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藩之乱时耿精忠虽然迅速降清却依然在战后被处死

三藩之乱时耿精忠虽然迅速降清却依然在战后被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839 更新时间:2024/2/8 9:02:21

在他袭爵后的两年,刚刚亲政的康熙皇帝就雄心勃勃的干了一件大事,即决定撤藩,这就引起了三藩内部的普遍不满。清平西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猝然起兵反清,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以狂飙之势迅速占领湖南全境,推进到长江,清廷鉴于事态严重,为了不使局势恶化,“惟驰诏闽、粤两藩勿撤”,但是,耿精忠“鸣剑之心已非一日”,再加上与吴三桂暗通款曲,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感,又觉吴三桂造反后形势大好,遂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十五日也起兵反清。

但是,说是三藩反清,其实就是吴三桂一方在全程发力,另外俩完全就是在帮倒忙啊!尚之信以前说过,就不提了。就耿精忠来说,这位三代王本人的谋略和其军事实力实在是不怎么样。康熙帝对他的评价倒是恰如其分,就是“庸懦无能,痴愚寡识”。

耿精忠

首先,他在时机选择上就有问题,如果他和吴三桂几乎同时反清,显然对清廷形成的压力更大。据《闽中纪略》所载,耿精忠的造反准备是早就开始了,而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初反清,他迟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才起兵。显而易见,存在着坐山观虎斗的想法,就是说一开始吴三桂就单打独斗了4个月,而就在这4个月之间,清廷不断调集军队派往荆、襄流域。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在耿精忠还未造反的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月,清廷至少有四批军队到达荆州、襄阳、郧阳等地构筑荆、襄防线,有效阻止了吴三桂的北上和东进,若耿精忠哪怕在正月起兵,至少也能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耿精忠迟至三月起兵显然就错过了反清的最佳时机。

而且,其部确实战斗力不足,至少比吴三桂差了很多,一开始确实打了清廷一个措手不及,由于清廷对耿精忠谋叛准备不足,让耿部不仅占领全闽,还攻占了台州、温州、处州三府以及衢州的常山、开化、江山三县以及江西的广信、建昌、饶州、抚州等地。《四王合传·耿仲明》记载:“时承平日久,民不知兵,一闻精忠兵至,守者或降或遁,故所向皆捷。”

但是,当清廷缓过神来之后,耿精忠部就显示仅仅只可自守的颓势。清军于当年七月份开始发动反攻,连败耿部在浙江的主力部队。十二月,清军都统巴雅尔、副都统马哈达,击败徐尚潮5万人马,斩杀2万余,首次大规模战役告捷。康熙十四年(1675年),再次击败徐尚潮,收复处州。而贝子傅喇塔也连败曾养性部,曾部在连败之下,居然再也不和清军出城交战,只能固守温州。

相对于吴三桂的连占六省“气吞万里如虎”,这耿部战斗力也太差了,而江西方面也毫无进展,通过江西与吴三桂合兵的计划成了泡影,要不是吴三桂、王辅臣牵制了清廷大部分兵力,恐怕耿精忠死的更快。

郑经

而耿精忠自己搞的一系列操作,更给自己的迅速降清埋下了伏笔,话说耿精忠反清后,深恐自己的实力不足,于是就联络了在台湾的郑氏集团的郑经前来助兵,而郑经对这件事也非常重视,决定全力帮助耿精忠。但是,耿精忠刚开始实在打得太顺了,所谓“乃不一月而全闽降附,浙之温处、江右之广信、粤之潮州亦相继纳款”,就对请郑经过来这事很后悔,毕竟这要是郑经来分他的战果也是很难受的事。

还有据其派往郑军的使者黄镛说:“海上舟不满百,兵不满万。”耿精忠对郑经一方更加不屑一顾,史称“精忠始轻之”。于是乎,就毁约,“即通行各沿海边界,照前例禁,寸板不许下海,绝郑经往来。”

郑经哪里能咽下这口气,干脆就地攻打耿精忠部,一火并,把耿精忠部打的节节败退,连续攻下了漳州、泉州、厦门、金门。耿精忠这时和清军激战正酣,后院又被郑经放了一把大火,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局面,被迫将江西的军队撤回,而这个战机被清廷敏锐地察觉,康熙皇帝遂对耿部发动了更强的攻势。《清圣祖实录》有云:“耿精忠撤建昌诸贼,其为海寇所逼无疑,我兵宜乘机前进,其令大将军杰书,将军贝子傅喇塔、赖塔,总督李之芳等,速剿闽寇,酌量招抚,勿坐失事机。”

清军加强攻势,八月入闽,连战获胜九月底进抵延平(今南平市),福州已经遥遥在望,耿精忠被两面夹攻,无力再战,不得已接受清军招抚,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率武群臣开城投降。而耿精忠是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被康熙皇帝以谋反罪名磔杀的。

尚之信

其实,说句实话清廷磔杀耿精忠与尚之信有点不一样,尚之信在投降后,首鼠两端,确实有可杀之理,但清廷杀耿精忠确实有过河拆桥的味道,因为耿精忠在归降之后,还是比较卖力的,清军之所以能顺利收复漳、泉等地,也与耿精忠奋勇作战有关。

至于后面的谋反罪名,很可能真的是被罗织了,如果真要重新谋反,耿精忠完全没必要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四月,疏请陛见并移交兵权。所以耿精忠的死亡命运在他举起反旗的一刹那已经决定了,不管怎么表现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是清廷的平叛战争没结束,才留他一条性命以稳定人心。一旦平叛战争结束,他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自然就成了清除对象了。

