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阴岱崮小山村里还有这秘密,秦王李世民唐王崖、娘娘庙的故事

蒙阴岱崮小山村里还有这秘密,秦王李世民唐王崖、娘娘庙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573 更新时间:2024/1/25 13:35:20

[var1]

这地方,就是小崮(典型的岱崮地貌)的后山谷。这里的地形,是三面高,中间矮,下是一道河谷,那形状真像把笊篱,就叫笊篱坪(今在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下面这道河,是道清水河,河底是光滑的青石板,存不住一点泥沙,河水清的照人影儿。河边上,有位村姑在洗衣裳,芳龄十七八岁,长的身段像杨柳,容貌似荷花。洗着洗着,有位牵马人来到跟前,水面出现了骑马人的倒影。村姑定睛一看,骑马人眉清目秀,相貌英武,但金盔不整,金甲不齐,手里牵的黄鬃马直喘粗气,像是一位吃了败仗的年轻将军。看着看着,村姑不禁吃了一惊:这位年轻将军的头顶上,咋还盘了一条光芒四射的金龙?这肯定是位贵人,说不定还是未来的真龙天子呢!就不敢抬头了。

“这位大姐,”世民见村姑就是不抬头,只好抱拳施礼,自我介绍说,“俺是秦李世民,来山东东征,不慎吃了败仗,被窦建德的人马追到这深山涧里。俺渴了,俺的黄鬃马也渴得口吐白沫,不知哪儿有干净泉水喝?”

“噢,喝水呀!”村姑这才稍微抬了抬头,伸手向南边一指说,“那儿,那座大石棚下,有眼大泉子!”

谢过村姑,李世民牵马来到了石棚下。这石棚可真大呀,上边耸列着长长的悬崖峭壁,底下像个宽敞的大厅堂,几百人乘凉、避雨也挤不着。石棚里侧有道石缝,泉水打石缝里咕嘟咕嘟向外冒,再哗哗淌进一座小水池里,这泉水可说是要多清有多清,要多凉有多凉。李世民大喜,趴在泉池边喝了个够,那真是要多甜有多甜,要多爽有多爽。黄鬃马喝了这泉水,也恣得咴咴叫。这眼泉,后人就叫唐王泉,也叫饮马泉;这座大石棚,后人就叫唐王崖。喝足了水,李世民在石棚下休息了一会儿,忽觉肚子一阵咕噜响,这才想起已经一天一夜没吃饭了,就牵着马,又来到村姑跟前。

“大姐,”李世民又施一礼,“打昨儿到现在,俺光顾了打马奔逃,没吃上一点东西,肚子着实饿了,不知您家可有吃的,也好给俺垫垫饥!”

“噢,吃的倒是有呀,”村姑边说边站起来,“不过,没有好吃的,只有一些玉米饼子,您要不嫌饭粗,就跟俺回家将就着吃点吧!”

“那就麻烦大姐啦!”李世民说。

“甭客气!”村姑说。

[var1]

村姑将衣裳拾掇进洗衣盆,端起来往家走。直到这时候,李世民才看清村姑的美貌,心里暗暗称奇,边牵马跟着村姑走,边寻思:人道是悬崖生灵芝,深山出凤凰,可一点也不假呀!瞧这位村姑,容貌长得好,心眼更好,比那宫里的金枝玉叶不知要强出多少倍,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呀!

