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烛之武退秦师甚至使秦国派兵保卫郑国反映出郑国缺乏恰当用人机制

烛之武退秦师甚至使秦国派兵保卫郑国反映出郑国缺乏恰当用人机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581 更新时间:2024/1/20 8:47:38

然而,长期默默无闻的烛之武,却在郑国遭遇危机时突然出名了。

周襄二十二年(前630年),因为在城濮之战中郑国加入了楚国阵营,公联合秦国前往伐郑。这次伐郑,晋文公是老账新账一起算了——当年晋文公流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这次也是要对他进行报复。

秦穆公时,秦国国力正处鼎盛;晋文公虽然刚回国数年,但晋国“作爰田”、“作州兵”改革已积累了十来年,再加上城濮晋国战胜楚国成功称霸,当前也是如日中天之时。两大强国携手前来围攻,已堕落成东周二流的郑国肯定无法与之相抗衡。对郑国更加不利的是,因为郑文公当年得罪晋文公太深,现在就是想主动求和,晋文公也不会轻易答应。

生死存亡之时,究竟该怎么办?

这时,郑国大夫佚之狐郑文公推荐了一个人:“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意思就是“佚地名叫狐的人”。与烛之武一样,他也是位没有留下姓氏的郑国大夫。可从这句话得知,早在烛之武走上历史舞台之前,佚之狐就已规划好了化解这次危机的思路了:先分化秦、晋同盟,劝退秦师,再单独来应对晋国。一位同样不受重视的大夫,在关键时刻能给出有效解决办法,可见郑国从来就不缺乏人才,只是缺乏任用人才的机制。

[var1]

可佚之狐要能得到完美实施,首先就得劝退秦师。谁才能胜任这一艰巨任务呢?

佚之狐所信任的人,正是烛之武。

佚之狐、烛之武,都是郑国大夫,却长期都被边缘化了。如今危机来临之时,郑国却只能依靠两个边缘化人物来解决危机,这真是个绝妙的讽刺。

面对大国围城,郑文公这时也不敢再托大,赶忙派人召来了烛之武。由于长期不受重用,烛之武也有些心灰意冷,拒绝道:“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称“老”,那么他的年龄约在五、六十岁;这年是郑文公执政四十三年,也就是说烛之武壮年时正是他在执政。听了烛之武这番颇带怨气的话,郑文公倒也没有责怪,安抚道:“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亡国奴的下场,公与百里奚就是榜样,烛之武当然不想落到这种地步。因此,烛之武很快就答应出山了。

从两人这番话可知,郑文公并不是不知道烛之武。烛之武年轻时,肯定颇有贤名,却很有些傲气。可能正是因为烛之武的这股傲气,郑文公才从未重用过他。可当前局势下,不用那些有真才实学之辈实在是无法化解危机了,郑文公不得不做出了让步。

不过,虽然烛之武答应出山,但能否说服秦穆公还是个未知数。

自从晋文公被秦穆公送回国以来,秦、晋两国关系就进入了蜜月期: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为报答秦穆公,晋人协助秦国征服了鄀国,帮秦国占领了武关道在南阳盆地的出口;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秦国加入晋国一方,在城濮之战中帮晋人战胜了楚国。在秦、晋两国正处在联合双赢的蜜月期时,郑人凭借什么来离间他们?

[var1]

烛之武

不管如何,如今郑国的命运就系于烛之武一人身上了。当晚,郑人趁夜色偷偷将烛之武放下城墙,把他送到了秦国大营。

见到秦穆公后,烛之武显得极为坦率,开口就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从秦国到郑国,其间不但隔有晋国,还隔着周王畿。即便秦、晋两国商议好,在灭郑之后共分其地,郑国土地也无法与秦国相连。因此,秦人想占有郑国土地,原本就困难重重。反倒是晋国,因为拥有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的大量土地,前几年刚刚与郑国成为邻国。一旦灭亡了郑国,晋人可以轻松地来往于郑地。如此而言,灭亡郑国对谁有利,不就显而易见了吗?烛之武提及这点,是提醒秦穆公认清这一现实。

