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荀彧的功劳最大呢?荀彧是最早跟随曹操的谋士之一,荀彧的才气很大,年轻的时候就被人称作有“王佐之才”,在董卓当权的时候,荀彧却选择了曹操作为辅佐对象,而且一开始就为曹操制定好了战略目标,奉主上、秉至公、扶弘义,曹操只要按着这三条战略走,就有机会匡扶汉室,安抚天下,而且荀彧在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是汉朝的忠臣,这也为他的死埋下伏笔。
荀彧之于曹操,不仅仅是为其制定了长远发展计划,最重要的是荀彧为曹操招揽了一大批杰出的谋士,其中就包括郭嘉,此外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也都是荀彧向曹操举荐的,曹操自己也说,荀彧就是他的子房,每次出征的时候,荀彧都会代替曹操坐镇后方,为曹操解决后方的麻烦,当曹操势力稳定的时候,他对荀彧也不薄,多次想加封荀彧为三公,但都被拒绝了,而且增荀彧食邑千户,加了两次,共有两千户,可见曹操对荀彧的看重。
建安十七年的时候,曹操想要将自己的拔高为国公,那个时候的曹操已经完全掌握了朝廷大权,但是因为这件事曹操和荀彧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荀彧说汉朝历史上只有王莽加封为安汉公,而曹操如今也想如此,是不是想要对汉室不利,荀彧是坚定的忠臣,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挽救汉朝,让刘氏重回权力巅峰,然而曹操显然志不在此,通过这件事曹操对荀彧有了很大的看法,如果荀彧不除,必是后患,而荀彧的地位在那,曹操又不能明目张胆的杀他。
曹操足智多谋,他想了一个办法,曹操命人为荀彧送去一盒美食,而当荀彧一层层揭开包裹后,却发现里面是一只空碗,看到这里,荀彧叹了一口气说到,明白了,曹操的意思很明显,魏国没有多余的食物给荀彧吃了。随后荀彧便在寿春服毒自尽了,一代大谋士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荀彧死后,曹操终于能得偿所愿,加封其为太尉,位列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