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管仲:不孝顺的人不可信,不爱己的人会骗人,齐桓公:我不信、卒

管仲:不孝顺的人不可信,不爱己的人会骗人,齐桓公:我不信、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764 更新时间:2023/12/4 19:04:00

[var1]

齐襄公时,齐国国政混乱,管仲保护公子纠出国避难,而鲍叔牙也保护公子小白逃出国境,随着齐国继续人之间互相残杀,死的死逃的逃,反而让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坐收了渔翁之利,他们二人分别被支持者通知回国当齐国国君,而公子小白在回国途中被管仲发现,管仲射了小白一箭,小白装死才逃过了这一劫。然而,齐国的动乱最终决定了谁先回国谁就将是胜利者,公子小白在齐国贵族的支持下提前回到了齐国,彻底平息动乱,铲除了公子纠的势力。 按说作为齐桓公曾经的政敌,管仲是应该要被一同处死的,但是鲍叔牙却死荐公子小白,认为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齐桓公只想当一国国君,当然可以杀了他,但如果想有更大的发展,成为“霸主”,就必须依靠管仲。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牙的建议,不仅赦免了管仲往日的罪行,还将他提拔为宰相,专门对齐国国政、军事、经济等实施改革。

[var1]

经过几年的努力,齐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强国,由于強大的军事实力令人忌惮,周边的一些弱国都纷纷认齐国做老大,甚至一些小国之间发生了战争,也是请来齐国从中调停,而对于边境少数民族山戎的侵犯,齐桓公也直接下令然出兵,组成联合国军对其还以颜色。由于齐国在周天子统治下做出了许多积极贡献,还当众得到了周天子的表扬。 然而,好景不长,齐桓公的晚年甚是凄惨,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互相残杀,齐桓公被活活饿死在高墙之内。这一切都来源于管仲的这句话:不孝顺的人不可信,不爱已的人会骗人。可当时齐桓公却不信,终于造成了惨死杯举。

[var1]

管仲若是死在齐桓公后面,也许齐国又是另一番未来,然而,一切都是天意,偏偏管仲死在了齐桓公前面,去世之前,齐桓公还特地问了管仲:你去世以后,宰相之位该由谁继承了?齐桓公见管仲不语,便推荐了易牙竖刁、和公子开方3人。 齐桓公认为:这3人做的事情都令我感动,爱我胜过能了爱他们自己,重用这样的人应该辅佐我吧?然而管仲却说了:他们连自己都不懂爱惜,却想方设法的讨好大王,这样的事不合情理,请大王将这3人驱离齐国,否则齐国必将发生危险。

[var1]

虽然齐桓公刚开始听取了管仲的话,将易牙、坚刁、公子开方驱除了齐国,但不久后想到易牙为为了让自己吃到美食杀掉儿子,竖刁为了服侍竟然甘愿变成太监,而公子开方为了报答自己竟然不回故国,连父母去世都没回家,也许他们是真的爱我吧,齐桓公认为驱离他们做了太过分且了,而且他觉得管仲说话太过浮夸了,堂堂强大的齐国怎么可能毁在3个人手里了。于是,齐桓公又将3人招了回来加以重用,渐渐他将政务也托手他人,而自己每日沉沦于酒色之中。 过了不久,易牙、竖刁、公子开方三人掌握了实权后就与齐桓公公子密谋造反,将齐桓公囚禁于高墙铜臂之内,可叹一代霸主竟活活饿死于宵小手中。也正印证了管仲生前说的那句话:不孝顺的人不可用,不爱己的人会骗人,齐桓公后悔终究还是晚了。

[var1]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管仲的治国三板斧,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其中一个方法用了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管仲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管仲是怎样帮助齐桓公称霸的,齐桓公管仲的历史

    [var1] 二、 当时的齐国是个烂摊子。 齐襄公和无知多年来肆意妄为,动不动就发起权力斗争,搞的大臣们惶恐不安,生怕站错队伍脑袋搬家。 而齐国又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奴隶制已经崩溃,但官员任用方式没有调整,社会结构得不到整顿,尤其是齐国的经济落后,在大争之世很难说有什么竞争力。 怎么办? 管仲告

  • 管仲差点杀了齐桓公,齐桓公为什么还称他为仲父?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管仲和齐桓公,齐桓公与管仲为什么能相处40年,齐桓公与管仲间的关系

