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后的两晋与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关羽的崇拜主要集中在“万人敌”的武功上面,并没有上升到人格,直到500年后的唐朝,才稍有起色。
公元782年,关羽被选为姜太公的弟子从祀,称号是“蜀前将军汉寿亭侯”。然而,到了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功业有瑕”为理由,把关羽从武庙撤了出来。
所谓“功业有瑕”,对关羽来说,则是没有殉国,而是被活捉,可谓气节不保。赵匡胤也许在想:要是孙权不杀关羽,关羽也会像以前投降曹操那样,再次投降东吴的。
但也是因为北宋,关羽的成神之路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北宋徽宗时期,关羽重回姜太公庙,并且从侯爵连升三级为王,位置虽然没有变化,但封号已经超过同列人太多。
到了明朝,明廷在南京鸡鸣山给关羽立庙,明神宗在位时,关羽被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就这样,关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晋升为“帝”的臣子。
清朝统治者对关羽的崇奉更是无以复加,地位升至武圣,与文圣孔子同级,到了光绪五年,关羽的封号长达26个字,仅比努尔哈赤少一字,并且在清宫上演关羽戏的时候,只要关老爷出场,所有人包括皇帝都要恭敬离开座位,绕场走几步才能重新落座,全民性的关羽崇拜终于确立。
此后,华夏大地以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各国竞相立庙拜求关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206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1000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