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谋权夺位的动乱在一个深黑的夜晚悄然开始,军队直奔南宫,捣毁城墙,将明英宗扶上帝位。不久,朱祁镇废景帝为郕王,并将他软禁在西苑。他死后被葬在金山,明英宗将他原先所建的寿陵拆毁。
这寿陵是朱祁钰做皇帝时给自己建的陵墓,他宠爱的杭皇后就被葬在其中,准备等自己死后与她同葬,相依为伴。但世事难料,明英宗复辟后,不仅憎恨景帝,赐其谥号为“戾”,意为犯上作乱者,对杭皇后也十分厌恶。
寿陵被毁后,杭皇后尸骨无存。提起这位贵为皇后的女子,其生前经历悲惨,死后更是半点体面不留,属实令人叹息。然而,她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被抛尸荒野的凄惨结局呢?
杭氏的皇后命
历史文献中关于杭皇后早期经历的记载十分稀少,只知道她是朱祁钰还是郕王时一个不起眼的侧室。当时郕王已经有一位明媒正娶的王妃,即金吾左卫指挥使汪泉世的孙女汪氏。
汪皇后给丈夫生了两个女儿,迟迟没有生下儿子,郕王爱子心切。恰逢杭氏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朱见济,后被封为世子。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一个出身平凡的女子,能当上皇后。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在抗击蒙古的战役中被俘,皇太后随即立朱祁镇的儿子为皇太子,让郕王监国,稳定政局。郕王便总管百官,任用贤能,悉心辅佐皇太子,积极准备打仗等事宜。
朝中大臣见识到他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便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皇帝。在文武百官的奏请之下,皇太后考虑到朝中不能长久没有国君,便下令让郕王登上帝位。
明代宗朱祁钰即位之后,果然不负重望,他在位期间,明朝击退了蒙古瓦剌的进犯,巩固了统治基础,因此,他的皇位算是坐稳了。俗话说得好: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丈夫贵为一国之君,素有贤德之名的郕王妃汪氏被册封为皇后。而杭氏也母凭子贵,被封为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眼见着地位越来越尊贵,心中既有期许,也有对未知的忐忑。
事实上,景帝朱祁钰监国之时并无残害手足之心,辅佐皇太子也是真心实意,尽心尽力。但当他真正触及到至高无上的权势利益后,便难免有了私心。
在朱祁钰成为皇帝之前,皇太后张氏以及朝中大臣都规定太子之位依然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等朱祁钰去世之后,这江山还是会留给哥哥朱祁镇的儿子。
唐代宗认为他作为皇帝,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是因为他当上皇帝的情况较为特殊,现在“易储”,会引起诸多不满,进而影响政治稳定。
他决定先与皇后汪氏商量,然后再到朝堂上提出易储之事。不料,汪氏坚决反对,一方面她顾念与太子的情谊,认为这对皇太子不公平,更何况她自己没有儿子,就将希望都寄托在朱见深身上。
另一方面,这将会造成皇帝和太上皇朱祁镇之间的对立,为朱祁钰后来被废埋下了祸患。但是景帝一意孤行,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他将皇太子废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而惹怒了皇帝的汪皇后被废,朱见济的生母杭氏成为皇后。杭皇后的家人也因此得到皇上恩赐,杭氏的父亲杭昱景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她的兄长担任锦衣千户,杭家一时风光无限。
汪皇后从高位跌落,独居冷宫,可谓世事多变。但是这盛世的沉浮究竟由谁来主宰呢?也许是身在皇位的明代宗,也许是被唐代宗软禁起来的太上皇明英宗,但怎么都不会是杭皇后与幼儿朱见济。
无法预料的磨难
新立的太子是个薄命之人,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冬天的时候不幸夭折。这个打击对于刚登上后位不久,还没来得及享受的杭皇后来说是致命的。
为人母,最简单的心愿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长大,可对于杭皇后,最基本的念想都没了。经历丧子之痛的杭皇后从此一蹶不振,景帝亦悲痛万分。景帝原本希望与她再生一个儿子,但是杭皇后身体渐弱,再没有怀上孩子。
仅仅过了三年,杭皇后便香消玉殒。失去爱妻的景帝悲不自胜,几天后就下令建造寿陵,赐杭氏谥号为“肃孝”,并将她葬在寿陵中,还封她的弟弟杭敏做了锦衣百户。
人走茶凉,曲终人散
杭皇后死后一年左右,景泰帝便缠于病榻,在南郊斋宫养病。朝中大臣见皇帝病重,请求复立其哥哥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但是景帝坚决不听,如此,有些大臣就起了疑心。
一场夺门之变后,景帝从皇位上被赶下来,死于宫中。没有了景帝的庇护,一切都物是人非。安葬杭氏的寿陵被毁,尸骨无存。明英宗还废除了杭氏的皇后之名,降为王妃,并将她踢出祖坟。
杭氏与景泰帝的儿子朱见济,由“怀献太子”降为“怀献世子”。去世之人都受到如此惩罚,更别说活着的人了:杭氏的弟弟杭敏被罢官,万般无奈中归还乡里。
曾将风光一时的杭家便逐渐沉寂。而当年被幽禁冷宫的汪皇后却得到皇太子朱见深的维护,皇上准许他搬到宫外的王府居住,一直活到大约八十多岁。
汪皇后死后,皇上赐予她谥号“贞惠安和景皇后”,成为老朱家切切实实承认的皇后。对比杭氏与汪氏的人生,都要叹一声世事难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也许有人会说杭皇后生前曾得到景帝的无尽宠爱,也算是苦中作乐。但是,帝王之心又有谁能说得准。皇帝的后宫中佳丽众多,除了杭皇后,还有一位唐贵妃深受宠爱,“赏赐无算”。
皇后身居高位便常常会遭人算计,即使是皇帝也不能消除尔虞我诈,护她一生。在夭折的儿子和逐渐萧索的杭家面前,天子的宠爱又能有多少分量,恐怕只有杭皇后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