    [var1] 齐僖公去世之后,留下了三个儿子,一个就是齐襄公,另外两个一个是管仲辅佐的公子纠而另一位就是鲍叔牙辅佐的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因为齐襄公与妹妹文姜公主私通而密谋杀害鲁桓公一事,引得众大臣纷纷不满,此后公孙无知发动谋反将齐襄王诛杀,齐桓公才得以坐上王位。 [var1] 但是坐上王位的路

  • 第三次河西之战:秦国终于击败魏国,却没能扩大战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与魏国河西之战,魏国河西之败,魏国河西军全军覆没

    [var1] 在第一次河西之战的时候,魏国因为国力上的强大,得以夺取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秦国调集50万大军反击魏国,却被吴起率领的5万魏武卒击败,这导致秦国元气大伤。但是,秦国并没有放弃对河西之地的争夺。到了秦献公这位君主在位时,秦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又发起了第三次河西之战。

  •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只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在他去世之前就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屈原龙舟图片大全,屈原龙舟价格表,端午节撒粽子纪念屈原图片

    [var1] 我们先来看一看传统的观念中为了纪念屈原而产生的端午节。屈原作为楚国的大臣,他一心抗击秦国,但是受到了贵族子兰等一众人的反对,他们罢免了屈原的职位,将他赶出京城,流放中的屈原心中非常的苦闷,每每只能通过作诗来缓解自己的痛苦。公元前278年,我们都知道那时候秦军已经突破了楚国的京都,这时候

  • 窃符救赵后,信陵君最后是什么结局?老师没有告诉我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信陵君窃符救赵全文分为几段,信陵君窃符救赵陵,信陵君窃符救赵是哪个战争

    [var1] 窃符救赵,是战国时期著名历史典故。故事概况为: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

  • 秦赵长平之战疑云:60万人一天要多少粮食填饱肚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赵长平之战双方损失,长平之战赵军被围后秦赵兵力部署,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必败么

    [var1] (图片来自百度战国地图) 此战打得惊天动地规模庞大之余也给世人留下太多太多未解之迷,如最大的迷团莫过于白起为何要坑杀40万赵军降卒?这个困惑人们两千多年的大迷团了,然而笔者也无法给出确切说法,那么笔者谈的是另一个问题,两千年前一支60万人的大队伍如何在距离本国500公里的地方进行长达两

  • 秦赵40万大军对峙了3年?这是我们对长平之战最大的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赵长平之战到底死了多少人,长平之战赵秦两国有多少骑兵,长平之战秦赵两国的兵力

    [var1] 一、必有一战 我们对长平之战的第一大误解是,秦国单纯是因为上党才对赵国开战的。 秦国最早谋划进攻赵国,是在公元前288年。这一年,秦国和齐国相约,共同称东西二帝。这件事的背后是有深意的。 首先,秦国要求韩魏出席称帝仪式,并约定共同伐赵,“著之盘盂”;其次,秦国派魏冉入齐,约定共同称帝并

  • 秦统六国后,秦始皇在咸阳大规模建造宫殿,六国妃嫔开启悲惨余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宫殿真实图片,秦始皇雕像咸阳图片,秦始皇守咸阳

    [var1]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帝王,我们对于他的了解大多在其治理国家这一层面上,关于他的私生活我们是知之甚少的。历朝历代都不乏风流天子,皇帝的私生活也是后世争相研究的对象,秦始皇自然也不例外。 在历史典籍中,经常会见到一些皇后、妃子之类的被记载于史料之中。然而你即使翻烂史书,也无法从中

  •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在我看来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王嬴政简介,关于秦王嬴政的资料,秦王嬴政50集全完整版

    [var1] 春秋战国时代,礼乐崩坏,所有的诸侯国之间都在竞相开发新的殖民地,且诸侯国之间也是相互征伐。这就跟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是一个道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可以榨取的社会资源变多,利用多榨取的资源开发更多的可榨取空间是所谓文明的必然行为,而获得可榨取空间的最直接手段就是战争。通过战争获得可榨取空

  • 秦灭韩甚至是赵后,为何其余诸国仍不联合抗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灭韩过程,秦灭韩后赵国反应,秦荡和秦稷

    [var1] 秦灭六国 这就涉及到秦国的国策“远交近攻”和纵横学的“连横”之术了。 六国联合抗秦那是指苏秦时代六国的“合纵”,六国确实是有一段联合抗秦的时期。只可惜苏秦死后,张仪的“连横”还是生效了。 “连横”就是秦国与暂时不接壤,没有太多利益冲突的国家结盟,然后利用六国之间的固有矛盾逐个击破,从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