然而,要让秦穆公放弃灭郑,就得先给他许诺一些好处。

因此,烛之武接着提出了有利于秦国的另一选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郑国不灭,郑人就承诺向秦国进贡,对秦穆公来说这是一项无风险的收益。

不过,此时秦、晋正处蜜月期,秦穆公或许还不相信晋文公会独吞灭郑之利。为彻底说服秦穆公,烛之武祭出了杀手锏:“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var1]

秦穆公

这番话道出了秦、晋是一对天然战略对手的现实——无论秦穆公对晋人再怎么好,两国都在战略利益上存在必然的冲突:秦要想东扩,就必然要过晋;晋国当前的扩张空间,不是向西就是向北,秦国终将成为晋人未来的目标。况且晋人向来崇尚权变——晋惠公当年答应送秦焦、瑕之地,一回国就反悔——这就是前车之鉴。

当战略利益出现冲突之时,晋文公会不会是另一个晋惠公?

在烛之武的循循诱导之下,秦穆公的心理防线终于被彻底突破,当场答应撤军。不但如此,为防止晋军继续攻城,秦穆公还留下一支军队来协助郑人防守!

郑国虽已堕落,但毕竟实力犹存。单凭晋国想攻破郑国都城,实力仍显远远不够。因此,在秦穆公撤军之后,晋文公也不得不主动撤军了。趁着晋人泄气之际,郑人又赶紧主动向晋文公示好,迎回公子兰来作太子,顺便向他求和。公子兰是郑文公之子,早年间被郑文公赶走而逃到了晋国,深得晋文公喜爱。现在郑人将公子兰迎回来做太子,也就意味着郑人从此投向了晋国阵营——晋文公还能不顺势走下台阶?

所以,秦军撤退后,实力不济的晋文公也被迫答应了郑人求和。

从整个过程可见,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师是化解郑国这次危机的关键一步;如果秦穆公不退师,郑国即便想求和,势必将付出极为巨大的代价,甚至还有可能灭国。

烛之武的厉害之处在于,面对处在蜜月期的秦、晋二国,他能深入地分析利害得失,诱导秦穆公意识到灭亡郑国对秦国不利,最终成功地分化了秦、晋同盟。要做到这点,不光需要勇气,还需要足够的智慧,以及深入地去了解秦、晋二国隐含的矛盾与利益冲突。

可烛之武虽然厉害,规划了危机整体解决方案的佚之狐就更加值得称道。虽然不是卿士,佚之狐能提出解决危机的有效方案,还举荐了解决危机的合适人选,这充分证明他有相国之才。

遗憾的是,无论这次危机前还是危机解决后,都不见郑人再重用这两人。郑国走向衰落岂非必然?有人才而不用,郑国怎么能在动荡不安的东周走得更远?

更多文章

  • 庸国自商朝便存在,曾随武王伐纣,春秋时被楚国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楚国庸国,周人灭商的历史背景,武王灭商的历史

    庸国作为一个方国历史非常久远,殷商时期就存在,曾经盛极一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一带),《括地志》载:“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楚国联合巴人、秦人所灭。关于庸国,最初的记载出自《尚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

  • 此人是鬼谷子弟子,战国时最厉害的人物,一个人被六个国家封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大师鬼谷子,战国时期鬼谷子的徒弟,战国四大名将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吗

    [var1][var1][var1]来到秦国之后,苏秦想拜秦惠文王当老大,结果这秦惠文王是个势利眼,都没正眼瞧苏秦,但是他毕竟是当大佬的,用了比较委婉的说法,拐弯抹角的说自己不喜欢任用外来的客卿。苏秦当时被打击的可不小,心里像吃了几只苍蝇一样难受。他老早就看到了惠文王的野心,想着凭他的本事,再加上惠

  • 天时、地利、人和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靠的最多的竟然是地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灭六国谁的功劳最大,秦灭六国动画演示,大秦帝国秦灭六国

