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问鼎中原,是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还是等来了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国问鼎中原,是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还是等来了千古一帝秦始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73 更新时间:2024/1/19 21:18:09

秦国先祖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干将。与蛮族杂居的生活令秦人的战斗力强盛。公元前821年,由于秦庄公击败犬戎,勤王有功,遂被周宣王封为西垂大夫。自此,"秦嬴"家族开始从边缘者踏上逐鹿中原的伟业里。

有人说,秦国能后来居上最终问鼎中原主要还是归结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不仅赐给他们易守难攻的关中之地,与犬戎杂居更使得他们变得勇猛异常。

但也有人提出,即使有万般优渥的条件,自身不知努力珍惜也不过枉然,且看齐楚,论条件他们的地理环境与实力并不弱于秦国,然而奢靡浮华终究将他们掏空。更何况秦国等来了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他的到来是秦国的运,更是他国的噩梦。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从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var1]

一、艰苦的生存环境给了秦发展空间与磨砺

1其一与犬戎杂居不进则亡

若是追根溯源,秦国的开局真算得上极其艰苦。自殷商起,秦人的先祖便世代居住在与犬戎交界的地方。

不仅土地荒芜不似中原地区富庶,还要时刻与凶悍的犬戎战斗。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秦国都是远离中原舞台的边缘者,其他诸国都将其视作蛮夷。直到秦庄公勤王有功,获得了天子的许诺,才轰轰烈烈地开自身开疆拓土的进程。

秦人与犬戎的战斗是一场不进则亡的死战,因为资源匮乏除了战斗没有任何办法,当时的秦人也不可能进入中原获取资源,如果他们与犬戎战斗失败除了灭亡没有任何后路。在最初的战斗里,秦人会有些不敌犬戎,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念迫使他们不断成长。

[var1]

终于,他们练就了铁血的体魄与勇猛战斗的精神。这样的战斗能力成了他们后来征战天下的大杀器。

2其二在腥风血雨中逐渐强大

孔武有力,不过能得一时风光。秦国能够不断崛起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他们虽然不受中原文化欢迎,却积极向中原文化靠拢。这使得他们并不会只为一城一池的胜利而满足。他们不似犬戎那般短视,只要物质得到满足便不思进取了。

对于中原的富庶与威严,他们充满了向往与渴望,这样的渴望令秦人也要像中原诸侯国那般建立自己强大的国家。在得到周天子许诺的土地空头支票后,秦人们便理直气壮地开启腥风血雨模式,不仅击退了犬戎蛮族,更向巴蜀之地进发。

[var1]

别的国家的臣民或许会计算战争的折损与危险,若是能安稳度日绝不愿招惹战事。可是秦人不同,他们本身的生存环境不佳,战争夺土是他们唯一前行的方向。

比起畏惧,他们更享受征战掠夺的畅快,如此的战争惯性也是由一代代的秦人血脉相承而来的。与秦国疆土一起扩张的还有秦人汹涌的野心。

二、秦国君臣的努力铸就了最终的统一

1其一秦国贤君辈出

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如同一个国家无法决定自己的开局一样。这是命运,无法改变。但是行走在命运中的人始终有选择与改变的机会。秦国的开局若是放在一些心智软弱的人手上,或许就没有最后的一统天下了。

毕竟,并不是人人都能坚定信念,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才是人生常态。然而命运格外眷顾秦国,给了它艰苦的磨砺,又赐予它诸多敢于革新的贤明君主。

[var1]

秦孝公大胆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严苛的法制之下,使得君权集中,硬生生将秦国从贵族腐败的深渊里拉了回来。便是这项变法令秦国开始超越其他国家。虽然齐国与楚国都深知贵族阶层腐败的危害,但终究没能如秦国那般幸运革新成功。

秦惠文王更是一统巴蜀,彻底绝了秦国进军中原的后患,并且拥有了富庶的补给地。再到千古一帝秦始皇,不谈他的雄才伟略,单凭他在其他君王安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贪图享乐时敢去想一统天下这样的惊天伟业就足以睥睨众生。

虽然很多人说秦始皇的胜利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但若不是这般气魄的秦始皇,天下未必会迎来统一,坐上宝座的也未必是秦国人。

[var1]

2其二秦国能臣辈出

秦国的先人用生命热血打下了不错的家业,后来继承的子孙里也不乏能人辈出,终使得秦国越发强盛。反观其他国家不是变法失败,就是陷入皇权斗争,不断内耗。而秦国却如有神助总能快速地拨乱反正,使得整个国家的运行始终在轨道上。

大胆启用商鞅变法最终取得改革胜利,后以张仪的连横谋略击溃其他诸国的合纵,范睢的远交近攻可以说是秦国外交征伐上至关重要且浓墨重彩的一笔。

[var1]

