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是如何成为春秋第一个称霸?

齐桓公是如何成为春秋第一个称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100 更新时间:2024/1/28 15:42:40

严格来说齐恒公并不是第一个称霸的。

因为在历史上,还有一个人,郑庄公,这个人在春秋的历史上,称为小霸。

他是在齐恒公之前,虽然没能象齐恒公九合诸侯那样大的称霸于世,但也算是称了一回霸。

在西周时期,周天子的权力还是很大的,一般的诸侯没有敢觊觎霸权的想法。

最初周王室对于诸侯的拥有多少兵,仪仗队的规模大小都有要求。那个诸侯要是不听话了,那个诸侯要是敢僭越,周天子一声号令,带着兵就杀过去了。诸侯只有挨打的份。史书中记载齐国的齐哀公吕不臣(姜子牙的曾孙)就因为僭越,被周天子抓到后烹了。

但是西周周天子绝对权力的好日子没过多久,毕竟诸侯都有自己的地盘,都有自己的军队,在发展的过程中,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于是有的封国就开始迅速的扩大规模。

这时还发生了周幽王被杀的事情。诸侯封国看到周天子这种得性,还得诸侯来保护,也就不拿周天子当人看了。

春秋封国郑国在郑庄公即位后,经过了几年的发展,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的强国。在多次的对外战争中还获得了无数的胜利。

最后,发展到什么程度,郑庄公竟然因为周恒王不让他参于朝政,然后就不再朝觐周桓王。而当周恒王带着小弟来讨伐郑庄公之时,竟然被郑庄公直接给打败了。

虽然郑庄公后来妥协了,还是向周天子承认了错误,但是他敢于硬刚周天子,敢于号令其他诸侯的这份霸气还是让其他诸侯看着眼热。

就这样。当齐恒公在历经苦难后成为齐国的国君后,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怎么样能称霸?

齐恒公拿这个问题问他当时的第一谋士鲍叔牙,而鲍叔牙的建议就是,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

就这样,齐恒公做了第一个霸气的决定,放弃对管仲的仇恨(当时齐恒公在夺位之争中,管仲差点一箭射死他),把管仲弄回到了齐国,并且任为齐相。就这样,齐恒公称霸之路开始了。

当然了,虽然有管仲辅佐,齐恒公称霸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开始的齐恒公对管仲行不行还有所怀疑。

就在齐桓公二年(前684年)的时候,恒公就琢磨对外战争了。他想通过战争来确立自己齐国威武的地位。于是齐桓公又对管仲说:“我想加强军备。”但是管仲说:“不行。”桓公不听,修治军备。不久,宋国惹了齐国,桓公怒对管仲说:“我想伐宋。”管仲还说:“不可以,我认为内政不修,对外用兵不会成功。”桓公不听,起兵伐宋。结果是各诸侯兴兵救宋,把齐军打得大败。

恒公这回觉得管仲有点门道了,这才开始认真听管仲的建议。

齐桓公三年(前683年)的时候,管仲建议出兵,先拿一个小国开刀,那就是谭国,这个谭国本来很小,力量十分微弱,并且,他还不遵礼法的。齐国正好师出有名,于是出兵,没费力气消灭了谭国,扩大了国土。

尝到了甜头以后,齐恒公对管仲更加的信任。

齐桓公五年(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给宋、陈、蔡、郑等国发出信息。要求在齐的北杏(今山东聊城东)进行会盟,商讨安定宋国之计。

这时呢,又一个小国再一次撞到了枪口上,遂国(今山东肥城南)也被邀请,但没有参加。

哈哈,这回齐国十分的高兴,出兵把遂国消灭。齐国的威望一时大增。

鲁国本来比较强大,但因接连被齐国打败,又看到诸侯国都服从齐国,不服从齐国的遂、谭两国又被消灭,所以也屈服了齐国。不久,齐国与鲁国和好,在柯(今山东东阿西南)会盟。

到了齐桓公六年(前680年),仅仅五六年的时间,齐国就已经在东部和中部开始称霸了,鲁、宋、陈、蔡、卫都先后屈服齐国,郑国还在内乱。管仲因此建议齐桓公出面调解郑国内乱,以此来提高齐国的地位,加速实现做霸主的目的。

于是齐桓公联合宋、卫、郑三国,又邀请周王室参加,于鄄(今山东鄄城)会盟。几方对郑国内乱进行了调解。

齐桓公七年(前679年),管仲又让齐桓公以自己名义召集宋、陈、卫、郑又在鄄会盟。自此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

管仲治理的齐国,不仅仅是武力上征服几个小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发展,

在经济上,管仲强调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策略,积极发展经济。搞盐铁专营,通过国家手段平抑民间粮价。保证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在行政上,通过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

在用人上,强调用人唯才,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卿世禄制,扩大了人才来源,这一制度成为日后科举制度的雏形。

在政治主张上,强调“尊王攘夷”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除了讨伐不臣的诸侯,还积极参与对外战争,多次出兵攻打山戎等。维护的周朝的整体统一。

