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的东进之心,是被一个渣男君主逼出来的

秦国的东进之心,是被一个渣男君主逼出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64 更新时间:2024/1/5 18:37:40

主笔:闲乐生

春秋时期,秦穆公帮助晋惠公夷吾平定晋乱登上君位,晋惠公本答应奉上河西八城作为报答。不料,等他坐稳屁股,便翻脸不认人,不仅赖掉了河西八城,还杀死了拥立他上位的晋国权臣里克、邳郑及七舆大夫等人。最后只有邳郑的儿子邳豹爬荒山抄小道,白天不敢见人,晚上连夜赶路,历经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终于逃到了秦国,见到秦穆公,然后就像见到了久别的爹娘一样趴在地上大哭起来。

穆公吓了一跳,连忙问原因。

晋国通缉犯邳郑于是把自己父亲如何起义革命,最后英勇就义的事迹大书特书了一番,然后对穆公说:“晋侯背叛秦国而记恨小怨,清除异己诛杀大臣,百姓们都不拥护他。如果秦公愿意替天行道去将他赶走,然后去翟国迎晋国贤公子重耳即位,晋国百姓们一定会感激您的。”

秦穆公犹豫不决。夷吾这个小人,确实不得人心,当初他即位的第二年,周天子派卿士来到晋国颁布对新任晋侯的任命,按照礼节,他接受了周天子的委任状后,就应该执玉卑,伏地叩谢大恩。但夷吾自认大国,不肯应付,竟然只拜不叩,对周天子都如此,对其他诸侯自然更加倨傲,此等小人得志,各国君子都不喜欢他,莫非,这就是秦国安定晋国,扬威天下的一个机会?

[var1]

秦相左庶长百里奚说:“不妥,晋若百姓不服,则必有内变。君且俟其变尔图之,不可轻举妄动。”

右庶长蹇叔也不同意:“没错,夫称霸者,应戒急用忍,现在晋国乱相未生,我国也无必胜把握,最好的办法是静观其变,以待良机。”

穆公低头沉思了一下,开始理清自己的思绪:晋侯不叩谢天子,得罪的只是周室,与晋人并无关系;他杀七舆大夫,杀的也只是异己,跟百姓并无关系,百姓没有理由反对他。而且,晋侯能如此迅速干净的除掉了国内的反对势力,这说明他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断无邳豹所说的短时间产生内乱的可能,他这么说,无非是要借助我的力量帮他父亲报仇罢了。战争,是大事,必须建立在理智之上,不能让情绪和仇恨来左右自己。

这么一想,穆公便释然了,他对邳豹说道:“如果百姓都反对夷吾的话,他哪里还能杀的掉里克等大臣?这说明晋国上下还是一心的。邳豹,我看你也无处可去,不如留在我这儿当官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夷吾此人多行不义,总有一天必自毙,你又何须急在一时呢?”

邳豹想想也对,自己通晓晋国内情,日后总有大作用,于是留在秦国当起了大夫,只要逮着机会,他一定要让夷吾这小子血债血偿。

秦晋的纠葛终于告了一个段落,接下来三年,两国相安无事,穆公继续发展经济,积蓄力量;惠公则继续打压反对派,稳固自己的君位;日子平静的有些可怕。

公元前647年,秦穆公十三年,晋惠公四年,平静的日子终于被一个天灾打破了。

这一年的秋天,旱灾爆发,晋国的田里不产粮食了,到了冬天,大家把剩下的粮食都给吃光了,老百姓饿得嗷嗷叫,成天跑到惠公的宫外又是游行又是抗议,惠公被吵的失眠厌食神经衰弱,天天祭神求雨,并号召晋国富户与海外晋侨踊跃捐粮,但仍是杯水车薪,最后没办法,只好把大臣们叫来商量,看看去哪个国家打打秋风吧。

[var1]

晋惠公的亲信吕甥说“要不咱们找齐国吧,齐侯怎么说也是一代霸主,对其他国家来厚道,我们多说点好话求一求他,他一定会卖这个面子给我们的。”

惠公说:“我也不是没想过,只是齐国远在千里之外,等粮食来了咱们的老百姓们都饿死光了!”

惠公的另一位亲信郤芮说:“没错,要不我们去求秦国吧,那里比较近!”

吕甥说:“要去你去,我可不想去吃闭门羹,先前咱们不给他城池,早就撕破了脸皮,这会儿他看笑话都来不及,又怎么会给咱们粮食!”

