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有秦国、东有齐国、南有楚国、北有晋国,郑国:我太难了

西有秦国、东有齐国、南有楚国、北有晋国,郑国:我太难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93 更新时间:2023/12/8 10:07:25

公元前770年,“平王立,辟戎寇,东迁于洛邑”,历史进入了大争之世——春秋。此后周王室的影响力江河日下,诸侯列国日益强盛,逐渐摆脱了周天子的掌控,齐、晋、秦、楚等大诸侯国先后在列国争霸的舞台中扮演主角。欲建霸业,必先取中原,而欲取中原,必先取郑国。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郑国这个倒霉蛋就成了诸侯争霸的练兵场,不得不唯强是从,“朝晋暮楚,今秦旦齐”。

作为幽王身死国灭的见证者和平王东迁洛邑的参与者,郑国是春秋初期首屈一指的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地处中原腹心地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郑国从一个西周末期才建立的小诸侯国,在春秋初期便率先雄冠诸侯。郑国将地利优势发挥到极致,然“成也地利,败也地利”,周边诸侯国的迅速崛起,导致郑国的地理优势转瞬之间成为劣势,不得不仰大国鼻息生存。

[var1]

郑国始封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郑国在诸侯列国中始封时间相对较晚,其始封国君姬友是周厉王之子、周宣王的之弟。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姬友于郑地始建郑国,姬友是为郑桓公周幽王时期,郑桓公为王室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其颇得百姓的拥戴。郑桓公看到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周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而西边的犬戎的威胁益大,为郑国的国运感到担忧。周太史伯为郑桓公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并提出郑国东迁的建议。

郑桓公采纳了太史伯的建议,“遂东迁其民于雏东,貌、邻果献十邑,竟国之”,将郑国迁往锥东。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郑桓公和周幽王一同死于这场动乱。次年,其子郑武公与晋国国君晋文侯一道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并于次年灭掉郐国,建都新郑。东迁后的郑国得到了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良机,公元前767年,郑国灭东虢国后,其地“右雒左泲”,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var1]

郑国处在整个周王朝东西、南北交通干线汇合处,属于交通枢纽,且地势适中,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同时“溱与洧,方涣涣兮”,溱水与洧水贯穿郑国,也为其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使郑国在春秋初期争霸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这一时期,周王室的权威已经衰落,其他诸侯国尚未兴起。郑武公作为周王室的卿士,口衔王命,常常以王室的名义对周围的诸侯国进行征讨。

以王命讨不庭,庄公小霸

郑桓公和郑武公皆是不俗之辈,为后来郑庄公时期的郑国小霸中原的奠定了良好的影响力和经济基础。郑庄公即位之后,精明城府,深谙国家发展之道,“庄公者,春秋诸侯中袅雄之姿也,其阴谋伎忍,先自剪弟始,而后上及于王,下及于四邻与国,以王命讨不庭”。其凭借着强大的个人能力,以及郑国绝佳的地理位置,同时趁着时代赋予的绝佳机遇,率领郑国在春秋初年成“小霸”之势。

[var1]

郑国得以在郑庄公时期呈“小霸”之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时代赋予了郑国千载难逢的机遇。因为此时环伺郑国周围的四大国,北方的晋国、南方的楚国、东方的齐国、西方的秦国等由于种种原因,皆未兴起,郑国此时的地理优势尚未转变为劣势。郑庄公叱诧半生,一跃成为中原名副其实的霸主,虽然其率先挑战王权,谋伐四邻,不尊礼法,建立霸业,仍不失为“一世之雄哉”。

“独锥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以诈取貌、桧之地。其地当中原要害”。桓公、武公、庄公利用郑国地处中原的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春秋之初郑国能够活跃于政治舞台上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这种地理环境也极大的限制了郑国后续的发展,郑国土地狭窄、地形单一、资源缺乏,限制了其霸业的延续。更致命的是,郑庄公去世之后,西方秦国、东方齐国、北方晋国、南方楚国,相继兴起。

[var1]

北晋、南楚、西秦、东齐,大国环伺,郑国:我太难了

齐晋秦楚四大国将郑国夹在中间,强国环伺的郑国是何种感觉自不必言说。且郑国“西有虎牢之险,北有延津之固,南据汝、颖之地”,可谓兵家所必争。所以不论是齐楚争霸,还是秦晋争霸,亦或是晋楚争霸,首先倒霉的始终是郑国。

