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十六字箴言:持家教子应注意十件事,六项内容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持家教子应注意十件事,六项内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990 更新时间:2024/1/16 9:41:28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27岁的曾国藩中进士,入翰林院。

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最后打败了太平天国军,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国藩倡议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并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主张居家应该简朴,做人要勤快,勤能补拙。只要能做到勤俭,日子就不会贫贱。每个女儿出嫁,曾国藩规定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

曾国藩育有三子五女,他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他认为持家教子应注意10件事:

1、勤理家事,严明家规。2、尽孝悌,除骄逸。3、“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4、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5、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6、家事忌奢华,尚俭。7、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8、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9、不可厌倦家常琐事。10、择良师以求教。

曾国藩教子的10件事,根据其内容,综合起来就是有六项:即“勤、孝、俭、仁、恒、谦”六项。曾国藩要求子女要勤劳,做家务;要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家事忌奢华;仁义待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读书要有恒心;谦虚诚敬,谨慎持重。

一、曾国藩语录家训30条中的第一条就是: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曾国藩怕京城的一些浮夸子弟的风气影响孩子们的成长,所以让夫人与子女们住在乡下老家,门口也不挂牌匾。曾国藩廉洁持家,不用军中一分钱。他的夫人亲自下厨、纺织,做家务,操持家用。

曾国藩要求自己和家人简朴的同时,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他要求子女们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他要求儿子们尽可能的时间去学习,去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二、曾国藩重视孩子做家务,“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洗漱后,穿戴整齐,向长辈问安,然后打扫屋子的卫生,再坐下来读书。

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他要求子女们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儿们要做饭、织布。即使后来家人与他同住江宁两江总督府时,他的夫人和女儿们,也是不改原来勤于劳作,做家务的习惯。白天,妻子带领女儿们下厨做饭,晚上则要纺纱织麻,从未间断。

三、曾国藩语录家训30条中的第二条就是: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藩非常重视儿子们的读书,他将朱熹的读书方法,以亲切晓畅的语言转授给儿子:一曰切己体察,二曰虚心涵泳。就是要儿子们在读书时,要联系实际,去理解书中的话语;要以轻松愉悦的享受心态去读书,而不是被人硬逼着去读书。

曾国藩的“三有”读书要诀为:“有志、有识、有恒”,因为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近1500封,是写给妻子,儿女和弟弟等人的家信。他的书信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说服力和感召力很强。特别是曾国藩常年在外行军打仗,与子女团聚的时间并不多,于是他就通过书信的形式与子女交流沟通,教育子女读书写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曾国藩的子女

曾国藩教子有方,他觉得若是子女有用,钱留多了并没有用,而若是子女无用,留再多钱也是不顶用的。

1、曾国藩长子——曾纪泽(1839年—1890年),诗文书画俱佳,通英文,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死于光绪十六年,享年51岁。2、曾国藩次子——曾纪鸿,在古算学成就大,但33岁就去世了。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传世。3、曾国藩的儿子曾纪第,早年夭折。4、曾国藩的小女儿叫曾纪芬,她秉承父亲曾国藩的“勤”“俭”,为人谦虚和善,后来嫁给了巡抚为妻,养育了12个子女,且子女全部成才,有企业家,有军人,有商人,有教育家和学者。

我是历史漫谈君,欢迎大家留言、点赞与关注,谢谢!

更多文章

  • 一生辅佐过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帝的孝庄太后究竟下没下嫁给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孝庄跟多尔衮真实历史,孝庄太后与多尔衮有无私情,孝庄皇后和多尔衮的正史

    在民国初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观》中,提出孝庄太后确实下嫁给了多尔衮,但是由于存在于野史,所以只是增加了这件事情的神秘性,并不足以证明这件事的真实存在性。明末的张苍水,是明朝的拥护者,他做了一首七言绝句《建夷宫词》:“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裏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由于作者的身份再加上

  • 穷书生造反,雍正力保他不死,乾隆登基后立马将其大卸八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说乾隆把他大卸八块,雍正惩罚书生的故事,十三爷接管丰台大营力保雍正

    清朝雍正皇帝执政时,湖南有一个士子名叫曾静,是一个不太得志的穷书生。有一次他在读书的时候,不经意间读到了当时的著名学者吕留良的文章,吕留良是有名的汉族大儒,他的文章里充斥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而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朝廷,也是清朝入关后覆灭亡国,明朝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吕留良的学说中应该光复的一个朝代。曾静在