秦国不仅广贤士采纳到极其重要的治国策略,更拥有大量军事才能卓越的将领,尉缭、白起王翦都是对秦国立下汗马功劳之人。

这些文人武将里不乏被他国排斥来到秦国谋生的人,在秦国他们受到极高的礼遇,君臣一心才能带领着国家稳步前行。否则,猜疑丛生互不信任的情势下如何能推动各类大胆创新的改革与举措。秦国的统一从来不是某个人的功绩,那是一代代君臣赤诚同心的必然结果。

三、为何战国七雄中秦国能赢得最终胜利

1其一在边缘化的环境里逆向生长

秦国能够赢得最终胜利,表面自然是通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采取了正确举措使得国力强盛的结果。深究起来,还是源自秦国的危机感与能动性。

[var1]

秦国的危机感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与蛮族杂居的生存环境迫使他们不断强大,另一个是源自中原文化对自身的疏离。正是因为秦国处于两种文化环境的交界处,才会生出自己不属于任何一方的危机感与失落感。

人们常说不在沉默中灭亡,便在沉默中爆发。没有不渴求生存的存在,秦国在边缘化的环境里自然选择爆发。不似其他中原之国间的亲厚与关联,秦国知道即使自己一点点强盛起来与其他诸国建立关联,这些国家与民众都不会与自己亲厚。

秦国的自卑感让它走上了极端,那就是极端地自信直至自负。秦国的统治者们一直是带着先人的自卑与自负走下去的,他们觉得若是将自己的弦放松些,可能会立刻迎来覆灭的危害。

[var1]

虽然并不是每任君主都是那般英明神武,但整个秦国始终笼罩在不进则亡的危机意识里。或许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味,而战火纷飞的时代,这样的意识的确成就了秦国。

2其二年轻的秦国不受礼教桎梏

正因为秦国远离中原文化辐射范围,虽然向往中原的富庶与正统地位,但是秦人却未受诸多礼法的桎梏,反而是经年累月的战斗让他们学会实事求是,简化生活不喜繁文缛节。所以在齐楚两个强国里未能推行下去的变法,在秦国完成了。

虽然后来为了平息商鞅变法给贵族们带来的怨恨,秦惠文王选择牺牲了商鞅。但君主的集权制度已然在秦国确立,这为后来秦国重大举措能推行奠定了厚实基础。而齐楚却因为贵族礼法的纠缠拖累最终命丧秦国之手。

[var1]

也正是因为秦国的不拘一格,才使得诸多人才纷纷投入秦国门下,相比其他国家阶层的森严与打压,秦国是一个绝对有发挥余地的舞台。在武将的激励方面,秦国更是敢开先河,秦国的军功制让秦军成为其他诸侯国眼中的地狱军队。

厚重的文化自然是一个国家的瑰宝,但不可否认地是太执着其中的国家很难完成改革,因为他们有太多的顾忌与不得不遵守的规矩。

3其三天命之主落于秦国

提到秦国统一,自然是不能绕过那个真正完成伟业的秦始皇。将统一天下提上章程并且一步步坚定完成的人便是他。他的雄才伟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的人猜测秦始皇会走上这条无人敢走的路源自他悲惨的童年。

[var1]

身为秦国质子的他在赵国受尽欺凌,看尽人间惨淡与凉薄人情。所以,他的性格刚毅决绝甚至带着不可名状的报复心理,仿佛全天下都亏欠他一般。也正是如此,他做事的手法很残忍,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是他的信条。

或许,当他从孱弱的孩子一步步走上秦国宝座的那天起,他领悟到任何遭受欺辱的人都有复仇的心思,落魄少年的翻身是欺凌者的噩梦。

所以为了让自己远离这样的噩梦,彻底的打压与征服才是最佳手段。如同成吉思汗降临蒙古草原一般,秦始皇亦是天命之主,仿佛冥冥中注定被派往人间一统天下。

四、总结

秦国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离不开几代人的辛苦经营,这令他们逐步变得强大。然而这天下根本不缺少强大者。如同这世间根本不缺少有才华的人一般。有能力只是成功的基本要素,能在波谲云诡的局势里躲过层层危机与封锁,有秦国的努力更有时运的加持。

更多文章

  • 战国最牛猎头,先售卖自己再猎天下英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诚揽天下英才,猎头英才,战国七大顶级人才

    猎头是什么?今日看,就是接受企业委托,给企业找寻人才的机构和个人。猎头之所以存在,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好的企业,不惜血本找寻优质的人才,进而壮大自己。人才人才,无论干什么,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这观念,古今皆同!由此,才有了一个数千年前猎头的传奇故事。这人就是战国时候的燕国大臣郭槐。[var1]战国时代,无

