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五霸之首——东方巨龙横空出世

春秋五霸之首——东方巨龙横空出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66 更新时间:2024/1/17 16:41:31

[var1]

齐桓公与段誉,一样的身份高贵贵为国君,一样的经受过内乱浪迹过江湖,一样的年少多金出手大方,一样的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碰到别人有难,总会心急火燎地前去救助,就算别人曾对不起他们,他们也常常以德报怨。齐桓公与段誉,一样的手底下人才济济,一样的身怀绝技却时常短路做出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傻事儿。

齐桓公与段誉,一样的英俊潇酒风流多情,在乎生活品质与生活情趣,有点放浪,又有点博爱,正宗的公子哥儿一个。齐桓公与段誉,一样的复杂多变性情中人,有时深沉多智,有时又稚气可爱,常常自恋无比爱管闲事,偏偏又是个容易轻信的烂好人,叫人不知怎么说他们才好。他们唯一的不同就是,段誉胸无大志沉溺于男女之情兄弟之义,而齐恒公则顺应历史潮流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var1]

齐桓公就是这么一个充满了七情六欲、大食人间烟火的春秋时代独一无二的凡人英雄,性情英雄。齐桓公的名字叫小白,小样的小,小白的白,听起来似乎智商严重欠费,当然他并不是真的很白痴相反,他看人很有一套,至少在年轻的时候是如此。这便是齐桓公身上最大的优点,多的缺点也不足为虑,一个人不怕缺点多,就怕没优点。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小白在他当公子的时候,就看出他的哥哥齐襄公诸儿做事情很没边儿,齐国必将有一乱,还是早走为妙。于是小白非常明智地离开了齐国,去往别国寻求避难,事实后来证明,他这个举动非常有远见。齐襄公做事情怎么没边儿呢?我们一个个地来慢慢说。首先,齐襄公太多情了,读者们要说了,人不多情枉少年,这有啥好大惊小怪的。

[var1]

问题是齐襄公多情谁不好,偏偏要去多情自己的亲妹妹文姜,这就太夸张了。兄妹之间行苟且,放在哪个时代都得被唾沫星子淹死,何况是周礼森严的春秋时代。要知道,周代的宗法制有严格规定,同姓贵族不得通婚,连姓相同都不行,襄公与文姜之间禁忌的爱岂能为世俗所接受?更加夸张的是,即便文姜被齐信公嫁到鲁国成了鲁国因君夫人,足足十五年分割两地,仍然不能阻止这对痴男怨女的刻骨相思。

最终,齐襄公竟然派人暗杀了妹夫鲁桓公,然后把妹妹文姜接到齐鲁边境金屋藏娇,明目张胆地同居起来。所以饶是生性风流的公子小白,也实在没办法接受他老哥这所谓的“爱情”。其次,齐襄公穷兵黩武,连年征战,拓土开疆,却忽视了经济建设与百姓民生,所以看似威风八面,其实大损国力,而且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最后,齐襄公骄傲自大,轻慢卿土,太不拿自己手下当人了。

[var1]

根据《史记》记载,齐襄公在位期间“杀诛数不当,数欺大臣。”干了好几件缺德带冒烟的事儿,这才是最致命的。第一件缺德事儿:齐襄公为了扫除与妹妹文姜行苟且的障碍,指示公子彭生杀了妹夫鲁恒公,事后却杀了彭生灭口,如此忘恩负义狼心狗肺,谁还肯为他效力?第二件缺德事儿:齐僖公有个弟弟叫夷仲年,两人关系很好,夷仲年早死,留下一子名公孙无知

齐僖公对其视如已出,宠爱有加,甚至给其如嫡子般的身份待遇。也许是由于嫉妒吧,齐襄公一继位就罢除了公孙无知的特殊待遇,公孙无知于是怀恨在心。第三件缺德事儿: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两位大将去守卫边疆约定服役期一年,期满就派人去替换他们,让他们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然而齐襄公最后却违约了,期满也不放人家回来,这就太不厚道了。

[var1]

于是这两位大将与公孙无知联合起来,在齐襄公外出打猎的时候杀死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君。然而好景不长,齐襄公得罪不少人,公孙无知也未必就没有仇家,没几天公孙无知就很无知地死在了一个仇人手下,齐国的君位再次出现空白。颠沛流离漂泊他乡的公子小白,终于等来了他梦寐以求的机会,然而很不幸,这个机会并不只属于他个人,他必须通过一场殊死的斗争,一场你死我活的兄弟相残才能夺得。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当时齐僖公已成年的儿子一共有三个。长子诸儿,即齐襄公,嫡出,名正言顺的君位继承人,当了十二年国君被杀。次子公子纠,庶出,但其母深受宠爱,公子纠靠山雄厚,又有管仲、召忽等贤人辅佐,所以他在国内的呼声最大。公子纠在齐国内乱发生之前也逃走了,目前就避难在鲁国。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公子纠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夺取君位的大好机会。