村姑的家,就在小河北坡的一处山洼里,两间黄草屋,一间破团瓢,一处牛栏当院墙,房后是一座陡峭的山崖。村姑的娘过世早,上无兄长和姐姐,下无弟弟和妹妹,就和老爹过日子。一进家门,村姑就喊爹,她不知道老爹去坡里赶集去了。见爹没在家,她就从李世民手里接过马缰绳,将马拴到牛栏门口的木桩上,又抱了抱青草给马吃,这才将李世民领到草屋里,让到饭桌旁。转身的工夫,村姑已从里间端来半筐玉米饼子,外加两个煮熟的臭鸡蛋,放到木桌上,让李世民吃。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都饿得慌,何况一天一夜未吃饭了。李世民二话不说,抓起玉米饼子,就着臭鸡蛋,大口大口吃了起来。村姑怕李世民噎着,忙倒了碗凉茶放到桌子上。看着李世民吃着开心,村姑觉着更开心。李世民贵为秦王,南征北战多年,天下的宴席都吃过,可就没吃过这金灿灿的玉米饼子,那是闻着喷香,嚼着甜;更没吃过这发了黑的臭鸡蛋,那是气味虽臭,品着鲜。他心想呀,等我登基坐了殿,一定再来村姑家吃一回玉米饼子臭鸡蛋。

吃饱饭,李世民想要上路,可扒着墙头一看,乌压压一群追兵赶到河边。领头的是窦建德手下的两员战将,一个是银盔银甲,一个是黄盔黄甲,持枪跃马,极其彪悍。他们手下的兵士也屡经战阵,十分骁勇。李世民匹马单枪,哪是他们的对手。这可咋办?李世民一急,额头渗出热汗。

[var1]

“别着急,”村姑安慰着李世民,到木桩边解开马缰绳,使劲抽了下马屁股,黄鬃马像是会意,“蹭”地蹿过墙头,沿着一条沟壑,直奔西边那片大山林去了。村姑领着李世民,绕过黄草屋,来到后边的高崖跟前,扒拉开一蓬荆棵,露出一个黑糊糊的洞口,让李世民藏进了洞里。这石洞虽然不深也不大,可十分隐蔽,人藏到里头,就是打跟前路过也发现不了。这座石洞,因李世民在里头藏过,后人就叫唐王洞。这座洞,至今还能找到。穿银盔银甲的将领来到村姑家,追问李世民的逃跑方向。村姑急中生智,装起了哑巴,指着西边那片大山林直哇哇。这员将领远远看见有匹黄鬃马钻进了西边的大山林,就招呼部下,直奔西山林去了。

追兵走远了,村姑才把李世民叫出来。李世民在村姑的掩护下,躲过了一场大劫难,心里非常感激,便询问村姑的芳名。村姑告诉他姓姬,叫姬红。

“姬红大姐,”李世民又深施一礼,“您是俺的救命恩人,但俺正在逃命,无以相报。日后,俺有福当了皇上,一定接你进宫当娘娘。你要乐意,就在家等着俺!”

姬红没有回答,只是羞得低下了头。

那匹黄鬃马似乎通人性,绕了个大圈,把追兵引开后,又转回到姬红家。它知道主人在姬红家,它要回来接主人走。李世民疼爱地拍了拍黄鬃马,谢过姬红,跃上马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var1]

且说自姬红家东去三里地,有户侯姓人家。侯家有个小子叫侯勇,排行老三,因为他打小干瘦,长了一张瓢头子脸,又好吃懒做,就爱上山去打猎,人们都不叫他真名,都叫他侯三。侯三早就看上了姬红,就变着法儿去接近姬红,用轻薄的言语去挑逗姬红。可姬红是本分女子,正言厉色,让侯三得到的不是“枪药”,就是闭门羹,侯三因此怀恨在心。姬红搭救李世民时,侯三正巧在姬红家后崖顶上狩猎,自然看了个一清二楚,便生出了作害姬红的坏主意。

