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神农为何叫“神农”?战国竹简改写认知

神农为何叫“神农”?战国竹简改写认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237 更新时间:2024/1/15 23:57:21

然而,随着地下文物不断出土,深埋地下的古代文献,也在不断地改写认知,战国竹简中的“神农”,就改写了我们的认知,原来神农之神未必是指神灵、天神,而也可能是一个非常简单朴素的意思!

[var1]

神农与炎帝未必是同一个人

神农炎帝是上古之人,但神农、炎帝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实际上是一个谜团。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谈及黄帝崛起时说,“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接下来讲述轩辕、炎帝、蚩尤三方战争。如果神农氏与炎帝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个部落),为何司马迁在史书上没有注明?

其实,从正史上来看,神农与炎帝未必是同一个人。

从部落图腾角度来看,神农氏“有神龙首”,以龙为图腾,炎帝“人身牛首”,以牛为图腾,显然是两个不同的部落。除非,神农与炎帝吞并了对方的部落,于是取得了“神农炎帝”的称号。

更为重要的是,先秦史书中,神农是神农,炎帝是炎帝,从未将两者混为一谈,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神农与炎帝是两个人,却也没有明确说是同一个人。考古发现的《容成氏》等多部战国竹书中,也佐证了先秦史书记载,要么是炎帝,要么是神农,没有将神农与炎帝混为一谈。

由此来看,至少到司马迁时期,神农与炎帝还未必是同一个人,后来神农炎帝慢慢合并,东汉魏晋皇普谧在《帝王世纪》中最先提到神农与炎帝是同一个人。

[var1]

“神农”的真正含义或被颠覆

一般认为,神农是一位上古农业专家,帮助先民辨别百草,研究农业耕种天时、技术等,恩泽万民,于是被称之为“神农”。

然而,上博简《容成氏》第一句话中,却写成了“慎农氏”,言说上古的尊卢氏、赫胥氏、乔结氏、仓颉氏、轩辕氏、慎农氏、祝融氏、垆运氏成为天下之主后,却都没有传位给后代,而是传位给了贤人,换言之就是“天下有德者居之”。

从古文字运用习惯上看,“慎”与“神”不是通假字,但两个字的意思却有相同之处。《尔雅·释诂》解释“神,慎也”,而《逸周书·宝典》中说“行之以神,振之以宝”,其中的“神”就是“慎”的意思。换言之,“神”有慎重之意。

清朝王引之在解释孟子“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时,解释了其中的“神”,认为“神,治也。”

以此解释,“慎农”或“神农”的本义,就是谨慎治理农事,简单而朴素,其中神农氏之“神”或非天神之意,而是指治理。

[var1]

“慎农”更符合中华文明的特质

其实,以中华文明的特质来看,神农更应该解释为“慎农”,而不是“神(神灵)农”。

考古证实,中国很早就进入了农耕社会,起初种植的是水稻,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里,就发现1万多年前的碳化水稻种子。经过一代又一代先民的努力,到了距今4000多年前,五谷已经全部出现,奠定了后世中国的农业基础。由于农业耕种需要,于是出现天文历法、大禹治水等。可以说,中国是标标准准的农耕文明,而重视农业的农耕文化,也渗透到了中国人的基因里。

与此同时,与西方文明不同,中国很早就脱离了神权束缚,比如同样遭遇大洪水,西方是在神指引下建造诺亚方舟,但中国却是大禹治水,不靠神灵靠自己。“神农”是神灵崇拜,“慎农”更显重视农业的态度。

[var1]

从文字角度来说,甲骨文中的农字,是手持农具除草或除去林木的象形,相当于农业的第一步——开荒除草;慎字最早见于周代金文(见上图),由“草”、“火”、“日”组成,与农业也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慎农”比“神农”更符合中华文明的特质,也更符合我们民族的性格。

[var1]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血淋淋的现实。因此在当今世界,“慎农”比“神农”的称呼,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时刻提醒我们要慎重对待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更多文章

  • 战无不胜的大秦帝国居然在战国的时候也曾被打的割地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于大秦帝国的历史资料,大秦帝国历史真实情况,大秦帝国鼎盛时期

    [var1][var1][var1]

  • 马陵之战,庞涓临死前为何会怒吼“遂成竖子之名”?这六字道出他真正的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马陵之战庞涓吸取教训,马陵之战庞涓是个什么样的人,庞涓哪里人

