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抵御北部蒙古部落的入侵,决定移都到北京。经过几年的勘察选址,便开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为自己建造皇宫。
蒯祥的父亲蒯富原为江苏人,在当地木匠工艺十分出色,明朝时期就以出色的建筑工艺被召入宫,担任建筑皇宫的总管“木工首”,是一位资质颇深的建筑大师。
在父亲的引导和教育下,蒯祥从小就领悟了父亲的建筑造旨,并且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不仅有自己的思维和建筑创新,还对数字有敏锐的洞察力。任何图纸,只须他拿尺子一量,便能算出整体建筑的面积和尺寸。
他所做的图纸也与众不同,连他老爹看了都忍不住赞不绝口,民间四处流传赞颂蒯祥的精湛技艺和超高天赋的故事。
据说18岁的蒯祥能够用双手执笔,同时在纸上作画,一段龙飞凤舞之后,左右两只手做出的画完全一样,能够重合,简直就是双手合璧,堪称一绝。
蒯祥这位天才设计师自然被朱棣所赏识,1417年,18岁的蒯祥就被任命为宫廷正门一一承天门(现在的天安门)的设计工程师,并参与紫禁城三大殿的建造。
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蒯祥自然不会辜负皇帝的厚爱。他决心利用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创造一项史无前例的建筑巨作。
他用心研读了皇家以往的建筑史料,结合皇家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仅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做出了模型。
模型气势宏伟,结构巧妙,工艺更是精美绝伦,朱棣看后连连称绝。正当朱棣看得心花怒放,提笔准备批准时,一位忌妒蒯祥才能的大臣心生一计,给蒯祥出了一个难题,想让蒯祥知难而退。
这位大臣先是随着皇帝一起夸赞蒯祥的建筑技艺高超,接着对朱棣说:“启奏陛下,紫禁城不仅是朝廷的体面,更是我大明的门面,不仅要气势磅礴,更要在庄严威武方面扬我国威。最能体现您威仪的就是腾龙。可模型上只有区区几百条龙,不足以显示皇家的威严,只有千龙才配得上您的威严!陛下您说对吗?”
这一连串的马屁拍得朱棣是心花怒放,朱棣正好也想考验一下这个鬼才工匠是否真的像民间传说的那样厉害。随即朱棣下令:蒯祥设计千条真龙来装饰皇宫建筑。
其实朱棣也知道世上本就没有真龙,但是大家都说蒯祥是建筑鬼才,如真能在紫禁城中把雕刻的龙形图案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也不失为真龙再现,就考验考验蒯祥的技艺。
蒯祥的老父亲听后吓得腿都软了:“上哪里去寻找一千条真龙啊?这不等于要儿子送死吗?”
蒯富心里不停地自责,怪自己不该让儿子走上入宫这条道路,就想进宫为儿子求情。
蒯祥思索过后,上来安慰父亲:“真龙是寻不得,但我心里已经有了主意”。父亲却满脸疑惑:“儿子真的能弄到这一千条真龙吗?”
其实这一千条真龙已经在蒯祥的设计图上了。
蒯祥经过计算和勘测,在紫禁城里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他命人在基台上围了一圈汉白玉望柱和栏板,在栏板上设计了1142个栩栩如生的龙头作为排水口。
天晴时这些龙头是建筑装饰,下雨时这些龙头就能泄洪吐水,既美观又实用。
随着交付日期的临近,却没有见到一条真龙,工部急得团团转。
验收这天,还是没有看到所谓的真龙现身,工人们都心惊胆颤,只怕这次凶多吉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也有些不怀好意的人等着看好戏,而朱棣却默不作声……
那位大臣气急败坏地问道:“一千条真龙何在?”
蒯祥从容自若地说:“大人
当时正是酷暑十分,炎热的天气似乎要把地上的石头烤熟。
不一会,只见天空的乌云越来越厚,刹那间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冰冷的雨点刚落地,碰上热腾腾的石头,就出现蒸腾的水汽,烟雾缭绕。
由于大雨倾盆,地上的积水流进暗河,从龙头喷射出来。喷水的龙头在白茫茫的烟雾衬托下,好像活了过来,从远处望去一个个犹如在翻江倒海,腾云驾雾,场面宏伟壮观。
随着雨过天晴,真龙仿佛随雨雾而去,众人都沉浸在眼前所发生的一幕中,现场的众多工匠也都心悦诚服。
朱棣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不仅感叹蒯祥精妙的设计,更感叹他能把龙头的精巧设计和天气的变化结合得如此完美,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千龙护城奇观,真是绝了!
于是朱棣当众赐予蒯祥“蒯鲁班”的称号!
至此,皇宫建造顺利完成,紫禁城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卓越的建筑物。
蒯祥用他独具匠心的设计,在用料,施工上细致用心地完成每一个建筑,给世人呈现了一幅不朽的建筑巨著。他的工匠精神被世人所景仰,他的传奇之作为世人之惊叹!
如今,当人们仰望天安门城楼,参观故宫时,不禁会感叹这些建筑设计的精巧和绝美,也会被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