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时、地利、人和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靠的最多的竟然是地利!

天时、地利、人和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靠的最多的竟然是地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221 更新时间:2024/1/31 11:45:55

图丨来源于网络

[var1]

秦灭六国示意图

01

导言

最近看了很多篇,关于秦国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文章。

大多数都是说:“秦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是我实在找不出秦国有那些“天时”、那些“人和”,他有的只是“地利”罢了。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表达我的观点,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靠的最多的是“地利”,而不是“天时”、“人和”。

如有不同意见,请各位朋友指教。

02

没有“天时”、“人和”的秦国

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那么,什么是“天时地利人和”呢?

天时:指古时作战时的自然条件

地利:指地理环境

人和:指人心向背

01.秦国没有“天时”

战国时期,七国所处地主要为湖北、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一带。而这一带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整体差异不大。

天时的另一种说法,就是突然的“狂风大作”、突然的“飞沙走石”、突然的“电闪雷鸣”。而这些,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好像并没有发生。

关于天时的最后一种说法,则显着比较“玄学”,学术点是“天道运行的规律”,通俗一点来说便是“天命”,我想这方面,老子懂的会多一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而“天命”这个东西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天命”只不过是胜利者,为自己的胜利披的一件,华丽的外衣罢了。目的,除了好听、好看,就是给自己的权力,增添一些合法性。

[var1]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

正所谓“成王败寇”。

综上,我认为秦国是没有天时的。

02.秦国没有“人和”

很多人,认为秦国拥有“人和”。并且,还为其举了很多例子,如:商鞅、范眦、张仪本是魏国人;魏冉、百里奚李斯本是楚国人,等等。

但是,这就是所谓秦国拥有“人和”吗?

“人和”乃人心所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更多的是指整个群体,或者天下人心。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投奔秦国,秦国就是拥有了“人和”的。

而我认为,秦国是最不具备“人和”的国家,因为,秦国往往被称为“暴秦”。

我们来看一下,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所做的那些事:

公元前331年,秦军斩首魏军八万人

公元前317年,秦军斩首韩、魏、赵、燕、齐、匈奴联军八万两人人

公元前312年,秦军斩首楚军八万人

公元前307年,秦军斩首秦军斩首韩军六万人

公元前301年,秦军斩首楚军两万人

公元前297年,秦军斩首楚军五万人

公元前293年,伊阙之战,秦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

公元前275年,秦军斩首魏军四万人

公元前273年,秦于加沉河,斩首魏赵联军十五万人

公元前264年,斩首韩国军队五万人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坑杀赵国四十万人

公元前256年,秦军斩首韩军四万人

[var1]

秦军坑杀四十万赵军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加法:八万+八万两千+八万+六万+两万+五万+二十四万+四万+十五万+五万+四十万+四万=一百二十九万两千人

这是129万生命,不是129万个萝卜白菜。这样的秦国能够拥有“人和”,我不相信。

但是,我们也不能全怪秦国,我们应该给予他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秦灭六国的理论与方式是——消灭六国有生力量,使其无法再次进行反抗

那么秦国为什么要采取这样残暴的方式呢?

记住一句话,存在即为合理。在当时,各国人民的国家认同感是很强的,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你出生在哪国,你就是哪国人。

不存在,楚国人,换个身份证,上面的地址由楚国某某某地,改为赵国某某某地,你便由楚国人变为赵国人的说法。

所以,也不会有六国之人便为秦国人的说法。那么,问题来了,秦国打败六国,怎么处理战俘?

