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王,樊於期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他就一点儿都不怕死吗?

荆轲刺秦王,樊於期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他就一点儿都不怕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325 更新时间:2024/1/28 21:24:08

[var1]

樊於期剧照)

公元前227年,秦国挟灭赵之威,陈兵燕国南界,准备顺势一举荡平燕国。燕国举国惊恐,太子丹亦恐惧不已,他托人找来刺客荆轲,要他刺杀秦王政。 荆轲说,没有足够分量信物的话,是不可能得到秦王接见的,那样就无法靠近秦王,实行刺杀了。于是,荆轲提议,用秦王憎恨的樊於期的人头,作为信物,再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作为贺礼,想必能得到秦王的亲自召见。 太子丹不忍用樊於期人头,作为敲门礼物,叫荆轲想其他的办法。荆轲只得私下去见樊於期,跟他说明情况,樊於期听到后,痛哭流涕的对荆轲说,只要能报父母宗族被杀之仇,便给你人头,于是樊於期自杀而死。

[var1]

(太子丹剧照)

看到此处,就有很多朋友有疑惑了,樊於期为何会主动献出自己的人头,难道不怕死吗? 下面,笔者想说说自己的个人想法,但不能作为历史事实。 据《史记》记载,樊於期原本是秦国将军,他初次登场是公元前240年,吕不韦要报五国攻秦之仇,准备攻打山东五国的时候,那时大军出征,吕不韦命令长安君成蟜与樊於期率5万人作为后队。 后队这样安排,可能大有深意啊,成蟜与秦王政是兄弟,曾经也是争夺过王位的人,樊於期也是对吕不韦纳妾盗国的行为极度憎恨,这两人被吕不韦安排在后队,足见猫腻。 因此,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里,就有了这样的猜测: 宾客问吕不韦:“成蟜才17岁,又没有行军打仗的经验,怎么能让他领军呢?”吕不韦诡异的笑笑回道:“你懂个啥。”

[var1]

另一边,成蟜因为啥都不懂,就去找樊於期商议军务,注意了,这时候樊於期并没与成蟜商讨军务,反而屏退所以下人,偷偷的对成蟜说:“现在的大王并不是先王骨肉,公子您才是,那吕不韦叫您独自领一军并没好意,若是大军兵败,公子您则被当成替罪羔羊,再以此除掉您,则吕不韦和他儿子吕政就能窃取嬴氏之国了。” 成蟜听后着急,赶忙问樊於期怎么办。 樊於期立马献上想好的计策,写篇檄文,昭告天下,直接曝光吕不韦与王后赵姬有奸情,且秦王政根本不是嬴氏血脉,而是吕不韦的种,号召秦国子民,立即跟随先王嫡子成蟜起兵,诛灭秦王政及吕氏势力。

[var1]

(檄文内容)

于是,樊於期外出到处散布檄文,而成蟜则带着5万大军,在屯留反了,王翦、张唐收到消息,急忙回师平叛,诛灭了成蟜。 樊於期鼓动成蟜造反之事,没有暴露。 3年后,公元前237年,秦王政任命樊於期为将,第二年,他被派出攻赵,与王翦、杨端和一起领军。 又4年后,公元前233年,樊於期再次被派出征赵国,这次与他对阵的却是赵国名将李牧,樊於期大败,导致秦军损失惨重,樊於期畏罪不敢回秦国,直接叛逃到燕国,这才被燕国拜为大将军。 以人性的角度,笔者想说,如果樊於期真的不怕死,那么他根本不必逃亡燕国,直接以败军之将回秦国接受惩罚就行了,而且秦王政未必就会因罪而杀了他,因为李信曾经将20万秦军葬送在伐楚之战,也没见被族灭,打败仗没被杀的还有王齮、蒙骜,也没见被怎样。 反常的就是,既然打败仗不会被诛杀甚至被灭族,那为何樊於期会因败仗而畏罪潜逃燕国? 樊於期可能是私人原因,触怒的秦王政,让秦王必杀之而后快,甚至开出赏格高达“金千斤,邑万家”,这个赏格可不得了,跟万户侯差不多了。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於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史记·刺客列传》

[var1]

(秦王政剧照)

太史公也不确定樊於期为何逃亡燕国,因此用了得罪于秦王,而不是用因触犯秦法的词语。 既然樊於期可以抛下父母妻儿逃亡燕国了,说明他是个怕死的人。如他是个不怕死的,又重情重义的话,怎么会舍得抛下父母妻儿,独自逃生?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樊於期因为私人原因得罪了秦王政,他胆小怕死,所以逃到了燕国,连累父母宗族,皆被秦王政诛灭。 荆轲向怕死的樊於期借人头时,绝对是不肯的,但太子丹的计策必须实行,可由不得樊於期不借,因此,笔者个人按人性猜测,肯定是太子丹与荆轲阴谋弄死了樊於期,对外说是樊於期自杀的,以保存太子丹的名声。

[var1]

(荆轲刺秦王剧照)

关于荆轲刺秦王这一事,太史公也是照抄《战国策》的内容,但此书原作者不详,原来的书名不确定,成书也并非一时,很多内容甚至荒诞不经,汉朝刘向整理后,才定名为《战国策》。此书中很多内容详细至极,令人怀疑,如果不是亲历当事,怎么连对话内容也一清二楚? 补充一点,樊於期只是个将军,他的本分是行军打仗,这么热衷的鼓动王室成蟜造反,出于什么目的?樊於期其心可诛啊! 所以,樊於期是否真的怕死,各位读者,应该心里有想法了吧。 PS:纳妾盗国,世间有传言,秦王政的母亲赵姬,曾是吕不韦府上歌姬,因为怀孕之后,再送给公子赢异人。 后来,秦国民间一直有流传嬴政是吕不韦的骨肉,这是千古谜案,司马迁特意记载在《史记》里。 PS: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樊於期就是桓齮,但理由不充分,故不能证实。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范雎:秦国名相的奋斗史,堪称一部“灾难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范雎个人简介,秦国范雎复仇,秦国范雎活了多少年

