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子病逝,朱元璋欲立朱棣为太子,他只说一句话,朱元璋无奈放弃

太子病逝,朱元璋欲立朱棣为太子,他只说一句话,朱元璋无奈放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46 更新时间:2024/1/24 3:24:09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个草根皇帝,在做皇帝之前,朱元璋做过乞丐,当过和尚,最终被生活所逼,为了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朱元璋这才揭竿而起,结果一不小心就建立了大明朝,从而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为了皇位的继承问题,朱元璋很忧心,在燕王朱棣跟皇孙朱允炆之间难以抉择,所以就询问大臣意见,结果此人只对朱元璋说了一句话,就让朱元璋放弃了立燕王为太子的想法,这个人就是刘三吾

朱元璋一生中有很多儿子,但是真正成才的也就那么几个,所以在朱元璋一登基为帝就宣布仅为13岁的立朱标为太子,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为此还特意请了当时非常有才学的宋濂教导朱标,希望朱标将来能够胜任。不过朱标的命不好,在悉心培养了二十多年后,因为病痛,朱标英年早逝。没有了太子,帝国少了继承人,这打乱了朱元璋所有的计划,为此,朱元璋还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上朝。

为了重新选择继承人,朱元璋是经过一番慎重考虑的,最终定在了自己的第四子朱棣跟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之间选择一个人作为太子。对于朱棣,朱元璋是非常欣赏的,因为朱棣从小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并且智谋过人,在军中也有威望。曾经朱元璋出过一个“风吹马尾千条线”的上联,当时朱允炆对的是“雨打羊毛一片毡”,还算工整,朱元璋听了后并没有说什么,但是朱棣对的却是“日照龙鳞万点金”,气势恢宏,朱元璋当然也非常高兴。

反观朱允炆,当时还不到18岁,算是个小孩子,性格又非常柔弱,如果把重担交给他,真的就能担负起这个重任吗?朱元璋很犹豫。一个皇帝,文文弱弱的,根本就压不住政坛上那些重臣猛将,所以朱元璋打算让朱棣做太子,为此还征询了很多大臣们的意见。不过既然皇帝都发话了,旁人自然不敢说什么,但是有一个人却站出来反对,他就是时任翰林学士的刘三吾。

刘三吾为官正直,并且对人对事非常较真,尤其是在一些国家大事上更是如此,所以在听到朱元璋想立朱棣为太子的想法后,立刻出言反对,认为自古有“立长立嫡”的说法,朱允炆是朱标的嫡子,自然符合传统,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况且如果是立了燕王朱棣为太子,那么其他王爷们又会怎么想?

《明史》里面记载,当时刘三吾说的是“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这里的秦、晋二王,也是朱元璋的儿子,虽然没有燕王朱棣出色,但至少也是个王爷,如果立了朱棣,他们心里肯定会不服气,到时候兄弟阎墙,自相残杀,势必不利于明朝的统治。所以朱元璋听了刘三吾的话之后,经过深思熟虑,最终还是把太子之位给了朱允炆。

不过朱允炆年幼,朱元璋非常不放心,所以在晚年朱元璋开始大肆屠戮开国功臣,整个朝堂人心惶惶,为的就是让朱允炆登基后能够镇得住朝臣。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朱允炆登基后的第二年,朱棣就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兵变,最终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明史》等记载,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明为什么没能像南宋一样延续百年?都是因为这个留守重臣误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当强势的少数民族占领中原时,原来的中央王朝都要南迁续命。比如南宋这个偏安政权,它不仅成功延续了一百多年,而且还发展出了先进的经济和文化。而另一个命运类似的王朝南明,结局却悲惨得多。1644年开国没多久,国都就沦陷了,连弘光皇帝也落到了清兵手里。之后,南明政权在皇族内几经更迭,虽拥有南边广阔的富

  • 看看朱棣干的这几件事,你就知道朱元璋选接班人的决定有多大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就是五次北征蒙古。朱元璋推翻元朝只是把元朝的皇帝赶到了北方的沙漠边缘。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元朝是谁?那可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曾经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颤的蒙古铁骑。把他们赶出了北京城,并不意味着明朝的君臣和百姓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们在自己的边境线上像游魂一样游荡随时都可能上来咬上一口。作为英明的皇

