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三国后期第一猛将,实际战绩却被赵云分走一半

他是三国后期第一猛将,实际战绩却被赵云分走一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29 更新时间:2024/1/4 10:14:38

看三国聊三国,在哪里你都躲不开大家伙对比武将。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一吕二张三关羽,四马五赵六黄忠——你要在聊天群和老哥们聊这个,都不用刻意钓鱼,你就能看到一场赛博舌战群儒。

大多在这武将榜中靠前的,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那些高光角色,至于三国演义少有提及的三国后期的纷乱战局中的武将,却很少有人提及。

但只要排行榜中出现了三国后期的武将,就一定会有文鸯的一席之地。

“七进七出”“三国后期第一猛将”“小赵云——在众多标签的加持下,更有甚者会将文鸯与人气选手吕布相比较——不管结果如何,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象征。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把文鸯比作是小号的赵云,但如果从正史来看,文鸯可能比赵云还要强上几分。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讲一讲这位“三国后期第一猛将”

文鸯原名文俶,字次骞,因为小名叫阿鸯,所以世称文鸯,故而今天我也用文鸯来称呼并讲述这位传奇人物。

尽管我非常想要直奔文鸯那“七进七出”的主题,但我们最好还是从开始讲起——原因无他,文鸯这一生有不少值得落笔之处。

文鸯,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名将文稷之孙,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由于身出名门骁勇善战,又与曹魏一族同乡,文鸯特别受当时得势的大将军曹爽厚爱。孙盛《魏氏春秋》有云:钦中子俶,小名鸯。年尚幼,勇力绝人;房玄龄《晋书》也提到过:钦子鸯,年十八,勇冠三军

后世也将此次事件与发生在这前后的王凌之叛诸葛诞之叛统称为“淮南三叛”

图源知乎用户“握中悬壁”,他在现代地图上描绘了淮南三叛大致经过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朋友开始着急了:“这聊的净是文鸯父亲文钦和其他人的事儿,也没看见文鸯有啥了不起的成就啊?”

别急。文鸯那令人折服的能力,就从这片“勤王”的战场开始,开始被史书大肆记载。

当时的毌丘俭曾约兖州刺史邓艾一同起兵,但邓艾斩杀了送信者,并受命率领万余人急行军,到乐嘉城(今河南项城县)做桴桥,迎接司马师。而此时的文钦文鸯这对父子也受到毌丘俭的指派前来袭击邓艾,在乐嘉城与司马师的大批兵力撞了个满怀。

文钦见到大军忽然到来,错愕得不知如何是好。文鸯告诉父亲:“趁敌人还未站稳脚跟,马上袭击,一定可以大败敌军。”于是文钦率兵袭击,与文鸯分兵二路,趁夜夹击司马师。

文鸯善于领兵,一夜奇袭率先来到了司马师城下,击鼓叫阵,司马师全军震动。

好巧不巧,司马师由于眼睛上有瘤,刚做过治疗,之前有人劝他不宜远行,请太尉司马孚(司马师叔父)代替。司马师因为这场战斗至关重要,最终决定带病出征。文鸯这次突然来袭,使得司马师大惊,带伤的眼珠从疮口内迸出,司马师又恐乱军心,只好咬着被子硬抗,被头都被咬烂。文鸯这鼓整整敲了一夜,司马师无人出击。

在和老爹文钦会合后,区别于觉得“战机已失,想要带军回到寿春”的文钦,文鸯认为此战无论如何都要锉一锉司马师的锐气。于是在司马师和他的手下将领还在犹豫要不要追击文鸯时,文鸯已经带着骁骑十余骑杀了回来,把刚出城外的司马师军队搅了个天翻地覆,所到之处无一合之敌,七进七出扬长而去。

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被记载在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司马光历时十九年完成的《资治通鉴》里:

不过好景不长,在司马炎驾崩,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诛杀掌控朝政的太傅杨骏及其党羽之际,文鸯被死对头诸葛诞的外孙司马繇诬告与杨骏一同谋反,惨遭夷灭三族之祸,时年五十四岁。

就像历史中许许多多的武将那样,文鸯战功赫赫却也死的凄凉,让人不禁叹息。

听完关于文鸯这段显赫的故事后不久,我翻着《率土之滨》新版本中关于新加入的晋朝武将的地方,划到了文鸯的这一段,看着游戏里对于文鸯那中肯但又简短的介绍,突然想起早年从简书上出圈的一句话:你在史书上所轻轻翻过的一页 便是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此话当真不假。

好在,《率土之滨》里我不光能和文鸯见面,还能看到他与原本无缘的其他人产生羁绊,在某种程度上圆了我的一段三国梦。作为看客,在故事中最被我关注的是司马师和文鸯的故事,除却“七进七出”这段恢弘战绩外,他们二人也担得起“相爱相杀”四个字,读来令人感慨。

就像前文所说,司马师也是个文雅风度,雄才大略的将领,只是立场不同导致与文鸯相爱相杀,令人惋惜。而在《率土之滨》的“无界”大版本里,你同样可以让这二人为你所用,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最好的对手也是最好的合作伙伴”,送给文鸯千古佳话一战的司马师未必不能在你手里助文鸯大获全胜,想来也是一桩美事。

“寻常轻宋玉,今日稼文鸯。”

不只是在唐代诗鬼李贺的这首诗中能见到他,文鸯的赫赫战功让“文鸯”二字成为了文人墨客间的诗词歌赋中代指武将的一词,对一名武将来说,能被文人记住并流传数百年,算得上是一大殊荣。

