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王也被传染?从甲骨文中记载的瘟疫,聊聊商代人如何防疫?

商王也被传染?从甲骨文中记载的瘟疫,聊聊商代人如何防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4 更新时间:2024/2/17 1:29:31

在上一期的文章《

人定胜天:5000年来,中国人与瘟疫的战斗史

》中,提到了世界上有史以来记载的最早的瘟疫爆发事件,是中国小屯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所记载的一个案例。本期我们就从商代甲骨文上记载的这次瘟疫,简单聊聊上古时期古人是如何面对疾病,如何防疫的。

一、甲骨文中的疫病

提到甲骨文,就不能不提著名的“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

著名史学家唐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而关于殷王得了疑似瘟疫的甲骨就出自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董彦堂1948-1949年出版的著作《小屯殷墟文字乙编》中。

“甲子卜,殻贞:疒役(疫),不彳止(延)?”

“贞:疒役(疫),其彳止(延)?”——《小屯殷虚文字乙编》7310

这里的意思是:巫师在甲子这天行卜,问的是商王武丁是否得了瘟疫,瘟疫会不会扩散?

另外,甲骨中还有“乎比疫,正?”的卜辞,“比”是祭祀的名称,“正”是有治愈的含义,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商王命令进行比的祭祀仪式,询问传染病能否得到控制?”

乎比疫,正?——《小屯殷虚文字乙编》3429”

甲骨原文中“疾”字写作一个“人”字加一个“爿”[pán]字,爿就是床。这个字意思是人躺在床上,人字四周还有代表汗滴的点,意思是病人在床上发热出汗,无法动弹了。

东汉许慎的著作《说文》里面解释道:“疒,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凡疒之属皆从疒。”

在今天的汉语语境中,“疒”已经不是一个字,而是一个偏旁部首,称之为“病字旁”,在整部新华字典中,和病字旁有关的汉字,大约有915个,其中绝大部分字的含义都是和疾病、身体有症状相关。

我们再说回商代,商代因为科技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有限,不论什么事情都推到上天、祖先的身上。

于是整个商代的王公大臣,几乎不论遇到大事小事,就要举行占卜,看老天同不同意这样干?如果占卜情况理想,就算是给自己吃颗定心丸。如果占卜结果不理想,那就干脆停止。

像疾病这种事情更是日常占卜的重点,什么瘟疫、分娩、头疼这类重大疾病肯定是要占卜的,而且什么眼睛疼、耳朵疼、牙疼、脚疼、舌头疼……殷人都要向上天占卜,询问上天这种病能否治疗或者是否是什么事件的预兆。

根据专家的考证,仅仅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列出来了多达三四十种不同的疾病,这些疾病基本上都有详细的卜辞和解释。可以看出商代人对于疾病的畏惧。

二、从甲骨文看商人如何治疗疾病

其实商代人生了病,绝大部分会认为这是上天或者祖先给予的惩罚,要想病好,那就需要祭祀。

祭祀了上天或者祖先之后病好了,说明病号的惩罚结束了。要是祭祀之后病没有好,那就说明病人的罪行太大,惩罚还没有结束,或者是找错了祭祀的对象。

甲骨文里记载了商王武丁出现耳鸣现象,武丁认为这是重大事件的预兆,有可能是祖先的提示或者惩罚,于是武丁自己进行占卜,并多次给祖先献上几十乃至上百头羊作为祭品。

庚戌卜,朕耳鸣,有御于祖庚,羊百有用,五十八有毋用,“弓斤”今日。——《合集》22099

朕、余是商王武丁自己的称谓。他出现耳鸣的病症后怀疑是祖先的原因,于是他自己与先王先妣通过占卜来进行沟通,最后通过杀牲祭祀进行自御。

除了祭祀,商代人生病了还是有一部分现代看起来稍微靠谱一点的办法的。

比如:吃枣!

