确定了都城,没有天灾人祸是不会轻易迁都的。

但是,为什么商朝却反其道而行之,进行如此频繁的迁都举动呢?

根据以往的考古调查,大众意义上的商朝频繁迁原因都是为了躲避洪水,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尚书》上载商朝“不常厥邑”;《史记·殷本纪》记载:“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竹书纪年》中也曾写道商朝迁都“前八而后五”。

从以往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商朝迁都的次数十分的多,甚至高达十三次。

如果说商朝迁都是为了躲避洪水,难道之前竟有十三次洪水发生吗?甚至次次洪水都让商朝人碰上,那未免也太倒霉了!

根据以往的历史记载,距离最近的一次洪水发生在祖乙时期。这段时期与商朝迁都的时间可以说是毫无关联。

然而,在商朝时,确实有洪水的发生,那便是武丁在位时期。

从殷墟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可以找到大量洪水发生的证明,但是依据史实,武丁在位时期,并没有迁都的记录。

因此,商朝迁都是为了躲避洪水这个传言从根本事实上来说就是错误的结论。

那么,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从以往的历史记录中可以知道,在秦始皇一统中国之前,我国一直处于大动荡时期。

各家各户争端不断,大家在自己的地盘内各自称王。大家为了争夺生存资源,互相之间矛盾不断,相继开展了多次战争,光是史书上记载的就有一大堆。

战争的发生是野心的膨胀,而战争得以继续的来源便是后勤充足的补给。商朝不断迁都,也正是这个原因。

为了在抢占资源上获得更多的优势,商王朝的历代统治者都偏向于将都城建立在战争前线。

毕竟,一个国家的都城是举全国之力建造的“超级大城”,无论是在防御系统还是在后勤补给上都比其他小城强势得多。

除此以外,古代通讯不甚发达,有时候一封加急信件就要传送十天半个月。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信息传递慢一秒钟就可能改变战争的结局。

因此,从这两点来说,将都城建立在战场前线是十分有必要的。

所以,在征伐频繁的古代,为了抢占胜利的先机,频繁迁都是有利于战争的胜利的。

由此可见,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也是有迹可循。

为了抢占战争的先机,统治者们当然会选择将实力强大的都城作为粮草补给和兵力储备的第一选择。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开拓更广大的领土版图。

在商朝灭亡前的一百年时间内,也就是仲丁在位的时期,这段时间仲丁迁都至少五次,整体呈现从南向北的趋势,但是单从距离上来看还是在较近的范围内活动。

除此以外,仲丁迁都的方向都倾向于从土壤肥沃的地方向贫瘠的地方移动。

按照常理来说,统治者都倾向于向发达地区进攻,例如金,辽,都普遍选择向地域辽阔地址肥沃经济发达文化程度高的中原地区进攻。

但是为什么仲丁反其道而行之呢?

其实主要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人类所开拓的地区是有限的,而且相对而言各个部落之并没有特别大的经济差距。

因此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只能向偏远地区开拓版图,以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

那么除去战争的原因,商王朝频繁迁都还有别的原因吗?

其实纵观商王朝迁都的轨迹,可以看出来一开始商朝是由南向北移动,过一段时间后又由北向南移动。

因为刚开始由南向北移动时,商朝正处于刚刚建国时期,北方边疆地区容易受到蛮夷的侵扰。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防御与监视,商王朝选择向北方持续迁都。

然而,当真正迁都过去后,统治者又发现离北方蛮夷一族太近了,这样不但不能减轻他们的骚扰,更会影响自己国家的发展。

因此,识时务的统治者们决定将都城北移,“专注自身”。

除此以外,根据《史记》《竹书纪年》记载,商王朝一共经历了554年,历史上一共有十七世三十一位王。

如此多的统治者带来的便是迁都的后果,因为每个人都愿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开拓疆土。

所以,随着统治者所处的地方不同,商王朝的都城地址也不同。

如果说夏王朝的威胁让商王朝不断迁都,那么在夏王朝灭亡后,商王朝就没有继续迁都的必要了,因此这点是不可信的。

同理,大众认知中的“躲避洪水”之说也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因此,商王朝的频繁迁都是因为自身发展的需要罢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个国家为了自身发展必然也是要为之付出努力和代价的。商王朝频繁迁都的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不是为了巩固权力,争夺更多的生存资源,以获取长久的发展,谁愿意频繁的“搬家”呢?

