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受人蛊惑挑战嬴政,力不能及逃亡他乡。后继有人,终成秦王

受人蛊惑挑战嬴政,力不能及逃亡他乡。后继有人,终成秦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519 更新时间:2023/12/13 2:01:47

成蟜是秦庄襄王子楚从赵国的邯郸返回秦国后生养的小儿子,是秦王嬴政同父异母之弟。

不管怎么说,嬴政是嫡子,也是嫡长子,承继王位自在情理之中。但是,在兼并六国之前,嬴政的王位也曾受到过挑战。

一、作为后援,成蟜率军伐赵。

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辅佐国政的相国吕不韦命令蒙骜、张唐率领五万大军攻打赵国。随即又安排成蟜与樊於期率兵五万,以为蒙骜、张唐的后援部队。

当时,有人向吕不韦建议说,成蟜年少缺乏征战经验,怕是担当不了领军大将的重任。但是,吕不韦置之不理。

[var1]

当蒙骜率领前军一路上攻城掠地,直指赵国的庆都(今望都)时,随后跟进的成蟜率军驻扎在屯留,遥为声援之势。

面对秦国的进攻,赵国以庞煖为大将、扈辄为副将,调派十万大军抗拒秦军。

山之战中,庞煖、扈辄率领赵军夹击秦将张唐。如果不是蒙骜接应及时,张唐就全军覆没了。蒙骜见赵军英勇难敌,就派张唐到屯留求援于成蟜。

二、听信蛊惑,成蟜传檄反秦。

当成蟜接到蒙骜的求援信函后,立即与樊於期商议救援蒙骜之事。樊於期早就听说吕不韦的“纳妾盗国”(秦王政出于吕不韦)之事,因此不满于吕不韦,不屑于秦王政。

[var1]

得知蒙骜被庞煖击败,需要援助时,樊於期不谈如何救援蒙骜,却对成蟜说:现在的秦王并不是先王的骨肉,只有您才是先王的嫡子,才有资格成为秦王。

吕不韦派您率军出征,目的不纯,别有用心。如果,蒙骜失败了,或者不能建立战功,吕不韦将借机加罪于您。轻则削籍,重则刑诛。

之后,秦国就会成为吕氏之国。对此,您难道就没有什么想法吗?

有关吕不韦、秦王政的传闻,成蟜虽然也听到过一些,但不敢认真追究。现在听樊於期一说,不禁凛然说道,若果真如此,那该怎么办?

樊於期随即建议道,现今蒙骜大军为赵军所困,一时间难以解脱。您如今手握重兵,应趁机把吕不韦的罪恶公之于众,引导全国的军民声讨吕不韦,乃至秦王政,从而推翻他们。然后,由您承继先王,主政秦国。

成蟜听着听着,不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愤然说道,我一个真正的秦王后裔,怎能成为一个商人(吕不韦)之子的臣下?此事,还请樊将军多谋划、指导。

[var1]

樊於期见成蟜同意了自己的主张,就应付张唐说,我们将立即率军援助蒙骜将军。接着,樊於期把自己听说的有关吕不韦及秦王政的事情,以成蟜的名义撰写成檄文,然后命人四处散发。

三、造反不成,成蟜逃亡赵国。

张唐见到檄文后,大吃一惊。随之,他顾不得通知蒙骜,日夜兼程赶回咸阳,将檄文之事奏报了秦王政。秦王政闻听成蟜之举后,龙颜震怒,立即派王翦率军擒获成蟜。

[var1]

与此同时,对峙庞煖的蒙骜没等到援军,却收到了一张宣传吕不韦不德、秦王政不正之事的檄文。

震惊之余,蒙骜暗想,我与成蟜一起统军伐赵,成蟜反了,自己也难逃干系,必将受到牵连。为今之计,只有立即率军平叛,才能减轻自己的罪责。

于是,蒙骜悄悄地率军撤离。但是,庞煖侦知了秦军的行动,随即排兵布阵,击败了秦军。蒙骜也死于混战之中。

[var1]

蒙骜虽然没能讨伐成蟜,但王翦的大军很快到了屯留。成蟜与王翦几番对阵后,自知不敌,就于秦王正八年,寻机逃到了赵国。随之,王翦攻陷了屯留,处置了随成蟜造反的军兵,迁走了当地的居民。

成蟜投奔到赵国后,被赵悼襄王嬴偃封于饶地,号为“长安君”,直至亡故。

四、子承父志,成为末代秦王。

成蟜虽然没能实现主政秦国的梦想,但他遗留在秦国的儿子侥幸存活了下来,并成为了最后一代秦王。当时,成蟜的这个儿子还是个婴儿,为此,史书就称之为“婴”。

秦始皇嬴政于公元前210年病逝后,其子胡亥承继了帝位,是为秦二世

[var1]

胡亥即位后,骄奢淫逸,荒废朝政;随心所欲,滥杀无辜。婴曾经以从兄的身份,劝谏胡亥,珍惜祖业,和谐为政。但胡亥不予理会,宠信赵高,我行我素。

在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秦王朝大势已去之际,在赵高的阴谋策划下,胡亥被迫自杀。

本欲自立的赵高碍于情势,“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就“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史记·李斯传》《集解》引徐广之说)

