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丢了67年的这块领土,此人仅用一晚就把它夺回

唐朝丢了67年的这块领土,此人仅用一晚就把它夺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182 更新时间:2024/1/22 18:50:07

十月时节果熟粟出,前往沙洲城内的汉人突然增多,例行镇守的吐蕃蕃将对这些变动却视而不见,只顾未时二刻关闭城门回营歇息。这一晚,沙洲城内静谧的星空下涌动着不安。

天泛白,一队身披重铠的士众迅速朝南门聚集,守夜的吐蕃军卒这时才发现形势不对,朝领头的火把迎去。灯火闪烁间,一支支长箭从黑暗中射来,城头的蕃军纷纷应声倒下。

被一箭射穿的蕃将死前看得十分清楚,为首射箭的正是常与其把酒作乐的汉人首领张议潮,而到嘴边的“唐人反了”却已经喊不出来。

张议潮身披坚锐,目光坚定的指挥手下将城门蕃军屠杀殆尽,登上城楼振臂一声,大量汉人云集于城门之下,随即呼号四起。

伴随着信号的发出,黑暗之中瞬间涌现出万千火光,随之而来的便是沙洲城内吐蕃士卒此起彼伏的惨叫声。

(图)张议潮,张议潮(799年3月11日一872年),唐朝节度使,民族英雄。张议潮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盘踞河西地区上百年的吐蕃,以大唐节帅之名克复瓜、沙等十一州。

01

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劫后余生的大唐王朝尚未从安史之乱中恢复过来,雄踞青藏高原的吐蕃趁机拿下凉州、甘州、肃州、瓜州后,举大兵直扑河西最繁华之地沙洲。

沙洲也称敦煌,其名字来源自“敦,大也,煌,盛也”,早在汉代与凉州便以富裕闻名于河西走廊。后又经过唐王朝多年的悉心发展,《资治通鉴》记载:“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可见沙洲之繁盛。

安史之乱后,唐廷为平定内乱将河西诸军精锐尽数撤回内地,吐蕃趁势先取凉州,将河西与长安之联系断绝,唐廷忙于内乱根本无力抗衡。随即吐蕃将领尚绮心儿领兵十余万进逼河西中心沙洲,沙洲刺史周鼎知晓朝廷无力救援,一面坚清壁野、回城固守,一面迅速遣使赴回纥请兵,然而此时的回纥也是自身难保,前后一年援兵仍未到达。

被围困一年后的周鼎认为孤城难守,召集手下将领商议毁坏城池,率军东奔。当时城内的军事首领兵马使阎朝知晓周鼎有弃城之意,便亲自捉拿周鼎,在沙洲人民前将其缢杀以示坚守之心,之后自领州事率领将众抵抗吐蕃包围长达八年。

八年之余,沙洲城内军粮困乏,阎朝下令用州府绫绸一段换取粮食一斗,沙洲百姓纷纷拿出存粮响应号召。阎朝见此大喜,未曾想到民众存粮丰裕且抗敌之信念依然强硬,便安下心来继续死守待援。

此时正处唐德宗建中五年(公元784年),大唐刚从安史之乱脱身,更为甚者在前一年即建中四年爆发泾原兵变,唐德宗被赶出长安并被叛军包围一月有余,所以唐廷根本无心也无力顾及河西之地。而此时的吐蕃国势大增,河西繁荣之地已尽数掌握,只剩中间沙洲一城,因此也能放心地长期围困。

茫茫大漠之中,一脉唐民孤城就这样又坚守了两年有余,此时的沙洲城内粮草军械全部用完,已经无力再抵抗吐蕃。阎朝在得到吐蕃不迁徙沙洲人民的承诺下,无奈开城出降。自此,坚守十一年的沙洲城最终仍然沦陷。

(图)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02

自建中元年(公元781年),吐蕃举大兵历时十一年攻下大唐在河西最后一块领土沙洲后,河西、陇右一带就彻底从唐王朝版图中被分裂出去。沙洲汉族人民的生活便从天堂坠落到了地狱,而张议潮便是其中一部的汉人首领。