在以上一系列好的措施的治理下,齐恒公在位40多年,一直是公认的霸主,可以说是给春秋战国大家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板。也间接促进了春秋百家的发展。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为什么周王室没有趁机重新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春秋战国的周王室,春秋时期周王室实际如何,战国群雄争霸的年代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周王室一落千丈,“天下共主”变得徒有虚名。由于周王室衰落,天下群雄并起,各大诸侯国纷纷扩张自己的势力,征伐兼并战争频繁,中国进入了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在混战中,很多诸侯国趁机崛起,而作为“共主”的周王室却没有在混乱中趁机重新崛起,越混越差,连打酱油的资格都没有。那么为

  • 春秋时候所谓的“法家”,比“儒家”先进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法家和儒家谁厉害,李斯是儒家还是法家,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区别

    [var1][var1]其实秦朝时候追捧的法家并不是现在提倡的那种"法治社会"。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以法治国",但是他的法,是除了君主之外的老百姓,官员等等需要遵守的,说白了就是只准君王防火,不许其他任何人点灯,法家同样强调君主权威,倡导使用权术。[var1]法家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商鞅改革在秦

  • 三国之诈降计,东吴善用,魏国偶尔会用,为何只有蜀汉坚决弃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国蜀汉孙吴政权,三国诈降之计,三国争霸蜀国和魏国

    在史书中,对于黄盖诈降于曹操的情节着墨不多,此次诈降计出名的原因是小说《三国演义》的专门描述和小说情节的广为人知。[var1]在小说中,围绕着黄盖诈降,用了好几个章节的内容来配合,如虚构的“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精彩剧情。有《三国演义》帮着吹捧,黄盖和他的诈降计想不出名都不

  • 春秋战国时期的祭师和选官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时期的选官制度,宋代选官制度,历史上选官制度

    上古时期没有什么好制度,人与人之间完全依靠的是信任,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国家的概念,顶多也就是分散居住的部落,部落酋长们选拔辅臣的渠道有限,有的是说人长得好看点,或是说比较孝顺,要不然就是懂点儿挖山治水,懂点儿文化的都是高级贤人。夏朝的开国君主启的家族就是因为治水治得好而被百姓拥护成为共主的,还有比如

  • 兵马俑竟是秦国特种部队,大败战国最强魏武卒,助秦始皇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大战兵马俑,外国人看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的手抄报

    [var1][var1][var1][var1][var1]吴起可谓是战国时品德最没下限的人,他杀死看不起他的人,为学儒术不为母守丧而被老师认为不孝逐出师门,甚至为了名位杀害了自己的糟糠之妻。可就是这样毫无品德的人却是战国难得的将才,他拥有超凡的军事能力,并时刻与一线士兵同甘共苦,甚至亲自吸士兵腿上

  • 此人用20年复国,在战国七雄的夹缝中称霸,最终毁在八个字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七雄发展史,战国七雄谁最后赢了,战国七雄的国力分析

    [var1][var1]战国中山国,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国家,这个国家先后与晋国、魏国、齐国、燕国、赵国等大国持续征战,国运历经风雨,几次亡国,又一次又一次奇迹般地复兴,并屡克劲敌,跻身强国之列。在战国那样群雄争霸的年代,中山国虽小,却能在列强的夹缝间顽强生存、开疆扩土,甚至称王称霸,其原因何在呢?

  • 战国时期,除了“商鞅变法”,战国七雄还有哪些变法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商鞅为什么要变法,商鞅第一次变法时间

    [var1]值得注意的是,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战国七雄的其他国家也几乎都进行了一定的变法革新,以此适应当时的激烈竞争环境。一、李悝变法(魏国)首先,从时间上来看,魏国的李悝变法可谓是战国时期的第一场变法。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国。李悝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在魏国颁布了《法经》,这也为商鞅变法等

  • 长平之战前的秦国朝堂庙算:为什么战神白起一开始不出马?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长平白起,白起不死秦国能提前统一吗,大秦帝国白起攻长平

    秦国高层在得知上党投降赵国的消息后,秦昭襄王立刻召开了紧急御前会议:“诸卿,前方得报,韩国本许割予我的上党郡日前竟投降了赵国,现在咱们应该怎么办?大家好好商量一下吧!”左庶长王龁率先发言:“商量啥,揍它就是!武安君之前攻下上党,不就是为了攻赵作准备么?现在赵国既已先出手,我大秦决不可示弱![var1

  • 三套国宝级文物告诉你,谁才是春秋五霸中最货真价实的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主要霸主,春秋战国有名的文物,春秋最大的霸主是谁

    主笔:闲乐生城濮之战,晋文公大胜楚师,奠定了晋国的百年霸业。战后,晋军在楚营里开了三天庆祝胜利的联欢会,然后满载着战利品,高奏凯歌,回到晋国。周天子襄王感觉自己也要意思一下,于是派了卿士王子虎前去慰劳褒奖,说:“从前先君昭王伐楚,丧六师于汉,卒于江上;后宣王伐楚,亦丧师于南国;再后,齐桓联合八国诸侯

  • 铁剑的诞生:春秋吴越疯狂铸剑师的人体实验产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越铸剑工艺,修复铁剑,铁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主笔:闲乐生春秋末年,伍子胥助吴国崛起,除了完善基础设施,还大力发展军事,招兵买马,训练士兵,教以战阵射御之法。除此之外,伍子胥与吴王阖闾还非常重视新式武器的研发,因为吴国地处水网交错、丛林遍野的水乡,难于车战,步兵和水军遂成为吴军的主要兵种,而短剑则成了这支军队最有效的杀伤性武器。据史书记载,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