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水浒传》:林冲买宝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察觉异常?

《水浒传》:林冲买宝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察觉异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31 更新时间:2024/1/19 23:06:39

林冲的悲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其次则要怪林冲自己低估了坏人的底线,最后还是要怪林冲内心对未来抱有幻想。这就导致林冲没有察觉到高俅父子要陷害他。

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

林冲的悲惨遭遇,罪魁祸首当然是高俅父子,只能说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了。

林冲本就是个老实本分守着已有的工作生活安心过日子的中年男人。他凭着卓绝的武艺,在强手如林的东京立足,做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让他的名声在江湖上广为传扬。

林冲武艺虽高,做人却是极为平淡,毫无野心,他很满足于这样的小日子。

在殿帅府高俅太尉手下,职位虽然比较低级,但名头和待遇都不错,不像陆谦野心勃勃,他无求于飞黄腾达。家有娇妻,夫妻相敬如宾,恩爱甜蜜,小日子过得极为安逸、惬意。

林冲做梦也想不到,他这样谨守本分的人,竟然会祸从天降。只因娘子去岳庙上香,回来路上撞见了东京城臭名昭著的“花花太岁”高衙内,被高衙内当街调戏。林冲闻讯及时赶到制止了高衙内。

林冲看在高太尉面上饶过了高衙内,满心以为,高衙内能识趣点,这事儿就这样过去算了,不会再纠缠他的娘子,因为好歹林冲是放了他一马的,给足了他们父子俩面子。

林冲做梦也想不到,高俅太尉和干儿子高衙内会如此灭绝人性,高衙内做出如此无耻的行为在先,林冲不跟他计较,放了他一马,他非但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要陷害林冲,目的就想弄死林冲,以达到霸占林冲娘子的无耻目的。

林冲自己低估了坏人的底线

按照通大多数人的思维,如果自己干了一件坏事,对方既往不咎,这本身就已经是难得的大度,就应该对对方心存感激。比如高衙内当街调戏林冲娘子,被林冲赶到及时制止了,林冲本想狠狠揍他一顿,但发现是高俅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就放过了他,按道理,高衙内就该收手了。

可并不,如果这就收手,那高衙内就不是“花花太岁”了。高衙内之所以被东京城的人称为“花花太岁”,就是因为高衙内整日无所事事,四处寻找有姿色的女子,但凡被他看上的女子,不管是谁家的妻女,他一定要霸占到手,东京城的人都害怕高俅太尉的权势,敢怒不敢言。

林冲单纯地以为,既然高衙内知道被调戏的女子是他林冲的娘子,高衙内就该给他林冲几分面子,这个事情就该到此为止,从此不要再骚扰祸害他的娘子。他完全低估了高衙内这个“花花太岁”的底线。

高衙内眼里,林冲算个啥呢?用帮闲富安的话来说,林冲是高衙内父亲高俅太尉帐下的教头,他怎敢得罪高太尉?轻的让他刺配,重的要了他的命!可见,高衙内眼里,林冲就像小猫小狗一样,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父子手里。

高衙内一心只想要把林冲娘子弄到手,而林冲两次坏了他的好事,这让高衙内毫不犹豫地下决心要弄死林冲。高衙内是混蛋,但他的父亲高俅太尉也没好到哪里去。正是在高俅太尉的授意下,陆谦等人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林冲往死里逼。

林冲内心对未来抱有幻想

林冲娘子两次险些遭了高衙内的毒手,林冲对此竟然还是没有丝毫警觉之心,还跟没事的人似的该干吗干吗,照常上班,照常过日子。他却不知道,高俅父子和陆谦等人,早已经在暗地里筹划怎么弄死林冲,好让高衙内得偿所愿。

林冲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对自己未来的生活还抱有幻想,他太喜欢自己这种安逸稳定的生活了,也太沉浸于这种安逸稳定的生活不能自拔。所以,他从内心不希望这种生活被任意外给破坏,也不愿意接受有任何意外可能会破坏这种生活。

当陆谦在高衙内施压之下,冒了出来,竟然诱骗林冲夫妇,让林冲娘子险些遭了高衙内的毒手,陆谦犯下的首恶,刺激了林冲,也惹怒了林冲。但很遗憾的是,都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林冲竟然依旧对未来抱有幻想,只单纯认为是陆谦卖友求荣可恶,要找他玩命,却始终不肯在内心面对已经恶化的形势。

这才会导致,当有人莫名其妙、诡异地在他面前叫卖宝刀的时候,林冲竟然丝毫没有察觉这是一场阴谋的开端而已。在陆谦的帮助下,高俅父子可以说对林冲拿捏得死死的,利用他喜爱宝刀的软肋,成功陷害他,而且是陷害得合理合法,差点把林冲判处死刑。

林冲会被弄得这么惨,虽然主要是因为高俅父子太过于无耻和灭绝人性;但林冲自己有一部分推辞不掉的过错:低估了坏人的底线,对未来抱有幻想。

更多文章

  • 苏轼劝好友戒色,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男子读了笑,女子看后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苏轼最好五首诗,1-3年级苏轼的诗,苏东坡劝人少近女色

