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若刘备绝对听从诸葛亮的话,可否实现《隆中对》里说的汉室复兴?

若刘备绝对听从诸葛亮的话,可否实现《隆中对》里说的汉室复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561 更新时间:2024/1/25 1:14:23

天下大势,并非一两个人的决定就可以扭转的。蜀汉并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即便是刘备“听”诸葛亮的话也不会有所改变。

分析

“听”话,是听什么话

如果说刘备“听”诸葛亮的话,指的是“听”什么呢?个人认为应该指的是“联吴抗曹”这一基本外交原则。

1、为什么诸葛亮要推出“联吴抗曹”这一根本原则

当面对曹操大军威胁,刘备又没有立足之地的时候,能够与曹操对抗,而又可以同刘备形成联盟的只有东吴集团。双方能够形成这一战略联盟是各取所需,说白了,这是一个军事战略联盟。要建立在双方的实力都不足以为对方所忌惮的基础上。

2、“联吴抗曹”这一外交原则所存在的隐患

①当孙、刘双方的危难都解除之后,这个战略联盟从实际意义上来讲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能够维系这一联盟延续的方式只有实力存在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必须要在一方无法轻易消灭另一方的平衡点之间。

②这个平衡点一旦打破,或者双方的实力旗鼓相当的时候这个联盟就必然面临瓦解。孙、刘双方从地理位置上接壤,都明白“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这个道理。所以,没有人会坐视一方变得强大而无动于衷。

③曹魏集团也不会坐视孙、刘联盟不理。孙、刘联盟越稳定,就意味着曹魏集团越危险。所以,曹魏集团一定会想法设法的破坏这一战略联盟。

3、孙、刘联盟是如何走向破裂的

①刘备、诸葛亮以“欺诈”的方式,向东吴集团“借”荆州,而“借”走之后却没有考虑过归还东吴集团,这个时候两家的关系已经存在了隐患。只不过这个时候刘备尚不足以威胁孙权,这件事也就暂时搁置了。

②随着刘备的势力日益扩张,在他拿下益州、关中之后,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威胁到孙权。而且荆州一地,对孙、刘双方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个时候,孙权不可能继续任由刘备占据荆州势必要有所动作,恰恰曹魏集团此时也有与孙权交好之意,双方就一拍即合,形成新的战略联盟。

③所谓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说到底那只是一个次要原因。他对孙权的羞辱只是加速了孙、刘联盟破裂的速度。这是一个“无解之题”,任谁都不可能长久的维系孙、刘联盟,即便没有关羽的羞辱,孙权依旧会打破孙、刘联盟。这就是政治、军事斗争的必然性,“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

诸葛亮的方案有多高的可行性

诸葛亮的《隆中对》可以说是千古流传,可《隆中对》的实际操作性并不强,个人主观意愿太强烈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这段话是《隆中对》里面最为著名的一句,而这个策略的本身就有很多的客观因素

1、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了,孙、刘联盟的破裂是一种必然性。更何况,刘备借荆州的时候已经表现出来了“诚意”。这种欺诈性的“诚意”势必会让孙权耿耿于怀,其实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诸葛亮所说的结好,更多的是浮于表面的一种口头协议。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结好之策,刘备并无法给孙权任何的实惠,只能维持口头友好。而孙权一旦面临更大的利益诱惑——荆州的时候,友好就不存在了。

2、“天下有变”,这个变是多大的变化,曹魏集团面临破裂,还是曹魏集团易主。如何促成天下有变,诸葛亮在这里并没有给出一个方案,天下有变之后除了要出兵北伐,如何应对此时的东吴集团也没有整体的规划,总而言之就是一切都要等,可是终诸葛亮一生都没有等到这个变化。这个规划又是寄希望于外在因素,可操作性不强。

3、“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一上将军出荆州后,孙权不会乘势而夺取荆州么,在天下格局面前,孙权一定不会坐视不理,而一旦孙权向荆州出手,就会切断刘备这只军团的后路,也就是说刘备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另外,刘备率军从秦川出发,一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抵抗,先攻取哪里,以哪里为战略支点,诸葛亮也没有进行规划,又把希望寄予了百姓。

4、至于说到“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这未免更是一厢情愿,诸葛亮后来北伐的时候有百姓支持么?此时的大汉王朝在百姓心中也没有权威了,多年的战乱之后百姓需要的是和平。曹操力推“屯田制”解决了大量的流民问题。而曹魏集团在中原发展多年,中原早已稳定,百姓们也可以正常生活,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凭什么会觉得百姓要支持刘备呢?