占据了河西后的吐蕃对汉人的暴行令人触目惊心,史料记载吐蕃“每得华人,其无所能者,使充所在役使,辄黔其面;粗有文艺者,则涅其右臂,以候赞普之命”,“令穴肩骨,贯以皮索,以马百蹄配之”,唐民甚至为奴而不得。

建中元年(780),作为唐使的韦伦与吐蕃会盟归乡途中,经过河陇地区,当地汉民听闻故国来使,纷纷前来拜见,“皆毛裘蓬首,窥觑墙隙,或捶心陨泣,或东向拜舞,及密通章疏,言蕃之虚实,望王师之若岁焉”。甚至还有早年随王师出征,败亡散落在此的耋耄老人拉住唐使,“问天子安否?今子孙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说完已是老泪纵横不能言语。

吐蕃在河西进行惨无人道的统治,作为当地汉人首领的张议潮早已忍无可忍,一直私下结交豪杰,募兵筹划归唐。

时过境迁,经过唐武宗多年惨淡经营,大唐已有中兴之像,而此时的吐蕃却因为赞普王位之争陷入内乱,大将拥兵相互攻伐,国势大颓。大中二年张议潮抓住时机于沙洲顺势振臂一呼,汉人闻之百应,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一夜便将沙洲光复,沉陷六十七年的敦煌终于再次回归大唐。

为了及时获得唐廷的支援,张议潮拿下沙洲后便立即遣十队信使,手持十份相同文书,各自从不同方向朝唐都长安进发。

河西走廊南面是巍峨雄壮的祁连山脉,北面是黄沙大漠,东面临近唐国境被吐蕃封锁,可知十队信使所历艰险。万般艰难之下,唯独由敦煌高僧悟真率领的一队从东北方向贯穿茫茫大漠,到达天德军镇所(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天德军防御使李丕听闻张议潮起义一事,大为惊叹,在其庇护下,历时整整两年的这一队使者终于在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成功到达长安,朝堂上下大为震撼,皆赞叹连连。

张议潮知晓使者归都不易,唐廷一时也难以发兵相助,便整顿兵甲,发展生产,做好独自应敌的准备。同时利用吐蕃内乱势穷,在吐蕃河陇两大势力尚婢婢和论恐热之间纵横捭阖,到大中五年接连率领沙洲军众收复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一州之地,河西走廊除凉州以外已尽数被收复。同时恢复了元气的唐廷也派军收复了陷于吐蕃多年的三州七关,一时河西关陇遥相呼应,大唐声威大振。

大中五年八月,张议潮派其兄张议潭为使者,携十一州地图再次前往长安告捷,为表示对唐廷忠心,特留张议潭于长安为质,朝廷大为感动将其封为金吾卫大将军。

自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河西完全沦丧之后,河西走廊便成大唐心中阵痛,唐宪宗之后历代君王都试图收复河陇,再造帝国之荣光。然而终忙于内政纷乱,根本无力企及。熟料万里之外的西域竟有如此英雄人物,以一己之力复千里河山,河西唐民沦陷敌境近七十年,仍能一心系国,实为难得。

唐宣宗李忱接见使者听闻张议潮奇迹后,颇为惊喜,大赞“关出西将,岂虚也哉”,便以其为“归义军”节度使,全权掌管这十一州的行政军务。

与唐廷接洽后的张议潮更加振奋,守备治下十一州抵抗吐蕃入侵之余,归唐之心更加强烈。而河西之地周边民族众多,势力交错会于一处,事物杂乱,张议潮“朝朝秣马,日日练兵,以备凶奴,不曾暂暇”。

大中十年,吐蕃不甘失败,盘踞在沙洲附近的吐浑王趁九月麦熟前来劫粮。张议潮迅速点兵前往迎击,吐浑王深知议潮军事能力超众,本意只图劫粮,不敢应战。归义军在西同附近追上敌军,蕃军一交锋便知不敌,一路溃败。议潮下令诸军穷追不舍,行径千余里一直追赶到吐浑国境,吐浑王无奈之下只能迎战。