  • 坑死廉颇,陷害李牧,春秋四大名将竟然有二人死于此小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牧与廉颇谁厉害,李牧廉颇关系,战国四大名将李牧

    廉颇,李牧。从小我们了解廉颇这位春秋名将,负荆请罪将相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长平之战赵括换廉颇致使长平四十万军队坑杀,赵国急转直下走向灭亡。那么,能和白起王翦廉颇并称四大名将的李牧,又是谁呢?李牧,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

  • 《中山狼》忘恩负义,战国七雄外的第八雄,中山国也差不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山狼图片,中山狼原文完整版,子系中山狼暗示的是谁

    甚至有人说,这战国第八雄是宋国。也不算错,不过个人不认同而已。战国时代的宋国,没有被灭亡的原因不过是作为战略缓冲地带而已,齐国,楚国魏国,都在宋国边缘,作为战略位置重要,国家势力弱小,但是却非常富裕的宋国,就难免成了一个谁都想要,又都不敢碰的尴尬存在。今日之世界这样的国家也不少,比如蒙古。[var1

  • 楚国向中原扩张最大的障碍:汉阳诸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楚国扩张图,楚国扩张成战国的套路,战国时期的楚国为何没有向北扩张

    楚国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周天子的封国,而是在周朝夺取殷商天下前,就存在的国家。只是后来看到周朝实力强大,被迫臣服,被周天子封为楚子,属于封国当中最低档次的。[var1] 楚人虽然名义上臣服周天子,但实际上一直不受周天子待见,周楚两国的关系很差,经常发生战争。周朝的第四代君王周昭王就死在南征楚国

  • 春秋时期的宋襄公真的是蠢猪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宋襄公依之争霸天下的仁义,被后人嘲讽成“蠢猪式的仁义”,他也因此成为中国人的笑柄,被大家嘲讽数千年。那么真实历史中的宋襄公真的是蠢猪吗,他所奉行的仁义真的毫不价值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宋襄公被大家嘲讽千年的事迹,春秋时期宋襄公带领宋军和楚军在泓水交战,宋国大臣建议宋襄公说:楚军人多,我军

  • 战国四大公子,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战国四公子谁死得最惨排名,邯郸战国四大公子

    [var1] 第一名:魏国信陵君。从能力和功绩来说,四公子当数信陵君最厉害。信陵君为了拯救赵国,维持山东六国抗秦的局面,甘愿背负骂名,窃符救赵,最后因此而客居他乡十年之久,由此可见信陵君是个真正胸怀天下的义士。信陵君极具战略眼光,他窃符救赵,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挽救自己的国家,因为他明白如果赵国灭亡,魏

  • 假设秦始皇是燕国国君,以他的能力和燕国的实力能否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始皇燕国,秦始皇时期燕国是什么国家,秦始皇对燕国的报复

    [var1] 秦国能够统一六国不只是秦始皇的功劳,还有他之前的人的功劳。 燕国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实力还是有的,但是实力真的不是很强大。虽然燕国历史上曾经将齐国打的半死,差点就灭了齐国,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燕国实力很强。事实上是那个时候的齐国比较弱。[var1] 这件事情发生在燕昭王时期,在燕昭

  • 有废贾后、诛赵王司马伦、助晋惠帝复位之大功,司马冏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冏和晋惠帝的关系,晋惠帝司马冏,赵王司马伦的一生

    [var1]一、深明大义,贤王之姿作为差点成为新帝国的开国皇帝,司马攸与哥哥司马炎的关系差点破裂,在权臣的构陷下,司马攸郁郁而终。司马炎对亲弟弟的死流下了鳄鱼的眼泪,然而被侄子司马冏戳破。“及攸薨,帝往临丧,冏号踊诉父病为医所诬,诏即诛医”,心中有愧的司马炎在司马冏的哭诉声中下令斩杀了给司马攸看病的

  • 秦国一统六国根源?领先时代两千多年的国策,就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是如何一统六国的,秦国一统六国简述,秦国是什么时期一统六国的

    秦国能从偏居一隅的小国,变成战国七雄进而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无疑是一个充满励志的故事。这故事的起点,要从一个弼马温开始说起!秦国的出现,源自周王的战略诉求。西周王朝时期,为了能在和西方犬戎争锋的时候占据战略优势,周王朝军队需要大量饲养马匹,善于养马的秦国始祖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因为专业对口,

  •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观内涵丰富,推崇尚武精神,讲究重信守礼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社会动荡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诸侯间的争霸导致烽火连年,战乱不止,战争成为了一件常事。诸侯们通过频繁的战争争夺土地、兼并人口,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增强自己的政治地位。社会意识产生于社会存在,由此,专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套战争观应运而生,它普遍存在于那个传奇的乱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