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人房产如何交易?宋朝卖房最麻烦,清朝先进却留下遗憾

古代人房产如何交易?宋朝卖房最麻烦,清朝先进却留下遗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361 更新时间:2024/1/13 5:36:49

以地定房

对于隋唐以前房屋与土地也有不同规定,但隋唐时期,两个朝代国家治理进行了规范,隋朝时一些典章制度基本确立,而到了唐朝后,国家治理更加规范,比如《唐律》的制定就体现了这一点。正是因为唐朝对社会事物的规范,唐朝时房产统计是以土地为依据,根据土地统计为准。据《新唐书·食货志一》记载,唐朝对土地统计,先从乡镇开始,然后再汇总到县,由县到州,然后再报到唐朝的户部。

唐朝逐级对土地进行统计,而且都有具体有时间,于是全国的土地数量及家庭数量就统计出来,每户一年交多少税,唐朝就有数了。

在唐朝土地不经官府同意,不能随意买卖,而且在土地上制定了“立契”、“申牒”、“过割”等制定,土地买卖要经过官府,否则不仅没有法律效益,还会受到处罚。

唐朝对土地统计与房产结合在一起,主要以地定房,这样统计虽然混合在一起,但可以使朝廷知道一家有多少田有多少宅,其他田与宅的规定也便于制定。

以邻卖房

朝建立后,在土地统计及使用管理上已经很成熟了。特别是南宋时期,对一个民户的田宅统计已经规定了一整套程序,比如制作了“砧基簿”,里面全面记载老百姓的姓名,田产数量及来源,甚至左邻右舍的情况也要登记清楚。这些房产情况登记完后,会交给一个叫“经界所”,这是宋朝专门管理土地田宅的一个机构。

“经界所”还要进行勘验核实,然后把材料制成五份,一份由所有人持有,其他几份则由朝廷、州、县、乡四级保存。可见宋朝对田产统计的严格。

宋朝形成的“砧基簿”是宋朝征税的依据,持有者也相当于产权的证明,如果田宅需要买卖时,双方都需要持有“砧基簿”,还需要地形图及契约,一起到县衙办理转让手续。

以上只是介绍了宋朝田产过户手续的程序,但在宋朝卖房产很麻烦,人缘不好恐怕都卖不出去。为什么这样说呢?

宋朝规定,老百姓出卖房地产时,“左邻右舍”都要签字,而必须先卖给“亲邻”,如果是邻而非亲戚,不具备优先购买权。当时宋朝做法,是把自己的亲戚的名字列一个名单,让他们挨个签字,如果有一个亲戚拒绝签字,这处房产就无法交易。

亲戚同意卖房了,还要有契约,当时的契约是统一格式,称为“官颁契纸”,相当于我们现在买卖合同,上面都写有买卖双方的姓名、交易原因、标的价格以及担保的事宜。然后盖上官府的大印,交易才具有合法性。这就是所谓的“红契”,如果私下交易就是“白契”,但法律不承认,如果发现后还会受罚。因为私自交易就偷税漏税了。与现在情况差不多。对于宋朝房产交易情况,在明代小说《三言两拍》中有记载,宋朝《名公书判清明集》也有记载。

宋朝对于“白契”问题也进行了排查,如果发现就会以处罚。当然“白契”问题与“诡异户”问题相连就更加麻烦。《庆元条法事类》记载:“匿税者,笞四十;税钱满十,杖八十;监临官、专典、拦头自匿,论如诈匿不输律”。

买卖双方契约要“过割”赋税。即在契约上写明房产税及在官府的登记情况,如果没有过割税赋,将来发生纠纷,官府就不管。

另外,宋朝时买卖契约还有绝卖、活卖及赊卖三种。绝卖是指没有任附加条件的买卖;活卖是指凡只转让使用权与收益权,保留回赎权的买卖,典当契约的业主得到钱主的典价,在法定的30年期限内可随时以原价赎回原房产。赊卖是指采取商业信用及预支付方式,先把房产卖出。但所有买卖行为,都必须得到官府法律的保护。

引进房权

明朝建立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朝编制了各地土地田产登记管理,并绘制以此收税的“鱼鳞图册”,也是官府收税凭证。此图册也记载每块土地业主名,田地形状大小,也成为解决土地纠纷的依据。

为什么要重点说一下清朝田宅政策呢,主要清朝入关后,在土地制度上没有延续明朝制度,而是打破明朝登记制度,旗人贵族侵吞大量良田,到了康熙四年,对土地进行重新登记造册,虽然完成的时间短,但重新制定土地宅地的管理及买卖制度。

明朝对田宅买卖时,专门有《明律》的“典卖田宅”规定,交易一半钱要上缴官府。而清朝则规定买卖田地房地时,如果不到官府交税,如果发现就会治罪,“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一半也归官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房屋登记还是买卖都与土地税赋制度相关,无论怎么规定,怎么交易,朝廷只要把税收上来就行。但明朝和清朝对民众传记资料管理详细,但对外保密,普通老百姓查不到相关信息。

不过到了清朝末期,清朝引进了西方的现代田产登记制度,采用德国制度,制定清朝的相关制度,但不久后清朝灭亡,此事不了了之。到了民国时,也曾鼓励民众进行登记,但此时已经出现过混乱漏登问题,当然也会有人现制作假的清朝房屋登记作为自己的房产。

如果清朝晚灭亡几年,或许清朝采用德国式房产管理制度,或许当时田产登记又是另外样子。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参考资料:《隋书》、《新唐书》、《旧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唐律》、《明律》、《庆元条法事类》、《三言两拍》

更多文章

  • 名将最多的朝代,几乎是宋朝的10倍,清朝的20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一代十大名将,宋朝100名将排名,历史上有名的将军宋朝