    他十岁的时候就立下志愿,长大以后绝不随波逐流,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正直之人。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博览群书,二十二岁便考取了进士,才华得到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的欣赏和称赞。自此,苏轼开始了他四十多年的官宦生涯,由于他在朝廷上直言进谏,受到好多大臣的排挤和陷害,一生被贬三次。苏轼在经历了官场的起起伏伏之后,

  •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历史背景、存在条件、存在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唐朝作为中国最为繁盛的朝代,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享誉盛名的存在,在最为繁盛的时代,有万国来朝的盛大场面。当然唐朝的海上贸易也是很繁华的,到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一度很繁荣。海上丝绸之路,不只是字面意思上的运输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海上通道。其实在唐

  • 三诏亭给予启示,但未能如愿;默然受之的张居正奔向了权臣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明王朝中后期一代权臣张居正,张居正去世,高拱实际上比张居正要厉害

    一、建“三诏亭”,引联想,萌生退意。1、建“三诏亭”,显示荣誉。回到家乡,哭祭、安葬老父亲,以尽人子之孝道。于情于理,都是极其重要而且必须的行为。这是任何其它行为都不能比拟的,不能阻止的,不能影响的。可是,张居正居家葬父的一天之内,明神宗朱翊钧竟然连发三道诏书,催促自己的首辅张居正回京。这充分说明,

  • 西辽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后西辽灭亡惨状,西辽灭亡真相揭秘,西辽几几年灭亡的

    西辽政权曾经盛极一时,领土范围东起土拉河上游、西至咸海、北越巴尔喀什湖、南抵阿姆河,疆域十分辽阔。西辽占据了伊塞克湖至伊犁河流域的优良牧场,地处蒙古和花剌子模中间,是一块战略要地。蒙古人要想征讨花刺子模,必先征讨西辽。成吉思汗于1208年除掉了蔑儿乞部首领脱黑脱阿之后,脱黑脱阿之子忽都逃往西辽,投奔

  • 朱元璋问道士自己的寿命,道士:“比我多活一天”,朱元璋: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与道士的寿命是多少,朱元璋干妈去见朱元璋,朱元璋传奇朱元璋与寡妇故事

    元朝末年,政治混乱,百姓疾苦,民间叛乱四起。朱元璋于濠州加入了郭子仪的红巾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建立了大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草根的朱元璋,对封建时期的一些迷信思想十分的反对。在他看来我命由我不由天,所谓的上天的旨意在他看来不过是愚者的妄言。大明王朝、南巡趣事明朝建立之后,为了能够更好地体察民情

  •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采用了什么怀柔政策来对待蒙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元朝被朱元璋灭亡的过程,朱元璋元朝,朱元璋打败了元朝哪个皇帝

    据记载,朱元璋一生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传国玺,二是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没被活捉,三是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无消息。可见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地位。扩廓帖木儿又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名将,多次打败明军。他很有本领,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朱元璋对他多次招降不成,这也成了朱元璋心中的憾事。朱元璋

  • 徐达的老婆谢秀娥为何被朱元璋乱棍打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再后来跟着郭子兴闹革命,而且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后来遭到郭子兴的猜忌,开始单干,身边聚拢了一批忠心耿耿的人。汤和等发小小时候和朱元璋一起偷地主家的牛吃,大了更是忠心耿耿的跟着他闹革命。其中淮西勋贵集团为朱家打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谢再兴、李文忠、汤和、朱文正和徐达,都是淮西勋贵集团主要

  • 梁山108将谁的结局最好?他第一个识破宋江,谎称探母一去不复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梁山108将谁的结局最好,梁山108将悲惨结局,梁山108将结局最好的10个人

    而且这个过程当中他也看透了宋江这个人和他的心思,预料到了他最终会卷入到权力的纷争当中,而且会害了身边的一些兄弟。所以后来他借口说要回家看母亲一去不返。后来在他们的多次请求下,助他们一臂之力,最后还是在他们要入京的时候选择了和他们辞别,回到山上继续修炼,赡养自己的母亲,和梁山好汉的其他人相比算是有一个

  • 杨家将名震天下,靖康之耻时为何不见杨家将踪影?原因让人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但提到了靖康之耻,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一些有关靖康之耻的疑点,其中最为人们所关注的莫过于,靖康之耻时闻名天下的杨家将去哪里了?作为北宋最为强大的力量之一,以杨家将的实力,即使不能抵御金朝的入侵,但阻止靖康之耻的发生还是有很大希望的。但在靖康之耻中,杨家将却鲜有现身,这是为何呢?杨家将是北宋最为著名的军事

  • 明朝末世奇景中国同时存在3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存在感最强的皇帝,一张图看懂明朝的皇帝,一分钟看懂明朝所有皇帝

    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2月8日,李自成建立“大顺”国,以崇祯十七年为永昌元年。4月25日(农历三月),大顺军会师北京城下。三月十七日,李自成亲自指挥大军环攻九门。三月十八日,大顺军将士架飞梯奋力攻城,越墙而入,攻占外城。与此同时,明太监曹化淳献彰义门投降。也是农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