[var1]

鲁国也更加鲁国也更加不会放过这个染指齐国的大好机会,谁叫齐襄公给鲁国人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大帽子呢?现在不趁此机会占齐国些便宜,那不傻吗?三子便是作者说的的公子小白了。比起幸福的公子纠,小白那可真是一个苦命孩子,母亲卫姬死得早,父亲僖公给他安排的班底也远不如公子纠雄厚,只有鲍叔牙一人,看来小白指望外援是不大可能了,只能自己找门路。

小白最先逃到潭国,遭到拒绝,后来又逃到了莒国这才安定下来,而且一待就是足足八年之久。奔莒此举看似无奈,其实很有远见,它为小白当上齐国君主的过程中挽回了不少劣势。首先,莒国是个小国,远不如齐鲁富足,再加上是寄人篱下,小白这八年生活之困窘可想而知,但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总是要让他经受些苦难的。

[var1]

而且莒国有个好处是离齐都临淄非常近,只要有啥风吹草动,小白就能迅速赶回,占得先机。事实上,小白之后,齐国每生大乱,齐国国君总是第一时间逃到莒地去,比如战国时齐愍王和齐王建都是如此,那地方好哇,离临淄近又兼山林密布,打不过也可以躲起来,积累力量东山再起。基于以上考虑,小白放弃了卫国逃到了莒国,并密切注视齐国动向。

终于,齐国内乱爆发了,但齐国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小白,只有两个人例外。这两个人,一个就是小白的家庭老师与忠诚守护者,齐国士人鲍叔牙。另一个就是小白的少时故友齐国卿大夫高傒。鲍高二人中,论能力当然鲍叔牙更胜一筹,但论身份地位,高傒对小白的帮助更大。因为高傒并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卿大夫而已,他是上卿。

[var1]

而且高傒不是普通的上卿,他与另外一位上卿国懿仲一样,皆是由周天子亲自任命,世代袭有监国之位的命卿,拥有单独朝贺周天子的资格,其威望地位,仅在齐侯之下。然而,国懿仲的态度,更倾向于公子纠,因为毕竟长幼有序,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大哥死了没有子嗣,理应由二弟继承,怎么轮也轮不到三弟,高傒虽然很中意小自,但祖制不可违。

没办法,高傒只好跟着国懿仲去到既地与鲁国国君鲁庄公会盟,商量送公子纠回齐国继任君位的事情。但是很作者发现一件非常奇怪的事,从《左传》的记载来看,公孙无知是在公元前685年春天被杀死的,鲁国却直到夏季还没有把公子纠送过去。这极有可能是鲁庄公基于本国利益的原因,向齐国索取条件,双方谈不拢,所以才拖了这么久。

[var1]

如果这个猜测成立的话,那么之后发生的事情就很好解释了,鲁国趁着齐国内乱漫天要价,迟迟不肯送公子纠回国,国懿仲等不了,于是在高溪的劝说下单方面背盟,暗中召小白回国接任君位。鲁庄公听说齐国大夫竟然背盟暗中召回小白,大怒,遂于该年夏,兴师数万,浩浩荡荡,携公子纠往临淄进发。作者认为可以说这是护送,也可以说这是胁迫,。

管仲与鲍叔牙身份类似,他是公子纠的家庭老师兼“忠诚”守护者,管仲认为召集大军太耗时间,等到临淄,小白早回齐国把生米煮成熟饭了。不如由自己带几个人率先出发,昼夜兼程前往阻截小白,然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干掉他,公子纠没了竞争对手,跑多慢都成为胜利者。于是管仲带着一帮死士,飞也似的一阵狂奔,终于在半路上把小白一行堵个正着,管仲二话不说,对准小白就是一箭!