    [var1] 战国时期,魏国苪城的一户穷苦人家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取名范雎,字叔。 范雎早年因家境贫寒,乃无名小卒,连出生日期都没有记载。但范雎自小聪明伶俐,能言善辩,长大后曾在魏国大夫须贾府做门客,因被怀疑卖国,险些丧失性命。 当时魏昭王想和齐国结成联盟,故派须贾做使臣前去齐国,须贾接到旨令后立即带

  • 曹操让儿子去做一件事,说能让魏国延续数百年,可惜后人没有照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风云四起,四面楚歌,有人锋芒毕露,比如曹操,也有人韬光养晦,密谋夺权,比如司马懿。要说司马懿的才干,可一点也不必曹操要逊色,否则他也不可能建立西晋,灭绝曹魏。[var1]司马懿这个人有一个最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忍耐力极强,他隐于曹家四代之中,养精蓄锐不露声色,最终在曹芳一代,伺机而动,夺得了

  • 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竟是个病秧子,患鸡胸胃病,最终死于哮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 秦始皇嬴政从小体弱多病,因此经常受兄弟们的欺负。就连他的父亲也看不起他,认为他不是秦人的后代。但是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父亲对他的看法,也改变了自己以后的人生命运。有一次嬴政又受到了兄弟们的欺负。其中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将嬴政推倒在地,对其拳打脚踢,打完之后洋洋得意,他料定嬴政不会反抗,认为他

  • 纸上谈兵的赵括,当时生活的年代,几乎没人用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括真的纸上谈兵吗,纸上谈兵赵括一辈子没见过纸,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是个蠢人吗

    [var1] 有人说出自《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但翻来《史记》,不难发现,根本没有“纸上谈兵”的说法。 而且,成书于西汉时的《史记》,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纸上谈兵与赵括和《史记》,最初是没有啥联系的。 [var1] 但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 部分专家认为,纸上谈兵很可能来自刘三吾的《湘南杂

  • 聪明、厚道人问孔子:如何保持无灾无病?他的话,我们半生难做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子诞辰2573年,孔子论厚道,孔子处世智慧

    [var1] 鲁哀公坐在高高的椅台上,微微的躬下身子,询问道:“夫子,在当今世上,是聪明有才智的人比较长寿,还是心地仁慈、厚道的人比较长寿呢?”其实,心里正在考虑孔子能不能为我所用的事情。 孔子不愧是教育大家,心里想:我也在考虑如何引导国君,去除杂念,正本清源。自己也在考虑,鲁哀公能听进自己的建议吗

  • 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续,蔺相如完璧归赵相关资料,蔺相如完璧归赵签文解释

    想必大家对于“完璧归赵”这个成语都非常熟悉,在语文教材中,完璧归赵背后的故事还是一篇必学的古文,而这个成语说的就是蔺相如将和氏璧从秦国带回了赵国,现代多指把物品完整地还给原主人。当初学习这篇课文时,都被蔺相如的机智所折服。但语文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付出的代价太大了![var1]

  • 1932年韩复榘夫人给张宗昌让座,张说了一句话,几天后被韩派人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韩复榘的卫兵在开封被杀,韩复榘手下100多人被捅死,韩复榘被杀的影响

    1932年北平,张学良请结义兄弟张宗昌到吉祥园看戏,当时新上任的山东“土皇帝”韩复榘,也带着“交际夫人”纪甘青在南包厢。[var1]张宗昌戏看到一半,张宗昌突然起身来到南包厢,纪甘青连忙起身为他让座。张宗昌看了这位名伶出身的“交际夫人”一眼,转头用调笑的语气与韩复榘说了一句话。韩复榘听后没有回应,只

  • 国君灵堂里的肃反:春秋战国最传奇的复仇,渣男吴起的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大将吴起个人资料,战国吴起连续剧,战国魏国将军吴起

    说到吴起,他也算是战国初期的一个“人物”。他先是在鲁国率军抗齐、又替魏国练出战国最强步兵——魏武卒、之后跑到楚国搞改革,官至楚国令尹。正可谓“文武全才,出将入相”。[var1]吴起的老家是卫国,据说小时候家境还不错,“家累万金”,不过这孩子有个缺点——气性太大。《史记·吴起列传》记载,他因为投资失败

  • 纸上谈兵赵括其父,马服君为何只赢了秦国一次,就能炫耀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括纸上谈兵事件,历史上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大秦帝国赵括纸上谈兵完整版

    [var1] 在经过惨烈的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至此失去了和秦国争霸的实力,秦国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长平之战中赵国失利的关键原因,就是任用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主将。赵括虽然是名将赵奢之子,但不代表能有父亲赵奢那般善于计谋和用兵。赵括虽自幼熟读兵书,对兵书的研究也有独特的看法和见解,甚至

  • 台海局势复杂严峻,两岸共同纪念孔子诞辰,重温中华文化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子诞辰发圈,孔子诞辰日主题读书卡,孔子诞辰日纪念活动新闻稿

    [var1]在台湾,9月28日是台湾的教师节,把这天定为教师节,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教育先驱孔子的诞辰,表达对孔子的敬意。台湾不少县市政府都会举办祭孔活动。比如:彰化县各界纪念大成至圣先师孔子2573周年诞辰释奠典礼,9月28日在彰化孔庙举行,中国国民党籍彰化县长王惠美亲赴彰化县孔庙祭祀,并穿上古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