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到底源自何处,有没有抄袭波斯大流士?

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到底源自何处,有没有抄袭波斯大流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622 更新时间:2024/1/18 9:01:36

公元前221年,在李斯建议下,秦始皇也推出大一统政策,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实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与道路等。

秦始皇与大流士的治国理念,的确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大流士在前、秦始皇在后,于是有人怀疑秦始皇抄袭了大流士的治国政策。实际上,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结果,至少没有证据表明抄袭于大流士。

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直接源头在于商鞅

公元前359年,秦朝正式开始商鞅变法,实行的是耕战政策,将秦国粗分为两种人,即农民与战士,不是种田就是打仗,无论是重农抑商、还是二十等军功爵等变法政策,都是围绕这一点进行的。

其中,商鞅提出“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与李斯提出的大一统政策中的部分内容一模一样。

显然,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是商鞅变法的延续,只是将之推广到了全国范围内,不再局限于秦国一地;只是在商鞅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不同,又增添了一些内容,比如书同文、车同轨等。

商鞅出生于卫国,成长于魏国,发达于秦国,尤其早在去秦国时,商鞅变法思想早已形成,所以才能胸有成竹地与秦孝公畅谈强国之策。从商鞅的经历来看,至少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抄袭了大流士的改革政策。

换一个国家统一中国,还会出台大一统政策

如果说秦朝可能与波斯存在联系,以至于抄袭了大流士的改革政策,那么假设一统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其他国家,那么它会不会出台大一统政策呢?

从中央集权上看,周代实行分封制,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内部又分封,结果周天子衰落不堪,战国时崛起七个强国,历史教训告诉战国七雄不能再分封,必须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事实上,战国七雄内部也鲜有“国中之国”了,当他们统一中国时,焉能不实行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

从战国文字上看,周代建立之后,并未实行“书同文”政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战国七雄文字不尽相同,可见上图马字,各国文字差别较大,但战国七雄中各国内部文字的统一的。如果某个国家统一华夏,为了稳固统治,非实行书同文不可。

从度量衡上看,战国时每个国家的度量衡,往往有几种,不同地区的度量衡不同,于是各国变法时,都想过解决这一问题,基本是以统一结算单位为前提,魏国是釿与镒,韩国赵国是区与又(斗),燕国是孛(觳)与厮(升)。换言之,没有统一度量衡,但统一了结算单位。因此,无论是哪个国家一统中国,最终都会去解决度量衡问题,只是解题思路不同,最终还是殊途同归。

总之,换一个国家统一华夏的话,还是会出台大一统政策,只是可能未必与秦始皇的一样。

大一统政策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战国时的中国与大流士时的波斯帝国大不相同,波斯帝国统治的民族众多,各自差异很大,但战国七雄都在华夏谱系之内,总体已经完成基本融合,大一统已成历史趋势,《道德经》中多次提到“取天下”之类,就说明了当时的呼声。

既然已有大一统的趋势,那么就必然会产生与之配套的大一统政策。因此,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也不可能学自大流士,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下面以郡县制为例:

夏商周时,生产力低下,根本做不到大一统,只能采取的是分封制,让诸侯各自管理一片土地,因此当时诸侯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体,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税收等权力。

然而,商代周方国的叛乱,最终反灭了商代,周代诸侯做大之后,导致周天子权威丧失.......分封制带来了惨痛的历史教训;同时,诸侯王需要增强对土地与人口的直接治理,以提升他们的实力,或震慑国内贵族,或为了称霸等等;更重要的是,生产力的提升,让诸侯王有能力直接控制更大的地盘。

于是,楚国、齐国、晋国、秦国等纷纷开始推行县制。齐国之外的几个国家,都是在新扩张的土地上设置县,但齐国通过管仲改革,行“制鄙之制”,即“三十家为邑;十邑为卒;十卒为乡;三乡为县;十县为属;属有大夫,故立五大夫。”邑、卒、乡、县、属、中央,各级行政组织划分得非常明确。其中,楚国在公元前8世纪推行县制,秦国在公元前7世纪推行。

可以说,无论哪一个诸侯国统一华夏,他们最终都必然要实行郡县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否则帝王地位就会不保、利益就会严重受损。同理,秦始皇的其他政策,在时代的推动下,也最终会实行。

总之,秦始皇的大统一政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换成齐始皇、赵始皇,最终都会推出类似的政策。

其实,波斯与中国国情大不相同,大流士与秦始皇推出的政策内涵也自然不同。大流士的治国政策,与秦始皇的看似相似,却存在根本性的不同,大流士的“大一统政策”,更像有着秦始皇性格的周天子——贵族制度、行省(分封)制度,只是大流士直接掌控的实力较强,可以号令诸侯,但并没有真正实现中央集权统治,在此基础上大流士推出了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政策。可见,秦始皇大一统政策抄自波斯大流士,纯属无稽之谈。

更多文章

  • 除了曹操、刘备、孙权,东汉末年官位最高的割据军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的军阀割据,刘备曹操孙权手下各有哪些将领,孙权割据江东