  • 如果明朝以后不是清朝,仍是汉人天下,那么版图会比现在的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版图大还是清朝大,明朝的版图比清朝的大吗,汉人王朝版图

    文/文史纪事在悠久的岁月长河中,咱们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大国,而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大国的标准就是人口、面积以及经济能力了,咱们国家现如今的国土面积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而在清朝时期,咱们的国土面积可要比现在的大多了,由于沙俄的侵占,再加上外蒙古的独立,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模样。虽然清朝

  • 随着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帝使封建皇权专制走向了极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帝设军机处多少年,雍正帝在哪里设立军机处,雍正帝军机处位置

    一、设立议政处,共同议政。议政处源自于关外,设立于崇德二年(1637年),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办事机构。其成员主要由满洲贵族及八旗领主组成,称为议政大臣,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决策。二、承袭内阁制,逐步弱化、撤除议政处。内阁制度发端于大明王朝初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担心相权过大而废除丞相后,亲自掌管

  • 千年悖论?韩国发现一封信,揭开历史真相,引清入关并非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军入关,郭德纲吴三桂请清兵入关,江山风雨情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然而有时候史书上写出来的不一定就是历史的原貌,因为史官不会给前朝歌功颂德,只会加持本朝的时代存在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是拿人俸禄,替人消灾美言而已。比如这几年就有爆料称,引清入关这件事吴三桂就是被黑,是替人背锅。这就引来今天的话题,因为韩国发现,当年满清贵族给平西王吴三桂的一封信,而恰恰是这封

  • 赈灾时和珅往粮食里掺沙子,纪晓岚不理解,乾隆却大加赞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给纪晓岚赈灾哪一集,和珅往粥里撒沙子纪晓岚会怎么做,关于赈灾纪晓岚和和珅的经典对话

    和珅的经历就是这样,刚出道的时候,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但是,随着和珅进入官场的时间越来越长,特别是查办了几个重要的贪污贿赂大案之后,他的人生轨迹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乾隆年间,天下大旱,有次闹了大饥荒。当时的国库空虚,乾隆皇帝急的像热锅蚂蚁,所以当时就委派了和珅前去。和珅去赈灾,看到施粥的锅,

  • 乾隆退休后举办第三次“千叟宴”,为何很多参加的老人去世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千叟宴出席名单,乾隆去世,乾隆的千叟宴

    此时85岁的乾隆,在正月初,他又举办了他有生之年的第3次千叟宴。这一次,乾隆提高了参加千叟宴的老人的年龄,从60岁提高到了70岁,因为他已经80多岁,让参加的老人的年龄尽量和他的年龄相接近一些,这样可能更有共同语言吧。乾隆向全国70岁以上的5000个老人发出了邀请函。接到邀请函的老人立即想办法到京城

  • 自古北漂多艰难,清朝北漂京官没钱吃饭,几十年买不起一套官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京官下派,京官是大一级的吗,北漂为啥叫北漂

    康熙八年,朝廷官员御史赵璟请旨上书,恳请皇帝给请朝廷所有的官员增加俸禄,在上书的奏本中,赵璟指出本朝官员的俸禄,官级由高到低,总督每年155两俸禄,巡抚130两,知州80两。以此类推,知县到了40两,这些俸禄由年来计算划分到每一日,别说是每天大鱼大肉,就是一素一荤都实在不足以让一个官员正常生活!在这

  • 慈禧的最后时光:早晨还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自己就穿上了寿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每一位历史人物身上都会存在褒贬不一的看法,世人对其的争论也是看法不同。就慈禧太后而言,现如今的人们都会认为她祸国殃民,把持朝政,割地赔款,为了手里的权力无所不用其极。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但也有的人认为慈禧太后对于清朝还是有贡献的。角度不同看法也自然会不同。慈禧太后身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争

  • 攻克天京,曾国藩立刻在洪秀全府给儿子办婚礼,家族得以延续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洪秀全为啥死守天京,曾国藩洪秀全,曾国藩在洪秀全家族的地位

    然而盛极致衰,太平天国逐渐陷入内斗之中,史称“天京事变”,天京政变最终以三王被杀翼王远走而结束,成为太平天国的重要转折点。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攻克天京,太平天国的幼主洪天福贵逃跑,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早在攻克天京之前,清廷就许下“最先攻下金陵者封王”的巨大诱惑。曾国荃攻