议潮急令将士分军整队,挥展旌旗,鼓声雷动。步兵兵分两阵,左右上前合围敌军,议潮率精骑手持白刃,于阵中待步兵分道后争先突进,直踏敌阵。一时黄沙漫起,狼烟冲突,唐军再显天兵风采,而处于归义军包围的蕃军早已势穷、一击即破,“蕃戎胆怯奔南北,汉将雄豪百当千处”。

获胜后的张议潮抓住吐浑宰相三人,于众军前枭首,随后全军齐奏《大阵乐》,慷慨而归。

“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

(图)吐蕃曾长期统治河西走廊,张议潮率沙州(今敦煌)民众起义,推翻吐蕃统治令唐朝恢复河西疆土,张议潮部众被封为归义军

03

掌管河西政务的张议潮在接连击破吐蕃围攻,将局势打开以后再也按捺不住归乡之情。张议潮可以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沙州人,自小受到吐蕃的严厉掌控和文化倾浸,只能从老人口中得知大唐何等盛世,但仅凭老人早已模糊的记忆却足以令其驰思遐想。

大唐汉民之荣光不断激励着年轻的议潮,驱使其于壮年之时举旗一方,如今逐渐步入晚年的张议潮归国念想却更加强烈。

但此时连接河西和祖国的枢纽凉州仍被吐蕃占据。一心归国的张议潮不再犹豫,于大中十二年八月二日,命其侄张淮深率精锐七千直指凉州,兵贵神速四日便到城下。可这最后的归乡之路却走的异常艰苦,吐蕃深知凉州之重,派遣重兵驻守,归义军从大中十二年至咸通二年历时三年才将凉州拿下。

凉州一役因文献缺失不能详知其过程,但这历经艰辛的一战却对大唐王朝控制河西关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自此之后,河西关陇连成一片,“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唐之中兴,自此方成。

归国路途已被扫清,但作为镇守一方的节度使是不能轻易离开治所的,张议潮只能时时面东兴叹。咸通八年,议潮苦等良久的归国之事终于出现了转机,他留守京师为质的兄长张议潭去世。依唐旧制,大将在外,必有亲近留质京师,已近古稀之年的张议潮毅然决然将河西政务交由侄子张淮深,忠诚赤子终于踏上了归国之路。

议潮到达长安之时,满朝文武叹颂,唐廷授以右神武统军,晋位司徒,享以厚遇。

咸通十三年八月,民族英雄张议潮安度五年后,于长安驾鹤西去,享年七十四岁。耗讯传至河西,万众悲念,四境齐哀。

04

苍山巍巍,大漠茫茫,华夏再兴,司徒归阙。虽汉之苏武,不承其功;明之吴云,无享其名。张议潮以彪炳万世的壮举,成为中华民族三千年历史长河涌现出的无数民族英雄中极为闪耀的一个。

愿如此英雄人物,不再没于青竹,谨以此文,以表崇敬。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文:李彦

更多文章

  • 民间一直流传“脏唐乱宋”,那么唐朝究竟脏在哪里?为何这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晚期有多乱,唐朝为何叫脏唐,唐朝为什么脏宋乱唐

    脏,众所周知,是不干净、不清白、不纯洁的意思,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这个词都不是友好的表达,那么,我们不得不从这些方面,看一下,大唐王朝,到底怎么会落得一个脏的名声呢?第一、大唐帝国血统比较脏。在中国古代,一直有着夷夏之辩,而在中原生活的人,或者是政权,都会有贵中华而轻蛮夷的思想,因为这种思想,让人

  • 唐朝科举考度中的帖经是怎么回事,其与文学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科举考四书五经吗,唐朝时代的科举等级,唐朝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而帖经作为唐朝科举的重要考试方法之一,和唐朝文学发展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帖经是什么呢?上图_古代科举示意图一、唐朝科举与帖经在解释帖经的定义之前,可以先看看帖经这种考试方法形成的背景。《唐摭言》记载,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是唐朝首次科举考试,已经设置了明经、秀才、俊士、进士这四门考试科目。此时帖经

  •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渊一直耿耿于怀,去世前说出了多年不敢说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有多惨,玄武门之变后的李渊父子的真面目,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的下场