——尽管这位猛将可能不在乎身后名就是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蒙只用四个字,轻松解决关羽的数万军队,此四字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吕蒙斩杀关羽过程,吕蒙关羽军事对比,吕蒙击败关羽的全过程

    关羽得知荆州丢失后,于是整顿兵马,准备重新夺回荆州。但是关羽在回师途中,赵累却对关羽说道:“吕蒙镇守陆口时,曾给您写过书信,相约共同讨伐曹操,但是现在却背弃盟约,和曹军共同夹击您。现在您可以给吕蒙写一封书信,责问吕蒙,看看他如何答复。”关羽采纳了赵累的建议,给吕蒙写了一封书信。吕蒙热情接待了关羽派来

  • 武则天让唐高宗离不开她方法,清朝慈禧照用,效果果然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大臣们都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女子专权。就如热播的《梦华录》中,清流派大臣齐牧一直搜寻《夜宴图》,希望以此束缚当朝皇后刘婉的权力。但是皇帝却觉得“我的就是你的”,让刘婉放心作。所以最后,齐牧还是被贬官离京了。因为皇帝宠爱,所以后妃掌握朝政大权的事情,并不是在电视剧中才有。在真实历史上,远如武则天,近

  • 中国最神秘三大墓穴:武则天的墓上榜,第一至今都不敢轻易挖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墓有多可怕,武则天墓穴全景,武则天墓为什么不敢挖

    武则天和李治合葬的乾陵,就在陕西的乾县。乾陵是已发现的唐朝皇室陵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因为外人根本撼动不了它。乾陵占地40平方公里,依梁山而建,除了武则天和李治二人的主墓外,还有一些大臣和宗亲的陪葬墓。 乾陵的设计者,是史上两个有名的方士,就是李淳风和袁天罡,这两人一个擅长观星象一个擅长天文和阴阳

  • 汉人王猛:为何选择辅助苻坚,而不支持东晋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苻坚与王猛,如果王猛不死苻坚是一统天下吗,王猛和苻坚统治在今天的哪里

    在中国古代,是否是“正统”对于读书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可是也有的读书人做出了和“正统”相悖的选择。比如王猛,王猛是汉人,可是他却选择了辅助苻坚,而不支持汉人正统的东晋王朝,这究竟是为何呢?王猛的出身可以说,这和王猛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东晋时期,是世俗门阀制度,如果不是出身世家,那么将很难获得好的机会

  • 康乾盛世真的让百姓安居乐业吗?比起汉朝唐朝,差太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乾大成,康乾是盛世吗,评价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首先来看看我国古代最核心的农业,这是百姓们到底能不能吃饱的关键,如果连肚子都填不饱,还谈什么发展。从康熙开始,清朝在这方面的确有了大动作。国家组织开垦了大量的荒地,让耕地面积迅速增长,在康熙二十四年,总耕地面积约为6亿亩,等到了乾隆驾崩时,更是达到了10.5亿亩左右。然后种植了大量明代徐光启从外界引

  • 武则天即位后疯狂屠戮有功之臣,可偏偏不敢动程咬金,这是为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文|四季文史看到文章的题目,可能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会抛出一连串的疑问,首当其冲的就是,程咬金和武则天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怎能谈得上武则天杀不杀程咬金的问题呢?我们来梳理一下时间节点:公元655年:武则天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公元656年:程咬金挂帅西征,因为贻误战机,杀降取财,被罢官;虽然随后起用为

  • 为什么史学家常把隋朝与唐朝合称为“隋唐时期”?有一定的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和唐朝的关系,隋朝唐朝历史知识,先有隋朝还是先有唐朝

    而中国历史上还有这样两个朝代也常常被人合在一起提及,与秦汉的说法极为相似,正是中国人民思想最开化的隋唐时期。那么为什么隋唐时期常常并称为一起呢?有什么依据吗?还真有,且听小编为您一一道来。隋朝之功一般来讲,提及隋唐时期时,人们的目光会更多的放在素有盛唐之称的后者,更多以隋唐历史为背景的影视剧集也多将

  • 杨贵妃明明是自己的儿媳,唐玄宗为何还要将其纳为爱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可见唐玄宗沉湎于杨贵妃的美色之中,已然放下朝事,与佳人芙蓉帐暖度春宵。但伴在君王唐玄宗之侧的杨玉环并非“养在深闺人未识”,她其实早已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显然是唐玄宗巧取豪夺,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按照今天的伦理纲常来说,这已经是违背道德的了,何况李姓的唐朝皇帝本身就有着胡人的血统。但这样的事情

  • 唐太宗靠一杯毒酒,令妒妇服帖,还创下一流行词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的妒妇,唐太宗临死前最忌什么,唐朝妒妇

    也是因为他们对爱情的专一才被会世人们视为佳话美谈,流芳百世。虽然那时候一世一双人很不错,但是爱情偶尔也是需要激情浪漫和美好的乌龙。你们看看李世民的宰相房玄龄和妻子卢氏的爱情,这不,那一场“醋坛子”的乌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那时的房玄龄还没有走进庙堂为官,他只是乡下一介苦读诗书的书生。日子虽然贫苦,但是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从杜甫诗歌看诸葛亮的人格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相杜甫怀念诸葛亮的体现,杜甫诸葛亮,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本文以杜甫“诸葛亮”体材诗为主要文本,透过观察杜甫对诸葛亮人格崇敬、功业赞美、才能肯定、结局同情之书写,探讨杜甫诗中诸葛亮之人格美!马克思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美,必须立基于其人对于社会是否能做出贡献。这时,人格中的才智情操特质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有足够的知识才气与道德情操,才能将人格美转化为行为美,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