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因为他的名气太大了,曹操一直想得到他。公元196年,曹操就征召管宁,此时,管宁在公孙但管宁只谈儒家经典,不谈世事,而且坚决不出山。
[var1]
公元223年,曹丕诏令公卿大臣举荐独立特行的隐士,华韵举荐了管宁,曹丕专门用安车前往征诏,当时的管宁在辽东已经30多年,辽东由公孙家族经营,虽然公孙家族一直希望管宁出山辅助曹丕,从而帮助公孙家族扩大影响,但管宁一直坚守不出山,后来,曹丕又以为太中丈夫这一官职征诏,但管宁依然不为所动,坚辞没有接受。
[var1]
公元226年,曹叡即位后,华歆再度举荐管宁,而且这次是以自己的职位太尉为代价举荐,希望自己退位也要管宁来担任,虽然曹叡最终没有同意,但还是下诏征管宁为光禄勋,而且当时的司空陈群也举荐管宁,曹叡也是用尽的心思,想了太多的办法,包括激励,包括提高礼节等方式,而且是从220年起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但管宁却坚称以草莽人士为由上疏辞让。公元233年,曹芳即位后,同样是年年征诏管宁出山,而且用上了当时的最高礼节来征诏,直到公元241年管宁84岁去世那年还在征诏。
[var1]
包括曹操在内,连续四代皇帝连续征召管宁,并且最后用上最高的礼节请他出山,授以高官,而且送给他丰厚的物质,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是“安车蒲轮,束帛加玺”,但他都不为所动,因为什么?你看,曹操虽然没明说给什么官当,但以曹操的用人方式,管宁如去了后,官不会太小。曹丕呢,封他为太中大夫;曹叡则封他为光禄勋;曹芳呢,更是用最高礼节对他进行征召,而且三代皇帝都派专人打听管宁到底有哪些方面的要求没有满足他,只要他提出来,马上就会满足,可是,管宁从未提出任何要求,而且是坚决请辞,为什么呢?
[var1]
一方面,管宁推崇的是儒学,而当时的社会是战乱年代,打打杀杀每天都有,这与他的信仰是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他与华歆有割席绝交的典故,他打心里不看不起华歆,而举荐他的人,又是华歆。这才是真正有才的人,当然,真正有才的人,都是有性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