    那么这个朝代是什么朝代呢?许多人想到的都是唐朝,但是真正的结果并不是唐朝,虽然唐朝也出现了非常多的名将,但是唐朝还是不能够和这个朝代相比,这个朝代的名将数目是宋朝的十倍左右,是清朝的二十倍。中国历史上名将最多的朝代是汉朝,为什么会是汉朝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我们都知道汉朝其实是有着两个朝代的,东汉和

  • 历史上被皇帝用脚踹死的两个人,一个是明朝皇后,一个是清朝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上哪一位王爷是剔骨之刑死的,历史上差点被宫女勒死的皇帝,历史上被活活踩死的皇帝

    第一个是明朝皇后,这个皇后不是别人,正是明朝嘉靖皇帝的皇后。嘉靖皇帝我们很熟悉了,此人的封地在今天的湖北钟祥,本来他跟皇帝无缘,无论如何也当不了皇帝的。可是命运就是这么奇特,明武宗朱厚照玩了一辈子,突然暴毙,没有留下任何子嗣。他的母亲张太后合议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决定拥立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位,史称嘉

  •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种做法能解决藩王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藩王进京,明朝藩王每年需要进京吗,明朝王爷进京藩王出京

    什么人能成为藩王?宗室成员、功臣以及势力首领。朱元璋在公元1370年建立了藩封制度,这个藩封制度是借鉴了以往的各种分封才制作而成的。在藩封制度实行之后,朱元璋先后将自己的儿子们和一个孙子分封在了各地,比如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是北平;十子朱檀封为鲁王,封地兖州。朱元璋为何建立封藩制度呢?他的初衷是为了

  • 明朝兵败,皇太极提出议和,为何崇祯不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崇祯与皇太极比较,崇祯和皇太极哪个死得早,崇祯和皇太极的关系

    明朝兵败,皇太极提出议和,为何崇祯不同意?崇祯和所有的亡国之君都不太一样,他统领国家17年,虽然勤于政务,殚精竭虑,但最终却没能挽回国家衰亡的局势。其实也不是没有给过他中兴的机会,只是崇祯却没有利用起来。1642年,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局面,明朝已经岌岌可危,这个时候,满清却提出议和。崇祯听到虽有怀疑,

  • 历史打假第6集:明朝火器领先世界200年,鸦片战争清朝阵亡3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鸦片战争历史资料视频,鸦片战争资料解析,鸦片战争明朝火器

    今天为大家打假的谣言发生在明朝与清朝,传播率较高。老规矩,3分钟搞定!明朝火器领先世界200年谣言: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军队进入京城在清军的某个仓库里发现了一批封存了200多年的火器,根据调查发现是明朝末年制造的,更为关键的是,这批火器竟然比他们英国的装备还要先进!正史:根据昊童了解,明朝火

  • 关于明朝最大的谎言,相比于清朝,很多人都承认自己误解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真实的明朝被清朝篡改,各个朝代对明朝的评价,清朝皇帝和明朝皇帝

    明朝有位皇帝叫做明仁帝,他在位时间很短,仅有十个月。当他上位的时候,有位名叫李时的大臣,说他只知道美女,贪恋美色,不关心国家大事,父亲去世也不知道守孝。皇帝一听,十分生气,就采用廷仗的手段来惩罚他。这个大臣就被当着众大臣的面,扒光了衣服,被人用仗来指责。李时受到了屈辱,颜面尽丢。可是,他对皇帝说出这

  • 此人杀死清朝皇帝,却被明朝凌迟处死,部下17代为其守墓4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的战神杀死清朝50余将领,清朝杀了明朝皇族多少人,清朝杀明朝官员

    在中国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大明王朝风雨飘摇,首先因为天气原因,当时明朝遭遇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小冰河时期,导致粮食减产,颗粒无收,百姓民不聊生,没有饭吃,很多人都起义造反,这就形成了不少流民,李自成,张献忠就是靠着这些流民聚众为寇,动摇了大明王朝的根基,除了内忧之外,北方的女真部落也迅速崛起,他们直接威胁

  • 刘罗锅告老还乡,乾隆为何说宫灯歪了呢?有何寓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罗锅告老还乡宫灯歪了,刘罗锅和嘉庆关系,刘罗锅与乾隆最后一次对话

    2、深层的含义,是说刘告老还乡基本退出官场,那就是电影的主题中体现的:刘庸跟和砷之间正义和奸诈的平衡被打破,宫灯代表的皇室3、那个时候刘罗锅很老了,皇上想看看刘罗锅腿脚是否灵便。还可不可以爬上去。有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味道!4、看谁能真正的扶佐大清的江山社稷。乾隆说:灯歪了。大臣们就说:是歪了

  • 清朝人口为何出现爆炸式增长,从7000万猛增到4亿多,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人口为何从7000万猛增到4亿,清朝人口激增原因,清朝人口为何能从7千万增长到4亿

    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共有两千多年,而在这期间出现过近百个朝代,这也就意味着平均两百年左右就有一个新兴的政权,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必然会出现战争,这种情况也导致古代的人口一直偏低,偌大的华夏大地很多时候只有几千万人,若是有大规模的战争爆发甚至很有可能不足千万。虽然在宋朝时期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可也

  • 清朝灭亡111年,为何如今还有人守皇陵,他们是谁,谁来发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有这样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一般世代传承,拿着朝廷固定的饷银又过着闲云野鹤的清闲生活,而且还很富有荣誉感,他们就是守护皇家陵墓的守陵人。按说封建时代结束后,守陵人这种职业应该消失才对。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如今距离清朝灭亡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清朝的皇陵依然还有很多人在守护,那么他们又是什么身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