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海经:堂堂战神蚩尤为何会镇墓辟邪,蚩尤五兵到底是哪种武器?

山海经:堂堂战神蚩尤为何会镇墓辟邪,蚩尤五兵到底是哪种武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50 更新时间:2024/1/25 15:13:36

[var1]

关于炎黄与蚩尤之战,大家必然不会陌生,这里不再赘述。我们首先来先看一下蚩尤在官方祭祀中的地位,因为华夏祭祀之礼非常重要,古代中国有“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规矩,因此,从此出发就能看到蚩尤地位的真相。

首先,在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了秦末各地暴动,刘邦顺势起兵之初,在行军时候的祭祀之礼:

“祠黄帝、祭蚩尤于沛亭,而衅鼓,旗帜皆赤”

同样的说法,在《史记·封禅书》中也再次出现:

“高祖初起,祷丰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祀蚩尤,衅鼓旗”

《高祖本纪》中提到了“祠黄帝、祭蚩尤”那么,这里非但将对立双方相提并论,而且对黄帝用了“祠”字,而对蚩尤则用了“祭”字,字里行间有何区别?

所谓“祠”字,指的是仲春之月的祭祀,春祭品物少,不用牺牲,仅用圭璧及皮币;而“祭”字,本义应该是残杀,也突出了原始祭祀最为重要的一点,要用生肉祭祀,即“血祭”或“血食”。

而在《封禅书》中,“祭蚩尤”则变成了“祀蚩尤”,有人认为这只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表述,但史家之笔字字珠玑,怎会无缘无故地变动?

[var1]

以阳Sir看来,从字形上讲,祭与祀,都有着一个“示”字,祭的在下面,祀的的为示字旁,在左边。示和示字旁,在古代都表示神主之形,而祭字右上角的偏旁“巳”和祀字右侧的“巳”应该是一个意思,但是一个是上下结构,一个是左右结构,可能是因为祭要有很多站立的仪式,祀主要是跪拜之礼。

而两者字形上最大的差异为:“祭”字左上角多一个“月”字,“月”在古代造字中多表示为肉,所以祭一定要有物质的体现,所以要比“祀”隆重一些,不仅要有礼仪而且要有肉,要有物质上的极大付出,而“祀”可能更加强调精神上的付出。

而到了刘邦平定天下之后,重新明确了祭祀制度,于是,国家正式祭祀体系中不仅有蚩尤,而且“蚩尤之祠”也赫然居于前列,甚至凡都城之处皆有蚩尤祠,西汉长安城与东汉洛阳城,都有蚩尤祠堂的存在,算得上是中央一级官方设立的祠堂。

[var1]

而且其位置也多在都城武库(存放兵器之处)附近,如名将马严拜将军长史时,皇帝就命令他“过武库,祭蚩尤”。而到了汉宣帝时,又在地方设立了一处“蚩尤之祠”,同样是出于最高决策者的设置。

“今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祠)蚩尤于寿良”——《史记·郊祀志》

可以看到,在汉代官方祭祀体系中,蚩尤崇拜至关重要,而且主要是作为战争之神而存在。那么在民间信仰中,蚩尤又是以何种形象出现而广为流传?实际上民间同样将其作为战神信仰,而且进一步将其引入冥界之中,作为“五兵之祖”来镇墓辟邪!在汉墓画像石中,经常可见“神话人物、珍禽异兽”的画面,而其中很多幅“神怪”图或许就与“蚩尤”有关。

[var1]

我们先看第一幅画像石的“蚩尤图像”,此图案出现在沂南画像石墓前室北壁中段。这里的蚩尤作神兽形象,其貌似熊,巨口獠牙,身体半蹲,四肢长毛。需要注意的是蚩尤所持各个兵器:

在其头上顶一张弩,三矢共一弦,可能象征着古兵器“三连弩”;在其左手持一把短戟,右手则舞铍,下肢左足握短剑,右足握一刀,在其胯下则立一盾牌。“弩、戟、铍、剑、刀、”为五兵。

[var1]

