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是说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三父子夺了曹魏的江山,最后的赢家还是司马父子,那么魏、蜀、吴又是怎样一统归晋的呢?他们各自的君主又是怎样的下场呢?
三国
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其它两个分别是蜀国和吴国。魏国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奸雄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增强实力,并且逐渐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死后,其子曹丕便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可没过多久曹魏政权便大权旁落,司马家族开始走向历史的前台。
古语云:皇帝轮流座,今日到我家。公元266年,魏元帝曹奂正式禅位给晋武帝司马炎。当时刘协禅让曹丕的戏码重新上演。说是禅位表面就是名声还好听点,其实就是架空而篡夺罢了。【魏国自开国历5个皇帝: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最后魏元帝曹奂】
曹奂禅让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享有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特权。永嘉之乱时,陈留王国随晋王朝衣冠南渡,公元326年冬十月,晋成帝司马衍又封魏武帝玄孙曹励为陈留王,以绍魏。作为曹魏”后续”的陈留国(265年~479年)之后世代相传,历经东晋、刘宋,直至南齐,陈留王国才被废除,共享国214年之久。
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为何还给曹魏封国呢?在历史上一个废帝有如此的待遇三国前所未有。原来司马炎之所以能够善待曹操后人,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因为魏文帝曹丕树立了一个榜样。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禅位给曹丕后,曹丕同样是厚待了汉献帝,封其为山阳公,食一万户,迁居黄河以北山阳县。而且在他在管辖范围内以汉年记代。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上书魏帝可以不称臣。献帝的四个儿子(应该都是曹丕的亲外甥)均封列侯。
曹丕还同时给刘协留了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一起享受。汉献帝最终是寿终正寝,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之时,而且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期才去世,并且给其谥号为孝献皇帝,最终是体面的离开这个世界。
司马炎作为司马懿的孙子,基本上是仿效曹操家族的做法,现在,有曹丕的榜样在先,司马炎当然同样要仿效,这其实是不想落下历史的话柄,被人们认为司马政权不及曹魏政权有德。所以,三国后主能够得到善终,真还要感谢曹丕树立的光辉榜样。
“乐不思蜀”的蜀汉后主刘禅被俘虏之后被封为安乐公,最终在安乐中怡享天年,直到公元271年去世,终年64岁。
东吴后主孙皓被俘后,被司马炎封为归命侯,太康五年(284年),孙皓在洛阳去世,时年四十二岁,葬在洛阳的北邙山。
纵观历史还没有一个改朝换代有三国各方废帝的结局。这是曹操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曹家父子到头来白忙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