更多文章

  • 清朝对李朝的数次攻击使李朝对其十分畏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朝时期,清朝与李朝有过边境协议吗,李朝个人资料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国家的自信来源于自身实力的强大,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而半岛上的政权自从高句丽之后,这战斗力就一直没在线,这就决定了其有不能独立自主的“墙头草”属性,只能依附于大国存在。想当年还叫高丽那会臣事于元朝的时候,高丽王王昛配合他岳父忽必烈一起剿灭东道诸王哈丹残部,高丽军真是一溃千里,高丽

  •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分别对巩固清朝统治有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康熙乾隆皇帝的先后顺序,康熙vs雍正vs乾隆,历史对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评价

    朝代终将覆灭,但国祚却有长短之分,有的王朝非常短命,有的却国运兴隆,享国数百年之久。我们可以形象地把经营王朝比喻为叠积木的游戏,积木垒得越高,代表王朝延续得更久。但随着大厦的高度不断增长,其系统脆弱性也随之增加,因内部结构失衡或外力冲击而推倒重来的可能性就越大。要把积木堆得尽可能高,一则长远来看,首

  • 她和孙女同时嫁给乾隆,自己深受宠爱成为皇后,孙女却孤独终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各种各样的清宫剧层出不穷,出现在了大屏幕上,给我们带来一系列视觉上的享受。关于富察皇后和乾隆的爱恋,在很多电视剧中都已经说明了,可见,乾隆皇帝真的是非常疼爱自己这样一位正气的富察皇后。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也是和皇帝的皇后有关,这个人就是富察皇后的孙女。大家可能并不了解,富察皇后是富察家族的嫡女,

  • 雍正王朝:雍正推行的“火耗归公”政策,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雍正王朝火耗归公政策,火耗归公,雍正王朝雍正如何上位

    《雍正王朝》到了雍正继位执政阶段,这位亲眼目睹百姓疾苦的皇帝,针对康熙晚年积压的诸多弊政,实施了一系列有益于民生的改革。比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等。这些“新政”,在大大减轻底层老百姓负担的同时,也必然损害着官绅地主阶层的既得利益。在地方上坚定推行雍正新政的李卫、田文镜,遭遇的阻力也是一波

  • 乾隆与华盛顿同一年去世,1799年的世界到底有多疯狂?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皇帝与华盛顿,乾隆与华盛顿谁更伟大,华盛顿和乾隆是同一天死的吗

    他们又在同一年巧合的离世。这仿佛是为一个时代划上句号,为另一个时代掀起帷幕。而在1799年,世界似乎陷入一种疯狂,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战争的陆续爆发。在中国,清朝官府要面临四川、湖北、甘肃等地爆发的白莲教起义。这场起义爆发的时间,正是乾隆禅让退位的头一年。反叛的声浪不断席卷。乾隆皇帝虽然派遣大量军队,

  • 非嫔却以嫔礼葬,千里非孤坟,雍正老贵人相陪道荣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为什么用亲王礼葬,雍正为何发配莞嫔去蓬莱,雍正的吉太嫔资料

    老贵人,是清朝后宫史上一个稍有争议无定论的女人,多数观点认为,她是雍正的后妃,也有少数观点认为,她是康熙的后妃,只是在雍正朝加封。其中的“老”字,并不是指这个贵人的年岁已高,而是指她的姓氏。这两个在生前并无太大交集的人,去世之后,却有极深的缘分——两百多年来,同在一个园寝,相伴至今。那是在今唐山市南

  • 古钱币咸丰元宝市场参考价值及价格表一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钱币咸丰元宝,咸丰元宝当百钱币价格表,咸丰元宝钱币价值多少钱

    一枚小小的古钱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元素。如今遗传在世的精品古钱币虽然并不多,但是每枚精品古币价值却是不菲。古钱币的价格是由存世量、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判断的,而且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转变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此枚咸丰元宝当五百总重:83g直径:5.8cm一件藏品品相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收藏品价格的差异,而

  • 湘军和太平军在安庆激战,陈玉成却带着援军跑来跑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陈玉成老婆,太平军攻破陈玉成,洪宣娇陈玉成什么关系

    太平天国兴起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江南。他们利用水师,顺江而下,在咸丰三年就攻破了南京,并改名为天京,定都于此。鼎盛时期,太平天国几乎控制了长江中下游,俨然和清政府分庭抗礼。然而,自曾国藩的湘军兴起后,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态势,不断进攻蚕食太平天国的控制范围。双方深知长江的重要性,太平天国因

  • 康熙这次出巡,遭遇几件烦心事,竟然还有人偷窥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没有想到,在这一路,却遭遇了很多不顺心的事。如果可以有选择,相信康熙会做出另外的决定。在一路上,皇长子胤禔带头向康熙说了太子的不少坏话。他说太子残暴,随意鞭打王公大臣;太子无礼,截留蒙古贡品;太子管束无方,放纵下属肆意妄为。胤禔是庶出的,在他前面四个皇子都夭折了,所以他实际上是皇长子。他非常聪

  • 清朝有一位考生,因为做人太老实,竟意外高中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最倒霉的状元是谁,清朝状元陈毓溎,清朝陕西韩城状元王杰

    在清朝中期,每年都会选拔一些成绩优秀的举人进京参加工作,什么工作呢?就是当个小秘书,帮着官员们处理一些繁琐的文件。要是没什么大志向,这样的工作也不错,中央机关,工作稳定,但要想登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就要继续考进士了。下面要说的这位毕沅(音同“元”)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毕沅被分在军机处,当个小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