这里的吃枣,可不是如今网上说的“吃枣药丸”,而是字面意义上的吃个枣。

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用枣来驱鬼祛病的记载:

戌卜,宾贞: [有]梦,王秉枣。(《合集》17444)

甲戌卜,[宾]贞:有梦,[王]秉枣,□在仲□宗,不□唯祸。八月。(《合集》17445)

里面提到了在做噩梦,或者是怀疑有鬼作祟得病,建议吃大枣来驱鬼祛病。

大家可能会笑,吃大枣算什么靠谱的治病方法呢?其实大枣可以驱鬼祛病一说一直到明清时期,都是主流的观点,甚至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

《本草纲目·果部》“大枣”条引《岣嵝神书》有“咒枣治疟”一条,云:“执枣一枚,咒曰:‘吾有枣一枚,一心归大道,优他或优降。’或劈火烧之。念七遍,吹枣上,与病人食之,即愈。”

1974年,在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一个商代中期遗址中出土了用陶罐分装的桃仁、桃核、樱桃仁、郁李仁和枣核等,根据专家研究,这些都是为药用,这也是当时枣等植物果实可入药的例证。和甲骨文记载完美贴合。

再比如:针砭!

针砭这个词如今基本上都用于“针砭时事”,其实在古代,针和砭都是一种治疗手段,都是指刺破皮肤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中有这样一段:

其殷。

口口殷。《合集》17979

如果仅仅从现代字面意义上来看,这就三个字,相信许多人都一头雾水,这说的是啥?

但是甲骨文中的“殷”字,著名甲骨学者胡厚宣认为“是一个手拿着一根尖锐的工具,扎向一个腹部鼓起有疾病的人。”

上面这个卜辞就是商代一个用针刺、针砭治病的记载。大家看下图就明白了,箭头处就是一个尖锐的工具,可能是原始的青铜针,或者是石头制成的砭。

在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中除了出土中药材,还出土了三件长约20厘米,形似镰刀的石头制成的砭镰,其中一件,被发现于墓主的左下方二层台上陪葬着的一只黑色朱彩、带盖扁长方体漆盒内。

说文中解释“砭”字就是“砭石如玉,可以为针。”

用的时候可切破痈脓,排除淤血。可以说是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外科手术刀,如今馆藏于河北博物馆。

再比如:火灸

在甲骨文中,还有对待病人使用火灸的描述。

丁卯卜, 争贞, 有“疒术”龙。贞, “疒术”不其龙。 《丙)29 5

“疒术”(上疒下术)字在甲骨文里右边是爿”[pán]字, 左边是一个人躺在床(爿)上, 人下小点点是火星灰烬, 甲骨大师胡厚宣认为这就是以火艾施灸治病。

《周礼》中也有“灸诸墙,以眡其桡之均也。”的记载。

当然,在商代,无论是祭祀上天,还是针砭、针灸,这基本上都是王公贵族才会享用到的医疗手段,至于普通人生病了,还是吃个枣吧……

文/以史为鉴

图/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 温少峰,袁庭栋

《试论殷人对于疾病及其治疗的认知》 张杰

《“以脏补脏”及相关问题》陈家宁

更多文章

  • 商朝甲骨文中记载的“鬼方”到底在哪?是在北方还是南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商朝鬼方,商朝武丁伐鬼方的经过,鬼方是属于商朝吗

    比如:《易·既济》:“ 高宗 伐 鬼方 ,三年克之。”《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朱熹集传:“ 鬼方,远夷之国也。”几千年来,鬼方到底在哪里?历朝历代的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基本上可以区分为北方说和南方说两种说法。许多历史学者通俗认为鬼方就是来自北方的游牧少数民族。但是也有专家认

  • 西周最惨的天子:根本没有“烽火戏诸侯”,却背上千载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周的诸侯有多厉害,西周时期的诸侯战争,西周的灭亡大揭秘

    周幽王在位时期,喜欢上了一个名叫褒姒的美女,可是褒姒却不喜欢笑。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命令各个烽火台燃起烽火。各个诸侯国看到烽火后,因为有人进犯周朝都城,于是慌忙领兵前来勤王。可是他们来了之后,却发现没有敌军,顿时没了主意,褒姒看到后哈哈大笑。之后,周幽王又命人几次燃起烽火,诸侯们发现自己被骗后,

  • 2019年良渚遗址申遗成功,虽未证明夏朝存在,但五千年文明实锤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良渚遗址申遗和中原华夏有关系吗,良渚遗址启动申遗程序,良渚遗址申遗材料

