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引起战争的安禄山被杀多年后,安史之乱还是未能被平定

为什么引起战争的安禄山被杀多年后,安史之乱还是未能被平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71 更新时间:2024/2/6 5:10:20

01楔子

我们在看待一千多年前的这场动乱时,往往会把责任归咎于安禄山的野心,认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阴谋家,天生反骨,辜负玄宗的信任,叛国夺权。或者指责唐玄宗年老昏聩,不识奸臣;指责杨贵妃红颜祸水,媚上误国;指责李林甫杨国忠,佞臣当道,毁纲乱纪。

安禄山本人的经历非常有传奇色彩,几次差点丧命,机缘巧合才活下来。发迹之前,他因偷盗牛羊被捕,本该被乱棍打死,幽州主将张守珪看他白白胖胖,又语言豪放,便释放了他,使其从军,安禄山从此发迹。

开元年间,安禄山与契丹作战失败,宰相张九龄准备按军法,将他斩首,但唐玄宗为示皇恩,放了安禄山。天宝年间,安禄山在一次战役中,被敌人夹攻,自己也被射中了一箭,折断了头上的玉簪,但最后还是趁夜色突围。

安史之乱_图

因此,很多人就此感慨,如果安禄山在这几次风波中,早早地死去,那么,安史之乱就不会发生,盛唐的气韵也不会就此打断。

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安史之乱的爆发,真的只是安禄山一人的翻云覆雨吗?认真分析当时的局势,我们会发现,安史之乱,就算没有安禄山的出现,也会照样发生。

而且,安史之乱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最后一位叛军首领,史朝义的自杀而结束,而是一直延续到唐中后期。

02初唐的格局

安史之乱,是唐代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和军事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产物,不以个别历史人物的事迹为转移。

简单地概括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崩溃,府兵制瓦解,由募兵制形成将帅专兵,最后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地方藩镇与朝廷争权。

唐朝版图_图

我们先从均田制说起。唐朝统一后,承北朝和隋朝的旧制,实行均田制。据史书记载:

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

——《旧唐书》卷四十八《食货上》

总结一下,就是唐朝统一后,掌握了大量无主荒地,便按照一定的数额,分配给成年男性、残疾人口、寡妇等各类人群,以此来恢复经济,稳定民生。同时也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征收赋税。

再来说一下唐朝前期,与均田制相配的军事制度。唐前期主要的军事力量,是来自于军府的府兵,和作战临时征发的兵募,二者皆来自于均田制下的普通百姓。

唐朝军队_图

府兵归各军府管理,和普通均田民一样授田,二十从军,六十免役,平时务农,农闲军训,战时从军,免去其他赋税,出征自带武器、甲胄、衣粮。兵募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时,临时征发均田民服兵役,大部分战后即解甲归田。

03制度的崩溃

唐初靠着均田制恢复经济,以府兵和兵募开疆扩土,达到贞观之治。然而,从初唐到玄宗时期,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变化,到天宝年间,各种矛盾已经堆积如山。

首先是均田制的崩溃。自魏晋以来,土地兼并就是严重的社会现象。北朝、隋朝与唐初,由于久经战乱,人口流离,政府掌握了大量荒地,可以进行授田。

但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本身就极其脆弱,赋役一旦加重,很快就会破产。而且唐朝对土地买卖的规定比较宽松,更是加剧了土地兼并。破产农民纷纷易地逃亡,变卖土地,去做官僚贵族、富商庄园里的佃客。而王公贵族、豪富对土地的兴趣浓厚,以各种手段巧取豪夺,使得土地兼并普遍化。

均田制崩溃不仅影响普通均田民,还影响同样受田的府兵和兵募。他们的土地也被兼并,无法承担兵役,逃亡现象严重。但是,唐朝边地战事频繁,不仅需要大量士兵,还需要统一指挥的集团军。

地方藩镇割据形势_图

在这种情况下,募兵制和藩镇应运而生。为了适应边防局势,朝廷在边境要地设立大军区,将原来临时设立的某某道行军大总管,变为常任军事长官。士兵来自于招募的健儿,即政府招募百姓充当职业士兵,不再务农,以朝廷军费维持生活,长期服役。