蜀汉集团势必无法统一天下,复兴汉室

想要统一天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蜀汉集团并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

1、诸葛亮的《隆中对》是蜀汉集团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保证孙、刘联盟的稳定,是蜀汉集团发展的基础。我们上文已经分析过了,孙、刘联盟的破裂是必然的,而《隆中对》所制订的策略也太“大而化之”了,说白了《隆中对》有一点“空中楼阁”的设想,客观因素过多。

2、《隆中对》是建立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刘邦统一天下的战略走向制订的。它缺少了与时俱进,因为当时的天下态势与秦始皇、刘邦所面临的格局是不一样的。整个天下是三分的局面,中原也基本上是铁板一块,三方只要任何一方有所动作另一方都很难坐视不理。刘备想要趁“乱局”而夺取天下这种战略构想不符合那个时代。

3、蜀汉集团的确在一个时间内发展很快,但过快的发展也导致蜀汉的“消化不良”。无论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国家,发展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势力范围的迅速扩张,让刘备有些措手不及。在人才储备和资源整合上都显得捉襟见肘。

4、“资源”问题一直是困扰着蜀汉集团的重要问题,三国的长时间战乱生产力早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虽然说荆州、益州被破坏的程度还算可控,但要想依靠这两个州能够整合出统一天下所需要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5、蜀汉集团一直有很大的内部矛盾,益州本地集团与刘备的外来集团的矛盾,士人集团与草根集团的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如果没有对外战事而一味的缓和内部矛盾尚可做到,可一旦有了对外作战,内部矛盾势必会凸显出来。

结语

统一天下,想指望一个诸葛亮,指望一篇《隆中对》那是无济于事的。《隆中对》的策略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很多客观因素。

孙、刘联盟势必会破裂,尤其是在刘备夺取益州后,破裂的速度会更加剧。这绝非刘备一方想挽回就可以做到的。

而且当时的天下大势,与秦始皇、刘邦时代已经截然不同,《隆中对》却是建立在他们统一天下的基础上给刘备进行规划的,这也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

如果把《隆中对》比作一个发动机,天下比作一个汽车。这个发动机可以带动秦始皇、刘邦时代的汽车,可当汽车也进步了,发生改变了,这个发动机的动力就显得不足了。

更多文章

  • 能臣与奸雄,曹操与刘备,为何曹操的骂声如此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正史上对曹操与刘备的评价,曹操是奸雄吗,曹操和刘备巅峰之战

    今天小编好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曹操与刘备的形象,为什么两个人地位一样,但是曹操的骂声却如此之多。先说曹操,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后,名声大噪,很多人愿意以他为榜样,他正是做了别人想做又不敢做的大事,在逃跑的路途中,经过一个县城的时候,被官兵认出,捉到了陈宫的衙门,陈宫与曹操一番交谈便抛家弃子追随了曹操,但

  • 三国里,许褚是曹操的第一爱将,那谁又是曹操手下第一谋士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得许褚,曹操许褚徐晃最佳搭配,新三国许褚被曹操收服

    不过常言道人有好坏,谋士们所想的计谋当然也有正邪之分,有些谋士作风正派,所出计策令人叹服,有些谋士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所出的点子尽管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却始终受到后世人的诟病。因此,对于用权谋的谋士们而言,人们分辨他们的正邪,除了看他们的为人处世,心胸和境界之外,更要看他们的的计谋是否是杀人诛心之计。

  • 奉节白帝城有名的起源:刘备在这里托孤只因这场战争没打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由于公孙述并非正统皇帝而是僭越称帝,明代正德时候四川巡抚便毁了公孙述的塑像。改为祭祀江神、土神和马援像,称为“三公祠”。嘉靖时候又改成祭祀刘备、诸葛亮,名为“正义祠”;后来又添加了关羽、张飞共同奉祀。可以说,白帝城到今天形成以刘备等蜀汉人物为历史文化