再看一幅来自武梁祠石室中的题为“黄帝蚩尤战图”的形象:他的头上也顶着一张弓,而左手持剑,右手持戈,左足蹬一弩,右足挟一矛。“弓、弩、剑、戈、矛”为五兵。

[var1]

最后一幅蚩尤图像虽出处未明,但是也非常值得参考:这幅图中,蚩尤的形象更加接近一只熊,头上依旧顶着一张弓,左手持叉,右手持斧,例外的是双足并未持物,而在其肋下则有两兵器。

[var1]

通过以上三例的“蚩尤图像”,我们不难看出即便这些图像,并未严格按照所谓《世本》中记载的:“蚩尤以金作兵,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但是却依旧固执地给凑齐五件兵器,以合蚩尤发明“五兵”之数。此外,这些图像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令人难解:不论其他兵器如何增减,蚩尤头顶必然顶着一张弓!

[var1]

最后,蚩尤图像作为战神却在墓中辟邪,阳Sir推测可能因为其形象(左右各拿刀剑)与墓葬中经常出现的“方相氏”有所关联:《献帝纪》李贤注引《续汉书》这样描述”方相氏“的外形:

“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

以此记载反观蚩尤图像,至少有两点与方相氏即为接近:第一个与第三个的蚩尤图像就与熊的形象极为类似,正好呼应方相氏“蒙熊皮”;不论蚩尤图像中所持兵器为哪五种,基本上戈(戟)与盾都有出现,也与方相氏“执戈扬盾”可以对应。

[var1]

那么方相氏在墓中到底是干嘛的?实际上,方相氏是在宫廷大傩仪式中驱邪逐疫的主持者,如遇大丧,举行葬礼,也由方相氏出马,率领众神兽,以上述同样的方法在墓地驱赶一种叫"方良"(即魍魉)的"好食人肝脑"的厉鬼。

《周礼》:‘方相氏葬日入扩,驱魍象。’魍象好吃亡者肝脑,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于墓测以禁御之。

明白了“蚩尤图”与“方相氏”这样一层关联之后,似乎让堂堂战神(一代兵主)屈尊镇墓,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至少也算是让蚩尤之貌,不仅帅上天际(祭祀),也帅到九幽(镇墓)。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与阳Sir讨论~

我是李长风,一名科班考古小学徒误入铁馆中,一不小心变成大肌霸流连山海间,欲仿靖节流观山海图

看靠谱神话,涨正经知识~如果你也喜欢山海经中的故事,记得关注、点赞、分享呦!

更多文章

  • 执掌楚国政权100多年,却因为一人家族覆灭,若敖氏怎么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个家族出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斗子文,使这个家族走上了权力巅峰。他与楚成王同甘共苦,君臣一心,带着楚国驶上发展快车道,斗子文在国家困难时竟然拿出所有家当来帮助国家,并留下了“毁家纾难”的典故,当然他的品行与威望也给这个家族带来了无上荣耀。[var1]从楚武王到楚庄王的五任国君时期,楚国的十

  • 山海经:一文读懂上古神话中的三大神系,有何纠葛、后裔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山海经的三大神族是什么,神系,六系元灵之神出现

    [var1]因而《山海经》的神话谱系也主要围绕着此三大神系展开的。为了小伙伴们更好地入坑《山海经》,以及了解经中所叙述的史前人物。阳Sir特意将《山海经》的史前英雄人物“史迹”整理如下,以征其事。本文意在梳理体系,为了避免文字冗杂,故所引原文会有部分省略,请诸位见谅。(一)炎帝系关于炎帝的记载,共计

  • 山海经:龙舟的原型来自于开明兽?身为昆仑守卫者它怎么敢徇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山海经开明兽,山海经水麒麟资料,吴志奇骗过开明兽进入昆仑山

    [var1]1932年,在山东藤县黄安岭发现了一块汉代画像石,其上图案精美绝伦、内涵丰富。整幅画面分为上下两层:[var1]上层左边是一只九头人面兽,紧随其后的是龙和龙拉车,车上有仙人乘坐;下层有熊、兔、仙人骑鹿以及鹿车。那么,这样一幅画像石,究竟在传达着古人一种怎样的意蕴?位于整个队伍最前端的九头