后来大军区演变为藩镇,诸多名目不一的军事长官,一律统称节度使,不仅管军事,还兼管民事、财政,士兵不知朝廷,只知节度,从而形成了将帅专兵的局面。

与此同时,朝廷直接掌握的军事力量,是类似于“中央军”的北门四军。士兵大部分来源于躲避赋役的良家子,和市井无赖。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因而,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就此形成。

04战争的必然爆发

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实力雄厚,而且其多次来往于长安,深知北门军的软弱,因此,他敢于悍然发动兵变,剑指长安。

战事也如他所料,唐军不堪一击,他轻易地夺取了长安、洛阳。最后,唐朝依靠西北藩镇节度使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军队,才暂时结束战事。

安禄山的兵变,不是他个人能力与野心所决定,而是当时的格局和他所处的地位所决定。在安禄山之前和之后,边境均出现了身兼多镇节度使,实力超过中央的将领,他们在藩镇拥有绝对的权力,足以和中央朝廷抗衡。就算安禄山早逝,也会有其他的节度使造反,与唐王朝夺权。

唐玄宗入蜀避安史之乱_图

公元763年,叛军首领史朝义自杀。安史之乱看似已经平息,但从爆发的根源来看,唐王朝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藩镇实力过大。

甚至,唐朝根本就不曾消灭安史叛军。动乱后期,一批安史宿将投降唐王朝,被册封为节度使,继续带领原来的军队,占有原来的地盘,如河朔三镇的李宝臣、李怀仙、田承嗣。他们名义上归顺唐朝,但在自己的藩镇里,和之前的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俨如一个个独立小王国。

安史之乱像是扯破了唐朝的一块遮羞布,往后,各地藩镇割据,成为了常态。节度使自领军队,任免官吏,户口不上报,赋税不上交,不听命于朝廷,天下尽裂于方镇。更有甚者,效仿安禄山兴兵造反,如四镇之乱、泾原兵变。

李纯(778年―820年),即唐宪宗_图

一直到唐宪宗时,实行两税法和转运江淮赋税,致使国家富强,才有实力对藩镇用兵,几次征战,使得各地藩镇暂时服从朝廷。宪宗死后,朝廷内部斗争加剧,各地藩镇又一次兴起。唐朝灭亡后,坐拥半壁江山的朱温也无力消灭各地节度使,从而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综上所述,如果安禄山早逝,安史之乱还会爆发,这是历史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时代现象。只要外重内轻的格局不解决,地方实力大于中央,藩镇的叛乱就必然发生。这可以说是唐朝不可避免的悲剧。

文:城郊牧笛声

参考文献:《旧唐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唐朝丢了67年的这块领土,此人仅用一晚就把它夺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版图发生巨大变化,唐朝领土变化史,一分钟看懂唐朝版图

    十月时节果熟粟出,前往沙洲城内的汉人突然增多,例行镇守的吐蕃蕃将对这些变动却视而不见,只顾未时二刻关闭城门回营歇息。这一晚,沙洲城内静谧的星空下涌动着不安。天泛白,一队身披重铠的士众迅速朝南门聚集,守夜的吐蕃军卒这时才发现形势不对,朝领头的火把迎去。灯火闪烁间,一支支长箭从黑暗中射来,城头的蕃军纷纷

  • 民间一直流传“脏唐乱宋”,那么唐朝究竟脏在哪里?为何这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晚期有多乱,唐朝为何叫脏唐,唐朝为什么脏宋乱唐

    脏,众所周知,是不干净、不清白、不纯洁的意思,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这个词都不是友好的表达,那么,我们不得不从这些方面,看一下,大唐王朝,到底怎么会落得一个脏的名声呢?第一、大唐帝国血统比较脏。在中国古代,一直有着夷夏之辩,而在中原生活的人,或者是政权,都会有贵中华而轻蛮夷的思想,因为这种思想,让人

  • 唐朝科举考度中的帖经是怎么回事,其与文学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科举考四书五经吗,唐朝时代的科举等级,唐朝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而帖经作为唐朝科举的重要考试方法之一,和唐朝文学发展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帖经是什么呢?上图_古代科举示意图一、唐朝科举与帖经在解释帖经的定义之前,可以先看看帖经这种考试方法形成的背景。《唐摭言》记载,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是唐朝首次科举考试,已经设置了明经、秀才、俊士、进士这四门考试科目。此时帖经

