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说她立三岁溥仪为帝,于公于私三全其美,真实原因其实很尴尬

慈禧说她立三岁溥仪为帝,于公于私三全其美,真实原因其实很尴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36 更新时间:2024/2/7 14:51:43

她喜食荤腥肥腻,爱吃烤鸭羊肉大荤大腥之物,从不忌嘴,不论是宫廷御点,还是街头巷尾的小吃,只要听说好吃,一定要弄来尝尝。传统面点小吃重油重糖,吃多了更容易加重肠胃负担。

十月初十,是慈禧的74岁生日,虽然还在腹泄,可她兴致极高。还是大肆操办,各种庆典一个接一个,参加庆典也很累人,酒宴都是大油大荤,慈禧还吃了很多不消化的乳酪,终于撑不住,病倒不能上朝了。

这个权力欲爆棚的女人,对权力恋恋不舍,病了还不知休养,躺床上还在批大量奏折,所以病情很快加重,用膳时突然昏倒,太医紧急抢救了很久才醒过来,慈禧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连夜召见朝堂重臣交代后事。

最重要的当然是皇位的人选,光绪没有子嗣,可以想象,无论是皇室宗族还是拥有实权的大臣们,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大权在握的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一向与袁世凯走得近,慈禧怕两人联手发生政变。以查看陵寝为由,将奕劻支出北京,又将段祺瑞的北洋军调离京城,把心腹铁良的部队调入京城接防,用来防袁世凯。

做好准备后,慈禧就秘密召见军机大臣世续和张之洞,征询为光绪帝立嗣的意见。她的想法是立溥仪为帝。

张之洞一听就反对,溥仪只有三岁,大清已经是个烂摊子了,立个娃娃皇帝有什么用?他提议不如直接立溥仪的父亲,25岁的载沣为帝,皇位继承,本来就是父子相传或者兄终弟及。

所谓征询意见,不过是个幌子,慈禧心里早就打定好的主意。她说 ,以溥仪为帝,仍令载沣主持国政,则公义私情两方面都没有遗憾了。

慈禧嘴里立溥仪为帝,所谓的三全其美。

一、溥仪血统高贵,立他为帝,光绪慈禧都很满意。

溥仪是乾隆五世孙,咸丰的侄孙,因为同治和光绪都没有儿子,在溥字辈里,他与咸丰血缘关系最近。

溥仪又是光绪的弟弟载沣的儿子,载沣与光绪感情不错,溥仪是光绪的侄子,听说立溥仪为帝,光绪很高兴。

慈禧过继了荣禄的女儿幼兰做养女,溥仪既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孙子,还是幼兰的儿子,从慈禧自己角度讲,溥仪是她的姨侄孙,外孙,这个人选两边血缘上都顾到了,光绪慈禧都很满意。

二、溥仪是光绪和同治的晚辈,可以过继给同治做儿子。

同治死时没有儿子,慈禧也没有给他过继子嗣,这也算是慈禧的一块心病,如果再立与同治光绪同辈的载沣,同治还是无后,慈禧必须在自己活着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 不然,“终无以对死者”。

其实光绪也没有儿子,也面临绝后的问题,可是慈禧没打算管,还是张之洞提出让溥仪“兼祧”同治和光绪帝,光绪帝才算有了后。

三、载沣在年轻一辈中算是有几把刷子的,尤其是不可能为袁世凯所用

慈禧最怕袁世凯搞政变,从袁世凯重组内阁,逼溥仪退位,自己复辟来看,慈禧的担心是没错的,她让载沣做摄政王,是因为载沣不可能为袁世凯拉拢利用,一点她也没有弄错,载沣一摄政就想处死袁世凯,因为担心引起兵变,最终只解除了他的兵权。

载沣这个人,性格来看宽容,开明,在清朝还能对蒙古、满洲等地有绝对统治力和影响力的情况下,能够顺应民意选择退位,这个身材襟可以说超越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避免了中国的分裂。孙中山对此也是颇为赞赏。他很懂得放弃幻想,认清现实。周恩来总理也称赞他在关键的时刻,坚持民族大义。

溥仪退位后又在伪满国当了皇帝,载沣以为是复辟成功,高高兴兴跑到长春去看他,结果跑去一看,发现是给国外人做傀儡,很生气,国外人给溥仪定了个兰花“御纹章”,他指着“御纹章”说兰花那是无根之物”我喜欢稻花。杏花也不错,东到黑龙江,西到帕米尔,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

