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君主世系——楚国篇

战国七雄君主世系——楚国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442 更新时间:2024/2/4 10:29:39

[var1]

楚国的始祖或谓高阳,或谓颛顼,或谓祝融,鬻熊在商衰周兴时,审时度势,率族及时投靠周文王,是楚国的最早缔造者,到熊绎时,周成王封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姓,居丹阳,从而正式建国,开始了“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

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大肆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到楚庄王时,称霸中原,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在和晋国不断争霸之际,两国渐渐不堪重负,楚康王时弭兵之会平分中原霸权。春秋晚期曾被吴国攻占都城,几乎覆亡,国势大衰,开始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国力,直到战国时期的的到来。

战国时期君主世系以三家分晋时间(前403年)开始。

楚声王(?-公元前402年)

前408年—前402年在位,芈姓,熊氏,名当。楚简王之子。又称声桓王。

主要生平:无能错乱,穷兵黩武,社会动荡不安,国事积弊日深,最终为盗所杀。

声王六年,盗杀声王。

[var1]

楚悼王(?-公元前381年 )

前402年—前381年在位,芈姓,熊氏,名疑(一作类)。楚声王之子。又称悼哲王、悼折王。

主要生平:即位时楚国处于一种被逼的窘境,连连被三晋挫败,立志振兴楚国;任命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削减大贵族的特权,制定明确的法令,对大臣的权力进行限制,整顿吏治,积极开发边远地区,改革军制,“要在强兵”,奖励耕战;平百越,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瓦解了三晋联盟,楚国从一个贫弱挨打的大国,变成了一个富裕、强盛的大国。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诸侯患楚之强。

[var1]

楚肃王(?-公元前370年)

前381年—前370年在位,芈姓,熊氏,名臧。楚悼王之子。

主要生平:吴起被杀后以伤害悼王的尸体之罪来收捕作乱贵族七十余家,并处以三族之刑;对外妥协退让,未主动出击,采取了休兵息民的政策,筑扦关,防御蜀国,连番大战进犯的魏国。

十年,魏取我鲁阳。

[var1]

楚宣王(?-公元前340年)

前370年—前340年在位,芈姓,熊氏,名良夫。楚悼王之子,楚肃王之弟。

主要生平:对外是极其谨慎,继续采取休兵息民的政策,一方面保持实力,不轻易出击;另一方面抓住有利时机,攻城略地,开拓疆域,开创楚国的宣威盛世;自汉中南有巴、黔中,正式发兵灭亡陈、蔡,攻取魏国多片土地,收容齐将田忌。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var1]

楚威王(?-公元前329年)

前340年—前329年在位,芈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

主要生平:继承其父楚宣王救赵伐魏与开拓巴蜀的格局,继楚悼王以后,使楚国国势发展最强的君王;大军伐齐,进围徐州;攻破越国,开拓巴蜀;楚国在楚威王手上是战国时期的顶峰,显赫一时,经济、军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疆域也得到了较大的扩张。

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

[var1]

楚怀王(?-公元前296年)

前329年—前299年在位,芈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

主要生平:曾破格任用屈原进行改革,但变法半途而废;击败魏国,夺取八城;五国联盟,合纵伐秦;灭亡越国,拓境江东;丹阳、蓝田之战,损兵折将、痛失汉中,元气大伤,从此楚国由盛转衰;垂沙之战,四国伐楚,楚国大败;庄蹻暴郢,发生严重内乱,楚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武关会盟,秦王逼迫怀王割让巫郡和黔中郡被拒后被扣押咸阳,最终客死于秦,使得楚人对秦国拥有极大的仇恨。

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var1]

楚顷襄王(?-公元前263年)

前299年—前263年在位,芈姓,熊氏,名横。楚怀王之子。

主要生平:为太子时在秦、齐两度为质;楚怀王被扣押后继承王位,与秦国断交不久复结友好;计划攻取周王室最终放弃;五国联军伐齐时趁火打劫,夺取淮北;秦国毁约被白起接连大败,丢失国都郢都,西部疆土全部丧失,先王陵寝被毁,迁都陈都,后收复秦国攻占的楚国长江沿岸十五邑设置郡县,抵拒秦国,楚国也进一步衰弱下去了。

