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执着胜过诸葛亮,可惜最后一计失败了

三国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执着胜过诸葛亮,可惜最后一计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241 更新时间:2024/1/17 15:43:16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改。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三国演义》】

【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三国志】

“吾乃天水姜伯约!”

当诸葛亮派遣赵云作为疑兵出箕谷,引诱魏国的主力部队,姜维认为诸葛亮只是声东击西,真正的目的是陇西诸郡。可是姜维人微言轻,天水太守马遵不以为然。当诸葛亮真正的主力出现在天水附近,马遵才紧急向姜维问计。姜维提出通知在上邽巡视的雍州刺使郭淮,然后坚壁清野,以挫敌锐,太守自带大军拖住诸葛亮大军,姜维自己分兵去翼城布置防御,然后慢慢退入易守难攻的翼城,等待郭淮援军的计策。可是太守口头答应了姜维的计策,却不顾天水安危,自己跑路了。诸葛亮包围翼城,姜维迟迟没有等到援军,为了翼城百姓安危,宣布投降。而诸葛亮,爱惜姜维的才华,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成就师徒之情的千古佳话。

“奉丞相之遗志,讨篡汉之逆贼!”

继承武侯遗志的姜维执著的发动11次北伐,共计大胜2次,小胜3次,大败1次,小败1次,相距不克4次,整体来说是胜多败少,并非某些人以为的屡战屡败。在蜀汉国力远远不如魏国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收胡王,降李简,斩徐质,破王经”,迫使魏国战略防守数十年。

【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三国志】

姜维承受的的压力比诸葛亮要大的多。作为魏国的降将,羁旅托国的姜维并不受蜀汉完全信任,黄皓一直想要让阎宇取代姜维。诸葛亮同时掌握军政大权调动全国的力量去北伐,而姜维不能参与政治,并且只能掌握部分军权。在这种情况下姜维依然执着的坚持北伐,取得如此战绩,不愧诸葛亲传弟子之名。

当初后主如果听从姜维的建议,设防阴平,邓艾怎么能够偷渡阴平呢?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三国志】

蜀汉皇帝刘禅都下诏投降了,姜维此时如果投降,仍不失拜将封侯。何况姜维是奉诏而降,也不算失节。譬如蜀汉南中督霍弋在得知刘禅受到礼遇之后选择投降也不失为忠义之士。

【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三国志】

姜维如果不愿意投降完全可以效仿以身殉国的诸葛瞻以死明志。

【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三国志】

姜维既没有奉诏而降,也没有以死明志,以至于孙盛讥讽姜维:“败不死难,不可谓节”。

姜维做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选择,费尽心机,想出了平生最绝妙的一计。此计如果成功,是可以恢复蜀汉江山的:姜维计划假装投降钟会,说服钟会造反诛杀魏国诸将,然后找机会诛杀钟会,坑杀魏军,恢复蜀汉国祚。

【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密书与后主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华阳国志】

姜维诈降钟会,成功的离间了邓艾和钟会的关系。姜维和钟会散布谣言说邓艾想要造反,于是邓艾父子被下狱诛杀。然后姜维怂恿钟会起兵造反,如果有不愿意追随的魏将就诛杀。可惜事情泄漏,魏国诸将都不愿意造反。钟会又犹豫不决,不愿意斩草除根。结果诸将先发制人,反杀钟会。因为之前钟会对姜维十分的信任:“不受维印,仍令照旧领兵。”姜维依然掌握着蜀汉六万北伐军的军权。可惜的是,姜维准备趁乱突围出去,却突发心病,被迫自刎而死。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北伐,是诸葛亮的天命,也是姜维的天命。而姜维的执著,甚至要超过诸葛亮。连后主刘禅都投降了,他居然还想以一己之力恢复汉祚。我想这就是对“士为知己者死”,最好的诠释吧!姜维的执著,不是为了后主刘禅,而是为了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先帝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白帝托孤,换来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将姜维视同己出,平生所学倾囊相授,换来姜维的“士为知己者死”,姜维不愧为蜀汉最后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罗贯中《三国演义》

常璩《华阳国志》

更多文章

  • 世人皆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得到两个,蜀汉先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卧龙是诸葛亮,知道他的人都会叫他卧龙先生。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他出山相助。到后来更是帮助刘备建立了一个大帝国。博望坡之战是诸葛亮出山第一战,就取得了很好的战绩,再到后来联合东吴,赤壁大战大胜,草船借箭,和玩了一手漂亮的空城计。后来更是将北方的曹操击溃,可以说卧龙先生的一生到现在也值得我们称赞。他就

  • 曹操如何杀功臣?直接赐一碗,功臣看后说:明白了,随后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为何说荀彧的功劳最大呢?荀彧是最早跟随曹操的谋士之一,荀彧的才气很大,年轻的时候就被人称作有“王佐之才”,在董卓当权的时候,荀彧却选择了曹操作为辅佐对象,而且一开始就为曹操制定好了战略目标,奉主上、秉至公、扶弘义,曹操只要按着这三条战略走,就有机会匡扶汉室,安抚天下,而且荀彧在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态