但是,婴“患之,乃称疾不听事”。后来,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及宦官韩谈共同谋划、刺杀了赵高。随之,婴于秦二世三年九月正式即位执政。

[var1]

面对已然残破的江山,秦王婴曾经调动军队,竭力阻击刘邦的进攻,欲力挽狂澜于既倒。可惜,一切都是徒劳。

当刘邦兵临咸阳后,秦王婴只好率领众朝臣请降。后来,项羽进了咸阳,秦王婴被诛杀了。随之,大秦王朝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主要参考文献:

1、《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传》、《史记燕召公世家》

2、《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搜狐网)

更多文章

  • 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等人穿越到三国,他们会选择跟谁打天下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括真的纸上谈兵吗,赵括真的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将领吗,纸上谈兵赵括真的一无是处吗

    话说蜀国军师诸葛亮正在全神贯注地“观星”,他掐指一算,喃喃道,“这次时空大乱,蜀国今晚必有怪事发生,望各位将军做好准备。”话音未落,一道冷箭就“嗖”的一声,从诸葛亮的鬓角飞了过去,还顺道射下了他的几根头发。“何人敢伤害我家丞相?看我不把他戳成筛子!”张苞一个箭步,挺着丈八矛,瞪圆虎眼,怒发冲冠。“经

  • 白起被称战神,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为何会被秦昭襄王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白起为什么被秦昭襄王赐死,大秦帝国白起被赐死,历史上秦国白起之死的真正原因

    [var1]后来许多人因为如果不是范雎怂恿秦昭襄王,白起可能不会被赐死,而邯郸保卫战也会有另一个结局,秦国统一的时间也可能会提前。那是正处于战乱当中,七国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两个国家可能今天是盟友,明天就会变成敌人。如果说秦国是虎,那么赵国就是狼,当时的长平之战就是这两个实力非常强大国家之间的对打,

  • 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霸,为何众说纷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5霸大结局,春秋九霸,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霸

    春秋书籍《春秋》、战国书籍《孟子》、东汉书籍《风俗通义》和唐朝书籍《史记索隐》都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春秋书籍《墨子》、战国书籍《荀子》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西汉书籍《四子讲德论》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

  • 神农为何叫“神农”?战国竹简改写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竹简故事,炎帝和神农的故事,神农是不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人物

    然而,随着地下文物不断出土,深埋地下的古代文献,也在不断地改写认知,战国竹简中的“神农”,就改写了我们的认知,原来神农之神未必是指神灵、天神,而也可能是一个非常简单朴素的意思![var1] 神农与炎帝未必是同一个人 神农炎帝是上古之人,但神农、炎帝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实际上是一个谜团。司马迁在《史记

  • 战无不胜的大秦帝国居然在战国的时候也曾被打的割地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于大秦帝国的历史资料,大秦帝国历史真实情况,大秦帝国鼎盛时期

    [var1][var1][var1]

  • 马陵之战,庞涓临死前为何会怒吼“遂成竖子之名”?这六字道出他真正的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马陵之战庞涓吸取教训,马陵之战庞涓是个什么样的人,庞涓哪里人

    [var1]当时距离桂陵之战过了十三年,魏将庞涓正在率兵攻打韩国,韩国就向齐国求救。之后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不得不率军回援大梁。但魏国的魏武卒骁勇善战,而齐国军队却有怯懦之名,孙膑担心齐军在正面战场不是魏军的对手,就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庞涓感叹齐军怯懦,还

  • 长平之战后赵国很弱,为何还是能击败燕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赵国长平在哪

    [var1]第一,赵国虽然被秦国消耗了实力,但并没有到谁都可以消灭的地步。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自从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胜多负少。尽管长平之战败了,而且是惨败,但不代表赵国就成了软柿子,谁都可以打。尤其是在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了防止秦国的继续进攻,国内则积极

  • 专家发现战国大墓,本以为是周天子,结果让专家大跌眼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天子墓,洛阳金村天子墓,春秋战国墓考古

    周天子的陵墓在史书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周季王,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都葬于陕西咸阳,而周幽王则葬于陕西西安,天子陵墓本就宏大,如此多的帝王陵拥挤在一起,应该很好发现,但是几千年过去了,关于周天子陵墓的消息却始终没有。[var1]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和当时的墓葬风俗有关,先秦之前,凡是陵墓,都

  • 宋代建盏是如何烧制的?这颗瓷坛明珠的现状如何?什么又是茶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于宋代建盏的知识卡片,宋代最顶级的建盏,宋代建盏底款

    建盏斑纹根据炉内温度自然地形成。其中,曜变最为异常灿烂,因为斑纹最有价值。宋代人工烧制之时,为了得到一只这样的盏,往往需要烧制几十万件,这个成品率谁能说他没有价值呢?毫不夸张的说,建盏在千年前的宋朝,就已经稳坐“第一茶器”的宝座。那时的宋人喜欢着它的实用,爱这它的绚烂的美。建盏是崇尚自然的精神产物,

  • 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他对自己的功臣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的功臣善终的有几人,曾仕强讲朱元璋杀功臣,朱元璋手下功臣排名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后,大封诸将为公侯,初封六公,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