惠公说:“这是你说的,寡人可不承认对不起秦国,寡人也从来没说过不给秦国城池,只是叫他等待,延缓交割的日期而已。现在,咱们就去找他们要米,他们如果不给,那就是是他们对不起我们,我们日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赖掉河西城池了!”

流氓其实不可怕就怕流氓有化,明明是晋惠公先对不起人家,现在却把所有不是全推到别人身上,面对如此有文化的流氓,我只能说:佩服佩服!

于是,惠公派大夫庆郑拿了一块廉价玉当见面礼去找穆公要米。

[var1]

庆郑来到秦国,一见到穆公,就哭丧着脸说:“秦公,我们晋国这次惨啦,老百姓饿得实在受不了了,您就发挥一下人道主义精神,可怜可怜我们吧!”

穆公问百里奚说:“井伯(百里奚字),你怎么看,我们该不该帮他们!”

百里奚说:“谁家没有个困难,这就是在寻常百姓家,左邻右舍的都会互相接济,何况我们还是姻亲之邦呢!总之,救灾恤邻,理义之常也,这才是道。何况,这是晋君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百里奚是底层出身,他深深明白,自古以来闹灾,从来只听说有饿死百姓,没听说饿死当官的,更别说国君了,这又何必呢?”

“井伯说的对,寡人亦不忍以其君故,迁祸于民。”穆公点了点头,接着又问次卿公孙枝的意见。

[var1]

公孙枝说:“我也这么认为,再说晋国得了我们的援助,以后就不会跟咱们作对了,万一他们不识好人心,忘恩负义,他们的老百姓就必然离心;这样我们就有道理讨伐他们了!助友邦,讨无道,这才是霸道,所以,主公应该帮助晋国。”

穆公又点了点头,正要答应,每天磨刀做梦都想砍惠公的邳豹跳起来大声反对说:“晋侯无道,天降之灾。乘饥而伐之,可以灭晋,主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秦穆公说:“君子不乘人之危,智者不侥幸取胜,你小子呀,成天就想着给你老爹报仇!顾全一下大局好不好!”

邳豹老脸一红,顿觉羞愧不已,退到一旁反省去了。

于是,秦穆公大开粮仓,用船沿着渭水、黄河与汾水向晋国漕运救援物资,船队从秦都雍城一路连绵不断排到晋都绛城,也不知出动了多少水手与纤夫,只见轴轳相接,蔚为壮观,史称“泛舟之役”。

如此多的粮食和船只,如此大规模的内陆航道大运输,在先秦史上真是前所未见,看来此时秦国的农业和运输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当已跃居国际先进水平,百里奚蹇叔二相功不可没。

晋国的老百姓们终于不用饿死了,他们吃着秦国的米,想着穆公的恩,心里美滋滋。而秦穆公施了恩,也得到了好名声;大家皆大欢喜,这事情本来就这么过去了,也算是一个完满的结局。偏偏上天嫌这不好玩,又跟大伙儿开了一个大玩笑,将本已和谐(至少是表面上的)了的两国关系,又推到了悬崖的边缘。

[var1]

上天或许是要检验一下两国的友谊,又或许是要揭露一下夷吾的真面目,或许或许,或许这仅仅是一个巧合,第二年的冬天,晋国迎来了久违的丰收,而秦国却遭灾了。本来以秦国的国力,储备的粮食足以应对此等危机,不过去年为了支援晋国,仓库里的存粮也都光了,不过穆公一点也不着慌,因为他的心里有底:“井伯啊,幸亏去年我们给晋国粮食了,现在轮到我们有困难了,他们肯定会给我们粮食的!”

百里奚还没来得及答话,邳豹就忍不住插嘴道:“夷吾这个小人一向言而无信,当年不肯给我们城池,这次也一定不会给我们粮食。”

穆公不以为然:“胡说什么呢,粮食和城池怎么能是一码事!”于是仍满怀希望的派大夫冷至带着宝玉去向惠公要粮食。

惠公翘起二郎腿,问大家:“要账的人来啦,你们说寡人给还是不给呢?”

大夫庆郑当即说道:“去年秦国对我们雪中送炭,今年我们自当义不容辞,这有什么好讨论的,当然要给啦!”

