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蜀吴打得不可开交,本是魏国的好机会,曹丕为何不动手

夷陵之战蜀吴打得不可开交,本是魏国的好机会,曹丕为何不动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200 更新时间:2024/1/19 10:30:46

[var1]

东吴使臣将孙权的表章送来以后,魏国众臣都向曹丕祝贺。唯独侍中刘晔认为东吴占据江东,和魏国对抗日久。此时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向曹魏称臣,并非真心。不如趁此机会将它消灭,以免后患。

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因难求臣,必难信也。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var1]

而《傅子》中记载刘晔还提出天下三分,魏国已经占据了十分之八,蜀汉和东吴各据一州,依托地利,互相援助才能和魏国对抗。如果和蜀汉联合灭了东吴,那么蜀汉肯定孤立难支,不难消灭。

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

[var1]

不过曹丕并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还是接受了孙权输诚,在蜀吴大战期间按兵不动。结果夷陵之战东吴战胜以后,孙权果然态度转变,对曹丕日益敷衍。曹丕大怒,兴师问罪,却无功而返。

[var1]

从最后结果来看,刘晔预言孙权并非真心归顺的说法确实准确。但是他设想的借着蜀吴大战之机,一举灭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很难实现。

对于刘备来说,孙权夺取荆州、杀死关羽自然是深仇大恨。不过他兴兵伐吴,首先是因为荆州对于蜀汉极为重要。不仅是其人才主要来源,还是北伐中原的重要出发点,不得不争。其次则是为了东吴攻打荆州还杀死关羽,他如果什么反应都不做,那么势必失去人心。

所以刘备伐吴绝非意气用事,单纯为了报仇,而是从蜀汉的总体利益来考虑。

[var1]

刘备也是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里厮混出来的人物,也是成精的老狐狸,刘晔能想到的事情他当然也能想到。如果真的曹魏也跟着出兵,这种情况下刘备当然并不希望东吴被彻底消灭。

此时他极有可能借此良机逼迫孙权交还荆州,然后握手言和,而不是继续和东吴打下去,以避免被曹魏从中渔利。因此如果曹丕参战过早的话,那么最大的可能是因为曹魏的军事压力,迫使孙刘两家言和。

[var1]

而曹丕想借着蜀军和吴军战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再趁机渔利也很难。

夷陵之战时,陆逊采取了坚守不战的战略,蜀吴两军大部分时候只是对峙,并未交战。这种情况下曹魏一旦有所举动,蜀吴两军都来得及做出反应。

等到陆逊抓住战机,火烧连营到蜀军全面溃败,其实是在短时间内发生和结束的事情。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曹丕完成军队调动、出兵等事宜,显然也不可能。

[var1]

所以蜀吴之战曹丕想从中渔利不是那么一件简单的事情。

从最后的结果来说,虽然曹丕未能灭掉蜀吴任何一家,但是蜀汉遭到了极大地削弱。比贸然出兵逼得蜀吴两家和好来说,还是要好一些,对于曹魏来说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因此曹丕的决定也许不是最好的,不过也可以接受。

[var1]

更多文章

  • 唐玄宗为何心念杨玉环?不仅因她丰腴婀娜,更因她有如此绝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风云四起的宫廷之中被睿宗内禅称帝唐玄宗李隆基出生的时候,唐朝正处在一个风云四起,变幻莫测的年代。武则天当时上任做女皇帝,玄宗的父亲李旦软弱无争,被武后欺压,没有丝毫的权力可言。身处在这种环境之下的李隆基,一早就气度过人。练就了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十分有主见的心性,小小年纪就曾因气魄过人而被武则天宠爱。

  • 武川,一个三朝皇族的故乡,孕育着北周、隋朝、唐朝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川有多少个皇族,北魏重镇武川,武川历史

    前言:中国人对故乡的依恋和喜爱,从古至今,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不管我们身处何方,我们的根,始终是在我们的家乡。这不仅仅是怀旧,更是因为家乡总有一种魔力。或者说,是一种相似点。让我们孤独在外的时候,偶尔念起,有一股暖意流过我们的心田。今天要说的这个叫做武川的地方,它便是这样的一个地方。一个承载着无数的光