    但是,没有想到这几句嘱托在几十年以后都变成了现实,让李世民特别尴尬,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可以很明确的说,这是假的,是后人杜撰的。后人只是把后面发生的事情安在了李渊身上,目的是为了突出李渊悲情帝王的形象。关于民间传说,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据说李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杀了我的儿子,将来你的儿子也会杀你

  • 唐朝的重臣们为何放着皇族不要,而争相与“山东士族”结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彩礼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甚至连一代贤君李世民都与他产生纠葛!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小编就带您去了解一下,唐太宗与彩礼不得不说的故事!上图_古代成亲,四人抬轿,旁边是媒婆,后面端彩礼的人要把东西举过头顶彩礼的来源彩礼其源自西周,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成书于汉代的古籍《礼记.昏礼》就有明文记载:“

  • 武则天感业寺出家,用手指总在衣襟上写字,老尼知道内容冷汗直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入感业寺,武则天在感业寺剃头了吗,武则天在感业寺待了多少时间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去世,不管武则天愿不愿意,她只能和好多没有生育的嫔妃一起,去感业寺落发出家。但随后的日子,到底发生过什么,大多数人不知道,小编接下来就给您揭秘。唐代的尼姑叫比丘尼。在那时候,能够当一名比丘尼其实是一件超难的事儿,这个“光鲜”的职业不仅受人尊重,而且吃穿不愁,供养丰厚,唐太

  • 李渊学曹操,曾经立一个小孩当皇帝,那个倒霉皇帝一年后就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渊效仿曹操故事,曹操与李渊的关系,李渊家族pk曹操家族

    因为李渊的位置实在尴尬,他前面有一个超级昏君隋炀帝,后面有一个超级明君李世民。他就好像是一个电灯泡,夹在太阳(明君的样板李世民)和月亮(昏君的榜样隋炀帝)之间,在历史上,难于看见他一点的光亮。其实若论李渊的能力,他也可以称之为“才干甚伟”四个字。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杨广率领手下离开洛阳,去江

  • 汉朝分为西汉东汉,宋朝分为北宋南宋,为何唐朝不分为前唐后唐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后唐和唐朝,后唐有唐朝强大吗,后唐对唐朝的态度

    那么,汉朝被分为西汉东汉,宋朝分为北宋南宋,唐朝没有分成前唐和后唐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深层原因呢?上图_西汉版图上图_东汉版图汉朝被分成西汉和东汉从王朝建立的法统性上看,东汉既可以看作西汉的延续,又可以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朝代。西汉为刘邦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军队攻入咸阳,一统华夏的秦帝

  • 揭秘泊秦淮:杜牧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嘲讽歌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淮杜牧,杜牧夜泊秦淮表现什么,泊秦淮杜牧经典语录

    这首诗是诗人夜晚游览秦淮河的时候写下的,大唐王朝的首都虽然在长安,但是,有着六朝烟粉的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繁华依旧,特别是秦淮河当时两岸是酒楼林立,一到夜晚就是笙歌管弦之声,不绝于耳,都是达官显贵来此消费娱乐的。诗人乘船看到了在皓月的清冷光辉笼罩下的河沙,和如烟似雾的氤氲水汽笼罩下的河水,感到阵阵

  • 唐朝的不良人究竟是什么组织?与明朝的锦衣卫相比,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十六卫有锦衣卫吗,唐朝千牛卫与明朝锦衣卫,唐朝锦衣卫实力排名

    他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都是被官府利用的人,也不会受到官府的重视。锦衣卫和他们相反必须是无前科,而且深受皇帝重视,权力极大,待遇极好。明朝的锦衣卫是皇帝直接管理的特务组织,最早是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负责皇帝的宿卫,后来改编为“亲军都尉府”,下设仪銮司,负责皇帝的仪仗和警卫,到明洪武15年改编为锦衣卫,当

  • 唐代马球有危险,可是人们却不谨慎,为何到了清代就灭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代马球图片,唐代马球服饰文化研究,唐代马球活动作用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谈到马球的历史,需要从汉代说起,汉代贵族们在宫廷生活中百无聊赖,于是便发明了一种可以在马上击打球类的运动。曹操的儿子曹植,曾在自己的作品《名都篇》中写道:“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描写了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