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本讨厌隐士,为何还会三顾茅庐?这是诸葛亮设下的局吗?

刘备本讨厌隐士,为何还会三顾茅庐?这是诸葛亮设下的局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57 更新时间:2023/12/14 4:37:35

导语:历史永远比小说更加精彩,其中的反转曲折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的情义浪花更是让我们向往。当然,历史吸引我们的,还在于它本身固有的一些疑点,一些让人很着迷的疑点。其中比较著名的,我们现在谈论的比较热烈的,当属于“三顾茅庐”。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三顾茅庐不过只是诸葛亮设置的一个圈套而已,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三顾茅庐在影视剧中被塑造成一个“刘备求贤若渴”的故事,但实际上,刘备虽然喜欢人才,但却不喜欢隐士。刘备出身草根,没有文人那么多浪漫的情怀搞弯弯绕,他是一个实干家,说是兴复汉室,马上就到处拉军队,到处和军阀作战,他不会去写文章抨击、批评那些军阀。后来刘备驻扎在徐州,隐士许汜前来拜访,两人之间的谈话诞生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求田问舍。在这一次的会谈之中,刘备对于缥缈的隐士透露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偏见——这些人都是沽名钓誉之辈。

说到了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三顾茅庐这件事情。当时刘备去见诸葛亮是听了徐庶的建议,那么刘备当时也不了解诸葛亮,并给对隐士有偏见,那么他为什么会去见诸葛亮呢?尤其是连续去了三次,这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

再说诸葛亮,他是沽名钓誉之辈吗?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虽然“躬耕陇亩”但“自比管仲乐毅”,可见其是有一定的政治抱负的。而且自汉朝以来,就有一些故作姿态的隐士为了博取一个好前程,主动去隐居,这明显就是沽名钓誉。诸葛亮与他们的情况一样吗?倘若一样的话,那问题就来了:一个故作姿态想要沽名钓誉的人和一个讨厌沽名钓誉,喜欢实干的人走到了一起,双方还关系亲密,如鱼得水,这难道不奇怪吗?该怎么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呢?

要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就得先推翻一个论点——诸葛亮并不是沽名钓誉之辈。诸葛亮出身琅琊诸葛氏,其祖上曾担任太守,在当地也算是有名望的人。而且他又与当地的黄家结为亲属,可以说更加的得势了。如此看来,想要得势实现抱负,诸葛亮只需通过自身或者黄家的引荐便可以走上仕途,他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屡战屡败、寄人篱下的皇叔呢?其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就说明诸葛亮本人是一心隐居的,并不是沽名钓誉,而刘备去了三次他才与之相见,只是因为他在隐居与出仕之间摇摆而已。

结语:当然,历史是开放性的,我们都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和假设,尤其是在史料不全的情况之下。以上只是代表一种观点,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诸葛亮是在沽名钓誉,三顾茅庐只是一个圈套而已。各位读者朋友,你们觉得呢?

更多文章

  • 和关羽结拜是刘备最大的败笔,说起原因,熟读三国的人才能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跟刘备结拜说的话,关羽有没有和刘备结拜,如果关羽没有与刘备结拜会怎样

    能坐上皇帝这个位子,他的智慧和能力显然是比普通人要高的,据说就连曹操都夸赞过他的能力。但是再厉害的人也有失手的地方,他就是在这一辈里面最后悔的应该就是认错了两个人。一个人是和自己打仗的兄弟,另一个人也是三国时候的一个大将。当初刘在刚开始组建军队的时候,一直是东奔西跑,到处的漂泊。直到后来他遇到了陶谦

  • 刘备最为人不齿的爱好!却帮他打下江山,曹操比他还爱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骗走曹操5万兵马,曹操刘备孙权谁先死的,刘备偷玉米曹操赎人完整版

    在三国中,刘备的成功似乎与哭不无关系。甚至有人说,刘备的江山,就是刘备哭出来的!初听此话觉得荒唐,但是细想,却还真的脱不了干系。在书中,每当刘备遇事不决,眼泪就刷刷的落下。他这一哭,就让手下弟兄们慌了神,关张等人心疼哥哥,哪个上了战场不是拼死搏杀?诸葛亮等谋士,哪个思维不是高速运转?正是他的这种做法