    图丨来源于网络[var1]秦灭六国示意图01导言最近看了很多篇,关于秦国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文章。大多数都是说:“秦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是我实在找不出秦国有那些“天时”、那些“人和”,他有的只是“地利”罢了。今天,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表达我的观点,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靠的最多的是“地利

  • 名字巨搞笑的春秋战国十位国君,看到哪一个会让你笑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战国名人一览表,春秋战国十大著名人物,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奇葩名字

    先秦时期,为人父母者为孩子取名都很任性、随意,经常是“就地取材”,看到、想到啥就叫啥,不仅官名、器材可以当名字,就是身体的某一特征,比如黑臀、黑肱都敢取,实在是令人捧腹。以至尊之位,终身却带着一个令人喷饭的名字,真不知道这些君主每天是否都是“一脸黑线”?1.齐襄公姜诸儿(?-前686年)首先登场的齐

  • 从春秋五霸到被排挤出战国七雄,越国在勾践死后是如何衰退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勾践灭吴之后越国的结局,勾践死后越国多久被灭,越王勾践灭吴国后面怎么样了

    其中这句“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读来相当霸气,纵横在高考前也是把这句话刻在了桌子上,为这事毕业的时候还交了一百元破坏公物的罚款。[var1]从春秋五霸到被排挤出战国七雄,越国在勾践死后是如何衰退的?这句话讲的就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早先被吴国打败,后来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打败夫差成为五霸之一,

  • 《大秦赋》春平君之谜:赵国的希望之星,怎会通奸弟媳,名声扫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赵国王后和春平君有染吗,赵国的春平君简介,赵国的弟媳

    [var1]在最近播出的《大秦赋》中,春平君赵佾被认为是赵孝成王的“长子”,赵国未来的“希望”,无奈被赵偃和毛遂设计送往秦国为质,最终和王位无缘。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春平君回到赵国后,竟然和弟媳倡后通奸,还气死了赵悼襄王赵偃。[var1]对于这个剧情,结合历史,笔者先给出四点说明:第一,春平君在史书

  • 春秋五霸都城的现状差别大,有的依然发达富庶,有的落魄乏人问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五霸分布图,春秋五霸现在哪里,春秋五霸是今天的哪里

    春秋五霸一说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与楚庄王,另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及越王勾践。作为春秋时期风光无限的诸侯,他们的历史距今已近30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关于他们的一切已经变得极其模糊,包括他们在位时都城的面貌。那么,春秋五霸的都城都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发展现状都是怎

  • 为什么唯独秦国没让孔子入境,而秦国最后却能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子怎么评价秦国,秦国时期有孔子了吗,孔子时期秦国战力如何

    要知道孔子是生活在弱肉强食的春秋末年,那个时候的每个国家都想强大。但是,孔子提倡的友爱,尊师重道,还有孝道,仁义......。是和当时的时代相背离的。也就是说孔子的学说是不可能让任何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的。所以,这也是孔子不被各个国家重用的核心原因。[var1]孔子没去过的国家也有很多,秦国算是一个。但

  • 春秋五霸结局大不相同,最风光者也是最落魄者,竟然被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春秋5霸顺序,春秋5霸168关怎么过,春秋5霸是指什么

    春秋五霸一说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与楚庄王,另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及越王勾践。作为春秋时期风光无限的诸侯盟主,他们最终的命运却各不相同。其中最风光者,同时却也是最凄惨者,最终竟落得被饿死的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1.齐桓公姜小白(?-前643年)桓公于前685年即位后,

  • 小人物的挣扎:楚怀王智斗项羽,险些改变历史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杀楚怀王的历史记录,楚怀王与项羽斗争,楚怀王孙子让项羽解救赵国

    图|来源于网络[var1]〈项羽与楚怀王影视剧形象〉楚怀王在历史大舞台上昙花一现,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傀儡天子”,但是你知道吗?楚怀王曾经也努力过,并且险些成功,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自己的人生!树欲静而风不止:牧羊娃摇身一变成义帝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一乡间田野里,一青年男子仰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