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一个强国的黑历史,靠娘舅关系国家才得以保全

春秋一个强国的黑历史,靠娘舅关系国家才得以保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625 更新时间:2023/12/8 14:12:09

而楚国正是因为有着广阔的土地与众多的人口,尽管中原地区风云变幻,楚国在五百年乱世之中一直保持了其强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忽视的强大存在。

但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在春秋晚期却遭遇了一场变乱,其国家几乎到了灭亡的边缘。

而将楚国打到这地步的却不是楚国的老对手晋国,或者齐秦等国,而是春秋晚期新崛起的一个新秀——吴国。

吴与楚之间的战争简单来看是一场两个国家之间的斗争,但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会发现这场战争反映出的是整个春秋晚期的政治格局。

[var1]

倔强的楚人:从打工仔到大老板

在春秋时期的国际格局中,楚国本是一个另类。楚国地处长江流域,远离中原文明发源的黄河中下游。

在先秦时代,长江流域几乎是未开发的蛮荒之地,而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文明程度相较中原地区的居民比较落后。

在更早的时代,这里本来居住的是三苗人,他们被称为“苗蛮集团”。

在华夏文明的部落联盟时代,中原地区曾和三苗人爆发过多次战争,使得三苗作为一个种族几乎消亡,只存活下来比较零散的部落依旧生活在这里。

在夏商周时期,逐渐形成了新的族群——“荆蛮”,其一度臣服于商人的统治。

而到了商朝后期,荆蛮的势力已经十分壮大,其广泛的分布于长江流域。

等到周朝的时候,该地区的熊氏贵族的首领熊绎选择臣服于周朝,因此被周朝分封为楚国国君,爵位仅是低等的“子”爵。

此后,楚国就成为了周朝的一个臣属国,但其地位却不甚高,被中原国家所轻视。

[var1]

在西周时期,由于楚国在江汉地区逐渐发展壮大,而该地区又属于“天高皇帝远”的闭塞地带,这使得后来的楚君不愿意在臣服于周朝。

但作为周朝的臣属国,周朝绝不允许有挑战自身权威、破坏西周统治秩序的事情出现,一旦出现,必然诉诸武力。

因此,在西周时期,周朝军队曾就楚国的背叛多次兴兵讨伐,但楚国在弱势时选择臣服,一旦有机会还是会想着寻求自立。

到了东周时期,由于周王室的权威逐渐衰落,而楚国的实力进一步扩充,楚国再次背离周王朝。在楚国国君熊通在位期间,楚国自称为“王”,以示与周室平起平坐。

此后,楚国更是通过持续的对外扩张,逐步扩大自己的领土,到了春秋中叶,楚国已经是雄视一方的强国。

此时的楚国不满足于仅局限在长江流域,他希望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中原的黄河流域去,给那些曾经轻视自己的中原诸侯以颜色。

在这一时期,楚国积极进军中原,给中原地区的传统诸侯国以痛击。但就在此时,从中原北部崛起的晋国却给了楚国当头棒喝,使得雄心抖擞的楚国遭遇了从所未有的惨败。

[var1]

此后的楚国不得不在晋国的限制下蛰伏数年,直到楚国的一代雄主楚庄王时期,楚国重振雄风,积极逐鹿中原,在邲之战中报了当年城濮之仇,楚国终于取得了其孜孜追求的霸业。

但好景不长,在楚共王时期,晋国卷土重来,再次大败楚军,使得楚国丢失了霸主地位。

这还不算完,为了彻底锁死楚国,晋国联合中原乃至东方的诸侯国构筑起一道“环形壁垒”,紧紧扼守中原要地,用以压制楚国。

而在这些国家中,有一个国家是楚国的老冤家,那就是吴国。

熊氏与姬姓,难舍的冤家

与楚国不同,吴国是属于姬姓王族的老牌诸侯国。吴国的开国君主为太伯,其为周文王的伯父。

周朝的习俗本来是嫡长子继承家业,但周文王姬昌的爷爷太王非常喜欢聪明的姬昌,如果传位于太伯,那他心爱的小孙子必然与家业无缘,但他又不好开口,因此整天很惆怅。

太伯看出了太王的心思,于是就借口采药离开了西岐,一直流亡到荒凉的吴中地区,并于此生根繁衍。

等到武王建立周朝后,派人到吴中寻找太伯的后代,找到了当时已经是吴地君主的太伯的侄重孙周章,并正式册封其为吴王,位列诸侯。

[var1]

