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人王猛:为何选择辅助苻坚,而不支持东晋王朝?

汉人王猛:为何选择辅助苻坚,而不支持东晋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102 更新时间:2024/1/22 5:42:59

在中国古代,是否是“正统”对于读书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可是也有的读书人做出了和“正统”相悖的选择。

比如王猛,王猛是汉人,可是他却选择了辅助苻坚,而不支持汉人正统的东晋王朝,这究竟是为何呢?

王猛的出身

可以说,这和王猛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东晋时期,是世俗门阀制度,如果不是出身世家,那么将很难获得好的机会、而苻坚是平民百姓出身。所以即便投奔东晋王朝,也不会有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

苻坚一开始是隐居在山林里面的,这一点颇有一点诸葛亮的意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于是他就在那里静待明主。

率先找上门来的,是晋朝的大臣。这个大臣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也没有世家大族的架子,所以王猛尽管出身不高,可还是被接见了。

那位东晋的大臣很喜欢王猛,觉得他讨论天下大事的时候,非常有见地。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看到这位大臣这么看重自己,王猛也一度动了为东晋效力的念头。

可是,这个宰相一开始答应得好好的,到了后来,就直接不听王猛的话了。他贸然南征,最终被苻坚打得大败而归。在回来的路上,他再次邀请了王猛,可是王猛却犹豫了。在咨询了别人的意见之后,王猛觉得,还是算了吧,东晋官场不适合自己。

后来,王猛才见到了前秦的贵族苻坚,王猛和苻坚一见如故,这个时候,苻坚还不是前秦的君主。后来,苻坚取代了当时的前秦君主,成为前秦新的统治者。

力挺自己的统治者

苻坚成为统治者之后,对王猛更加看重。可是,王猛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他在当官的时候得罪了很多世家大族的人,有些世家大族的子弟更是当众放话说,要把王猛的人头砍下来,挂在城门口,给自己家族的人谢罪。

这群人还联合起来,上书给苻坚,要求他处死王猛。

苻坚也很干脆,他不仅驳回了这些世家大族的要求,还处死了那个放话的世家大族子弟,从此以后,王猛声威大震,所有的氏族子弟都不敢惹他了。

苻坚给了王猛很高的礼遇,一年之内升迁了五次。可是经过上面一件事以后,这些世家大族只能眼红,别的什么都做不了。

苻坚对王猛确实很好,王猛生病了,苻坚还为他亲自祷祝,这种待遇一般只属于皇族,用到一个赤贫的平民身上简直是不可思议,即便,那个平民这个时候已经是肱股之臣。

王猛的选择

有句古话说得好“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无论大臣有多大的能力,如果得不到君王的信重,那都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所以,王猛觉得自己有济世之才,不能随便浪费在一个不值得的人身上。

而当时,东晋和前秦的官场都有被世家大族把持的趋势,其中东晋王朝更为明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两个家族几乎垄断了所以有的官场资源。

而王猛的出身,还不是一般的差,他不仅是平民,而且还是赤贫。东晋的宰相愿意见他,都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从这一点上,东晋政权就输给了亲亲。

前秦虽然也有世家大族,并且世家大族也在朝堂有着很深的势力,可比起东晋来说就一些,而且王猛在和苻坚聊过之后,知道他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并且这位君主也愿意为自己撑腰,这才是王猛最为看重的地方。

至于什么皇室正统,在王猛看来并不重要,毕竟要是自己效力的君主不能取胜,再是皇室正统又有什么用。在这一点上,王猛是很看得开的。

而且,苻坚对王猛实在是太好了,不仅屡次给他升官,而且还在世家大族挑衅他的时候果断地惩罚了世家大族的子弟。在他重病的时候,亲自为他祷祝对他提出的建议也都接受。

甚至他当着王猛的面对大臣说说你们要像对待我一样对待王猛。三国时期孙策曾经对他的继任者孙权说:吾视之(周瑜)若子也,吾的兄视之。

无论这句话是真是假,听起来总是让人开心的。苻坚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他是真的做到了。苻坚为王猛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让所谓的汉朝正统没有什么说服力和吸引力。