  • 梁山一百单八将六人最不配好汉之称,宋江排名第一,林冲榜上有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读过《水浒传》的人大都早已意识到,虽然梁山一百单八将又称一百零八好汉,但是梁山水泊中大都在一群草莽,或草菅人命,或违法乱纪,真正能够被称之为好汉的不多。不过,他们能够被尊崇多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那就是,他们虽然可能对不起百姓、对不起朝廷,甚至三观不正,但是大多数人都宁死不背叛兄弟,甚至宁愿用自己

  • 明朝的嘉靖皇帝,为了能够修仙不仅需要少女鲜血,还需要这个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正德十六年的时候,嘉靖的堂哥明武宗去世了,但是明武宗生前却是没有儿子的,所以之后的皇位也是难以决定是谁,之后明武宗的母亲张太后便和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一起商讨,最后决定让朱厚熜来继承皇位,虽然当时的朱厚熜只是皇室近支,但是毕竟他毕竟也是前任皇帝的堂弟,所以说这个皇位他来继承也算是合乎情理的。在很多影

  • 明朝公主墓被发现,挖了好多年才打开,专家看了几眼后大惊: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发现明朝公主墓,专家挖了多年才得以打开,看了几眼大惊失色:跑明朝有位公主叫咸宁公主,是朱棣最喜欢的掌上明珠。朱棣从小对她无限宠爱,想要什么都无偿满足。后来,咸宁公主下嫁给了当时开国功臣的后代,也就是西宁侯宋瑛。侯宋瑛地位虽然不及咸宁公主那么高,但是他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对军事十分感兴趣。小小年纪,就

  • 最先背叛晁盖投靠宋江的不是吴用,而是这个人,后来他死的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一个人的出现,对晁盖的地位带来了威胁,这个人虽然未上梁山,但是影响力却已经让晁盖领略到了,从此晁盖的这帮兄弟,心里逐渐有了想法,后来宋江上了梁山之后,便逐渐架空了晁盖,这里面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军师智多星吴用了,但是有一点,我们大家可能忽略了,在晁盖的这些铁杆心腹之中,最先背叛晁盖投靠宋江的并非是

  • 元朝37年里换了9个皇帝,这究竟是怎样造成的?专家给出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元朝没有一个完善的继承制度,继承非常的混乱。按照蒙古人的习惯,新任领导者,要在皇室成员跟各族的长老的推荐之下而产生。蒙古人的还有一个继承法则叫“幼子守灶”,但是汉人的习俗是立嫡长子为尊,这几种制度没有统一,导致了元朝的继承制度非常之混乱的现象。 其实元朝的第一任皇帝忽必烈,想采取汉人的嫡长

  • 朱祁镇的回家之路,真是出乎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想法是不错的,可是还没有交战,前锋就一败再败。朱祁镇一看不好,有危险,建功立业算了吧!还是回去吧,留下成国公朱勇率领的五万骑兵阻挡瓦剌也先,自己就风风光光回去了。本来准备回去之后,让史官大书特书,皇帝指挥过人,大破瓦剌骑兵,瓦剌骑兵在皇帝面前,不堪一击。可是不好意思,由于太监王振出来一趟不容易,想风

  • 冈村宁次的身世之谜,四岁就学习汉语,祖上是明朝大将徐达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他是徐达后人这个说法是在冈村宁次的回忆录里提到的,说是在明朝覆灭后有一位名为徐青山的徐氏后人,因为不服满清的一些规定,所以逃到了东洋武士冈村家当仆人,还把自己的姓也改成了冈村,所以跟冈村宁次的渊源就在这里,而且他在中国期间还像蒋介石表示自己是华人的后代。这段记载是以冈村所说的为主,大多都是听说

  • 故事:大宋奇人绝境遭逢天降异象,海外异术引发天地变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建立之初,国家刚刚结束战乱,地方上依旧鱼龙混杂,时有动荡发生。宋太祖闽中一带有个武孝廉,名字叫姜骥,字千里,为人豪爽,仁义爱民。他的家族颇有些财力,在当地是名门望族,族中世代有人习武自保。到了姜千里这一代,武功更是了得,当地人传说,他能够双手各提着上百斤的石锁一跃而上丈余高的院墙,更兼一手百步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