    [var1]当时距离桂陵之战过了十三年,魏将庞涓正在率兵攻打韩国,韩国就向齐国求救。之后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不得不率军回援大梁。但魏国的魏武卒骁勇善战,而齐国军队却有怯懦之名,孙膑担心齐军在正面战场不是魏军的对手,就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庞涓感叹齐军怯懦,还

  • 长平之战后赵国很弱,为何还是能击败燕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赵国长平在哪

    [var1]第一,赵国虽然被秦国消耗了实力,但并没有到谁都可以消灭的地步。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自从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胜多负少。尽管长平之战败了,而且是惨败,但不代表赵国就成了软柿子,谁都可以打。尤其是在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了防止秦国的继续进攻,国内则积极

  • 专家发现战国大墓,本以为是周天子,结果让专家大跌眼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天子墓,洛阳金村天子墓,春秋战国墓考古

    周天子的陵墓在史书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周季王,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都葬于陕西咸阳,而周幽王则葬于陕西西安,天子陵墓本就宏大,如此多的帝王陵拥挤在一起,应该很好发现,但是几千年过去了,关于周天子陵墓的消息却始终没有。[var1]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和当时的墓葬风俗有关,先秦之前,凡是陵墓,都

  • 宋代建盏是如何烧制的?这颗瓷坛明珠的现状如何?什么又是茶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于宋代建盏的知识卡片,宋代最顶级的建盏,宋代建盏底款

    建盏斑纹根据炉内温度自然地形成。其中,曜变最为异常灿烂,因为斑纹最有价值。宋代人工烧制之时,为了得到一只这样的盏,往往需要烧制几十万件,这个成品率谁能说他没有价值呢?毫不夸张的说,建盏在千年前的宋朝,就已经稳坐“第一茶器”的宝座。那时的宋人喜欢着它的实用,爱这它的绚烂的美。建盏是崇尚自然的精神产物,

  • 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他对自己的功臣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的功臣善终的有几人,曾仕强讲朱元璋杀功臣,朱元璋手下功臣排名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后,大封诸将为公侯,初封六公,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

  • 清朝时,岳飞墓前跪着四五个人,为何现在只有四个,少了哪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墓前跪着5个人后来怎么样了,岳飞墓前跪着五人怎么被揭穿的,岳飞墓前跪着的都有谁

    不过害死岳飞的可不只是秦桧一个人,还有其他几个人。后来那几个人一直跪在岳飞墓前,忏悔自己的罪过,并受尽世人唾弃。那么这几个人分别是谁呢?01我们先来看看岳飞当初到底是如何遇难的。北宋时期,岳飞出生于河北汤阴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喜爱武艺,曾拜周同、陈广等为师,学习武艺。因他天赋异禀,又勤奋好学,

  • 此人背叛朝廷,原因不外乎是它?朱元璋背后的真正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打仗的时候为什么没人背叛朱元璋,李善长两次背叛朱元璋,如果郭子兴没死朱元璋会背叛他吗

    南京康茂才像 元朝末年,战乱四起,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为了保卫家乡,薪县(今属湖北黄冈)产青年康茂才召集兵马,抵抗起义军,很快声名鹊起,被朝廷封为长官(官职名)。看到百姓陷于战乱,他心急如焚地给朝廷上书献策,然而,昏庸腐朽的元朝统治者无动于衷。大势所趋之下,康茂才投奔了起义军首领朱元璋,做了其磨下

  • 正学先生方孝孺:纵诛十族又何妨,气节在胸万世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01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登基,国号大明。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可惜太子朱标早死,于是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燕王朱棣同是太祖之子,对于皇位传予皇孙心中不忿。故而第二年,燕王朱棣在北平举兵造反,建文帝朱允炆起三十万大军平叛燕王,此战役历时三年,史称靖难之役。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奇兵南下直捣应天战

  • 权力的游戏里,明朝皇帝真的法力无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权力的游戏明朝皇帝法力,权力的游戏嘉靖皇帝,权力的游戏中死在龙背上的是谁

    当我们在谈论明朝皇帝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当然是他们手中的权力——掌生杀予夺、握万民万疆的皇权。说起皇权,大家脑海里很容易想象到这样一幅画面:皇帝正襟危坐在大殿中央,阶下文武臣工拜服不起。皇帝微微动口说道,升某人为某某官,这人顿时就收到了正式任命,飞黄腾达。而皇帝如果说的是,将某某人贬官、打入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