·齐楚争霸时期的郑国

“齐方图霸,楚亦始强,北侵不已。郑之要害,尤在所先。中原得郑则可以拒楚,楚得郑则可以窥中原。故郑者,齐、楚所必争之地也”。此时齐国是楚国北上中原的最大障碍,楚国则是齐国“攘夷”的主要对象。郑厉公去世之后,齐、楚争夺郑的战争越来越频繁。郑国是大国争夺的主要对象,作为小国,为求生存不得不首鼠两端,朝齐暮楚,郑国“贪利若鹜,弃信如土”,确实是郑国的无奈。

·晋楚争霸时期的郑国

晋楚争霸的重要战役城濮之战前后,郑国对晋、楚的态度截然不同。晋、楚战于城濮,郑国“如楚致其师”,以讨好楚国。然而城濮之战楚国战败,见风使舵的郑国立即派向晋求和,“使子人九行成于晋。晋乐枝入盟郑伯。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郑国在晋、楚之间的转变相当之快,投强弃弱,唯强是从,成为郑国处理与晋、楚关系的重要原则。郑国后来也参加了确立晋文公霸主地位的践土之盟。

[var1]

·秦晋争霸时期的郑国

春秋初期的秦国,长期征战西戎,到了秦穆公时期,秦国的重心放到了中原争霸上。秦国制定的东进中原的路线,首先得突破晋国的防线,然后通过郑国到达中原腹心。因此,结晋、服郑是秦国主要战略方向。公元前630年,“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郑国派老臣烛之武夜访秦穆公,向其分析秦晋两国争霸之形势,表示郑国愿意倒向秦国,秦穆公遂决定退兵,并与郑国结盟。

晋文公去世之后,秦穆公立即抢占争霸先机,绕道伐郑国。未曾想,秦国袭郑不成,又被晋军截击于回师途中的崤地,三军统帅皆被俘,秦师尽歼。崤之战正式宣告了秦晋联盟的破裂,秦国在此战中元气大伤,从此与晋国结怨,加入到楚国的阵营中与晋为敌。而晋国在丧失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之后,为了抗击秦楚新盟,亦与齐国结盟壮大声势。面对更加强大的争霸集团,郑国的处境益加艰难。

[var1]

结语

郑庄公去世后,列国正式争霸的时代到来,强国环伺的郑国: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郑国夹在齐、晋、秦、楚四大诸侯国之间,一方面饱受征伐之苦,一方面发展空间被限制,正所谓,“成也地利,败也地利”。其后郑国虽曾出现过短暂的“子产中兴”,亦改变不了其“国小而偪”的窘状,只能在大国弭兵之际,得到喘息的机会。公元前375年,一直苟延残喘的郑国,最终为韩国所灭。

参考文献

杨福平,《郑国史话》,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童书业著,《春秋史》,中华书局,2012年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中华书局,1993年

杨伯峻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山东六国要从崤涵道攻秦,而不是走更宽阔的河东一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六国合纵抗秦电视剧,六国讨秦,秦灭六国视频动画

    春秋战国时,随着秦国实力的强大、其他山东六国开始了对于秦国的战争。在那个列国纷争的时代里,秦国与山东六国的争斗,无疑是最为浓墨重彩的。在秦国与六国的多次战争当中,崤涵道成为了山东六国进攻秦国的首选道路。但是崤涵道并不是进攻秦国的唯一通道,更有着广阔的河东一带,为什么山东六国要从崤涵道攻秦,而不是走更

  •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何李牧面对强秦却能百战百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国李牧最后结局,李牧长平,赵国战神李牧简介

    [var1]首先从当时的时间来看,李牧与秦国交战的时期,已经处于战国末期,秦国一统天下的野心早已路人皆知,因此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秦国是有亡国灭种威胁的敌人,所以自然会竭尽全力的抵抗。试问如果有人想要杀你,难道你不会竭尽全力的抵抗吗?东方六国的国君们在面对秦国威胁的时候,国君们自然会鼓起最大的勇气,做

  • 盘点历史上的离奇事件,看完之后觉得孔子说得对,敬鬼神而远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对鬼神的看法,孔子说鬼神全集视频,孔子所经历的神秘事情