顷襄王遣使於诸侯,复为从,欲以伐秦。

[var1]

楚考烈王(?-公元前238年)

前263年—前238年在位,芈姓,熊氏,名完,又名元,楚顷襄王之子。

主要生平:为太子时在秦为质,在春申君黄歇帮助下逃归楚国并顺利继承王位;迁都寿春,与赵结盟,派遣大军救赵;灭亡鲁国,组织合纵,共谋讨伐秦国,但被秦军所败,害得周赧王债台高筑;奉行“亲秦附秦”路线,三晋被秦国接连创伤,形势对楚国日益不利;国事被春申君日益架空。

考烈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

[var1]

楚幽王(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28年)

前238年—前228年在位,芈姓,熊氏,名悍,又名悼,楚考烈王之子,一说是春申君之私生子。

主要生平:即位时李园刺杀了春申君,掌握了楚国大权,被任命为令尹;秦国联合魏国,对楚国发起攻击,无功而退;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位愈演愈烈,进一步加速了楚国的灭亡。

九年,秦灭韩。

[var1]

楚哀王(公元前266年-公元前228年)

前228年在位,芈姓,熊氏,名犹。楚考烈王之子,楚幽王同母弟,昌平君异母弟。

主要生平:在位仅两个多月,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客杀死,其母王太后李嫣也被杀,舅舅李园家满门抄斩。

九年,秦灭韩。

[var1]

楚王负刍(?-?)

前228年—前223年在位,芈姓,熊氏,名犹。楚考烈王之子。

主要生平:袭杀楚哀王,自立为楚王;力主抗秦,前226年秦军伐楚,以项燕为帅大破二十万秦军,杀秦军七个都尉,收复失地,袭击故都郢即秦之南郡;后王翦率兵六十万攻楚,倾全国之力拒秦,可惜兵败,寿春被破,自己也被俘虏,楚国至此灭亡,此后下落不明。

王负刍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var1]

末代楚王(?-前223年)

前223年在位,芈姓,熊氏,名启。楚考烈王之子。秦国丞相,秦始皇的表叔兼姑爷爷,末代楚王。

主要生平:受封为昌平君,仕于秦,为秦庄襄王、秦始皇之臣,平定嫪毐之乱,任相邦;前225年反秦于陈郢,趁势西进深入至原韩国境内;楚王负刍被俘后被拥为楚王继续反抗秦国,秦军最终击败楚军,兵败身亡,项燕自杀,楚国彻底灭亡。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var1]

楚国自西周年间正式建国,历经800余年,历史悠久,疆土辽阔,国势长盛不衰,是南方的大国,春秋时期与齐、晋诸国争霸,到了战国楚怀王时期,还是“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然而,由于政治守旧没落,拒绝革新,抱残守阙,消极“合纵”抗秦,再加上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最终不断被秦国蚕食,虽然最后奋起反抗却无济于事,于前223年被秦国灭亡,留下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言。

更多文章

  • 要是没有三家分晋,那统一中国就根本没秦国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家不分晋秦国有机会吗,晋分三家,秦国统一后的电视剧

    [var1][var1][var1]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var1]强

  • 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春秋二宝:和氏璧、随侯珠,今安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和氏璧的样子,简要介绍和氏璧的故事,赵王的和氏璧是从哪里弄来的

    和氏璧与随侯珠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珍宝,并称为“春秋二宝”或“随和”。和氏璧的由来:和氏璧最早见载中国东周末年著作《韩非子·和氏第十三》:楚国人卞和在楚地的山中发现一块外裹岩石的美玉,他将这块玉献给当时的君主楚厉王,而楚国王室认为和氏贡献的只是一块石头,欺骗了君王。于是楚厉王下令将和氏左脚砍去。厉王

  • 荆轲刺秦王,樊于期为何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并非不怕死,而是迫不得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荆轲刺秦王樊于期,荆轲与樊于期的故事,樊于期简介

