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安禄山死后,唐朝还用了六年才平定安史之乱?有哪些原因?

为何安禄山死后,唐朝还用了六年才平定安史之乱?有哪些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82 更新时间:2024/2/10 21:13:05

之所以在安禄山死后,安史之乱还打了六年,里面的原因有三点,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点,唐王朝被安禄山打了个措手不及,实力大损

在安史之乱前后,流传着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公元754年,杨国忠告诫唐玄宗,安禄山一定会造反,唐玄宗不信;

太子李亨也上书告诫唐玄宗,让他警惕安禄山,唐玄宗依然不信;

直到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率领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藩镇的唐兵和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以讨伐杨国忠为由在范阳起兵时,唐玄宗依旧不信安禄山造反了。

《资治通鉴》记载:太原具言其状。东受降城亦奏禄山反。上犹以为恶禄山者诈为之,未之信也。

这便是大唐为何在安禄山死后还打了六年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之一,统治者舒服久了,缺乏忧患意识,直到七天后,越来越多战报传来,他才终于相信,安禄山是真的造反了。

在这种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唐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大唐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制定了以守代攻的打法,选择坚守潼关,拖垮安禄山的策略。本来安禄山势不可挡的气势已经被遏制,唐玄宗又听信太监的话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下一任接手的元帅哥舒翰在一番思量后,发现还是高仙芝的方法最好,两位名将在战略上都觉得防守是遏制安禄山攻势最好的办法,可惜,唐皇不听。

这就是传说中的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唐玄宗逼迫哥舒翰放弃防守正面迎敌,一边是刚刚招募的游兵散勇,另一边是久经战阵的判军,最终二十万唐军逃回去只有几千人。经此一役,唐朝的劣势越来越大,甚至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这便是第一个原因,安史之乱一开始唐朝的主力便遭遇了惨败,高级将领也损失惨重。

第二点,安禄山的死是内部叛乱,且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火拼

我们知道凡是涉及权力过渡的问题,必须要考虑继承者所采取的方式是否对组织整体实力造成了影响。在安庆绪继承帝位的问题上,造成的影响就相对较小,因此,对组织实力的影响也小。

那么,为何安庆绪身为次子还是从父亲手中夺权,遇到的阻力反而很小呢?

提起这件事,就要涉及到以下三个问题:

1,安禄山集团权力继承人;

2,刺杀安禄山的执行人是谁;

3,策划刺杀安禄山行动的负责人是谁。

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在他造反那年的夏天被封为驸马,唐玄宗特令其定居长安(也有监视、威慑安禄山的意图,类似于人资),当安禄山造反的消息确定,安庆宗就被愤怒地唐玄宗赐死了。所以,虽然安庆绪身为次子,但他此时却是合理地顺位继承人,他要继承安禄山的位置,名义上是说得过去的。

策划这起事件的人,是安史之乱中少数左右逢源的人,他便是安禄山最信任的军师兼丞相——严庄。

因为安禄山身体肥胖,连穿衣都要几个人伺候。在他起兵的时候,身上已经长了许多疮疖,这种疾病使得他视力渐渐模糊,还要经常忍受病痛折磨,所以他的脾气越来越差。严庄也被安禄山暴怒中抽了几鞭子,二人之间的矛盾也就此埋下了。

恰好安禄山身边的亲信太监李猪儿,因为小时候被安禄山看上,给强行阉割留在了身边,所以一直对安禄山怀恨在心。当严庄找上他,并稍微许诺好处,李猪儿便答应参与这起谋杀安禄山的事件。

至于性格懦弱,没有主见的安庆绪在严庄面前更是被轻松说服,安庆绪这性格从小就被安禄山嫌弃,他对于父亲的情感并不浓烈。

事后,在高尚、严庄的操作下,安庆绪成功继承了安禄山的帝位。不过,严庄担心他性格无法压服大臣,严庄便接管了权力,并利用封赏官位来稳固他们夺权的成果。经历了这位军师的一番神操作,整个夺权进行得稳稳当当,基本没有出现不可估量地实力损伤。

第三点、墙头草史思明

“安史之乱”中,安指安禄山、安庆绪政权,而史指的就是后续的史思明、史朝义一伙了。

史思明和安禄山性格颇为相似,都属于表面温顺,笑里藏刀的类型。他跟随安禄山一起造反,被封为范阳节度使,手里控制着十三个郡,合计八万兵马。但当安禄山死后,史思明的力量反而超过了被唐军主要针对的安庆绪,也就是名以上的“燕帝”。

史思明听调不听宣,对安庆绪让他交出兵权的行为视若无睹,后来史思明在安庆绪派人前去警告他时,毅然选择了投降唐朝。唐肃宗把史思明当做拉拢教程的典范,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

邺城之战后,安庆绪终于无力抵挡,他许诺史思明出兵救他就让出君王的位置,这位“ 外示顺命,内实通贼”的归义王,在杀死了劝阻自己的军师耿仁智后,毅然再一次反叛了唐朝,接受了安庆绪的势力,当上了大圣燕王。从此时开始,安史之乱的叛军势力领导便由安向史转变。

所以,综上所述,哪怕安禄山死后,安史之乱还持续了六年,原因全在于唐王朝内部的决策失误和宦官弄权,以及外部安史集团准备多年,实力雄厚。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1]赵歌.唐代宦官专权若干问题试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8.

[2]马强.大动乱时期的士庶遭际与记忆——基于涉及安史之乱出土唐人墓志的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04):22-29.