放归:将战俘放了,那么战俘为了生计,定会返回祖国,这就是他国的有生力量。因为,回到罪过的战俘,换身衣服,还是战士,还是秦国的敌人。

关押:给他们全都关进监狱,那么问题来了,白养着,这可不是几十个、几百个,而是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人,那得多少粮食啊,秦国岂不是赔了本。而且,秦国还有一件事要忙,那就是建监狱。

做劳役:这看似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有人免费干活还不好。但是,在当时,也存在一个问题,这么多人做劳役,是不是得有人看守啊。现在是战争时期,而不是建设祖国的和平时期,秦国的军队是要外出打仗的,哪有空余的人手去看管战俘。

所以,秦国最后采取了最方便、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杀战俘,杀了便一了百了,没有了后面的麻烦事。

[var1]

杀神白起

综上,我认为,秦国是不具备“人和”的。

03

地利、地利、还是地利

是的,重要的事说三遍,秦国是一个拥有地利的国家。

秦国地处关中,在当时叫做关中平原,也就是现今以西安为中心的平原地带。

以西安为首的平原地带,在现在算不上大。但是,在战国时期,由于很多地方还没有开发出来,被称为蛮荒之地。

当时被认知的世界中心(中原),主要在河南、山东、河北、山西一带。所以,关中平原就显着很大,占当时世界的近三分之一。

当时的世界,被分为关中地区,与关东的中原地区,也就是六国所在的地区。

所以,秦国的资本还是不错的。

而相比于土地面积,关中平原的地形地势才是他真正的“灵魂”。

01.四面皆险

关中平原四面皆险:

东面:

关中平原的东面是一系列的山脉:小秦岭、崤山、外方山、伏牛山、熊耳山、中条山、太行山。这些山脉将关中与中原隔离开来,在当时,中原地区也被叫做关东六国。

南面:

关中的南面就是著名的秦岭,其山峰高度达到三千米以上,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天险。秦岭将

西面:

关中平原的西面是六盘山、陇山。将关中与他西面的甘肃、宁夏地区所隔离。

北面:

关中平原的北方是一系列被叫做北山山系的山脉,将关中与陕北高原隔离开来。

关中平原四面皆险。这时大家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个封闭的世界,是如何与外界沟通的呢?秦国又如何出兵,夺得天下的呢?

[var1]

关中平原四周地形地势示意图

这就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02.关中四塞

有一句话说的好:

“当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定会给你留一扇窗”。

我们这里不应该说上帝,而应说老天爷。是的,老天爷为关中平原留了四扇窗户。也就是著名的关中四塞。

东方的函谷关:

函谷关是最出名的,因为其本身也是最奇特的。

黄河以南是沟壑丘陵地貌,这里有些巨大的冲沟,高达数百米。而其中有一条巨大的冲沟,连接着河南与灵宝,也就是连接着关中与中原,他就是函谷关。

南方的大散关与武关:

关中平原的南面本身海拔很高的秦岭,但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硬是在秦岭上添加了几条南北走向的河谷,使之成为人们过往的通道。

而其中最有名的有两条,一是在宝鸡附近的一个关口,他叫做大散关(南方偏西);二是在大散关东方的武关(南方偏东)。

西北的萧关:

关中平原的西北方是六盘山脉,在六盘山脉深处有一条道路,从宁夏贺兰山出发,沿着此条道路可以到固原地区。

固原地区再向南,则会到达六盘山下,这一代被称为三关口,而从这里进入关中处有一道巨防,他便是萧关。

这四座要塞便是出去关中的四个必经之地,只要秦国把守住这四座关塞,便把守住了关中,也便是关中所谓的易守难攻。

[var1]

关中四塞: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

因此,秦国是一个有着地利国家,放在现在来说,就是国家的地缘环境好。

04

关中四塞的归属

关中四塞是四条通道,同时也是四条天险,秦掌控住四塞,便可以安国家,以关中而谋天下。就如同张良所说的那样:

留侯曰:“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史记·留候世家》

而倘若中原地区掌控四塞,则可以入关中以攻灭关中之敌,汉光武帝就是以中原之力打败关中的,但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原必须铁板一块,战国时期显然不是。

我们来说战国时期关中四塞的归属问题。

起初,大散关与萧关一直由秦国把控,但是函谷关与武关却并不是如此。

早期,函谷关主要归属于魏国与韩国。而武关则由当时很强大的楚国占领。

所以,这时的秦国并不是那么乐观,因为敌人随时可以打进来,而自己却被扼住了咽喉,更别提图谋中原。因此,此时的秦国只能收缩防线,安心治国。

很快,秦国的机会就来了。因为,中原地区,六国的国土都是相互紧挨着的,土地纠纷问题,自然不会少。因此,六国,你打我,我打你,彼此纷争不断,他们为了争夺中原的统治权,陷入了疯狂的内耗之中。

