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包拯60大寿,感慨自己无后,儿媳妇突然下跪道:您还有一个儿子

包拯60大寿,感慨自己无后,儿媳妇突然下跪道:您还有一个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06 更新时间:2024/1/24 7:53:58

什么是为官之道呢,从古至今,为官者都要以以上四点为目标,为了百姓着想,带领着他们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但是在历史上贪官数不胜数,强取豪夺,搜刮民脂,即便时至今日,许多案件仍旧层出不穷,当然两袖清风的官员还是占比较多的。

比如朝时期的包拯,他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做派甚至被载入史册,真正做到流芳百世。

但是他的一生却坎坷无比,60大寿时为自己的无后而悲怆,所幸儿媳妇知道他还一个儿子。

在后世眼中,包拯是一个处理各类诡异案件的官员,为老百姓平冤案,但其实他对北宋朝所做的功绩远不止于此。

包拯在巩固边防、整顿朝纲方面又有卓越贡献,可以说为北宋的江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这样一位鞠躬尽瘁的官员,感情生活在生命的篇幅少之又少。

古代男子讲究三妻四妾,有的还会豢养外室,金屋藏娇,而包拯大人一生却只有两妻一妾。

他的原配是张氏,两人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合,婚后的他们过得还算幸福美满。

虽然张氏是农户之女,不懂得识断字,但是她耐心地一直陪伴在包拯身边鼓励他,让他十分心安。

张氏算得上是他的糟糠之妻了,可惜没多久,她就因病去世了,因此历史上对她的记载很少。

重情重义的包拯,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想要重新娶妻的想法,直到董氏的出现。

那时的包拯一心系于各类案件上,事业蒸蒸日上。

但他虽然陪伴在父母身边,却难以尽孝,他的父母想让他尽快成家,便托媒婆去找寻好人家的姑娘,温柔贤良的董氏成了他们的不二之选。

为了父母的愿望,包拯就这样娶了第二任妻子。

嫁入包府的董氏非孝敬公婆,很多事情她都亲力亲为,让他们十分满意,也让包拯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将心扑在事业上。

而且董氏本就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知书达礼,她的娘家在仕途能帮助包拯,在他的工作上董氏也能有自己的见解,可谓是包拯的贤内助。

可以说,包拯以后获得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妻子董氏的帮助,所以这位妻子是他最后一任,两人陪伴着彼此走过这无数载春秋。

并且包拯私生活干干净净,从不留恋烟花柳巷之地,就连唯一的一个妾都是董氏的陪嫁侍女孙氏,这是因为一般名门望族嫁女儿都要送过去一个侍女,成为对方的滕妾。

令人没想到是,正是这名滕妾的存在,才不至于让包拯绝了后。

包拯在而立之年才娶第一任妻子,再加上忙于处理百姓的案件,不怎么留恋于男欢女爱,再加上张氏的身体本来就不好,所以结婚几年都没有孩子。

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张氏的离世。

第二任妻子董氏从小就被家族照顾得很好,身体健康,而且陪伴包拯的时间很长,所以在两人相辅相成的这几十年间,董氏为他诞下了一儿两女,儿子取名为包繶。

包拯虽然对外严厉,但是在面对自己的儿子时,却十分祥和,这可是他的长子,所以即便以慈父的面容相待,对他的功课要求却依然严厉。

所以,在包拯和董氏的培养下,小小年纪的包涵,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在当地颇有名气。

待他长到不惑之年,董事便为他寻求良妻,在媒人的撮合下,与淮阳崔氏喜结连理。

后来,包繶得到了宋仁宗的赏识,封他为太常寺太祝,但是天不遂人愿,他的身体从小就不好,还没等到去赴任,并在结婚第二年病故。

就这样,包拯和董事饱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所幸儿媳崔氏肚子里还有他的遗孤,这给了他们些许安慰。

孙子出生后取名为包文辅,由于丈夫的离开,崔氏气急攻心,生产得十分艰难,所以包文辅的身体并不好,以至于整个包府都将他捧在手心里。

可惜带包文辅长到五岁时,竟突然病入膏肓,他们寻遍开封的名医,都没能挽救这条生命,一时间,整个包府被阴暗所笼罩。

包拯和董氏经历了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几乎到了万念俱灰的地步,两人也想重新生育,可惜彼时的包拯已经快到了花甲之年,不太可能再拥有自己的儿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拯将所有精力放在政务上,因为没有后代,再加上本身铁面无私,所以根本不畏惧他高官的威胁,敢说敢做,可以说是北宋朝廷的一股清流。

包青天的名声也由此愈演愈烈,他成了皇帝笼络民心的一把好手。

原本包拯对留后这件事已经不抱希望了,可是在他60大寿时,事情出现了转机。

寿辰上包拯流露出的遗憾,让儿媳崔氏也十分难受与纠结,终于鼓足勇气告诉了他这个天大的秘密。

原来包拯还有一个儿子,名为包綖,这个儿子是他的滕妾孙氏所生。

当年孙氏随着小姐董氏嫁入包府,但是却犯了错误,早早就被赶出府去。

没多久,才发现自己已经怀有身孕,可是孙氏害怕因为自己所犯的错事,再加上自己低贱的滕妾身份,导致儿子不被包拯承认,所以,下定决心将此事瞒下来。

但是,崔氏早就发现了异常,早早派人跟着孙氏,在她的监视发现孙氏也没有情夫,断定这就是公公的儿子,所以才帮助孙氏生产和养育这个孩子。

突如其来的儿子,让几乎绝望的包拯欣喜若狂,这个流落于市井的孩子也很睿智,他的到来令包拯度过了一段时间的天伦之乐。

包拯虽然先后经历儿子和孙子的离世,但或许因为他一身的功绩,上天最终还是给了他一个美好的结局,给他留了后。

而他所代表的就是官员的正面形象,能够被多部影视翻拍一生,这得是多么大的成功啊,所以,为官者切不可中饱私囊,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更多文章