  • 我们从未听说秦始皇立后,但是有一个女人和他有关,是第一女富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一生没有立后,心机女迷惑秦始皇,秦始皇之女

    在史书记载中,这个女人生活在当今重庆一带的位置,在过去叫做巴郡。而她的身份其实是一个寡妇,因此在史书记载中,她还有着一个别名,叫做“巴寡妇清”。据说,她夫家的祖上拥有着当时最大的朱砂矿。这朱砂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它是古代炼丹的主要材料,同时汞,也就是水银就是从其中提取的,可想而知在炼丹盛行的秦朝

  • 此人是大汉忠臣,却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最后死亡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忠臣,吾之子房指的是谁,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是哪一位

    黄巾之乱直接动摇了大汉统治根基,虽然这次叛乱最终被剿灭,但是各地的百姓因为生计所迫,不断有人加入新的叛乱,还有数不清的山贼,然而此时的大汉已经虚弱到了极致,无力独自收拾乱局,于是在大臣刘焉的建议下,汉室天子派遣汉室宗亲和有威望的州牧负责戍守各地,并且允许这些州牧自募兵马剿灭叛军,也正式因为这一命令,

  • 刘关张为何能建造蜀汉王朝?原因其实就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小说,取材于陈寿的正史《三国志》,对人物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事迹移花接木,以刘关张三人为例,刘备并不是一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人,关羽从未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其实生的相貌堂堂……不仅仅如此,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那著名的“桃园三结义”,也是罗贯中先生,为了艺术效果,生生把《三国志》里

  • 项羽自刎是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其实,真实原因被隐瞒了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项羽为何自刎乌江,项羽无颜再见江东父老,项羽无颜见江东的江东指的是哪

    项羽是楚国后人,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最后也传得天下皆知。项羽从小就表现出和常人不一样的特征,除了力气大到能扛鼎,还有着推翻秦朝的决心,而后在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受到赵高的摆布,将秦朝的百姓折磨地死去活来,时机终于到来了。虽然陈胜和吴广是第一个起来反抗秦朝的,但是陈胜和吴广的目的不明确,他们不

  • 如果诸葛亮听从刘禅的意见,不去北伐而是防守,蜀国还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第六次北伐告别刘禅,诸葛亮北伐失败跟刘禅有关系吗,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刘禅不舍得他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关羽大意失荆州令蜀汉丢掉了北伐双线攻击中最重要的一线,可以说荆州的丢失令蜀国丧失了一统天下的可能。丢掉荆州后,意味着蜀国只能通过汉中进攻四塞之地的关中地区,关中平原易守难攻本来就不易攻取,更为重要的是蜀军从益州而出,翻越崇山峻岭出兵都困难重重,更何况是运送粮草辎重到前线呢,所以蜀国

  • 如果司马懿投到刘备帐下,曹魏集团会是这样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懿是怎么一步步夺取曹魏天下,司马懿为何要夺取曹魏政权,司马懿如何夺取曹魏的天下

    历史上的司马懿擅奇谋,多次征讨有功,曾率军抵御诸葛亮的北伐。在《三国演义》中作为诸葛亮的一生最大的对手,最终战胜诸葛亮。如此厉害的人物,如果投到刘备帐下,会是什么结果?曹魏集团又会是什么结果?个人认为,即便是司马懿投入刘备帐下,也改变不了西蜀被灭的结局。一、形势司马懿大显身手的时候正是三国鼎盛之时,

  • 别拿刘皇叔与汉高祖比了,若从战略地理分析,刘备比刘邦难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初次见皇帝认皇叔,历史上的刘邦与刘备,刘邦刘备刘禅什么关系

    之所以会将刘备和刘邦放在一起比较,主要是因为二人都在一定时期内带上了“汉中王”的帽子,并都是以巴蜀、汉中为根基。除了这些,恐怕也没有什么能够将二者联系到一起。所以这个比较就需要从战略地理变迁入手,分析二者所处时代的不同特点。刘邦的战略模式与成功的原因刘备和刘邦的前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中渡过,论行军打仗,

  • 刘备携民渡江并不是宣扬仁义,他的真实目的是,夺取军事重镇江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备为何携民渡江,刘备携民渡江完整版视频,刘备赶往江陵视频

    一、随刘备撤退的百姓以及他们的下场。刘备在北方失败后,南逃到刘表的荆州暂时容身。刘表把新野小县给了刘备,利用他抗拒曹军南下。在暂时安定下来后,刘备便以新野为根据地,开始扩张实力。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刘备的实力得到了迅速扩张,成为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在曹操南下荆州的时候,刘备在樊城一带抵御曹军。让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