他非常反对溥仪当伪满皇帝,国外人和溥仪想把他留在东北,让他做伪满高官,他装病坚持回北京。

立个三岁的孩子当皇帝,简直是儿戏,慈禧立溥仪为帝,载沣摄政,其实只有两个尴尬的理由

一、贪权,先为了能听政造成儿子无后,到临死也舍不得放权,

她的儿子同治帝死时无子,同治是载”字辈。他死了以后,应当是“溥”字辈来继承。合适的人选只有道光的长孙溥伦,但溥伦已经十七岁了,清代规矩最迟十八岁亲政,这样慈禧就不能听政了。于是她过继了妹妹三岁的儿子为养子,立为皇帝,就是光绪,自己以太后身份听政。

同治无子,按古人规矩不能让其绝后,必须过继子嗣以承继香火,可是光绪与同治同辈,不能过继,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慈禧情愿自己的儿子无后,一直到临死才匆忙立溥仪为帝,过继给了儿子。

她虽然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以为多少还可以拖些日子,下诏让溥仪好好读书,摄政王暂理国事,却要求军国大事,还要报她决定,真是不死不放权。

二、祸国殃民的事情做太多,怕死后被人清算,载沣人宽厚老实,不会干这事儿。

武则天临死,把皇位还给李唐,去了尊号,只以皇后身份与李治合葬。武三思后来被掘坟鞭尸,如果武则天一意孤行让武三思或武家子弟继位,她会不会被清算就不一定了。

慈禧在位,中国丧失了5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她难辞其咎,于是留下诏书不许女子干政,不许太监专权,就是为自己洗白,她不想女子干政,自己干政是没有办法,“谓余垂帘数次,不知者或以为贪权,实则迫于形势,不得不然也。”意思是说,我虽然三次垂帘听政,不知道的人以为我是贪权,但我实在是由于形势所逼不得不这么做。

载沣人品不差,但对政治没多大兴趣,才干不足,人太老实没用,完全是被慈禧赶鸭子上架,硬推上去的,袁世凯一上台,几乎是立刻把他赶回家了,毫无还手之力,举几件事做例子。

他被袁世凯赶出朝廷,年幼的儿子被袁世凯掌控,能有什么好结果?从宫里出来的路上,他就开始一路嚎哭,马车夫和路人都听到了。哭够了回到家,对福晋说,不当摄政王,也好,可以不操心专心抱孩子了。

隆裕太后去世后,端康太妃地位最高,也想弄权,可是正值青春期的溥仪觉得隆裕太后都没管过他,一个太妃凭什么管他,终于与端康太妃发生了大冲突,坚决不认错,于是端康太妃把溥仪的生母祖母找来,毫不留神痛斥了一通。溥仪的生母当晚就吃了鸦片,第二天就死了。

载沣怕溥仪知道真相后,又要大闹,骗他说生母是绞肠砂发作而死,直到很多年后,弟弟溥杰才告诉溥仪真相。

载沣喜欢的生活是读书,看戏,学天文学,过点恬淡娴静的小日子,溥仪说:如果能生在新社会,他会在天文台高高兴兴看一辈子星星。

慈禧立的溥仪的主要原因溥仪有那拉氏的血统,载沣人老实宽厚,不会干清算她的事。

一边下诏不许女子干政,一边又称国家大事,要与太后商量作主,说一套做一套。

她自己执掌帝国大权47年,宠信太监安德海、李莲英,立这样的诏书,简直是打自己脸,更奇的是,她遗诏里又要求摄政王处理国家大事,要与太后商量。

所谓的太后,是指的隆裕太后,隆裕是她哥哥的女儿,嫡亲的女儿,老实本份,慈禧一点也看不上她,可是是自己的亲侄女,绝对的自家人,所以她又留下这样的诏书为其撑腰,给自己娘家留条路。

不过这样自相矛盾的遗诏没有用,隆裕对人事任免不满,提出异议,大臣们说,太后颐养天年就好,国家大事不要干政,隆裕哑口无言,无论慈禧如何打算,历史变革和社会发展,是个人拦不住的,烂透了的大清很快亡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2014年,清朝格格去世,曾因川岛芳子入狱,晚年透露:我不曾怪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川岛芳子生气之谜,四川川岛芳子死亡原因,满清格格评价川岛芳子

    2014年,清朝最后一位格格在北京一家医院去世,她的去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有人指出她就是特务川岛芳子的妹妹金默玉,年轻时曾因为姐姐是特务而被抓捕入狱。金默玉据金默玉的亲人透露,金默玉对于当年受姐姐牵连一事,从没有抱怨过,晚年在谈起此事,也是非常从容,她说:“对于我的遭遇和姐姐相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 让人意想不到的名人关系,李鸿章嫁女,女婿的后代更是一代名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鸿章后代简历,李鸿章的后代有没有名人,李建红是李鸿章后代吗