    但是在国际史学界中,很长一段时间都并不承认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个事实,因为“夏朝”这个朝代太过久远了,只在一些史书中有记载,能够确实证明夏朝存在的文物,实在太少太少了。而且西方世界的国家在历史记载这一方面,也是有着一些问题的,在他们看来,中国怎么可能有着五千年清晰记载的历史呢?这简直不可思议。所

  • 孔子的后代“衍圣公”为何不受朱元璋待见?朱元璋为什么打压孟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孔子后代还有衍圣公吗,孔子后代从什么时候被封为衍圣公,为什么孔子第78代不叫衍圣公

    [var1]当然了,对于官吏们而言,给老朱办事,当真是印了那句“伴君如伴虎”的俗语。因为朱元璋时期,他大力整治贪腐现象,甚至一人贪之,无辜之人都很有可能受到牵连。举个例子,倘若朝廷中有一名大官因贪腐被斩首,恐怕从中央到地方,会有近万人受诛。[var1]在明初,朱元璋除了对官僚集团贪腐问题大力严整之外

  • 司马迁对商鞅有一定崇拜心理但也从个人性格上对其有一定批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评价集中在《商君列传》最后,如果概括起来,就八个字——刻薄少恩,反噬自身。太史公举了大致如下论据——,“挟持浮说”,大概是讲商鞅的法家理论不属于“正统”儒学一类;“因由嬖臣”,通过秦孝公宠幸的“太监”上位;刻薄少恩,包括“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等等。他说,这才让商鞅在秦国落下了

  • 齐桓公家族出现很多丑事,甚至因此引发多次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害死齐桓公的人下场,齐桓公42集完整版,齐桓公做过哪些荒唐事

    先来说说齐桓公的祖父齐庄公,齐国大夫崔杼助齐庄公上位,崔杼老婆十分漂亮,叫东郭姜。东郭姜原来是齐国棠公的老婆,在棠公的葬礼上,崔杼看上了她并娶她为妻。不久,在一次宴会上,齐庄公就看上了东郭姜,之后让东郭姜的弟弟东郭偃协助与其姐姐私通。齐庄公经常到崔杼家里与东郭姜幽会,并把崔杼的帽子赐给其他人。崔杼忍

  •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开疆拓土,奠定秦国统一前的版图范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惠文和秦国关系,秦惠文王初期兵力,秦国惠文王简介

    虽然惠文王一上台就把商鞅处死,但是由商鞅变法而确立起来的封建制度,是没有任何改变的。对内、对外,秦惠文王继续贯彻有利于封建国家发展的政策。在内政方面,惠文王仍然坚持“任人唯贤”的方针,这一点较孝公时代还要突出,它对于秦国的胜利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惠文王将商鞅车裂以后,并没有任用公子虔等宗室贵族,在惠

  • 秦国最厉害的太监,让王太后身怀六甲,还为他生了两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最厉害的太监排名,王太后简历,大秦帝国王太后

    秦国最厉害的太监,让王太后身怀六甲,还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对此,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呢?说起战国七雄的秦国,大家一定很熟悉吧。秦国历史上有很多名将,像白起、王翦、司马错等等,他们打得六国不敢和秦国争雄天下。但我们今天要讲的并不是这些名将们,而是一个太监,一个秦国最厉害的太监。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如果想知道

  • 蔺相如完璧归赵,真的值得夸奖吗?司马光表示:就没有这样办差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简介,蔺相如对完璧归赵做了哪些事,完璧归赵蔺相如被后世评价

    其中,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一个大破大立的年代,名臣可谓是灿若星辰。管仲、张仪、蔺相如等人皆是代表,蔺相如的故事更是入选了如今的语文教科书。而在节选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将相和》中,我们看到是身为名臣良将的蔺相如、廉颇在原本有着不睦的过节之下,在面对国家利益之时,蔺相如靠着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最终

  • 蔺相如“完璧归赵”不假,但又有几人了解,秦国对赵国进行的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蔺相如怎么说服赵国去秦国,蔺相如完璧归赵对赵国的好处,赵国为何有了蔺相如还被秦国灭亡

    [var1] 蔺相如,今保定曲阳县相如村人,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第一时间就表示愿以15座城池作为交换。不过,赵王心里很忐忑,秦王势力庞大,实力雄厚,若不答应他的请求,也许会招致灾祸,若是按约定给了他和氏璧,也极有可能有去无回。一时之间,赵王、廉颇、臣子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