吴地本来是远离中原的蛮荒之地,在太伯到来时这里的生活习俗还比较原始与古老,有“断发文身”的传统,农耕技术非常落后。

周人是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农业部落,其始祖就是著名的“农神”后稷,其农业技术比较先进。

在太伯到来后,他将周人的农业技术传入了当地,因此受到当地人爱戴。但太伯没有试图影响吴地居民的文化习俗,反而在到吴地后为了融入当地自己也断发文身。

吴人的习俗在较长的时间内没有太大改变,依旧自成一脉,独立于中原文明之外。

到了春秋中期,吴国渐渐强大起来,在寿梦主政时期也自称为王。出于打压楚国的需要,晋国此时积极与吴国结盟。

在寿梦时期,因为楚国大夫申公巫臣流亡晋国,其后被派到吴国出使,随行的还有大批专业士兵充当技术专家指导吴国发展军事,吴国的军事力量在此时得到壮大。

[var1]

但当时的楚国虽然打不过晋国,打吴国还是手拿把攥,因此多次讨伐吴国,但因为有晋国这个后台,吴国倒也不怕楚国。

在此之后,吴国积极在中原各国活动,往来齐郑卫晋之间,这为吴国接近中原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就在吴国一步步壮大起来的时候,楚国却陷入了一场动乱之中。公元前541年,楚国公子围发动政变,杀死了楚王夹敖,夺取了楚国的王位,是为楚灵王。

楚灵王仅在位十二年,其后就被公子弃疾所杀,公子弃疾即位为楚平王。

而楚王的这两位国君其都是以政变而上台,在位期间不是对外征战就是对内杀戮,此外还穷奢极欲,浪费国力,其作为严重损害了楚国的实力。

而因为灵平二位楚王得国不正,为了巩固地位而对内大力打击公卿大夫。在平王手中,大夫伍奢与其儿子伍尚被杀,其次子伍员逃奔吴国。

[var1]

而此时的吴国正是吴王僚在位时期,吴王僚是吴王余昧的儿子,余昧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

余昧兄弟四人以四弟季札最为贤能,先王本欲传位季札,季札不受,于是长子诸樊即位。

诸樊想把王位传给季札,就规定兄弟四人按次序即位,直至季札为君。

但在余昧死后,季札还是不愿意当国君,并出奔国外,这才由余昧的儿子僚即位。

但僚的即位引起诸樊的儿子光不满,他认为自己的叔父既然不愿意当,那就应该传给自己。

而伍员来到吴国后效力于公子光,并为公子光物色到刺客专诸,专诸伪装成厨师把鱼肠剑藏到鱼肚子里,然后行刺吴王成功,公子光成功即位,是为吴王阖闾。

[var1]

阖闾即位之后重用伍员,同时用了很多人才,这其中就包括被誉为“兵圣”的孙武以及从楚国逃亡而来的伯嚭

吴王阖闾在此期间一直整军备战,时刻准备讨伐楚国。在公元前506年,在兵圣孙武的带领下,吴军挥师西进,讨伐楚国。吴军五战五胜,一路高歌猛进,直至攻破了楚国的国都。

当时的楚平王已经薨亡,楚昭王在位。面对吴军破城,昭王出奔勋县,楚国几乎到了灭亡的境地。

秦哀公的小九九

在吴军攻破楚国都城后,楚国有一个名为申包胥的大夫为了挽救楚国出奔秦国,想要寻求秦国的帮助。

秦国与楚国基本属于一衣带水的邻邦,双方的关系一直比较和睦,并且当时在位的秦哀公还是楚昭王的舅舅。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秦晋之好,但自从崤山之战以后,秦国和晋国的关系就已经破裂了。

而晋国和楚国一直是对头,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秦国一直积极和楚国交好。

吴国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其实一早就传到了秦国,而秦国内部就应不应该救楚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时的主流意见是救楚国,因为要是楚国没了晋国就少了一个大敌,而秦国就少了一个可以牵制晋国的帮手。

[var1]