[3]刘治立.论《安禄山事迹》自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03):26-29+44.

[4]张冠凯.安禄山叛前与各方势力关系发微[J].晋阳学刊,2018(02):124-129.

古代边疆的百姓需要交税吗?又是怎样交税的?

皇帝真的只是吃喝玩乐,很轻松的职业吗?真实的皇帝生活压力很大

更多文章

  • 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尧舜子孙,尧舜二帝简介,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的意思

    魏徵出生在巨鹿下曲阳,从小失去父母,家境贫寒。但是魏徵喜爱读书,不理家业,并曾出家当过道士。后来历经波折,被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徵在辅佐太子李建成的时候,看到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剧,就曾多次劝谏李建成要先发制人,劝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别的地方去。在武德二年九月时,窦建德率

  • 武则天拥有4大男宠,整日厮混,为何他们没能让武则天诞下一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一词,自始皇帝嬴政开始,在中国文明中存在了数千年历史,在封建时期,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曾经,人们用皇帝轮流做来形容江山动荡,朝代更迭。那时很多人为了得到皇帝的位置,不惜手足相残。人们在权力的漩涡中渐渐迷失了自我。提及皇帝,武则天便是不得不说的一位,因为一个女人称帝实属罕见。在唐朝时期她不仅称

  • 唐朝3大短命天才,如不早亡白居易、李白、杜甫定被取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公认的三大诗人,李白和白居易谁的历史地位高,唐朝活得最久的三位诗人

    我们知道唐代是个非常特别的朝代,因为在这个朝代里有很多优秀诗歌得诞生,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非常有名气的文人。《全唐诗》中就收录了大概2200多位诗人的差不多50000首的诗作。这个数据是相当惊人的,而且还不是全部。我们知道那个时代的诗人很多,数不胜数,但最终被人们铭记的大概就只有三位,那就是一直以来被称

  •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爱恨情仇:从情窦初开小姑娘到杀伐果断的女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女皇武则天波澜壮阔的一生,武则天的恩怨情仇,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治国之路

    武则天,中国历史第一个女皇帝,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对于武则天这个著名女性而言,能够从男权统治中冲出自己的人生道路,不仅仅靠的是她的智慧、天分和努力,更关键是武则天的情感。那么为什么说武则天成为一代女皇是因为情感,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从武则天继承帝位的种种表现就可得知。成为皇帝的武则天,大量的寻找男宠,后宫

  • 唐太宗认为此女子有治国才能,如果不早逝,女皇帝可能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治国措施,唐太宗治国例子,治国犹栽树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我国著名女星范冰冰曾经出演过一部电视剧叫做《武媚娘传奇》,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人物让人们印象深刻,这个人就是张钧甯饰演的妃子徐慧。在影片中,她扮演了一个反派,与武则天是好友但是却很怨恨她。她们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她爱而不得,因此怨恨武后。对她心生嫉妒,甚至曾经多次加害他。后来被武后发现之后,和她断了来

  • 杨贵妃作为四大美女之一,有两个常人都嫌弃的毛病,皇帝却不在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和李隆基的感情好像是一直都很好,因为据说杨玉环的身上有两个很毁形象的毛病,放到一般人身上都受不了,更何况是身边美女如云的皇帝了,但是人家李隆基偏偏就不嫌弃,这除了真爱别的还真不好解释。首先杨玉环住在皇宫里,当然是锦衣玉食,什么都不缺,什么容貌,体态都是一副贵妃该有的尊贵样子,但是谁能想到这么高

  • 唐朝妇女能离婚吗?丈夫休妻“七出”制度有哪些?天人契合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女性高清图片,唐朝21位皇帝顺序,唐代的离婚制度

    近期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将观众的目光带到了我国最强盛的朝代唐朝,剧中有一个配角小人物元载,为了让自己飞黄腾达,总是想娶一个富家女子,甚至把目光盯在了离过婚的女人身上,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唐朝当时社会风气那么开放吗?唐朝女子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白头偕老,从一而终,难道是随便说说

  •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是如何演变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李白的故事300字,李白妹妹的故事

    祝穆《方舆胜览》记载:象耳山:在彭山县。有杨祐甫《十事记》,……五曰太白书台,有石刻太白留题,云:“夜来月下卧醒,花影零乱,满人襟袖,疑如濯魄于冰壶也。”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妪自言武姓,今溪旁有武氏岩。

  • 司马炎统一了天下,但是在他死后,天下又一次大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炎统一了多长时间,司马炎皇后,司马炎一统天下电视剧

    在封建王朝,皇权的交接总是残酷的,为了走上权力的巅峰,很多人都迷失在了争权夺利中,完全不顾血脉亲情。对于皇帝来说,继承人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国家延续,不至于没有继承人,皇帝的后宫才越发的壮大。这都是为了能让皇室的子孙昌盛。但是皇子多了也有烦心事,嫡子面临着其他皇子的威胁,要是没有嫡子的话,皇子们还会闹

  • 宰相谋反大臣辩护,武则天拿出2字冷笑道:你们拆开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临死前留下的10个字,武则天当上女皇下令处死此人,武则天时期宰相叛变

    裴炎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从小饱读圣贤书,数十年如一日,最终担任了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而裴炎在位时也并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他因谨慎,聪慧被高宗临死前立为顾命大臣,高宗死后,太子李显即位,史称“唐中宗”李显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他上位后,对自己娘家是好的不得了,甚至想把无功无禄的岳父封为侍中,对此裴炎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