  •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渊一直耿耿于怀,去世前说出了多年不敢说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有多惨,玄武门之变后的李渊父子的真面目,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的下场

    但是,没有想到这几句嘱托在几十年以后都变成了现实,让李世民特别尴尬,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可以很明确的说,这是假的,是后人杜撰的。后人只是把后面发生的事情安在了李渊身上,目的是为了突出李渊悲情帝王的形象。关于民间传说,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据说李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杀了我的儿子,将来你的儿子也会杀你

  • 唐朝的重臣们为何放着皇族不要,而争相与“山东士族”结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彩礼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甚至连一代贤君李世民都与他产生纠葛!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小编就带您去了解一下,唐太宗与彩礼不得不说的故事!上图_古代成亲,四人抬轿,旁边是媒婆,后面端彩礼的人要把东西举过头顶彩礼的来源彩礼其源自西周,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成书于汉代的古籍《礼记.昏礼》就有明文记载:“

  • 武则天感业寺出家,用手指总在衣襟上写字,老尼知道内容冷汗直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入感业寺,武则天在感业寺剃头了吗,武则天在感业寺待了多少时间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去世,不管武则天愿不愿意,她只能和好多没有生育的嫔妃一起,去感业寺落发出家。但随后的日子,到底发生过什么,大多数人不知道,小编接下来就给您揭秘。唐代的尼姑叫比丘尼。在那时候,能够当一名比丘尼其实是一件超难的事儿,这个“光鲜”的职业不仅受人尊重,而且吃穿不愁,供养丰厚,唐太

  • 李渊学曹操,曾经立一个小孩当皇帝,那个倒霉皇帝一年后就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渊效仿曹操故事,曹操与李渊的关系,李渊家族pk曹操家族

    因为李渊的位置实在尴尬,他前面有一个超级昏君隋炀帝,后面有一个超级明君李世民。他就好像是一个电灯泡,夹在太阳(明君的样板李世民)和月亮(昏君的榜样隋炀帝)之间,在历史上,难于看见他一点的光亮。其实若论李渊的能力,他也可以称之为“才干甚伟”四个字。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杨广率领手下离开洛阳,去江

  • 汉朝分为西汉东汉,宋朝分为北宋南宋,为何唐朝不分为前唐后唐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后唐和唐朝,后唐有唐朝强大吗,后唐对唐朝的态度

    那么,汉朝被分为西汉东汉,宋朝分为北宋南宋,唐朝没有分成前唐和后唐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深层原因呢?上图_西汉版图上图_东汉版图汉朝被分成西汉和东汉从王朝建立的法统性上看,东汉既可以看作西汉的延续,又可以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朝代。西汉为刘邦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军队攻入咸阳,一统华夏的秦帝

  • 揭秘泊秦淮:杜牧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嘲讽歌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淮杜牧,杜牧夜泊秦淮表现什么,泊秦淮杜牧经典语录

    这首诗是诗人夜晚游览秦淮河的时候写下的,大唐王朝的首都虽然在长安,但是,有着六朝烟粉的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繁华依旧,特别是秦淮河当时两岸是酒楼林立,一到夜晚就是笙歌管弦之声,不绝于耳,都是达官显贵来此消费娱乐的。诗人乘船看到了在皓月的清冷光辉笼罩下的河沙,和如烟似雾的氤氲水汽笼罩下的河水,感到阵阵

  • 唐朝的不良人究竟是什么组织?与明朝的锦衣卫相比,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十六卫有锦衣卫吗,唐朝千牛卫与明朝锦衣卫,唐朝锦衣卫实力排名

    他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都是被官府利用的人,也不会受到官府的重视。锦衣卫和他们相反必须是无前科,而且深受皇帝重视,权力极大,待遇极好。明朝的锦衣卫是皇帝直接管理的特务组织,最早是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负责皇帝的宿卫,后来改编为“亲军都尉府”,下设仪銮司,负责皇帝的仪仗和警卫,到明洪武15年改编为锦衣卫,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