姬红的爹,叫姬大山。这天晌午头,他赶集回来快到家时,碰见了侯三。侯三便拦住姬大山,把姬红如何领野男人回家,如何伺候野男人吃饭,如何带野男人钻进了屋后的小石洞,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姬大山原本就是直筒子性子、火爆子脾气,一听自己的闺女做了这事,肺都气炸了。他脸色变得铁青,踏进家门,抄起一根粗荆条,不问青红皂白,就照姬红没头没脸地抽起来,直抽地姬红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姬红没有争辩,也不愿意争辩,任凭荆条在身上起落。她知道老爹的脾气,他正在火头上,你争辩也没有用。等老爹打完了,解了气,姬红爬起来,找了根绳子藏了袖筒里,一气爬上小崮后的尖山顶,在一棵古松的树股上系上绳套,头往套里一钻,双脚一蹬,便吊死了。时至今天,这棵古松仍孤零零地长在那儿,那四周的老树股子,几乎没有一根不向下垂的,据说这松树股子吊死了娘娘,就再也不向上翘着长了。

[var1]

后来,李世民果然做了皇帝。三宫六院,粉黛如云,可李世民一个也不稀罕,心里一直想着那位美丽而善良的姬红。待朝政就绪了,国事安排妥当了,李世民亲率随从,直奔山东,又来到了小崮后的笊篱坪,来寻找他心爱的姬红。姬大山听到风声,自知无颜面对皇上,就一头撞在石头上死了。人们告诉李世民,那美丽、善良的姬红已经死了,而且是因他而死的。李世民听了,难过得流下了泪水。人死难以复生呀,李世民就将姬红封为娘娘,令人将她重新安葬,结果,这娘娘坟一夜之间长成一座山,后人就叫娘娘顶。李世民又令地方官在一棵松的山尖上建起一座娘娘庙,让姬红世世代代享受人们的祭祀。

姬红的死,姬大山的死,都是侯三作祟。李世民来的时候,侯三怕人们将他掀出来,就藏到獐子崮下的一个山洞里。这山洞是个狼窝,侯三曾在这洞里掏过一窝狼崽子。到了傍晚,侯三刚想出洞下山,一只公狼和一只母狼来到了洞口,啸叫声让他头发根子都倒竖了起来。侯三带着弓箭,可洞里狭窄拉不开弓,带着腰刀,可洞顶低矮抡不开刀,两只狼先后钻进洞来,将侯三撕巴撕巴吃了。古语云:害人如害己。侯三作害了姬大山、姬红父女俩,自己呢,也落了个分尸狼口的可悲下场。

[var1]

如今,这娘娘庙颓圯了,仅剩下一片废墟。然而那棵古松,历尽千余年沧桑,仍顽强地生长在那儿;庙前的那丛古碑,历经风雨剥蚀,仍顽强地屹立在那儿。它们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这个遥远的故事,诉说着这个故事的古老与悲壮……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五大乱臣:除了郭开,另外四位也极具破坏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历史三大乱臣,战国与郭开齐名五大名将,战国第一奸臣郭开最后结局

    [var1]一、郭开(赵国)郭开是赵国的奸臣,公元前244年,赵悼襄王继位后,郭开陷害廉颇这位名将,导致其没能继续获得赵国的任用,并最终客死异乡。在赵悼襄王去世后,赵王迁即位。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命令王翦等人率军攻打赵国,赵王迁则派遣李牧前去抵挡。结果,郭开被秦国收买,又陷害了李牧这位名将。等到

  • 草根的逆袭:对秦国崛起更重要的,可能不是商鞅,而是马和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陕西省的地图若仔细看,很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就像只要一说到秦国,大家就会联想到陕西的咸阳、阿房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等, 但是其实秦国最早的发迹地并不是陕西,而是甘肃。这一切还要从一个叫作岷山的山脉说起。 在甘肃省的天水与陇南之间有一座巨大的山脉,名叫岷山,它的北面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西汉水从这

  • 荆轲给秦王献地图时,几乎已经面对面,为何却没偷袭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荆轲刺秦王40集电视剧,荆轲个人资料简介,荆轲刺秦王

    [var1] 我们知道荆轲在刺杀秦王的结果是以失败告终。当时荆轲带着自己的剧毒匕首,辗转多次才见到秦王,表面上是给秦王献上地图,但是实际上就是想要秦王的性命。可是荆轲没有想到的是,秦王不但除了有非常高的警惕性,而且武功还非常的高强。荆轲和秦王打斗多时,但是仍然没有办法伤害到秦王半分半厘,反而在后来被

