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关羽大意失荆州令蜀汉丢掉了北伐双线攻击中最重要的一线,可以说荆州的丢失令蜀国丧失了一统天下的可能。
丢掉荆州后,意味着蜀国只能通过汉中进攻四塞之地的关中地区,关中平原易守难攻本来就不易攻取,更为重要的是蜀军从益州而出,翻越崇山峻岭出兵都困难重重,更何况是运送粮草辎重到前线呢,所以蜀国北伐时基本上都是因为缺粮退的兵,一旦曹魏坚守不出打持久战,蜀国的粮草又能坚持几个月呢?单线灭魏,从战略上来讲,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智谋超群的诸葛亮难道看不出来吗,为何非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蜀国的有识之士们也认识到了北伐的不现实性,后主刘禅与他们的想法一致,共同劝谏诸葛亮停止北伐,借助四川的关隘险阻关起门来过日子,但是诸葛亮并不同意这个观点。
益州地理闭塞易守难攻,而且又有成都平原来满足吃喝需求,具备割据一方的条件,但是益州也由于过度闭塞,所以很容易被强邻所吞并。
蜀汉于乱世中崛起,由于东汉末年外部诸侯相互攻伐,普遍实力都不强,而且蜀中地势复杂,所以他们短期内都没有能一口吞并四川的实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吴魏凭借着地多人多的优势迅速发展,必然具备压倒性的实力,从而吞并益州,所以诸葛亮十分不赞同停止北伐坐以待毙。
那么诸葛亮多次北伐就能保证蜀国不灭吗?
在卧龙岗《隆中对》不具备现实条件的情况下,诸葛亮又酝酿出了新的战略方案,就是联合东吴伐魏,让吴国来替代原先蜀军荆州出兵的东线进攻,如此便能实现东西线钳形协同作战,灭亡魏国的战略目的。
但是很可惜,吴国和魏国很难协同一致作战,孙权御驾亲征结果在合肥被张辽打败,差点丧了命,蜀国也是无功而返,诸葛亮的新战略被历史证明失败了。
诸葛亮多次北伐徒劳无功,但他始终不肯认输,对一统天下抱有幻想,在新站略失败后,蜀汉所谓的北伐抵抗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军事价值,只是用“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方式拖延魏国迅速发展,为蜀汉政权续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