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霸,为何众说纷纭?

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霸,为何众说纷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682 更新时间:2024/1/19 15:42:39

春秋书籍《春秋》、战国书籍《孟子》、东汉书籍《风俗通义》和唐朝书籍《史记索隐》都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春秋书籍《墨子》、战国书籍《荀子》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西汉书籍《四子讲德论》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

东汉书籍《白虎通》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唐朝书籍《汉书注》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

清朝书籍《鲒崎亭集外编》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民国书籍《辞通》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

[var1]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种说法,是因为在春秋称霸的君主远不止五位,光晋国就维持了百年之久的霸业,晋文公称霸后历经了晋襄公续霸、晋景公失霸又复霸,最后晋悼公独霸中原。而达到诸侯会盟标准的君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王、晋景公、晋悼公、晋定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多个诸侯。所以以上几种春秋五霸的说法没有对错之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郑庄公、晋景公、晋悼公、吴王阖闾、晋定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众多诸侯都曾在春秋脱颖而出,或成就中原霸权,或成就区域霸权。

[var1]

尊王攘夷——齐桓公

齐桓公名姜小白,是齐国第16任君主,在位42年。在位期间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使得齐国逐渐强盛。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召集宋、陈、蔡、邾四国于北杏(今山东鄄城)会盟,齐国为盟主。后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最后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

[var1]

会盟天下——晋文公

晋文公名姬重耳,是晋国第22任君主,在位8年。早在继位之前就谦虚好学,喜欢结交有才之士。回国继位后的晋文公更是任用贤能,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推行三军六卿制度,使得晋国国力大增。公元前632年晋国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国,随后晋文公便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今河南原阳县)会盟,成就霸业。

[var1]

独霸西戎——秦穆公

秦穆公名嬴任好,是秦国第9任君主,在位38年。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击败晋国并俘获晋惠公。先后帮助晋怀公姬圉和晋文公姬重耳回国继位,实现秦晋之好。虽然穷尽一生都没能让秦国东出,但向西灭掉了戎人国家,继而攻打蜀国和函谷关以西的国家,拓地千里,使得秦国独霸西戎。

[var1]

问鼎中原——楚庄王

楚庄王名熊旅,是楚国第25任国君,在位23年。在位前三年楚庄王采取以静观动、以感辨奸的对策,表面上沉迷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实际上早已将楚国朝政和各类人物调查的一清二楚。三年后楚庄王一鸣惊人,重用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为了争夺霸权,楚晋之间互相攻伐,互有胜负。直至公元前597年楚国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国,此后楚国声威大震,国势日强,而晋国则威信下降,失去了对中小国家的支配权。不久后楚国灭掉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并迫使宋国求和,楚庄王最终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成就霸业。

[var1]

春秋大义——宋襄公

宋襄公名子兹甫,是宋国第20任君主,在位14年。在位期间齐国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与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为君,宋襄公也因此声名鹊起。野心勃勃的宋襄公想要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便与楚国争霸,奈何国小势微,自己反而遭楚国拘禁。后来虽然被释放,但终究难成霸业,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他的“仁义”了,最终他也因“仁义”而死。

[var1]

四方是维——郑庄公

郑庄公名姬寤生,是郑国第3任君主,在位42年。在位期间平定了胞弟叔段的叛乱,消弭了国家内患,与宋、卫等国之间互有征伐。郑庄公的高光时刻是在繻葛之战中一箭射中周桓王,保住郑国的同时又使得周天子的颜面扫地。之后郑国又击败了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使得郑国国力空前强盛,郑国也得以“小霸”于诸侯。

[var1]

垂拱而治——晋襄公

晋襄公名姬驩,是晋国第23任君主,在位7年。在位期间于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又在汦水之战中击败强楚,延续了其父晋文公的霸业,垂拱而治,将晋国的霸权推向高峰。

[var1]

续霸中原——晋景公

晋景公名姬獳,是晋国第26任君主,在位8年。在位期间晋国被楚国击败,失去了霸主地位。公元前583年晋景公派兵征伐蔡国,进而入侵与蔡结盟的楚国,亲手结束了楚国的霸业,重续晋国霸业。