    光和七年(184年),规模浩大的黄巾起义爆发,而已经腐朽的东汉朝廷无力镇压。无奈之下,东汉朝廷允许地方的各州刺史和各郡太守(国相)自行募兵与黄巾起义军作战。很多刺史和太守在黄巾起义后演变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割据军阀能担任的最低官职就是太守一级。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成为第一位控制朝廷的割据军阀。当

  • 浅析诸葛亮识人用人的战略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用人失误的例子,诸葛亮如何识人用人七种办法,诸葛亮的7字识人秘籍

    如此高的评价对诸葛亮来说并不夸张,毕竟在东汉末年社会大混乱的背景之下,诸葛亮能够辅佐一无所有的刘备攻城略地,建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基业,不仅如此,刘备亡故之后,诸葛亮依旧能够力挽狂澜,率领蜀国南征北战。纵使他有这般天纵之才,蜀汉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除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之外,诸葛亮也有一定责任,正所谓

  • 浅析漠北大捷与李广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漠北之战后汉军为什么难有胜仗,漠北大捷,李广歼灭多少匈奴人

    直到汉武帝的出现,汉朝开始向匈奴宣战。一将功成万骨枯,刘彻在经过两年的河西之战以后,已经将匈奴势力完全打到了大陆以北地区。这一次刘彻打算来一个大的,直接彻底解决北方问题。这次漠北大战,汉武帝派了卫青和霍去病两员大将前去伏击匈奴,这老将李广就不乐意了,非要跟着一起去。汉武帝最后没有劝动李广,还是让这位

  • 浅析曹操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饮食,曹操为百姓做出的贡献,曹操一生最大的贡献

    事实上,曹操虽然在君臣之道上有所跨越,但是无论是为国还是为民他都堪称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是曹操在关注民生的方面,一直以来都走在了所有竞争对手的前面,即便是那个伪善的刘备也比不上,你不相信?往下看。一、曹操起家说起曹操起家的历程,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能够如数家珍,所以此文不再赘述,只

  • 汉武帝赏赐十车肉,霍去病放臭也不吃,26年后才发现他的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武帝霍去病野史,汉武帝跟霍去病的故事,汉武帝赏赐霍去病大量酒肉

    历史上这样随性而赏赐的皇帝还蛮多,但有些赏赐是为了笼络人心,有些则是想通过赏赐去试探。这样的事情就经常发生在皇帝不信任且手握兵权的将军身上。当年霍去病就曾被汉武帝这样试探过,因为汉武帝赏赐的东西实在太过于奇葩,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懂他的用意。但霍去病是何人啊?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那么他最终如何处理这份试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否被过度神话了?正史:不!只是被夸偏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正史中郭嘉评价诸葛亮,诸葛亮真的被神话了吗,正史的诸葛亮有多厉害

    (一)鲁迅先生吐槽过《三国演义》: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想显得诸葛亮多智,然而显得诸葛亮像妖道了。正史中诸葛亮是个贤相。他所做的事,陈寿正史里说了: 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

  • 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二十四武将排行榜,这排名你服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武将典韦,三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十大武将,历史上的三国正史中真正武将排名

    1、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温侯吕布排名第一是最没有争议的。什么我部悍将刘三刀,上将潘凤之类的就不提了,虎牢关吕布一人硬刚关羽、张飞不分胜负。另外,三国演义第十二回中,吕布一人独战魏国六员猛将(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全身而退,可见吕布之强悍。此外辕门射戟中也可看出吕布箭术相当了

  • 荀彧一心扶汉,而曹操图谋代汉,为何荀彧还要选择辅佐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起初实力最强、名气最响、号召力最大的当属四世三公的河北军阀袁绍,这也是荀彧投奔的第一个主公。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荀彧发现袁绍家族虽然名满天下但却是徒有虚名,而袁绍个人也是贪婪胆薄,虽然兵马城池多,但这领导的性格所限很难成就大业,于是荀彧大胆的放弃了袁绍投奔了曹操。至于荀彧为什么会离开强大的袁绍,投

  • 楚汉战争的关键时刻,韩信明明可以拥兵自立,为何最后却放弃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楚汉时期的韩信怎么样了,楚汉战争韩信发挥哪些才能,楚汉韩信结局

    韩信最早投靠项羽,但是并非得到项羽的重用韩信命不是太好,即使是成年后生活得也很凄惨。他母亲去世,他穷得无法把母亲下葬,还是当时在邻居的帮助下,才能够解决这个棘手问题。之后他依靠着别人的救济才能够生活下去,但是寄人篱下总是生活的不顺利。甚至遭受过胯下之辱,这对一个正值青少年的男孩而言,能够忍受的原因不

  • 如果蜀国最后一统三国,诸葛亮会篡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如果统一三国会不会篡位,诸葛亮不死蜀国还会灭亡吗,三国诸葛亮有没有机会一统天下

    我想这应该是不可能的,首先,从文化上说,诸葛亮是一个深受儒家学说熏陶的人,他所受的教育不允许他做这种事情。同样,我们再看一看他的志向,他经常自比管,乐,管仲,乐毅这两个人物都是对主公忠心耿耿的人物。尤其是这个乐毅,这个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在燕昭王,夺取了王位之后,帮助弱势的燕国,实现了对强大的齐国的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