魏国、楚国也是如此,因此,他们逐渐的放弃了关中四塞的控制权,而秦国则趁机夺回了关中四塞。

[var1]

战国七雄分布图

夺回关中四塞的秦国,还做了一件十分明智的事情,那就是“暂时性”的没有参与,中原地区的争夺权,而是去控制住了巴蜀地区。

巴蜀是一个土地肥沃的地区,但是由于他不在当时的世界文明之内,而没有人注意到他(除了秦国)。

于是,秦国就趁中原六国斗的你死我活之际,闷声发大财,逐渐的壮大自己,直到一天,当秦国的国力,可以一举灭掉六国之时,他才露出他那尖锐的獠牙。

05

秦灭六国

当秦国露出獠牙时,中原六国才感受到恐惧,六国知道,凭借自己的力量是无法遏制住秦国的。所以,必须联合,一致对秦。

最先提出这个想法,并付之以行动的是苏秦,而这个战略,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合纵。

对此,秦国人也知道,倘若六国真的同心齐力,共同攻打自己,自己也是很难抵抗的,毕竟那是整个中原之力,中原的整体资源,还是要比关中强一些的。

所以,秦国不会束手待毙,六国合纵,那我秦国便连横。连横的执行者,便是苏秦的同门是兄弟张仪。(据说二人都是鬼谷子的徒弟)

六国的联盟本就是临时性的,并且他们本身也是各怀鬼胎。所以,在秦国的连横之下,他们顿时土崩瓦解。

[var1]

苏秦与张仪

秦国则开始“远交近攻”,一个一个解决他面前的敌人,而逐渐夺得整个天下。

06

结语

秦灭六国,靠的不是“天时”、“人和”,更不是仁义道德,他靠的是地利、靠的是武力。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秦国打造了一处完美的“家”,这个“家”自己可以出,却不能让别人进。

当他人在外面打的你死我活之时(六国争夺中原),秦国则在拼命的装修这个“家”。

他的装修方式主要有两个:

一是收服巴蜀之地,扩大地盘,提升实力。

二是实行商鞅变法,使自己更“强壮”。

当秦国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变动足够强壮。秦国则开始“磨刀霍霍向猪羊”,开他的统一天下之旅。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

更多文章

  • 名字巨搞笑的春秋战国十位国君,看到哪一个会让你笑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战国名人一览表,春秋战国十大著名人物,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奇葩名字

    先秦时期,为人父母者为孩子取名都很任性、随意,经常是“就地取材”,看到、想到啥就叫啥,不仅官名、器材可以当名字,就是身体的某一特征,比如黑臀、黑肱都敢取,实在是令人捧腹。以至尊之位,终身却带着一个令人喷饭的名字,真不知道这些君主每天是否都是“一脸黑线”?1.齐襄公姜诸儿(?-前686年)首先登场的齐

  • 从春秋五霸到被排挤出战国七雄,越国在勾践死后是如何衰退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勾践灭吴之后越国的结局,勾践死后越国多久被灭,越王勾践灭吴国后面怎么样了

    其中这句“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读来相当霸气,纵横在高考前也是把这句话刻在了桌子上,为这事毕业的时候还交了一百元破坏公物的罚款。[var1]从春秋五霸到被排挤出战国七雄,越国在勾践死后是如何衰退的?这句话讲的就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早先被吴国打败,后来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打败夫差成为五霸之一,

  • 《大秦赋》春平君之谜:赵国的希望之星,怎会通奸弟媳,名声扫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赵国王后和春平君有染吗,赵国的春平君简介,赵国的弟媳

    [var1]在最近播出的《大秦赋》中,春平君赵佾被认为是赵孝成王的“长子”,赵国未来的“希望”,无奈被赵偃和毛遂设计送往秦国为质,最终和王位无缘。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春平君回到赵国后,竟然和弟媳倡后通奸,还气死了赵悼襄王赵偃。[var1]对于这个剧情,结合历史,笔者先给出四点说明:第一,春平君在史书

