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杀了杨修后,问其父杨彪为何瘦了,杨彪回怼一句话成千古名句

曹操杀了杨修后,问其父杨彪为何瘦了,杨彪回怼一句话成千古名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56 更新时间:2024/1/13 16:21:43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这人生性多疑,但凡有对他不利的事物,他都会予以铲除。所以就是在这样一个猜忌心理很强的领导者身边,哪怕富有才华与卓识,只要让曹操觉得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那么只有死路一条。曹操身边曾经有位绝顶聪明的主簿杨修,他屡屡猜中曹操心声并且丝毫不低调,毫无疑问最终被曹操处以死刑。

杨修这人因为一句鸡肋而白白断送了年轻的性命,让他的父亲杨彪白发人送黑发人。其实杨彪和曹操是处于敌对阵营的,即使曹操和杨彪曾经在一起同朝为官过,但是杨彪始终忠心于汉室,和曹操的政见大不相同。或许杨修的死因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父亲阵营的原因,毕竟曹操想铲除对自己不利的分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后来曹操也遇到过杨彪,他见杨彪形影消瘦,于是半笑半讽地问他:“近来可好?太尉怎么看起来瘦了?”可没想到杨彪以一句话精炼地回怼了曹操,让他一时间竟不知该做什么回答。这句话当然就也流传了下来,变成了千古名句。那么杨彪究竟说了句什么,能够让眼前这位嚣张跋扈的曹操顿时无地自容?

冰雪聪明

杨修这人不但聪明,其实他的身世也是特别高贵的。也许正是因为优厚的家世,让这位神童自小便锦衣玉食,没受过社会的毒打。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杨修本人恃才放旷的属性,从而引导他走向毁灭。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底,能够让杨修前辈子过得如此快活?

其实不仅杨修的父亲杨彪是个太尉,早在他的高祖那辈,就已经是太尉了。从那辈开始,祖祖辈辈都在朝中担任着太尉一职,可以说是个太尉世家了。生活在这样的太尉之家,杨修的身份地位能不高吗?除此之外,杨修的母亲出身也是极其高贵的,他的母亲和袁术是兄妹关系,也就是出身于“汝南袁氏”,在那时候也是属于贵族一脉的。所以杨修其实就是袁术和袁绍的一个外甥,或许这杨修的死因,这层血缘关系也在暗中推波助澜了。

不仅拥有丰厚的家底,杨修本人更是不负众望。他在富家子弟当中,属于天才一般的存在。杨修从小便聪明伶俐,遇到问题肯认真钻研。一个人聪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在聪明的同时还很勤劳,杨修早就读遍群书,胸中饱有墨水,因此他在那群世家子弟当中名声也是最大的。所以杨修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曹营的主簿也就见怪不怪了,像他这样不可多得的少年奇才,没混个好的职位,那才是稀罕呢。

祸从口出

能够当上曹操的主簿,首先肯定要得到曹操本人的首肯。早在路过曹娥碑的时候,曹操可见碑上刻有“黄娟幼妇,外孙齑臼”这几个字。当时的杨修一眼就看出了其中含义,在他想要向曹操解释的时候却被曹操给阻止了。曹操说要自己琢磨,只需要给他一点时间就好。

然而部队仍然在行进,曹操也就边走边想,最终他终于得出了个“绝妙好辞”的定论,答案是正确的。只不过这曹操得出结论的时候,已经是在军队离开曹娥碑30里地以外了。一个相同的结论,曹操和杨修居然相差了这么长的时间才给出,毋庸置疑曹操是不如杨修的。因此曹操自己也感慨自己的才能不及杨修。

可是曹操这人本就心胸狭隘,面对杨修毫不掩饰的卖弄才华一次两次也许就算了,可偏偏杨修就是特别爱炫耀自己的才能,这让曹操对他也就越来越不满意。在鸡肋事件处死杨修之前,还发生过一件类似的事情,这件事也许就是杨修之死的最大导火索。