  • 《水浒传》:林冲买宝刀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察觉异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水浒传林冲卖宝刀,林冲的宝刀,林冲买宝刀后视频

    林冲的悲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其次则要怪林冲自己低估了坏人的底线,最后还是要怪林冲内心对未来抱有幻想。这就导致林冲没有察觉到高俅父子要陷害他。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林冲的悲惨遭遇,罪魁祸首当然是高俅父子,只能说高俅父子太过于灭绝人性了。林冲本就是个老实本分守着已有的工作和生活安心

  • 苏轼劝好友戒色,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男子读了笑,女子看后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苏轼最好五首诗,1-3年级苏轼的诗,苏东坡劝人少近女色

    他十岁的时候就立下志愿,长大以后绝不随波逐流,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正直之人。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博览群书,二十二岁便考取了进士,才华得到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的欣赏和称赞。自此,苏轼开始了他四十多年的官宦生涯,由于他在朝廷上直言进谏,受到好多大臣的排挤和陷害,一生被贬三次。苏轼在经历了官场的起起伏伏之后,

  •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历史背景、存在条件、存在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唐朝作为中国最为繁盛的朝代,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享誉盛名的存在,在最为繁盛的时代,有万国来朝的盛大场面。当然唐朝的海上贸易也是很繁华的,到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一度很繁荣。海上丝绸之路,不只是字面意思上的运输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海上通道。其实在唐

  • 三诏亭给予启示,但未能如愿;默然受之的张居正奔向了权臣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明王朝中后期一代权臣张居正,张居正去世,高拱实际上比张居正要厉害

    一、建“三诏亭”,引联想,萌生退意。1、建“三诏亭”,显示荣誉。回到家乡,哭祭、安葬老父亲,以尽人子之孝道。于情于理,都是极其重要而且必须的行为。这是任何其它行为都不能比拟的,不能阻止的,不能影响的。可是,张居正居家葬父的一天之内,明神宗朱翊钧竟然连发三道诏书,催促自己的首辅张居正回京。这充分说明,

  • 西辽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后西辽灭亡惨状,西辽灭亡真相揭秘,西辽几几年灭亡的

    西辽政权曾经盛极一时,领土范围东起土拉河上游、西至咸海、北越巴尔喀什湖、南抵阿姆河,疆域十分辽阔。西辽占据了伊塞克湖至伊犁河流域的优良牧场,地处蒙古和花剌子模中间,是一块战略要地。蒙古人要想征讨花刺子模,必先征讨西辽。成吉思汗于1208年除掉了蔑儿乞部首领脱黑脱阿之后,脱黑脱阿之子忽都逃往西辽,投奔

  • 朱元璋问道士自己的寿命,道士:“比我多活一天”,朱元璋: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与道士的寿命是多少,朱元璋干妈去见朱元璋,朱元璋传奇朱元璋与寡妇故事

    元朝末年,政治混乱,百姓疾苦,民间叛乱四起。朱元璋于濠州加入了郭子仪的红巾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建立了大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草根的朱元璋,对封建时期的一些迷信思想十分的反对。在他看来我命由我不由天,所谓的上天的旨意在他看来不过是愚者的妄言。大明王朝、南巡趣事明朝建立之后,为了能够更好地体察民情

  •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采用了什么怀柔政策来对待蒙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元朝被朱元璋灭亡的过程,朱元璋元朝,朱元璋打败了元朝哪个皇帝

    据记载,朱元璋一生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传国玺,二是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没被活捉,三是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无消息。可见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地位。扩廓帖木儿又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名将,多次打败明军。他很有本领,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朱元璋对他多次招降不成,这也成了朱元璋心中的憾事。朱元璋

  • 徐达的老婆谢秀娥为何被朱元璋乱棍打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再后来跟着郭子兴闹革命,而且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后来遭到郭子兴的猜忌,开始单干,身边聚拢了一批忠心耿耿的人。汤和等发小小时候和朱元璋一起偷地主家的牛吃,大了更是忠心耿耿的跟着他闹革命。其中淮西勋贵集团为朱家打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谢再兴、李文忠、汤和、朱文正和徐达,都是淮西勋贵集团主要

  • 梁山108将谁的结局最好?他第一个识破宋江,谎称探母一去不复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梁山108将谁的结局最好,梁山108将悲惨结局,梁山108将结局最好的10个人

    而且这个过程当中他也看透了宋江这个人和他的心思,预料到了他最终会卷入到权力的纷争当中,而且会害了身边的一些兄弟。所以后来他借口说要回家看母亲一去不返。后来在他们的多次请求下,助他们一臂之力,最后还是在他们要入京的时候选择了和他们辞别,回到山上继续修炼,赡养自己的母亲,和梁山好汉的其他人相比算是有一个

  • 杨家将名震天下,靖康之耻时为何不见杨家将踪影?原因让人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但提到了靖康之耻,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一些有关靖康之耻的疑点,其中最为人们所关注的莫过于,靖康之耻时闻名天下的杨家将去哪里了?作为北宋最为强大的力量之一,以杨家将的实力,即使不能抵御金朝的入侵,但阻止靖康之耻的发生还是有很大希望的。但在靖康之耻中,杨家将却鲜有现身,这是为何呢?杨家将是北宋最为著名的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