[var1]

小白猝不及防.当场被一箭射倒在地,口吐鲜血.眼见着是活不成了。管仲打小就爱拿弹弓射别人家窗户玩儿,他对自己的箭术有绝对的自信,这一箭命中要害,小白必死无疑。鲍叔牙万念俱灰,抱着小白的尸体恸哭起来,,现在公子死了,一切全完了!这时,尸体突然睁开了眼睛,有气无力地说道:“敌人走远了乎?”“哎呀,诈尸了!”鲍叔牙与随从们吓得魂飞魄散:“你人耶鬼耶”小白坐了起来,看着鲍叔牙发笑。

小白当然是人,而且是个福大命大的人,原来管仲那一箭的确射中了小白,只不过射中的不是要害,而是小白衣服上的“带钩”。所谓带钩,就是古人的衣带扣。春秋时人穿的衣服叫“深衣”,也就是上衣下裳,上衣垂下来遮住下裳,平常人打个结就好,贵族却需要用个衣带扣来扣。它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玉佩,身份越高挂的玉佩越多,如果挂很多玉佩还能走路不发出声响,那么就说明这个贵族是个有礼数的谦谦君子。

[var1]

从这件事儿就能看出,小白不但福大命大,而且是个机智过人的天才型演员,他竟能在电光石火之刻千钧一发之际想到咬破嘴唇吐出鲜血假装被射中,从而骗过了如精似鬼的管仲。如此急智,岂非比箭矢还要敏锐迅捷?如果小白只是福大命大运气好,而应变与胆气不足,被管仲射了一箭后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去逃,那么管仲一定会再补一箭,那么第二箭还会射中带钩吗?

所以作者还是那句话,一个人不怕他有毛病,就怕他没优点。人只要有优势,再尽量弥补劣势,他就可以成为牛人。小白“死"后管仲马不停蹄回鲁报捷,公子纠与鲁庄公闻信大喜,齐声欢呼击掌相庆。不急了,所以鲁国的护送团转眼变成了旅游团,一路欢歌笑语游山玩水,短短百余里路,竟然走了足足六天。

等到齐国之后公子纠才发现,小白不只把生米煮成熟饭,还把熟饭吃了个粒来不留,一颗渣子都没给公子纠留下。公子纠哪里想得到,原来他才是骄傲的兔子,而真正阴险的乌龟小白早已在数天前完成比赛,戴上堂皇冠冕,登上冠军宝座,顺利继承齐国君位,并将在死后拥有一个响亮的荣称号:齐桓公。所谓“桓”,按照《逸周书·谥法解》意为“克敌服远、克敬勤民、辟土兼国”。

从小白毕生的功业来看,他名副其实,输红了兔子眼的鲁庄公与公子纠死瞪管仲,目光里简直要喷出火来。事已至此,管仲再有本事也无力回天了,他只好慨叹人算不如天算,咱们还是认命吧!管仲认栽,鲁庄公却不甘心:认命?认命个屁,花了那么多心血和金钱在公子纠身上,难道就只为了带数万兵马来齐国旅游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var1]

于是,在该年秋八月,齐鲁这两个渊源极深的春秋老牌强国之间的关系正式破裂,双方在临淄西南郊区的乾时地区展开决战,鲁军大败。鲁军的失败是必然的:齐国大局已定,他们却来捣乱首先在道义上就输了一筹;再加上齐是同仇敌忾以逸待劳,鲁却是孤军深人远行疲敝,不输才怪!据《左传》记载,这次鲁军不但败了,而且败得很惨。鲁庄公战车都被打丢了,只能徒步在路上狂奔,齐军派出大量兵车围追堵截,差点将他俘虏。

最后还是鲁庄公的保镖和驾驶员驾车打着鲁庄公的旗号将齐军引开,鲁庄公这才找机会跳上一辆驿车逃出生天。至于公子纠、管仲,召忽等人,他们看情况不对早就跑了,如果他们来的时候也跑这么快,齐国的君位早就是公子纠的了。之后,齐军乘胜扩大战果,一路攻至汶水,将汶水以北的“汶阳之田”夺走。乾时一战,鲁庄公偷鸡不成蚀把米,丢人丢兵丢将又丢地,从此,原为姻亲关系的齐鲁算是结下了一个天大的梁子,纷纷扰扰折腾了好些年。

更多文章

  • 杭州出土战国水晶杯,竟是历史第一件,至今身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时水晶盖杯图片,战国水晶匜,战国年间的水晶杯

    前文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很长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我国五千年文明传诵至今,依旧没有被中断。相比于世界上其他的文明古国,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就比较的完好。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也经历了不少王朝的变更。在每个不同的王朝当中都有属于不同王朝的历史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就表现在一定的文物身上,

  • 这个国家创造了春秋战国一半的文化,却被说成没文化,咋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文化,春秋战国文化状况,春秋齐国和战国齐国

    这个国家就是楚国。楚国创造了什么样的灿烂文化呢?[var1]第一,楚国在春秋时期,是文学上的高峰。别的不说,一部《楚辞》,一个屈原,就足以让楚国的文学傲视天下。屈原的那个时代,诗歌已经很发达,但是,没有任何一个诗人的名字可以流传下来,而屈原的名字流传下来了。而且屈原以及他的诗歌所不同于《诗经》中的异