[var1]

独霸中原——晋悼公

晋悼公名姬纠,是晋国第28任君主,在位15年。在位期间以韩、栾为股肱,祁、杨为谋主,重用韩厥、智罃、魏绛、赵武等一干贤臣,严军纪而恤民力,治律历而行礼法,于是晋宗谐睦,举国大治,戎狄亲附,惠及中原。晋国在其治下,国势鼎盛,军治万乘,成为了当时绝对的天下霸主。

[var1]

纵横江淮——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名姬光,是吴国第24任君主,在位19年。在位期间重用楚国旧臣伍子胥,并以齐人孙武为将军,使得吴国国力日益强盛。公元前506年,孙武、伍子胥率领吴军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全胜,成功攻入楚都郢都,逼得楚昭王出逃。最后还是楚臣申包胥入秦乞援,楚国才得以在秦国的帮助下复国。吴王阖闾最后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斩落脚趾,重伤而死。

[var1]

黄池为长——晋定公

晋定公名姬午,是晋国第35任君主,在位37年。在位期间晋国六卿内斗,以智、赵、韩、魏氏为一方,范与中行氏为另一方。晋定公本来是支持范与中行氏这一方的,谁知他们无脑反噬公室,逼得晋定公与另一方联手彻底消灭范与中行氏,从此晋国六卿就变成了四卿。晋定公三十年(公元前482年)晋国与吴国会盟于黄池,晋定公与吴王夫差争夺盟主之位,吴王夫差的理由是“於周室我为长”,晋定公的理由是“於姬姓我为伯”。结果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晋国赵鞅大怒,意欲伐吴,吴国只好退让,于是黄池之会以晋定公为长,吴王夫差次之。晋定公也成为晋国最后一位有影响力的君主。

[var1]

争霸中原——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名姬夫差,是吴国第25任君主,在位22年。夫差是阖闾之子,为报父仇,继位后便励精图治,继续重用伍子胥,吴国在他治下实力迅速增强。公元前495年,吴国在夫椒之战中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俘。公元前486年吴国又在艾陵之战中全歼10万齐军,国势强盛。公元前482年夫差率军北上与诸侯黄池会盟,只令太子友和老弱守国,让勾践有了可乘之机。越军乘虚而入攻入吴都,大败吴军,并杀了太子友。公元前478年越国再次攻打吴国,再次大败吴军。公元前473年吴都姑苏被围,夫差拔剑自刎,吴国灭亡。吴国从黄池争霸到国灭,仅仅不到十年。

[var1]

东南称雄——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名姒鸠浅,是越国第39任君主,在位32年。在位初期在槜李之战中大败吴军,并让吴王阖闾命丧战场。后于夫椒之战被吴国击败,勾践被迫求和,在吴国为奴三年。回国后的勾践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历经十年终于恢复了越国的国力。公元前482年越国趁吴王夫差兴兵北上赴黄池会盟之际,出兵攻吴,大败吴军。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后率军回援,以疲惫之师战越国精锐,连战连败,不得以与越国议和。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发兵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中三战三捷,力挫吴国主力。公元前473年越军攻破吴都,吴王夫差身死国灭。越国吞吴后称雄于东南,但勾践不满于此,他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并迁都琅琊,欲争霸中原。

[var1]

更多文章

  • 神农为何叫“神农”?战国竹简改写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竹简故事,炎帝和神农的故事,神农是不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人物

    然而,随着地下文物不断出土,深埋地下的古代文献,也在不断地改写认知,战国竹简中的“神农”,就改写了我们的认知,原来神农之神未必是指神灵、天神,而也可能是一个非常简单朴素的意思![var1] 神农与炎帝未必是同一个人 神农炎帝是上古之人,但神农、炎帝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实际上是一个谜团。司马迁在《史记

  • 战无不胜的大秦帝国居然在战国的时候也曾被打的割地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于大秦帝国的历史资料,大秦帝国历史真实情况,大秦帝国鼎盛时期