  • 春秋五霸都城的现状差别大,有的依然发达富庶,有的落魄乏人问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五霸分布图,春秋五霸现在哪里,春秋五霸是今天的哪里

    春秋五霸一说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与楚庄王,另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及越王勾践。作为春秋时期风光无限的诸侯,他们的历史距今已近30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关于他们的一切已经变得极其模糊,包括他们在位时都城的面貌。那么,春秋五霸的都城都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发展现状都是怎

  • 为什么唯独秦国没让孔子入境,而秦国最后却能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子怎么评价秦国,秦国时期有孔子了吗,孔子时期秦国战力如何

    要知道孔子是生活在弱肉强食的春秋末年,那个时候的每个国家都想强大。但是,孔子提倡的友爱,尊师重道,还有孝道,仁义......。是和当时的时代相背离的。也就是说孔子的学说是不可能让任何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的。所以,这也是孔子不被各个国家重用的核心原因。[var1]孔子没去过的国家也有很多,秦国算是一个。但

  • 春秋五霸结局大不相同,最风光者也是最落魄者,竟然被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春秋5霸顺序,春秋5霸168关怎么过,春秋5霸是指什么

    春秋五霸一说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与楚庄王,另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及越王勾践。作为春秋时期风光无限的诸侯盟主,他们最终的命运却各不相同。其中最风光者,同时却也是最凄惨者,最终竟落得被饿死的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1.齐桓公姜小白(?-前643年)桓公于前685年即位后,

  • 小人物的挣扎:楚怀王智斗项羽,险些改变历史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杀楚怀王的历史记录,楚怀王与项羽斗争,楚怀王孙子让项羽解救赵国

    图|来源于网络[var1]〈项羽与楚怀王影视剧形象〉楚怀王在历史大舞台上昙花一现,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傀儡天子”,但是你知道吗?楚怀王曾经也努力过,并且险些成功,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自己的人生!树欲静而风不止:牧羊娃摇身一变成义帝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一乡间田野里,一青年男子仰卧,他

  • 慕容复的大燕国系列之一:一个财迷疯,亡了前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慕容复的燕国世系表,慕容复燕国,慕容复光复燕国有多不靠谱

    看过小说或影视《天龙八部》的朋友都知道,与大侠乔峰齐名的慕容复日夜所思、念兹在兹的愿望,就是光复数百年前已经灭亡的大燕国。为此,他不惜割舍儿女情长,不惜抛却故旧新知,置江湖规则与国家大义于不顾,坏事做绝。只可惜机关算尽仍是空,不仅复国大业终成镜花水月,自己也落得众叛亲离、疯疯癫癫,令人感慨。那么,这

  • 管仲:不孝顺的人不可信,不爱己的人会骗人,齐桓公:我不信、卒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管仲的智慧有多可怕,齐桓公管仲完整版,齐桓公不听管仲被饿死

    [var1] 齐襄公时,齐国国政混乱,管仲保护公子纠出国避难,而鲍叔牙也保护公子小白逃出国境,随着齐国继续人之间互相残杀,死的死逃的逃,反而让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坐收了渔翁之利,他们二人分别被支持者通知回国当齐国国君,而公子小白在回国途中被管仲发现,管仲射了小白一箭,小白装死才逃过了这一劫。然而,齐国的

  • 管仲的治国三板斧,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其中一个方法用了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管仲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管仲是怎样帮助齐桓公称霸的,齐桓公管仲的历史

    [var1] 二、 当时的齐国是个烂摊子。 齐襄公和无知多年来肆意妄为,动不动就发起权力斗争,搞的大臣们惶恐不安,生怕站错队伍脑袋搬家。 而齐国又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奴隶制已经崩溃,但官员任用方式没有调整,社会结构得不到整顿,尤其是齐国的经济落后,在大争之世很难说有什么竞争力。 怎么办? 管仲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