[var1]

另一位大臣虢射却说:“皮之不存,将安傅?割以河西之地,这是“皮”,还粮食给晋国,这是“毛”,连皮都赖掉了,给几根毛有啥用?这点小恩小惠,也消除不了秦的怨恨,白白让他们渡过难关,这又何必呢!要我说,欠一个也是欠,欠一堆也是欠,反正已经得罪了,干脆得罪到底!就现在,趁秦人饿的东倒西歪,揍他们,这叫趁火打劫,可捞上一票肥的!”(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典出于此)

庆郑苦劝道:“幸灾乐祸,是为不仁;忘恩怒邻,是为不义;不仁不义,百姓离心,何以守国?”

惠公不耐烦地说:“你别给寡人掉什么书袋!寡人可没秦人那么傻,去年这个时候,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人却傻乎乎的竟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给了我们粮食,真是愚不可及!因此上天今年就惩罚他们,叫他们挨饿!要把秦国赐给我们晋国,寡人怎么能违背天意而不取呢?你们说是不是?”

于是,惠公不再听庆郑之言,不仅将秦使像条狗一样赶走,还派兵前去攻打秦国。

很难想象,因为坚守仁义道德乃至不知变通而惨遭失败的宋襄公,竟然和这位无情无义无信无耻的晋惠公处于同一时代。至少,在晋惠公之前,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渣的君主,而他与宋襄公两人命运的不同,也由此逐渐摧毁了中国人的道德根基。等到不择手段、毫无底线的越王勾践吞灭吴国称霸天下的时候,这个时代的秩序终于彻底崩溃,所谓至贱者无敌,大家都在赛着比拼下限,这个世界就完了。

却说秦穆公见冷至两手空空,哭丧着脸就跑回来了,便问他道:“怎么了,冷大夫,粮食要到了吗?”

冷至垂头丧气地说:“别提了,晋侯不但不肯给粮食,还乘人之危想要攻打我们。”

穆公不听还则罢了,一听此言,多年积压的怨愤忍不住集体爆发了。

跟以往不同,穆公这回动了真火了:

夷吾这个人人品不行,他早就听说过了,所以当年晋国负约不给城池,他也没有拿晋国咋样(其实根本也没怎么奢望晋国会真给),一是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战争是国家的大事,不能说打就打;二是因为夷吾毕竟是自己爱妻的弟弟,没有什么大仇怨,他也不好真的撕破脸皮来大动干戈;三是因为割地这么大的事,晋国不舍得给也情有可原,寸土寸金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可是这一次夷吾做得实在太过分了,拍着胸脯讲,他秦穆公对晋国那真的是没话说,要兵给兵,要粮食给粮食,就差把心掏出来给人家看看了,可是夷吾呢,什么好处都得了,却小气的连这一点儿粮食都不肯给,好,这也就罢了,我不去怪你,可是你怎么能倒打一耙,跑来趁火打劫呢!人不可以无耻到这个地步,无耻之耻,无耻矣!

于是,秦穆公悲愤的一拍桌子,宣布出动兵车四百乘,亲征秦国,同时以邳豹为将,让他能够一雪家恨。

于是,秦晋之间第一场大战,韩原之战爆发。

更多文章

  • 圣贤孔子也有生气的时候,怒斥弟子不争气,朽木不可雕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子不生气的经典语录,朽木可雕也,朽木不可雕也朽木指的是谁

    孔子还认为对于他人应该有着包容之心,做到有教无类,但是孔子有这么一个弟子,让孔子都感受到了绝望,让他自己打脸,因为他并没有做到有教无类。[var1]孔子的这个弟子叫做宰予,这个人有两大特点,第一个是十分的懒惰,另一个是看事情喜欢从另一方面看,然后问孔子一些刁钻的问题。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孔子自我打脸的事

  • 大秦帝国与六国必争之地,三晋命根子,引发中国史上最大规模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秦灭了六国,三晋六国,历史上大秦帝国简介

    ——既然如此,那么也只有一步一步来了,范睢这个人不咋地,他提出的“远交近攻”还真是有那么一点道理,我大秦还是先打韩国好了,韩国是夹在秦赵之间的一块肥肉,不但味美香甜,而且这等于将一支长筷直戳在了赵国的鼻梁跟前,如此,一切主动尽在我手。于是在公元前264年,白起攻韩之陉地(今山西曲沃),拔五城,斩首五