  • 战国最弱之燕国,五国联军灭齐,最大助力居然是一个留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五国伐齐燕国的实力,燕国破齐简要过程,燕国乐毅伐齐

    至古以来中原文明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候,有两个关键战略要地。[var1]第一个,河套地区,扼控河西走廊连接丝绸之路的汉四郡。第二个,长城以北不远的辽东地区,也称辽东五郡。辽东,作为长城前线最早的胡汉分界线,源自西周时!周武王伐纣灭商后,纣王大臣箕子带着不愿臣服周朝的人,迁徒辽东,建立了东北亚地区最早

  • 秦始皇为何要实施“远交近攻”的国家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远交近攻相近一个词是合纵连横。六国要想破解远交近攻只能合纵,而对于秦国而言只有连横才能胜利。秦孝公到秦始皇历时四十多年的长期而坚定地执行远交近攻使得秦国在“国际战略”取得了胜利。在秦孝公时期第一次实施远交近攻策略是联合齐国、楚国攻魏、与齐国建立稳固的“战略同盟”关系是秦国的“外交原则”。秦国与齐国的

  • 为何李广年轻时受文帝青睐,老年时却被武帝嫌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广在武帝时期老了,李广战死武帝落泪,李广的后世评价

    李广祖辈是秦时大将李信,可谓武勋世家。他年轻时,精通骑马射箭,在抵御匈奴的侵略时,屡立战功。在做文帝随身侍从时,可以与猛兽搏斗,获得了文帝的青睐。他年老时,屡次带兵出击匈奴,但都无功而返,武帝认为其命不好,因此嫌弃他,怕他参战影响到与匈奴关键战役的胜败。一、文帝时英气勃发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

  • 曹魏代替刘汉,西欧的法兰克也发生了同样一幕,历史为何如此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魏与刘汉的关系,历史上的魏汉,西晋怎么取代曹魏的

    五世纪时,罗马帝国日渐衰弱,西欧地区处于动荡之中。势力限于莱茵河畔及南滨海一带的法兰克人,在酋长克洛维的带领下,通过不断的征战,整合了当时周围部落酋长的势力。凭着他们的勇猛,打败了阿勒曼尼人和西哥特人,罗马的残余势力也被他们消灭殆尽,一些小国也对法兰克人表示臣服。实力雄厚的法兰克人,平定了动荡的西欧

  • 曹操在用人上,可谓是步步算尽,唯一能比肩者仅有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曹操谁得了天下,刘备孙权曹操搞笑对话,刘备骗走曹操5万兵马是哪一集

    曹操在这方面的心胸和气度,即使在当今社会里,也不多见,更别说在三国时期。要知道在古代是很重名声,如果一个人名声不好,基本跟过街老鼠一样,就算有才华也很难得到礼遇,自然也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当时的诸葛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招收人才的时候,一直沿用德才兼备的标准,如果品行有缺,就算有人举荐也不会多看一

  • “说曹操,曹操就到”,其实还有下半句,但所有人都不敢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对曹操的评价一句话,一段话总结曹操,老版曹操与新版曹操

    但是,这句话其实还有下半句,但所有人都不敢说。在当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可谓是顺风顺水,一直胜功显赫,不管当时的战争有多么的艰苦,曹操都能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而且当时的在位皇帝汉献帝手中并无实权,只是摆设而已,朝廷里的局势也是混乱不堪,汉献帝无奈之下就好选择逃跑。而当时曹操是汉献帝的臣子,当时

  • 汉文帝刘恒是个外表温柔,内心阴毒的皇帝?有此事为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周勃不知道,自己迎回来的是个外表温柔、内心阴毒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刘恒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刘恒是意外登基,功劳都是周勃等一帮老臣的,心里本来就有点发虚。再加上周勃等人认为自己对大汉朝有再造之功,在皇上而前总是桀骜不驯的样子,刘恒心里,这个苦啊!想来想去,不行,得立立威,必须要找个人当次

  • 为什么秦始皇暴君的骂名沿系从古到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为何被称为暴君,秦始皇是暴君吗还是华夏英雄,秦始皇到底是明君还是暴君

    秦始皇虽然是暴君。但他所设计的封建政治体系却一直延续到清末。如果是暴君,那秦始皇的行为为何成为封建政治的基础,祖龙魂死业犹在,百代都行秦政法。这是确确实实的历史真相,关于秦始皇残暴的记载主要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而司马迁是汉代人,为了证明汉朝的合法性,就必须指出秦朝的不合法,其中的恶就必须体现在秦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