曹操曾经收到过一盒酥糖,他看完之后兴奋地写下了“一合酥”三个字,也没有做过多解释。哪里想到曹操回来之后,这盒子里的酥糖仅仅只剩下一块了,他赶忙问下属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下属们被吓得浑身战栗,哆哆嗦嗦地告诉他是主簿杨修看到了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所以把里面的酥糖分给将士们了。

因为在杨修的解读中,“一合酥”便是一人一口酥,于是乎便照做了。听罢此事的曹操内心暗自盘算着该如何置杨修于死地,自己的心声怎么能随随便便就被一个下属给解读出来呢,这是万万不可以的。

在曹操同刘备的一次战斗中,双方一直僵持不下,曹操为此甚是头疼,那几天他可谓是茶不思饭不想。正在用膳的他看到鸡汤中的鸡肋不由得心生感慨,此时正好有士兵前来询问今晚夜巡的暗号,于是曹操随口一说道鸡肋。哪知道听到了鸡肋的杨修便开始领兵撤退,他嘱咐将士们连夜收拾好行李,做好撤军的准备。

因为他认为,曹操口中的鸡肋,就是指这场战斗,得之无味,弃之又相当可惜。与其这样,倒不如提早准备撤军,对这场意义不大的战斗还是趁早结束了好。曹操看到眼前的将士都一派打道回府的状态,得知原因之后当即处死了杨修,这也许是他早就想看到的结局,不然也不会如此决绝。

也就是后来曹操和杨彪偶然遇见,刻意将杨彪失子的话题挑出来,表面上是问他怎么瘦了,实际上是想看看杨彪失子的想法。那时候杨彪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说他承认儿子杨修的确有错,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怎么会不伤痛呢?听罢此语的曹操脸色倒是失去了原先的神气,似乎也陷入了无尽的同情当中。

如果杨修能够懂得低调处事,做人懂得收敛,没有一次次地挑战曹操这人的底线,或许他的结局会是大不相同的。我们做人应该要虚心求教,任何时候都不可以狂妄自大,不然最终的结局也许和杨修差不了多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前后孙权对曹魏的态度导致曹丕在战后攻打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夷陵之战后曹丕为什么伐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三国东吴孙权死后几次伐魏

    当时的魏廷,大致有三种声音。一是曹丕主张的,接受孙权称藩,并立即调集大军攻蜀。理由是:“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降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乎?”二是王朗的建议,他也认为应该接受孙权的称藩。不过他不同意立即出兵,他觉得魏军应该伺机而动,待吴蜀两军相持不下时,派一大将攻蜀军

  • 卫青去世后汉武帝清除其势力出现的“卫氏悉灭”指的并非家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卫青死时汉武帝多少岁,河东卫氏是卫青后代吗,汉武帝电视剧卫青

    卫青去世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平阳公主的生卒年月不详,但肯定不是在卫青死后就“立刻被杀”的。另外,巫蛊之祸时卫青家族确实受到牵连,但那是他去世十几年后的事情了,也不是举家被灭。至于说卫青犯错,翻遍史书也找不到蛛丝马迹。汉武帝对卫青有知遇之恩,卫青也处处给汉武帝长脸卫青随母亲姓卫,他父亲姓郑,名季

  • 卫温等人出海寻找到夷州,次年却被孙权以“违诏无功”之名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孙权杀卫温,孙权曾派卫温到夷洲吗

    从《三国志》的叙述来看,彼时吴主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出海寻找夷洲和亶洲,目的是和徐福的后裔取得联系。而寻访徐福后裔的目的并未明说,从字面上看孙权派两人到海外去开疆拓土,好比后来西方人开拓海外殖民地一般,因为彼时亶洲居民已过万户,地方一定不小,但因条件所限,卫温等人无法抵达山遥水远的亶洲,只到达较近的夷

  • 萧何推荐韩信既是公心,也有私心驱动的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萧何举荐韩信为大将军,萧何评价韩信完整版,刘邦对韩信萧何的评价