  • 刘先银经典点说《史记》《资治通鉴》赵高和李斯为什么帮助胡亥:陈胜,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长河中,有太多的英雄豪杰在乱世中崛起,也有在乱世中死去。在秦末时期,有一人虽算不上英雄豪杰,也没有过高的功绩,但却能让汉高祖刘邦去祭拜他,并且专门在砀县安排三室户人家来看守其坟墓,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期仍然按时杀牲来祭祀他。这人便是汉高祖刘邦追封的“隐王”陈胜。很多人又有疑问了,陈胜对刘邦又没什

  • 职场如战场,刘备教你如何做好管理,六大基础受用终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职场管理心得体会,刘备的领导管理之道,职场管理的六个秘诀

    都说职场如战场,这篇文章就将引用刘备的事迹,来讲述职场管理的五项入门基础!掌握好它们,任凭手下有多少员工,都可以做到了如指掌运筹帷幄。职场如战场,刘备教你如何做好管理,六大基础受用终身第一点:任人唯贤而不能任人唯亲!组织与控制!我们熟知刘备自桃园三结义开始,身边就有两位骁勇悍将,关羽张飞战力不用多说

  • 吕布、关羽其实都死于一个字:“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在关羽被擒住的时候,有人说,曹操当时对他怎么样,他最后怎么对曹操的,于是,关羽被杀,在吕布被擒住的时候,有人说,还记得他怎么对他的干爹,董卓的吗,于是,吕布被杀,但是,虽然死的情况差不多,可以关羽代表忠肝义胆,吕布代表背信弃义,可以说,这两人是死在了这两样东西上。关羽是由于太忠太讲义气,所以肯

  • 著名的汉武帝是如何开创他的大汉盛世的?其秘诀当今企业也该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要想将国家发展壮大,人才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而刘彻在这一方面就做的特别好,也成为了后代学习的一个榜样。我们都知道,在古代那种封建的体制之下,当官封爵都是世袭制的,你是我的亲戚,我就推荐你当官。这种情况就会逐渐的导致权力被慢慢的集中到了某些人或家族的手中。并且,这种不论才华,而论关系亲疏的举荐方式,很

  • 清朝发配宁古塔,西汉发配合浦,东汉发配哪里,今已在国境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发配宁古塔,发配宁古塔的女犯人,太子发配宁古塔的小说

    其实,这就是将犯人终身发配宁古塔了。不过,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发配宁古塔,能去宁古塔的大多都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因为宁古塔可是满人的发源地,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宁安一带。因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除了宁古塔,清代流放犯人的地方还有尚阳堡(沈阳)、卜奎(齐齐哈尔)、三姓(依兰)、瑗珲(黑

  • 孔融四岁能让梨,后来竟因爱吐槽被曹操杀了,真是一语成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死,三字经孔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能让梨下一句是什么

    说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弟弟吃,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好榜样。大鹏在读《世说新语》的时候,发现10岁的孔融还说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么一句话。再后来,16岁的孔融窝藏钦犯张俭。东窗事发后,孔褒、孔融、孔母争相赴死,灵帝下诏将孔褒处死。侥幸逃得一死的孔融,并没有因此沉沦,反而越

  • 大将军卫青,怎样端正自身态度,退敌用人辅佐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将军卫青简介,汉武大帝卫青受封大将军,大将军大司马卫青视频

    元狩四年,汉武帝决心全力出击,将十四万匹战马以及五十万步兵作为后勤补给军团,让卫青以及霍去病各自率领骑兵五万,兵分两路共同出击匈奴。按照他们原本的部署,原本是应该由霍去病挑选精兵悍将攻打匈奴主力部队,卫青则负责左贤王。在从俘虏的匈奴士兵中得知单于在东方之后,两次军队就临时交换了线路,却没想到卫青出赛

  • 陈寿在《三国志》中,为何说曹睿是曹魏“最后一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寿简介,曹睿死后谁当皇帝,陈寿评价曹睿

    曹丕的长子,也是曹魏“最后一个”皇帝。事实上,曹魏居九五之尊的,应该有五帝。但曹睿之后,两帝被废,一帝禅让。所以在陈寿《三国志》里面,只有曹操,曹丕,曹睿有“帝号”。不过在《魏世谱》里,最后一个皇帝曹奂,也是有谥号的,叫做魏元帝这样。陈寿干嘛这么大逆不道?不记魏元帝?啊陈老师都比魏元帝还早死了,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