  • 假如蜀汉有张辽,结果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张辽是魏、蜀、吴三国君主都喜欢的将军,张辽最威风的时候是在逍遥津,战力十足甚至吓得''东吴小儿止啼'',张辽是足以充当方面之任,有勇有谋的高级将领。大战逍遥津时,张辽从军中招募八百死士,大行犒赏。待拂晓,张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孙权和他的将军们惊慌失

  • 刘备援救徐州陶谦,在战场上丢盔卸甲,却有两个巨大收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霸气救陶谦,陶谦让徐州给刘备,刘备为什么投奔陶谦

    瓒曰:“我借与君马步军二千。”玄德曰:“更望借赵子龙一行。”瓒许之。玄德遂与关、张引本部三千人为前部,子龙引二千人随后,往徐州来。却说糜竺回报陶谦,言北海又请得刘玄德来助;陈元龙也回报青州田楷欣然领兵来救;陶谦心安。原来孔融、田楷两路军马,惧怕曹兵势猛,远远依山下寨,未敢轻进。曹操见两路军到,亦分了

  • 汉武帝打了40年只是重创,为啥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却只用了3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是战略格局,刚登基不久的唐太宗李世民在被东突厥人敲诈勒索后,他就卧薪尝胆立下了“将欲取之,必固予之”的誓言。李世民将张公瑾派往代州,出任代州都督,在毗邻东突厥的战略要地上,张公瑾一边重整军备,一边广撒情报网,密切关注东突厥的一举一动。张公瑾不仅紧盯东突厥,更是频繁使用反间计,分解东突厥的军事力量

  •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么?那他怎么做到延续蜀国寿命数十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身在皇室之中,肯定是会享有最好的教育,刘禅又是刘备的长子,刘备难道没有培训过他么?在蜀汉建立之后,刘备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刘禅找一个老师。刘禅小时也十分好学,学习了不少律法和其他文学著作。甚至在刘禅上位的时候,诸葛亮还评价他天资聪慧,是一个爱护自己手下的君主。诸葛亮当时对他的评价这么高,那他是在上

  • 汉朝为何只向匈奴嫁女,却不娶匈奴女子?是面子还是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对匈奴女人的态度,汉朝为什么不娶匈奴女子,汉朝女子为何不愿嫁给匈奴人呢

    一是匈奴强汉朝弱的时候,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刘敬在刘邦白登之围后的建议中看出来。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適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適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刘敬说的很直白,给匈奴送钱、送女人,以维持匈奴与汉朝的和平。因为匈奴劫掠汉朝的目的就在于抢钱

  • 韩信刚开始靠纸上谈兵打动萧何,一路开挂,为何马谡却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马谡纸上谈兵,韩信兵败时的十大狠话,韩信有30万大军为何不自立为王

    韩信通过纸上谈兵吸引了萧何,在被萧何推荐之后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战役,第一次面对的就是老将章邯,章邯之前号称打遍六国无敌手,但是面对韩信却吃瘪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使用运动战将章邯绕的团团转,最后将章邯击败,之后的几次战役也都成功了,韩信一路开挂。这一次战役虽然胜利了,但是章邯严格意义上说不是

  • 刘备靠哭赢来江山?别被罗贯中骗了,真动手来关羽张飞都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飞之死刘备大哭,s4刘备张飞赵云最强战法搭配,刘备张飞徐晃能组一队吗

    我们再看三国的时候,最为不齿的就应该是刘备了吧,因为其他人或有勇有谋或胆识过人,但是刘备啥都不会的感觉,曹操是一代枭雄,敢“挟天子以令诸侯”,老谋深算得让人牙痒痒,孙权在江东运筹帷幄,更是十分的英勇美国,刘备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就是一位经常哭的一位主君。刘备在三国里面经常的哭,打仗赢了哭输了哭,将士们死

  • 李信20万人全军覆没,秦始皇不仅没有处罚他,还让他带兵灭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进攻楚国之前,秦国已经占领了大半个江山,楚国也是在和秦国的多次对抗中,丢失了很多的土地。所以秦国现在是出于最强大的时候,而楚国却在不断的被蚕食。于是秦始皇准备一举消灭楚国。当时最有名气的将领是王翦,但是他毕竟年级已经很大了,同时在之前的战争中多次夺得胜利。已经在朝廷中和军队中树立了很大的威信。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