但此时,秦哀公还没下最后的决断。之后申包胥急匆匆的赶到了秦国,申包胥一路徒步跑了一千多里路,一双脚都磨烂了,直到抵达秦国的蓝田才由秦兵护送到了雍城。

等到了秦都雍城,申包胥哭诉请求秦哀公出兵救援楚国,他本以为秦人处于唇亡齿寒的危机感以及顾念甥舅的感情会立即答应他。

但没想到的是,秦哀公却直接拒绝了,说是要好好商议,随后秦哀公就让申包胥先去休息。

但申包胥就是不走,执意要秦哀公答应,秦哀公走了他就趴到大殿门口去哭,这一哭居然就是七天七夜。

就在申包胥已经快坚持不住的时候秦哀公却召见了他并告诉他秦国马上就会出兵救援楚国。

往往读到这个故事我们都会感动于申包胥的忠肝义胆,但实际上感动秦哀公的却并不是申包胥的忠义之心。

[var1]

其实早在申包胥来之前,秦哀公就已经想好了要出兵救援楚国。那为什么秦哀公不直接救楚国,反而要看老实人在这惨兮兮的哭七天七夜呢?

那是因为秦哀公不是一个慈善家,而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要考虑的永远是利益最大化的问题。

直接救援楚国,秦国除了收获一个盟友之外还有什么更直接的好处吗?并没有。

因此,秦哀公一早就派人前往楚国寻找楚昭王,向楚昭王表明秦国愿意救楚国,但是需要楚国有所表示,那就是贡献商於六百里的土地,楚昭王很快就答应了。

而正是得到了楚昭王的回复,秦哀公才正式决定出兵。

至于为什么不告诉申包胥,害他差点哭死在秦国,那是因为申包胥来秦国并没有得到王命诏许,仅凭一腔赤诚,他什么都做不了主,因此和他说没意义。

而等到秦兵来到楚国,吴国已经占领楚国大半年了。而正是在这大半年之中,吴兵纵情享乐,烧杀掳掠,战斗力严重下滑,与秦军的第一战就被击溃。而后,双方主力开始对峙。

[var1]

但就在这时,吴国却传来一个坏消息:之前战败回国的夫概在国内自立为王。吴王阖闾此时已经没有心思再和秦军对峙了,急忙带兵回师吴国,随后平定了夫概叛乱。

在吴国撤兵后,楚国也由此转危为安。在帮助楚国复国后秦国也顺利拿到了楚王许诺的商於六百里土地。

这场吴楚战争实际上反映出了春秋后期的中国的政治格局。在当时,由于晋楚之间长期争霸,而自从楚共王以来,楚国在于晋国的对抗的过程中处于战略守势,楚国被晋国压制。

而在打压楚国的过程中,晋国着重培养起吴国这个马前卒。

吴国与楚国有直接的地缘利益冲突,但吴国相对比较弱小,晋国不计成本的向吴国提供武器技术、军事指导,使得吴国逐步成为一个军事强国,构成晋国制约楚国的重要力量。

而自从崤山之战后,秦国与晋国完全撕破了脸皮,双方也曾展开长期的斗争,只不过秦国处于劣势。因此,在春秋中期以后,秦与楚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紧密。

秦国不可能放任吴国灭亡楚国,那样一来,晋国的势力将空前扩张,对于秦国来说那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而一直以来,由于忌惮于吴国的崛起,楚国也在想办法制衡吴国,那就是扶植越国。

在吴楚战争期间,楚国就鼓动越国进攻吴国,但由于相对于吴国来说,越国的势力实在太过弱小,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但在楚国复国后,面对强势的吴国,其不得不着重强化吴越两国的对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吴国和越国作为春秋晚期的两大强国相继崛起,续写了最后的争霸事业。

参考资料:

《吴国破楚国,秦国为何必须救楚国》

《商代的楚蛮与西周初年的楚国》

更多文章

  • 弟子上课睡觉,孔子随口一句“脏话”,成现在老师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子说的话竟然是老师的口头禅,孔子经典口头禅,孔子上课典故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文化历史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信奉他思想的人不计其数,其中追随他学习的弟子也过千人。《史记》中记载“子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孔门十哲”、“孔门十三贤”都是后人对其中有显著贡献的弟子给予的美称。这些弟子要么是聪慧过人,要么是德才兼备,是天下学子的榜样。可是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哀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廉颇负荆请罪时对蔺相如说了什么,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的过程,廉颇蔺相如负荆请罪故事

    蔺相如从赵国大局出发,处处避让,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苦心,主动赤裸上身、背负荆条上门请罪,最终二人冰释前嫌。很多人也是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人。[var1]01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抗秦、击齐、破燕、攻魏,战功赫赫;另一个主人公蔺相如,则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血