更多文章

  • 周朝实行分封制,为什么刘邦分封制才几十年就开始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至少周初封建的时候,远远不是。我们在大一统的传统中过习惯了,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的理解可能跟它最初的意思并不相同。夏、商、周,上古三代,名义上也是大一统,但天子只是天下共主,对各个部落、各个方国、各个诸侯国,并没有直接的统治力。欧洲封建社会,有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之说,三代亦

  • 专家挖出一本古书,作者是数千年前的姜子牙,书中内容将改写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姜子牙临死遗言,姜子牙墓有多可怕,老梁讲姜子牙

    尽管大多数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都是通过中国古代的一些故事或者演义而来,但是演义这个东西,有真实的部分,更多的也还是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许多故事和人物也同样地精彩,其中不得不说的一个传奇人物,就是姜子牙了。 姜子牙其实有相当不错的背景,如果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其实也算是个大户的奴隶

  • 同是分封制,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古希腊的城邦,到底谁更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诸侯国还搞分封制吗,希腊城邦与春秋诸侯国,分封制在西周到春秋时的发展

    但是实质上,它们两者间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地域面积极为相似,内力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经济形式有本质区别1.封国以农业为主经济是一个国家职能与特色的重要体现方式。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春秋时期的各个小国家都有一定面积的良田。生活在河流两岸的人们依靠河水冲刷以及沉积下来的土壤,农作物有比较好的产量,足以养活更

  • 羌人到底是啥来头,为什么商朝抓到羌人都要处极刑?考古发现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朝羌人复原图,羌人历史,古代的羌在哪里

    商朝是中国第二个奴隶制国家,曾经创造了瑰丽恢弘的青铜文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一个强大的政权背后,一定隐藏着一支强悍的军队,商朝的军队南征北讨,横扫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四夷宾服。有这么一个少数民族,被商朝的统治者深深地忌惮。商朝军队只要抓到一个该民族的人,就会将其杀死。这个民族就是羌族。羌族到底是是

  • 陕西发现17000片西周甲骨,内容令考古专家困扰多年,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周甲骨档案,陕西西周墓中发现的青铜,近70年西周甲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发现甲骨的地方,在古代被称为周原,因此,这批被发现的甲骨又被称作周原甲骨。周原甲骨因规模庞大、数量庞多,是迄今发现的除了安阳殷墟之外的,甲骨文发现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周原甲骨的发现,也打破了“谈甲骨必谈商”的局面。周原甲骨在内容上与殷商甲骨并无二致,可是,周原甲骨却有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它的刻字非常小,

  • 山西发现一古墓,挖出了一条“龙”,专家激动:墓主人姜子牙岳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可能对石楼比较陌生,长久以来这个地方在山西人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不比较穷的地方。这里没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而且又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这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这里曾令很多的考古学者都为之疯狂。因为这里曾发现过大量的古墓,而且里面出土的文物是与商周时期文献中记载的鬼方族

  • 夏朝都灭亡了,为何商朝却还在频繁迁都?他们到底在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都城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其内部包含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甚至其他一些比较特殊的功能。也正是因为都城当中涵盖了如此多的职权,所以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来说,守卫都城是重中之重,一旦都城陷落,那么这个国家也基本要面临灭亡。同时都城的建设也是相当耗费和人力物力的,如果没有战争发生的话,单纯是迁都

  • 妲己为何不除掉闻太师?这1重要原因,让她对闻太师只能气得咬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苏妲己与闻太师,妲己为什么不害闻太师,闻太师和苏妲己的关系

    在封神演义中,她被九尾狐妖附身,从而用美色去诱惑商纣王,让他沉浸在美色之中,没有心思去治理国家,从内部慢慢地去瓦解这个暴虐无度的国家。尽管苏妲己在考古学家的探索中,已经渐渐地露出了真相,她只是帝辛征战所带回来的战利品,并没有那样神通广大,妖气蓬生。但是她确实美的倾国倾城,使人入目难忘,甚至达到了一种

  • 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预言有多准?至今每一句都应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民间有一个很神奇的流传很广的姜太公预言,姜太公的预言便是一个奇特的图谶,他把后代王朝的更迭,每朝每代历经多少时间,多少个皇帝都说的明明白白,准确无误,没有丝毫差错。至今每一句都应验了。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个预言社会兴衰的大预言,全文770字,预知其生后一万年之事,可谓神奇之作

  • 姜子牙对周朝功不可没,为何在他去世后,周王却将其后人活活煮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子牙预言周朝有多强,姜子牙和周朝什么关系,老版姜子牙八百步定周朝视频

    正是在姜太公的辅佐下,周武王才得以最终打败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对于有功之臣,很多君王都会赏赐良多,哪怕是犯下了大错,也会酌情处理,原谅。可是,姜子牙死后,为何他的后人就被周朝王室给活活煮了呢?今天,咱们就俩聊一聊这个故事。姜子牙被“发配”边疆众所周知,姜子牙是我国赫赫有名的人物,周朝能够建立,他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