    [var1]朝拜教徒集体失踪在山上,搜查无果。1999年年底,在有一群合伙去阿尔里斯山山顶上朝拜的教徒,他们都是哥伦比亚人,由于圣教徒们坚持相信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所以此次朝拜势在必行,经过充足的准备,人数齐全之后,圣教徒们的朝拜之路开始了。[var1]他们径直走向山顶,希望能够得到上帝的救赎,但是这

  • 遥想当年大秦帝国傲视苍穹的光辉岁月,可谁又知道秦国的发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国与大秦,大秦帝国兴衰史,历史上大秦帝国简介

    [var1]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黄帝之子颛项的后代女修在织布的时候,看见一只燕子掉落了一颗蛋在地上,女修便将蛋吞下,于是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就是秦人的男性祖先。大业娶了少典的女儿女华,生下儿子大费。后来大费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成功,舜帝赐给他一副黑色的旌旗飘带,祝福他的后代将繁荣昌盛。舜还赐给大费一

  • 战国墓里的高科技?原来不是穿越者带过去的,而是古人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夏战国墓,永济三张村战国墓,四川成都战国墓

    [var1]1990年10月,石塘村砖瓦厂的工人在当地取土烧砖时,发现了一个直径不到一米的洞口。工人向厂领导汇报了情况,砖厂工作人员又向当地政府上报,几经周折,当地文物部门得知了这个情况,于是派工作人员到砖厂考察。经过考察研究,这个洞口是一座战国晚期墓葬口。半山镇周围发现过很多秦汉时期的墓葬,为此,

  • 秦国起源到底是陕西还是甘肃?专家:秦始皇嬴政的祖籍地是山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嬴政时期秦国地盘,嬴政是秦国血脉吗,嬴政是秦国第几个王

    [var1]那么究竟秦是不是发源于陕西呢?答案是否定的,秦国的先祖最初受封的地方在甘肃天水地区,地盘比较小,且其领土最偏向当时的西北边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秦人的先祖只是负责周天子养马,身份低微,不受周王室待见,可以说给了他们一块贫瘠的土地。秦国国君的爵位也很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秦只是个伯爵)

  • 这两人拒绝继承王位,一位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一位与孔子齐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741年,楚厉王熊眴去世,弟弟熊通杀死哥哥熊眴的儿子自立为君,是为楚武王。公元677年,楚文王去世,他的大儿子熊艰继位,熊艰的弟弟熊恽弑兄自立,是为楚成王。公元626年,楚成王的儿子熊商臣弑父自立为君,是为楚穆王。不过在春秋这礼崩乐坏的氛围,也有一股清流,在这一幕幕君位争夺事件中显

  • 春秋五霸之首——东方巨龙横空出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五霸王,春秋五霸谁是真正霸主,春秋五霸最长统治时间

    [var1]齐桓公与段誉,一样的身份高贵贵为国君,一样的经受过内乱浪迹过江湖,一样的年少多金出手大方,一样的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碰到别人有难,总会心急火燎地前去救助,就算别人曾对不起他们,他们也常常以德报怨。齐桓公与段誉,一样的手底下人才济济,一样的身怀绝技却时常短路做出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傻事儿。齐桓公

  • 杭州出土战国水晶杯,竟是历史第一件,至今身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时水晶盖杯图片,战国水晶匜,战国年间的水晶杯

    前文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很长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我国五千年文明传诵至今,依旧没有被中断。相比于世界上其他的文明古国,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就比较的完好。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也经历了不少王朝的变更。在每个不同的王朝当中都有属于不同王朝的历史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就表现在一定的文物身上,

  • 这个国家创造了春秋战国一半的文化,却被说成没文化,咋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文化,春秋战国文化状况,春秋齐国和战国齐国

    这个国家就是楚国。楚国创造了什么样的灿烂文化呢?[var1]第一,楚国在春秋时期,是文学上的高峰。别的不说,一部《楚辞》,一个屈原,就足以让楚国的文学傲视天下。屈原的那个时代,诗歌已经很发达,但是,没有任何一个诗人的名字可以流传下来,而屈原的名字流传下来了。而且屈原以及他的诗歌所不同于《诗经》中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