    1888年的晚清时期,作为权倾朝野的重臣李鸿章要嫁女儿,自然让整个京城为之轰动。所有人都在好奇,是什么样的人物可以娶到这位重臣家的千金呢?可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新郎官居然如此的普通,不仅年纪大女方20多岁,甚至早已经娶了媳妇,在朝廷中更是无权无势。 所有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朝廷的如此重臣会把女儿嫁给

  • 让4个皇后48个妃子陪葬,康熙不嫌陵墓拥挤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死后妃子陪葬吗,康熙后妃没有陪葬的死后葬在哪里,康熙48个妃子陪葬都是自愿的吗

    康熙的景陵 景陵,位于清东陵片区,是康熙和他的皇后、妃子们埋葬之处。年少登基的爱新觉罗玄烨,一不小心成了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这一生除了文治武功外,康熙与后宫女人之间的那些事,也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康熙全传》记载,康熙帝后妃中,贵人以上者有49人,册封在册的后妃有67人,而那些身份低微的

  • 比邢道荣还能吹牛的3个大将,关羽赵云分别斩一人,一人遗臭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三国时期也有很多爱吹牛的大将,他们口才着实不错,有的甚至可以和诸葛亮较真,和赵云比武。这看起来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事实上,却是真正发生的,真实存在的精彩历史片段。是谁敢跟诸葛亮较真儿?敢挑战赵云呢?此人正是邢道荣,此人乃是零陵太守之子刘贤手下大将,他一出场便是质问诸葛亮:“反贼安敢侵夺我

  • 秦朝灭亡时,一位将军的后代分家自保,不料造就了2个千年豪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朝灭亡名将去哪了,秦朝灭亡后百万军队去哪了,秦朝灭亡后有多少军人

    秦统一六国,王翦是立了大功的,在六国国家的灭亡战争中,只有一个国家王翦没有参与,其他的国家都是王翦和他的儿子灭了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王翦,秦统一六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或者是其他国家统一它。由此,他被后人称为战国后期的“四大名将”之一。但是,秦国并没有支持多久,秦始皇死后,胡亥故作非为,把秦朝很快推向

  • 此人才是真正三国第一武将,吕布、张飞、关羽都远远不如不值一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吕布谁最厉害,张飞关羽吕布谁最厉害,三国中能硬刚吕布的十大猛将

    三国时期,能人辈出,武将纵横驰骋,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奉先,有万人敌的关羽、张飞,也有恶来典韦、虎痴许褚,谁是三国第一武将?这个问题是广大三国爱好者都热衷的。有一种公认的说法已经形成,那就是吕布。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凭借着在《三国演义》的前半部分的高光表现,凭借着一人单挑刘关张,一人力战曹营六将的

  • 汉献帝直到退位时才告诉曹丕惊天秘闻:衣带诏其实是场可怕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旧版曹丕废掉汉献帝,曹丕杀了汉献帝吗,曹丕是怎样废掉汉献帝的

    这看似普通的事件,背后有着一个极其可怕的阴谋。有关“衣带诏”背后的一些秘密,汉献帝直到退位的时候才告诉了曹丕,这背后的阴谋究竟是什么呢? 一、何为“衣带诏”事件? 说起《三国演义》,在这部小说所描写的史实中,有一件“衣带诏”事件,其顾名思义就是:藏在衣带之间的秘密诏书。在这部的书中,曹操的个人形象尤

  • 跟曹操学管理:兵不在多,在精(团队)!将不在勇,在谋(战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讲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曹操团队管理的精髓,曹操的管理思维

    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经典之战,曹操凭借7万兵打败袁绍70万,一举奠定自己的地位,成为一代雄主,对此,曹操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原因——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

  • 司马懿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谁?小女婿文武双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懿女儿,大乔是司马懿的女儿吗,司马懿有几个儿子和女儿

    一、荀霬荀霬(yì),字号不详,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荀霬的祖父是著名谋士荀彧,而他的父亲荀恽则迎娶了魏武帝曹操的女儿安阳公主。因此,荀霬是曹操的外孙。虽然荀霬的父亲荀恽和魏文帝曹丕关系差,但荀霬作为外甥受到曹丕的宠待,官至中领军,死后追赠骠骑将军,谥号贞侯。荀霬成年后,迎娶晋宣帝司马懿和宣

  • 张飞遇害时,为什么一直守护张飞的“燕云十八骑”都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飞有燕云十八骑吗,张飞的燕云十八骑有多么厉害,张飞的燕云十八骑在历史上存在吗

    而在三国时代,优秀的将领身边也会有亲兵的身影。单拿刘关张三人来说,他们每个人就都有自己的亲兵。比如刘备身边的白耳兵、关羽手中的校刀卫,以及张飞身边的燕云十八骑,都曾在演义中有所描写。而我们从这三人亲兵队的名称上也不难看出,这些亲兵队在命名上也都与自己的将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刘备双耳垂肩,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