  • 荆轲刺秦王,樊於期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他就一点儿都不怕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荆轲刺秦王樊于期自刎片段,樊于期简介,荆轲刺秦王的真实事件

    [var1] (樊於期剧照) 公元前227年,秦国挟灭赵之威,陈兵燕国南界,准备顺势一举荡平燕国。燕国举国惊恐,太子丹亦恐惧不已,他托人找来刺客荆轲,要他刺杀秦王政。 荆轲说,没有足够分量信物的话,是不可能得到秦王接见的,那样就无法靠近秦王,实行刺杀了。于是,荆轲提议,用秦王憎恨的樊於期的人头,作为

  • 范雎:秦国名相的奋斗史,堪称一部“灾难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范雎个人简介,秦国范雎复仇,秦国范雎活了多少年

    [var1] 战国时期,魏国苪城的一户穷苦人家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取名范雎,字叔。 范雎早年因家境贫寒,乃无名小卒,连出生日期都没有记载。但范雎自小聪明伶俐,能言善辩,长大后曾在魏国大夫须贾府做门客,因被怀疑卖国,险些丧失性命。 当时魏昭王想和齐国结成联盟,故派须贾做使臣前去齐国,须贾接到旨令后立即带

  • 曹操让儿子去做一件事,说能让魏国延续数百年,可惜后人没有照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风云四起,四面楚歌,有人锋芒毕露,比如曹操,也有人韬光养晦,密谋夺权,比如司马懿。要说司马懿的才干,可一点也不必曹操要逊色,否则他也不可能建立西晋,灭绝曹魏。[var1]司马懿这个人有一个最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忍耐力极强,他隐于曹家四代之中,养精蓄锐不露声色,最终在曹芳一代,伺机而动,夺得了

  • 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竟是个病秧子,患鸡胸胃病,最终死于哮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 秦始皇嬴政从小体弱多病,因此经常受兄弟们的欺负。就连他的父亲也看不起他,认为他不是秦人的后代。但是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父亲对他的看法,也改变了自己以后的人生命运。有一次嬴政又受到了兄弟们的欺负。其中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将嬴政推倒在地,对其拳打脚踢,打完之后洋洋得意,他料定嬴政不会反抗,认为他

  • 纸上谈兵的赵括,当时生活的年代,几乎没人用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括真的纸上谈兵吗,纸上谈兵赵括一辈子没见过纸,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是个蠢人吗

    [var1] 有人说出自《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但翻来《史记》,不难发现,根本没有“纸上谈兵”的说法。 而且,成书于西汉时的《史记》,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纸上谈兵与赵括和《史记》,最初是没有啥联系的。 [var1] 但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 部分专家认为,纸上谈兵很可能来自刘三吾的《湘南杂

  • 聪明、厚道人问孔子:如何保持无灾无病?他的话,我们半生难做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子诞辰2573年,孔子论厚道,孔子处世智慧

    [var1] 鲁哀公坐在高高的椅台上,微微的躬下身子,询问道:“夫子,在当今世上,是聪明有才智的人比较长寿,还是心地仁慈、厚道的人比较长寿呢?”其实,心里正在考虑孔子能不能为我所用的事情。 孔子不愧是教育大家,心里想:我也在考虑如何引导国君,去除杂念,正本清源。自己也在考虑,鲁哀公能听进自己的建议吗

  • 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续,蔺相如完璧归赵相关资料,蔺相如完璧归赵签文解释

    想必大家对于“完璧归赵”这个成语都非常熟悉,在语文教材中,完璧归赵背后的故事还是一篇必学的古文,而这个成语说的就是蔺相如将和氏璧从秦国带回了赵国,现代多指把物品完整地还给原主人。当初学习这篇课文时,都被蔺相如的机智所折服。但语文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付出的代价太大了![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