    [var1][var1][var1]

  • 马陵之战,庞涓临死前为何会怒吼“遂成竖子之名”?这六字道出他真正的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马陵之战庞涓吸取教训,马陵之战庞涓是个什么样的人,庞涓哪里人

    [var1]当时距离桂陵之战过了十三年,魏将庞涓正在率兵攻打韩国,韩国就向齐国求救。之后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不得不率军回援大梁。但魏国的魏武卒骁勇善战,而齐国军队却有怯懦之名,孙膑担心齐军在正面战场不是魏军的对手,就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庞涓感叹齐军怯懦,还

  • 长平之战后赵国很弱,为何还是能击败燕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赵国长平在哪

    [var1]第一,赵国虽然被秦国消耗了实力,但并没有到谁都可以消灭的地步。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自从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胜多负少。尽管长平之战败了,而且是惨败,但不代表赵国就成了软柿子,谁都可以打。尤其是在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了防止秦国的继续进攻,国内则积极

  • 专家发现战国大墓,本以为是周天子,结果让专家大跌眼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天子墓,洛阳金村天子墓,春秋战国墓考古

    周天子的陵墓在史书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周季王,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都葬于陕西咸阳,而周幽王则葬于陕西西安,天子陵墓本就宏大,如此多的帝王陵拥挤在一起,应该很好发现,但是几千年过去了,关于周天子陵墓的消息却始终没有。[var1]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和当时的墓葬风俗有关,先秦之前,凡是陵墓,都

  • 宋代建盏是如何烧制的?这颗瓷坛明珠的现状如何?什么又是茶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于宋代建盏的知识卡片,宋代最顶级的建盏,宋代建盏底款

    建盏斑纹根据炉内温度自然地形成。其中,曜变最为异常灿烂,因为斑纹最有价值。宋代人工烧制之时,为了得到一只这样的盏,往往需要烧制几十万件,这个成品率谁能说他没有价值呢?毫不夸张的说,建盏在千年前的宋朝,就已经稳坐“第一茶器”的宝座。那时的宋人喜欢着它的实用,爱这它的绚烂的美。建盏是崇尚自然的精神产物,

  • 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他对自己的功臣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的功臣善终的有几人,曾仕强讲朱元璋杀功臣,朱元璋手下功臣排名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后,大封诸将为公侯,初封六公,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

  • 清朝时,岳飞墓前跪着四五个人,为何现在只有四个,少了哪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墓前跪着5个人后来怎么样了,岳飞墓前跪着五人怎么被揭穿的,岳飞墓前跪着的都有谁

    不过害死岳飞的可不只是秦桧一个人,还有其他几个人。后来那几个人一直跪在岳飞墓前,忏悔自己的罪过,并受尽世人唾弃。那么这几个人分别是谁呢?01我们先来看看岳飞当初到底是如何遇难的。北宋时期,岳飞出生于河北汤阴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喜爱武艺,曾拜周同、陈广等为师,学习武艺。因他天赋异禀,又勤奋好学,

  • 此人背叛朝廷,原因不外乎是它?朱元璋背后的真正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打仗的时候为什么没人背叛朱元璋,李善长两次背叛朱元璋,如果郭子兴没死朱元璋会背叛他吗

    南京康茂才像 元朝末年,战乱四起,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为了保卫家乡,薪县(今属湖北黄冈)产青年康茂才召集兵马,抵抗起义军,很快声名鹊起,被朝廷封为长官(官职名)。看到百姓陷于战乱,他心急如焚地给朝廷上书献策,然而,昏庸腐朽的元朝统治者无动于衷。大势所趋之下,康茂才投奔了起义军首领朱元璋,做了其磨下

  • 正学先生方孝孺:纵诛十族又何妨,气节在胸万世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01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登基,国号大明。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可惜太子朱标早死,于是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燕王朱棣同是太祖之子,对于皇位传予皇孙心中不忿。故而第二年,燕王朱棣在北平举兵造反,建文帝朱允炆起三十万大军平叛燕王,此战役历时三年,史称靖难之役。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奇兵南下直捣应天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