  • 恶灵退散:如龙、如鹿亦如虎,楚国镇墓兽形象为何如此奇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人面镇墓兽资料,恶灵退散表达什么意思,恶灵退散黑底白字图片

    [var1](一)楚式镇墓兽的特征镇墓兽,大家或多或少都见过许多,但楚式镇墓兽,却是先秦时期楚文化异于同时期其他文化的典型,持续时间长达四百年、只唯独分布于楚文化区,其中蕴含的楚人物质文化不仅饶有趣味,更是背后人们生死观念的直接投射。那么,楚式镇墓兽有着什么典型特征,让人看过之后,一眼就忘不了,一眼

  • 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都出在秦赵两国,其他国家为何不配拥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四大名将怎么来的,战国时期四大战神是谁,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谁

    (一)榜单时间战国作为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谋士如云,猛将如雨。除了上述我们熟知的战国四大名将之外,还有吴起、田单、乐毅、孙膑、庞涓等等,每一个都有着不俗的实力。[var1]这些人中,吴起、孙膑、庞涓生活在战国的中前期,乐毅、田单虽然活到了战国后期,但主要战绩在战国中前期,到了战国后期已经没有任何战绩

  • 山海经:“射九日”的羿与“妻嫦娥”的羿,到底是一人还是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山海经有后羿射九日吗,羿和嫦娥的性格特点,山海经嫦娥

    [var1]先简单说这一下这两个“羿”的大致区分,因为在正史记载中,帝尧时期有一个羿,在夏朝时期也有一个羿,但因为夏朝有穷国的“羿”在后面,所以将其称为“后羿”,与此对应的人们便把帝尧时期的羿称为“大羿”。[var1]此外,因为两人的身份差异也非常明显:大羿是天神,而后羿是国君,所以后文中我们也将以

  • 秦国士兵连工资都没有,却成了虎狼之师,莫非这里头也有福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虎狼之师是怎样来的,秦国那么多虎狼之师去哪了,秦国虎狼之师资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军是始皇横扫六国的依仗,百多年前商鞅耕战的提出更是成了秦人异军突起的重要缘由,然而这样一支虎狼之师却需要自备物资,换句话讲,这是一群不拿工资拼命冲的秦国士兵,莫非这里头也有着福报么?[var1]从1975年发掘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不仅仅秦的严律得以揭

  • 山海经:卵民国之人都是从蛋里面出生的?又为何被叫做羽民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山海经羽骏,山海经十大隐藏生物,山海经最恐怖的飞羽

    [var1](一)卵民与羽民关于“卵民国”的记载比较简洁,郭璞只提到了一点,即他们是卵生的,但是没有提到究竟是谁产下的卵,也就是说他们的父母到底是人呢?还是鸟?《大荒南经》:“有卵民之国,其民皆生卵,郭璞注:“民卵生也。”[var1]但是,郭璞又在“羽民国”的条目下注释说羽民国之人“能飞不能远,卵生

  • 山海经:女娲之二化为何为涂山氏女,并主动嫁于大禹为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禹涂山氏,大禹和涂山氏的女儿,山海经女娲图片

    [var1](一)涂山氏女最先把女娲与涂山氏女联系起来的资料,是出自《世本·帝系篇》中:“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是生启。”但是,大多数文献中,大禹所娶涂山氏女子的名字却并非女娲,而是“女娇”,比如:“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

  • 六位秦王,除了嬴政,还有一位不容小觑,打趴强国,奠定统一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之世,邦国已经没有春秋时代那么多如牛毛了,经过两百多年的兼并,小国早已经被吞并差不多了,剩下的诸侯国体格都比较大。但一个国家究竟是何等国格,毕竟还是大有讲究的。当时天下国格大体是四等:王国、公国、侯国、君国。当时称王的国家按照先后顺序共有八个:楚国、魏国、齐国、宋国、韩国、中山国、秦国、燕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