更何况,东晋王朝也实在是不争气。在东晋王朝之前,其实还有一个西晋王朝。

所有的君主都非常糟糕,甚至有所谓的智障者当君主的情况,而且皇室之间争权夺利,政治环境极度的不稳定,就是因为东晋王朝不停地内讧,才被少数民族的进攻给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不得不放弃中原的大好土地来到江南地区苟且偷生。

即便如此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皇室贵族争权夺利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王猛怎么可能随意选择东晋作为自己的效力对象,在内部政治环境不稳的情况之下,大臣一不留神,就会成为皇室成员互相争斗的炮灰,即便不考虑君王的信重,也不能不考虑自己的性命,王猛最终拒绝了东晋王朝的招揽。

而苻坚就不一样了,当时中国的北方非常乱,有所谓的“五胡乱华”的情况。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政权。

证明这个君主绝对是有能力的,而且在见到这个君主以后我们发现苻坚不仅仅有雄才大略,门户之见也没有那么深,这毫无疑问是合适的效力对象,他不会因为王猛出身不高,就看不起王猛。

对自己的建议也会进行合理的考虑,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猛的才能才能够被发挥,王猛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趁自己还有主动权的时候,赶紧选择前秦政权作为自己效力的对象。

其实,选择哪个成群作为自己的效力对象,并不能只看所谓的大义,还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说在三国时期,虽然刘备的政权占了所谓的大义,可其实刘备的政权是三个政权当中最弱的一个,如果选择辅佐刘备,注定要付出比其他几个政权更多的努力。

东晋政权也是如此,他们原本拥有中原的大片土地,却因为自己的内乱,把中原的土地拱手让给了别人。

这样一个皇族指望他们突然有所改变,其实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虽然说苻坚在王猛死后过于心急,立刻就发动了淝水之战。

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被东晋王朝打得大败,可是在王猛活着的时候,苻坚对王猛可以称得上是言听计从。这样的礼遇放在一个臣子身上,无论是谁都会心动的。

君王和臣子乱世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君王可以选择臣子,臣子也一样可以选择君王。君王和臣子之间,更像是一场投资,而不是单方面的效忠。

这肯定是封建君王不愿意看到的。他们会提出所谓的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在最大程度上削弱臣子选择君王的权力。可是遇上不在意这些事情的人,君王也没有办法了。

王猛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综合考虑了两个王朝的竞争力,没有被“大义”所束缚。

更多文章

  • 康乾盛世真的让百姓安居乐业吗?比起汉朝唐朝,差太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乾大成,康乾是盛世吗,评价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首先来看看我国古代最核心的农业,这是百姓们到底能不能吃饱的关键,如果连肚子都填不饱,还谈什么发展。从康熙开始,清朝在这方面的确有了大动作。国家组织开垦了大量的荒地,让耕地面积迅速增长,在康熙二十四年,总耕地面积约为6亿亩,等到了乾隆驾崩时,更是达到了10.5亿亩左右。然后种植了大量明代徐光启从外界引

  • 武则天即位后疯狂屠戮有功之臣,可偏偏不敢动程咬金,这是为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文|四季文史看到文章的题目,可能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会抛出一连串的疑问,首当其冲的就是,程咬金和武则天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怎能谈得上武则天杀不杀程咬金的问题呢?我们来梳理一下时间节点:公元655年:武则天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公元656年:程咬金挂帅西征,因为贻误战机,杀降取财,被罢官;虽然随后起用为

  • 为什么史学家常把隋朝与唐朝合称为“隋唐时期”?有一定的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和唐朝的关系,隋朝唐朝历史知识,先有隋朝还是先有唐朝