  • 长平之战:一场让秦国得以毕全功于一役的重要战略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平是现在哪里,秦国先攻上党还是长平,长平

    战国时,华夏大地烽烟四起。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争夺,引致混乱局面。在这数百年里,战争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独特表现。然而作为战国乱世的战略终结者,长平之战无疑是战国最重要的战略决战,没有能与之匹敌的战役。作为这场战役直接的参与双方秦国和赵国,无论是胜利者、亦或是失败者都深受这场战争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自长平

  •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为何不把匈奴一块收拾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灭六国时匈奴在干嘛,秦vs匈奴,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何不灭六国贵族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始皇在位时期,中原王朝的政权不断与匈奴作战,却始终没能灭掉匈奴。以至于到了西汉时期,大汉王朝只能选择屈辱地与匈奴和亲换取短暂的和平。很多人感到奇怪,秦始皇这样一个崇尚武力的人物,为何能够灭掉六国,将百越划进大秦的版图,却不能携灭六国之余威灭掉匈奴呢?[var1]一、先秦时期匈奴壮大

  • 曹操得了重病,却为何要杀死治疗自己的神医华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为何杀了神医华佗,曹操杀死吕布完整片段,历史上的曹操被谁杀死

    言下之意,曹操认为华佗是一个品行恶劣,骄傲自大,且以做医生为耻的人。但关于曹操为何会这样认为,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又出现了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三国时期医生地位很低,华佗想以借医治曹操的功劳,讨要官职华佗列传被列入了方术一类,这个【方术】指的是古代拥有某些特殊技艺的人,这一类人在古代的社会地

  • 战国初期和儒学并称显学的墨家,为何在汉朝后就销声匿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什么墨家在战国之后销声匿迹了,墨家思想为什么在汉代销声匿迹,墨家儒学

    《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孟子:“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一、墨家的分裂墨家弟子精通兵略战阵,其中以守备最佳,除此之外还有辩论之术(称为“墨辩”)、械备制造之术。因为墨子倡导“兼爱”思想,这种普遍的爱更受民众的欢迎,

  • 刘秀大哥刘縯,他比刘秀更适合当皇帝,却因锋芒太露而名败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刘秀很有意思,按照传统观念,一个王朝的创业皇帝,应当是霸气十足,不怒自威的人物,跟柔弱完全挨不上边,秦始皇、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无一不是如此,但刘秀却不是这样。刘秀虽然是汉朝的中兴皇帝,但他毕竟统一过全国,完全可归为开国皇帝那一类,但据史书记载,他是那种喜欢种地的人,种地种得非常好,而且他在起事

  • 诸葛亮和郭嘉,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中郭嘉比诸葛亮强,三国谋士郭嘉排第几,郭嘉和诸葛亮正史

    蜀国有位大家比较熟知的谋士诸葛亮,他的很多计策都被奉为经典故事,对当时的蜀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那么,其他国家没有能够抗衡诸葛亮的人物吗?当然有,这位谋士也是今天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郭嘉。至于二人谁更胜一筹,看看毛主席是怎么的评价。诸葛亮的精彩事迹建安六年,刘备集贤纳士,徐庶推荐了诸葛亮,但跟刘备表

  • 诸葛亮为何要娶奇丑无比的妻子,这才是主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为何娶个丑老婆,诸葛亮为啥会娶丑女,诸葛亮娶了几个妾

    我们知道诸葛亮这个人是非常厉害的,除了因为这这事出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使之出名。那就是他这个人娶的老婆是非常特别的,因为他是一位非常丑,但是又才华横溢的女子,令人非常吃惊。不过自从两个人在一起之后,他一直对她都是不离不弃的,而且他一生连妾都没有纳过,两个人彼此相伴到老。关于他老婆是不是很丑这件事,他

  • 刘备袁术交战,吕布趁机袭取徐州,有1伙人帮了大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借兵杀袁术,刘备讨伐袁术真实原因,刘备攻打袁术谁守徐州

    无论是刘备还是吕布,刚开始他们两人都没有多少根基,能够生存下来靠的还是互相合作。吕布这人有实力,但没啥信用,刘备袁术交战,他趁机袭取徐州。那么,他是怎么拿下徐州的呢?有1伙人帮了大忙!刘备得徐州,倒向袁绍一方,与袁术正式敌对,臧霸,孙观等泰山诸将为之羽翼。曹操征徐州,吕布、陈宫等反叛,刘备才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