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国历史上还有这样两个朝代也常常被人合在一起提及,与秦汉的说法极为相似,正是中国人民思想最开化的隋唐时期。那么为什么隋唐时期常常并称为一起呢?有什么依据吗?还真有,且听小编为您一一道来。
隋朝之功
一般来讲,提及隋唐时期时,人们的目光会更多的放在素有盛唐之称的后者,更多以隋唐历史为背景的影视剧集也多将重心放在后者,隋朝成了个补上时间空白的背景板,但是隋朝真的没有什么功绩吗?
实际上,隋朝之强盛甚至超过唐朝。有一种说法流传于网络——终唐一朝不及隋,意思是说,即便在唐代已繁衍生息三百年的户数和人口数都未能赶得上隋炀帝五年间的水平。隋朝虽然存留时间不长,仅存续37年,好似昙花一现,但就是这短短37年成了南北朝与唐朝之间连接的重要枢纽,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按历史意义来讲,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期间中国南方和北方混乱的分裂现象,重新把华夏民族拧作一股绳,回到向前发展的大道上,不再因为彼此内乱拖累前进步伐。
而从军事方面总结来看,隋代有效阻退北方游牧民族,保证了中原政权唯一最强政权的话语权。隋文帝对全国各地军事区域的划分,使得各地军事力量符合当地情况,这一制度也被唐朝继续沿用并发展。除此之外,隋文帝还改革了府兵制,大大减轻了朝廷军政负担,也为扩大朝廷兵源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具体政策。
在国家治理方面,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开皇之治正是对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在位期间政绩的褒赞。隋朝时期经济和军事力量都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也使得隋朝奠定在东南亚地区的霸主地位。
一提起中国历史上实力强盛的王朝,总被提名的一直都是汉、唐,但笔者认为,隋朝的实力是被大大低估了。尽管隋朝存留时间短暂,但它对当代及后世的影响都不可小觑。
隋朝对中国南北方的统一使得北方经济拥有了喘息并发展的机会,也影响了长安与洛阳两个城市,让他们重新慢慢恢复战前水平。而隋朝时期对长安进行的重建规模超出汉代时期的两倍还要多,这保留了中华文明传承的火种。
支持隋朝兴建土木的基础自然是后方充实的粮仓和人力。据记载,隋朝甚至有一个能储存50万斤粮食的巨大粮仓,由此可见,隋朝的经济实力其实是很有保障的。而鉴于隋朝积攒下来如此丰厚的身家,也有人认为唐朝的贞观之治是靠着“吃老本”——取用隋朝时期留下的粮食而全力建设唐朝达成的。
教育方面,为中国官场输送无数优秀人才的科举制度正是从隋朝开始启用的。而广为人诟病的京杭大运河的修建也用后世功绩告诉大家这是一项有利于千秋万代的工程。这么多功绩足可看出隋朝的优秀。
隋唐时代
尽管隋朝如此强盛,却难逃“短命”的宿命,正如秦始皇一统中原,秦朝却在秦二世而亡,隋朝也只经历了两代君主,就被一个更强盛的王朝取代了。隋朝在它短暂统治中原大地的这段时间将南北分裂的格局打破,重新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以丰富的物资储备为唐朝的鼎盛做好了铺垫。
实际上,隋朝很多的制度是很先进、超前于时代的,这些制度的制定显然帮助唐朝更好的治理国家,唐朝继承并发展了很多隋朝的制度。政治方面,隋朝起始的科举制度经过唐朝各位君主的改良变得更完善了,源源不断为朝廷输送了优秀人才。除此之外,隋朝的政治制度已经比较完整,使得唐朝统治者能够快速掌控朝堂的运行。
而经济上更不用说,隋朝的农业实力之强盛已在前文提及,不少粮食的存余使得唐朝人民能稍稍放松对农业的发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国家建设中。这也证明隋朝的农桑制度是极其值得学习的。
唐朝素来以民风开放闻名,在这个束缚极少的朝代,各位文人墨客能直抒胸臆,从其中著名唐朝诗人李白的部分诗篇中能看出他的飘逸潇洒,而这样的性格在一个拘束的时代是无法养成的。唐朝也几乎全盘继承了隋朝的军事制度,这也使得强盛的兵力得以维持,唐朝依然是世界强国。
唐之强盛
其实说了这么多也能看出,唐朝几乎是全盘接手了隋朝打下来的江山,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的各种制度,也包括存留的一些财产,那么为什么同样拥有这些的隋朝却是短暂两代而亡,唐朝却持续了百年之久,成为著名的盛世唐朝呢?
最紧要的原因是隋朝结束的是一个战乱时期,在建立隋朝之初持续进行的是对经历战乱后人民的安抚和休养生息,偏偏这时隋炀帝未能准确估量国力,急功近利,做出了一些操之过急的决策,失了民心,远征高句丽失败,开通京杭大运河两项政令又是劳民伤财,使得隋朝走上下坡路也不算太奇怪。
而唐朝伊始,隋朝留下的基础已经打好,百姓们的最大诉求变为追求和平与安稳,这时候再根据国情颁布合适的政令,自然使得国家经济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百姓日子越过越好自然对起义没什么想法。所以可以说唐朝是吸收隋朝优点的既得利益者,唐朝的鼎盛离不开隋朝前期打好的基础,所以说将隋唐时期合称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