    而中国历史上还有这样两个朝代也常常被人合在一起提及,与秦汉的说法极为相似,正是中国人民思想最开化的隋唐时期。那么为什么隋唐时期常常并称为一起呢?有什么依据吗?还真有,且听小编为您一一道来。隋朝之功一般来讲,提及隋唐时期时,人们的目光会更多的放在素有盛唐之称的后者,更多以隋唐历史为背景的影视剧集也多将

  • 杨贵妃明明是自己的儿媳,唐玄宗为何还要将其纳为爱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可见唐玄宗沉湎于杨贵妃的美色之中,已然放下朝事,与佳人芙蓉帐暖度春宵。但伴在君王唐玄宗之侧的杨玉环并非“养在深闺人未识”,她其实早已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显然是唐玄宗巧取豪夺,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按照今天的伦理纲常来说,这已经是违背道德的了,何况李姓的唐朝皇帝本身就有着胡人的血统。但这样的事情

  • 唐太宗靠一杯毒酒,令妒妇服帖,还创下一流行词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的妒妇,唐太宗临死前最忌什么,唐朝妒妇

    也是因为他们对爱情的专一才被会世人们视为佳话美谈,流芳百世。虽然那时候一世一双人很不错,但是爱情偶尔也是需要激情浪漫和美好的乌龙。你们看看李世民的宰相房玄龄和妻子卢氏的爱情,这不,那一场“醋坛子”的乌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那时的房玄龄还没有走进庙堂为官,他只是乡下一介苦读诗书的书生。日子虽然贫苦,但是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从杜甫诗歌看诸葛亮的人格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相杜甫怀念诸葛亮的体现,杜甫诸葛亮,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本文以杜甫“诸葛亮”体材诗为主要文本,透过观察杜甫对诸葛亮人格崇敬、功业赞美、才能肯定、结局同情之书写,探讨杜甫诗中诸葛亮之人格美!马克思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美,必须立基于其人对于社会是否能做出贡献。这时,人格中的才智情操特质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有足够的知识才气与道德情操,才能将人格美转化为行为美,并

  • 比卖国贼更可恶,此人卖给外国人3000多件文物,还盗了唐太宗的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太宗墓被盗了吗,唐太宗墓三次被盗真实图片,唐太宗陵墓被盗过没有

    千万不要低估这个词,因为从上古时期炎黄帝时代,就正式开始有文物的存在了。可是本应该属于我们国家的宝物却只能在海外国家的手上任由他们宰割。八国联军重要首领那些流落在外的国宝除了战乱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些不可饶恕的文物贩子。国宝的巨大利益是他们昧着良心贩卖给洋人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所有文物贩子里

  • 武则天出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摘来何人戴,女童对出,堪称千古绝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见怀义和尚,武则天对联欣赏,武则天对联100句

    武则天出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摘来何人戴,女童对出,堪称千古绝对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才子佳人的佳话,才子常见,而才女则不常有,多数女子都被要求在家中相夫教子,很少有人能接触到书本,更别提入朝为官了。但在武则天在位期间,通过政令让不少女子到朝中做官,她们大多对政事很积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 此国曾是中国藩属,却作死袭扰中原王朝,唐高宗忍无可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高宗对洛阳的评价,唐高宗实际控制领土,唐高宗与中原王朝

    当时的高句丽王朝在一代英主渊盖苏文的带领下实力强大一度侵占中国东北领土。尤其是在大隋王朝刚刚建立之时,高句丽更是联合当时的契丹,契丹等政权侵扰中原,由于地理位置太近使得当时的隋炀帝哪怕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也是发动了三次征伐高丽的战争,但由于高丽死守,隋朝缺衣少粮3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到了千古一帝的唐

  • 唐武宗为何灭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武宗是否灭过佛,历史灭佛事件,佛越灭越兴盛

    自古以来,佛教就和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一起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在整个世界信徒无数,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却爆发了很多次灭佛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就是唐武宗灭佛。皇帝和这些“方外之人”有什么冲突,以至于居然下了灭佛命令。唐武宗为何灭佛佛教自从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就有了很多信徒,可这些人对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