    [var1]那么樊於期为何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难道他不怕死吗?背后的真相是什么?首先可以确定樊於期并非不怕死,如果他真的不怕死,当初也就不会抛弃亲人家族畏罪叛逃至燕国。按照秦国的连坐法,樊於期的亲人和家族会因他反叛秦国而受到牵连,樊於期身为秦国将领不可能不知道这条秦律,而他却选择抛弃家人亲族逃往到燕

  • 战神白起在长平之战立下大功后,为何反被秦王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白起为何被秦王赐死,长平白起,大秦帝国白起攻长平

    [var1][var1]白起还有一个称号叫:“人屠”。他直接或间接杀的人占到了战国死亡总人数的一半左右(200万占了100万),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但谁也没有想到:立下如此大功的白起,却在长平之战后,再也没有登上过战场,等他想再次上阵杀敌的时候,他却被秦昭襄王赐死了。对于这样一位杀神、六国的克星,秦

  • 战神李牧让匈奴数十年不敢南下,镇的秦军无法攻入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牧赵国名将,赵国李牧最后结局,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

    [var1][var1]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他与匈奴的对战,他在北境的时候,主要任务就是防备匈奴,他订出规章说,如果匈奴入侵,必须收拢人马,退入营地固守,胆敢出击者斩首,于是匈奴就认为李牧胆小,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李牧胆小怯战,其实李收一直在麻痹敌人,积攒实力,但是赵王对他不满,换了一个人代替他,结果来

  • 韩复榘在酒桌上给张宗昌让座,张随口说了几句话,没几天被韩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宗昌和韩复榘,张宗昌的个人资料,张宗昌和武则天母女的关系

    事情发生在1932年8月份,东北军阀张学良通电华北地区各大驻军军长和高级领导赶赴北平参与相关会议。当中,作为军事将领包括张宗昌、石三友、于学忠、万福麟、宋哲元、韩复榘等人如约而。[var1]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华北各区域的军队将领,唯独张宗昌和石友三空有司令名号,却无兵力。两人得以参加这次将领会议,全因

  • 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是哪个国家?赵国还是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在消灭着战国六雄的过程当中,有的国家被灭得非常容易,也有的国家会变得非常困难,但总的来说凭借着秦国长达百年的积累和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最后都将他们彻底一统。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看看哪个国家被灭得比较困难,哪个国家被灭得特别容易? 我们首先来看哪个国家被灭的很难——在我看来毫无疑问应该是战国六

  • 秦国为什么会有“虎狼之国”的恶名,并非因为杀人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为什么能成为虎狼之邦,秦国虎狼,秦国的黑历史简介

    [var1]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大家试想当年横行天下数十年的魏武卒,尤其是在吴起统帅之下的魏武卒,也是杀敌无数,不间断地攻打掠夺邻国。但当时的魏国并没有得到虎狼之国的恶名,为何会独独秦国得此恶名。在中国的古典文化中,虎狼者,无信也;秦国之所以被称为虎狼,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秦国多次失信于天下。

  • 楚国国君为什么要自立为王?历史上的楚王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楚国历代最强楚王,楚王为什么离开楚国,楚国有几个楚王

    [var1] 楚王,即楚国的君王。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国君的称呼;汉代以后则是皇帝分封的,与“秦、晋、齐”并列的最大的王爵之一。文学作品中,多指梦遇巫山神女的楚怀王或楚襄王。 楚国是周天子分封的一个诸侯国,最早是子爵。楚国发展到第六位国君熊渠的时候,一方面周王室衰微,另一方面,楚国发展壮大,熊渠觉得

  • 老板不信任自己咋办?战国纵横家张仪给出了最佳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纵横家张仪,张仪说服技巧,张仪如何玩好战国

    从最早秦穆公时的百里奚,到秦孝公时商鞅,秦惠王时的公孙衍、张仪,统一大业前去秦国弄奇货可居的吕不韦,还有最后秦始皇时代,以硕鼠闻名的李斯。春秋战国大才俊杰,出入秦国者数不胜数![var1](人才最关键)这群人皆当时人精,也深知战国时代最后的走势,进而在识得时务后成就了一翻作为,可结局却各有不同。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