    萧何并不会未卜先知,他之所以看中韩信,其一是因为对方体现出了当时汉军所稀缺的素质;其二,则是有私心驱动的因素。简而言之,既是慧眼识珠,也是互相需要。首先,当初韩信在项羽手下时,是能够接触决策层的智囊人员。我们都知道,韩信在史书中亮相时,是一副背着剑到处晃荡、无所事事的形象,甚至处于社会底层的屠户都敢

  • 荀彧被杀使汝颖士人汲取教训,默许曹操做出更越轨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荀彧一死曹操汉中大败,曹操荀彧对话完整版,曹植顶撞荀彧曹操猛扇曹植耳光

    荀彧投附曹操,是以“乃心王室”为政治抱负的。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让董昭就“晋爵国公”事密咨荀彧,荀彧窥透其用心,断然表示反对。他因此遭到曹操冷落,被迫自杀。此后,荀攸授职魏国尚书令,不久去世。以荀彧投附曹操和曹操掌握汉献帝为契机,“颖川士人集团”较早形成与曹操的联合,是曹操势力得以兴盛的一个

  • 秦穆公功绩并不特别突出,司马迁对其描写细致有受董仲舒影响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董仲舒个人资料,董仲舒十句名言,秦穆公功绩

    《左传·隐公十一年》云:“君子谓郑庄公,‘失政刑矣。郑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这是有身份有威望的君子评价郑庄公的话。大意是说,郑伯的过失,在于既无有效的政令引导,又无威严的刑罚规范,以致大臣不睦,发生了公孙阏在背后射杀了颍考叔的事情。庄公明知是公孙阏所为,但因其是有名的貌

  • 张良陈平在战略上的布局是刘邦最终获胜的关键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邦四大谋士张良陈平,张良陈平谁是刘邦的第一谋士,陈平排位在张良之上

    项羽此战,以3万对阵56万,摧枯拉朽,成为后世骑兵作战的经典战例。项羽又派人从沛县掳来汉王的父母妻子、儿女,把他们扣留在军中做人质。当时,诸侯们见楚军强大,汉军被打败,又都背离了汉王而去帮助楚王。这时,萧何督促关中粮草兵马赶往前线,韩信也在沿途收拢溃散士兵,与刘邦在荥阳屯兵,止住了溃退之势。随后,在

  • 夜郎在西南夷中势力最大,汉朝便将其纳为郡县,宋朝仍有夜郎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和夜郎关系,夜郎是在汉朝的哪一边,汉朝在夜郎设置的郡县

    据《史记》记载,到西汉时,关中及中原人也把居住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统称为“西南夷”,其中占地最广、势力最大的就是夜郎国,它大约位于今天的贵州西北部及四川南部一带,核心在今天的贵州司马迁描述夜郎人“耕田,有邑聚”。由此可见,古夜郎人是定居民族,聚族而居,以农耕为生。史载,汉武帝时派遣使者唐蒙出访夜郎国

  • 这水潭的水收不完,考古专家一考察,原来水下葬着的是诸葛亮哥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东平湖水下考古,四大古墓诸葛亮之墓,福建是水下考古福地

    我们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总是会被孔明先生的计谋所吸引,一直到现在也在我们中间流传着他的故事,而他也被我们认为是历史上最聪明的人。其实他这种聪明是遗传的,诸葛家族的每个人在当时都是非常有能力的,最有名的就是诸葛亮,诸葛诞,诸葛瑾分侍三国。而其中孔明先生的哥哥诸葛瑾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不知道大家对于孔明先

  • 刘备手下五虎将,此人实力最菜,可名声很大,别被电视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手下的五虎大将,刘备五虎大将资料图片,刘备封五虎将纪录片

    想当初剧版的情节是:夏侯渊被斩就是这黄忠抓住了夏侯渊的心理,使用了一计而反败为胜。他趁夏侯渊春风得意不重视敌人的时候,暗地里烧了夏侯渊军队的粮草,正当夏侯渊忙着收拾残局是乘其不备拿下了夏侯渊,并将他就地处决斩于马下。说到这里大家肯定觉得是黄忠寂寞用的好,可以审时度势,但是却忽略了骄兵必将败的一个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