  • 这十人跟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除他之外都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贞观之治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按照规矩的话,应该是李建成继承皇位。因为李建成是李渊的嫡长子,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可是由于李世民在外领兵作战,得到了军方的支持,不甘心让文臣支持的李建成当上皇帝。于是就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夺取东宫位置。不然的话,李建成一旦当上皇帝,会对掌握兵权的李世民不放心。于是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杀死了李建

  • 唐朝军队为何被称做古代最厉害的军队?无非2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军队其实混合型民族部队,以汉人为主,兼有胡人,他们的战斗能力堪称天下第一,当时李靖夜袭阴山,活捉了突厥的可汗,可以说是非常传奇的一段故事了,后来唐朝不断的开疆扩土,将外蒙古和西域等地都收为了中华的版图。当时他们除了有东突厥,西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高句丽等与唐朝对立,吐蕃帝国也是对中原虎视眈眈

  • 安徽发现汉代古墓,被盗多次出土镇馆之宝,专家:还有唐朝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代墓被盗图片,唐朝17座陵墓被盗,西汉大墓被盗纪实

    甚至西安因为古墓而被迫停工的工地数不胜数,下面说到的这座古墓就是在修建铁路的时候被发现的。其实修建铁路的时候发现古墓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工地停工成了必然,甚至如果古墓太珍贵的话,铁路都是要更改线路的,这无异于将之前的准备全部推翻。所以在发现古墓之后工地便停工了,由考古队员对古墓进行勘测。当时负责勘测

  • 河北农民耕地挖出青砖,千年古墓由此揭开,墓主人还是唐朝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墓青砖图片,河北农田挖出千年古墓,河北考古挖出古墓

    首先说说这些普通人是怎么发现古墓的,一边来说想要发现古墓无外乎就是几种可能。首先就是需要挖土的工作,这类工作非常的多,无论是砖厂还是挖地窖,都是需要挖土。而采土量过大后,自然便会不可避免的挖到古墓,就算是最初不知道这是古墓,但是久而久之总是能够挖到古墓中的。第二种可能就是古墓有一部分损毁,然后因为种

  • 唐朝历史上一宗悬案:当朝皇帝终生没找到母亲,反而多次被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八大悬案,历史上唐朝八大诡案,唐朝十大奇案之谜

    天宝末年,安禄山叛变,率兵进入长安。沈氏被叛军抓住,囚禁在东都洛阳宫中。广平王李豫率军攻下洛阳,沈氏还在宫中。当时,由于北伐,沈氏无法赶回长安。不久,叛军史思明攻占了河南,沈氏又被叛兵抓走,没人知道她的下落。过了七八年,唐肃宗李亨死了,广平王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代宗封沈氏为皇后,李适为太子,而沈氏

  •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浅谈安史之乱的由来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史之乱的资料,安史之乱被谁平定,安史之乱对中国的影响

    然而,就在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伴随着马蹄声而来的番兵用手中的枪划破了这幅充满生机的画,曾端坐在皇位上的帝王仓皇出逃,面容华美的女人死在了马嵬驿上,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乱几乎彻底摧毁了盛唐的根基,对唐朝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场战乱的爆发虽然突然,但是其根源祸端其实早在很多年之前就已经埋下了

  • 历史上被误解的5大名人,杨广第五,曹操第三,第二被黑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广个人资料介绍,历史人物杨广简介,历史上杨广的人物评价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崇祯皇帝。我们都知道后世的人们都说他是“昏君,但是在历史上,他真的是这样子的吗?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在历史上从他当上皇帝的那一刻起,面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负责,一直持续到李自成打进了北京。说起来他也非常不幸运,在他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明朝的情况非常不乐观,用“内忧外患“”这个词来形容,一

  • 唐朝因谁而亡,并不是因为安禄山和唐玄宗,此人才是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玄宗死后为啥安禄山吐血而亡,唐玄宗为什么守安禄山,安禄山和唐玄宗差多少岁

    许多人将唐朝的灭亡,归咎于唐玄宗,认为如果不是唐玄宗晚年宠信奸臣,就不会有安禄山的叛乱,唐朝也就不会因此灭亡,但是其实唐朝的灭亡和安禄山唐玄宗没有太大的关系,此人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此人叫做黄巢,他有一首很有名的诗,叫做不第后赋菊,这是黄巢在科举落榜后,写下的一首诗,这里面既有对唐朝黑暗官场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