  • 荆州之战,关羽败于樊城、江陵,可对他最致命的一击是宜都的失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关羽襄阳樊城之战,关羽打樊城刘备在干嘛,关羽出兵樊城完整版

    一、初败樊城。关羽在取得水淹七军的胜利后,一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一面用战船利用洪水攻打樊城,一面将军队向北延伸。他的先头部队到达了郾城,只等到樊城一攻克就向北发动进攻。而当时北方的形势也很好,很多不满曹军统治的人们揭竿而起,遥遵关羽的号令。可是,关羽这样的做法,其实违背了兵法的原则,他自己分散了自

  • 曹操对他朝思暮想,刘备视其为眼中钉,孙权因不纳其言后悔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对孙权的评价,敢达争锋曹操刘备孙权谁强,刘备孙权曹操搞笑对话

    自董卓乱国以来,汉末天下便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战火中,各路诸侯纷纷举着讨伐国贼董卓的旗号割据一方,暗中发育自己的集团力量。名义上除贼扶汉,实际上是借助讨董的名义实现自己的霸业。因此!这场乱战的战火与硝烟几乎遍布了整个华夏大地,同时也诞生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本文主要讲述一位东吴名将。曹操曾对其朝思暮想

  • 著名的兴势之战,蜀国为什么会取得大胜利,使国运延续了几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中之战后蜀国实力,真三国7蜀国成都之战,夷陵之战蜀国

    三国后期,孙权曹操刘备三方,分别建立了魏蜀吴三国,刘备和曹操为了实现一统河山的宏图壮志,互相打来打去,战事不断相比较这两国,东吴就显得比较安静了。从东汉末年战事初起到三国后期西晋建立,大小无休无止的战事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常态。时势造英雄,这个时候出现了一大批良将,魏国有于禁、张辽、张郃、徐晃、乐进等

  • 诸葛亮建议刘备称帝,但有三人表示反对,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死后诸葛亮活了多久,梦想三国诸葛亮刘备,刘备比诸葛亮大几岁

    导语:相信在很多朋友的印象里,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是一个仁义之君。尽管家境贫寒但志向远大,天下大乱后投军报国,也获得了一定的功勋。刘备掌权之后善待百姓得到了很好的口碑,以至于有人派刺客行刺他,但这个刺客因为他的仁义居然放弃刺杀。后来曹操攻破新野城,新野城的老百姓也甘愿为刘备赴死,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曹军的进

  • 英雄悲歌,威震华夏的关羽,是怎样沦落到败走麦城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羽败走麦城的真正原因,关羽败走麦城简笔画,关羽败走麦城100字

    那么,当关羽知道东吴袭击荆州的时候,他心中的打算究竟是什么?他又为何会落到败走麦城的境地,难道除此之外无路可走了吗?一、关羽败亡的经过。关羽出兵襄樊,本身只是一个突袭行动。当时刘备并没有发动北伐的意思,正在进入《隆中对》里的休整阶段。刘备进位汉中王,大肆封赏百官,休整部队,进行基础建设。关羽在这个时

  • 脸够厚,心不黑,刘备玩转东汉末年的政治江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正史中刘备的实力,刘备讲政治权术的视频,刘备是西汉还是东汉

    电视剧中刘备形象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汉献帝之叔,这种说法不太可信,极有可能是他的团队基于当时情势为包装刘备形象的政治需要。但说他以编织草席、贩卖鞋子为业,也并不尽然。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就是干过范县县长,父亲刘弘做过一般公务

  • 资助刘备打天下的四人,两人不知所踪,最后一位比诸葛亮地位还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死后诸葛亮活了多久,诸葛亮张飞刘备阵容,刘备最信任的四大名将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耳熟能详,当年刘备在街上认识了张飞,关羽,三人相谈甚欢,于是结为异性兄弟。而当刘备描述了自己的宏图大略后,张飞不仅极力赞成,甚至还当即变卖了自己的庄园,拿出一大笔钱为刘备拉出了第一支队伍,虽然这点资产相较之起兵事宜,简直如杯水车薪,但张飞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与此同时,刘备的另外两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